慢综艺《你好生活》的叙事特色与价值探析
2024-05-23薛炜瀚
薛炜瀚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休闲娱乐更加成为大众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方式。自从慢综艺兴起之后,以“慢”为主的节目形式逐渐占据综艺节目市场,深受大众的喜爱。慢综艺区别于原有综艺的制作形式和表现风格,不再以情节性强、节奏紧凑、对抗性浓为卖点,而是选择将真实、自然作为节目的主基调,不设置复杂的游戏环节,不设定人物的角色性格,将主持人和演员放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让其还原生活最本真的样子[1]。
1 《你好生活》叙事特色
1.1 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叙事主题
1.1.1 突破常规,重视情感
慢综艺《你好生活》以情感为中心进行节目架构。在情感表达过程中,节目一直包含人与人的情感沟通、人与社会的复杂情感,以及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情感等。《你好生活》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通过生活日常小事来展现生活的本质。整个节目都将情感共鸣作为感情基础,采用问句式的旁白使受众在寻找和思考答案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比如,第二季第7期节目中开头的旁白是“我们一起走过很多路,但是你记住的那些风景?”“你一定遇见了许多人,但是你收获了多少真心?”,这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为热爱,在节目中制作人尼格买提与嘉宾体验了熊猫山庄当中不同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在体验过程中,节目不仅从整体呈现出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而且从众多细节中展现了工作人员对熊猫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工作的负责。在体验完一天的生活之后,嘉宾在吃饭时会讨论这一天的感悟,通过诉说自身的经历,探讨自己对于自身、对于热爱的看法,使观众融入其中。倾诉性旁白的设置,使观众与嘉宾在情感上处于一个时空,最终达到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因此,情感表达的叙事主题是《你好生活》慢综艺节目创新性制作的一大特色。
1.1.2 日常体验呈现生活内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大部分人的休闲娱乐活动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而综艺节目是人们进行休闲放松的首要选择[2]。相对于节奏快、竞技性强的综艺节目,慢综艺以“慢”的节目特点受到受众的广泛喜爱和认可。从乡村体验类慢综艺到创业经营类慢综艺可以看出,慢综艺已经具有固定的收视人群。但在当前慢综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同质化、泛娱乐化等问题。相对于其他慢综艺类型来看,《你好生活》并不是远离喧闹的大城市,扎根于乡村田园生活的模式,而是带领嘉宾参观与体验不同城市、乡村、山区的生活。《你好生活(第一季)》第2期的主题为“勇敢的攀登者”,这一期节目邀请了北京大学山鹰社的社长魏伟带领嘉宾进行登山,在登山的过程中,当魏伟讲述登山的技巧以及自己登珠峰的经历时,制作人尼格买提就将登山话题延伸为关于人生的话题,将登山比作人生道路,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坎坷、困难等,但是只要坚持努力走下去,就会到达山顶,享受站在山顶处的不一样的风景。《你好生活》通过日常体验的真实反应和行为顺延引出关于主题词的哲理探讨,最终在与观众情感交流中找到共鸣点,在整体上带给观众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为当前的慢综艺发展提供了示范。制作人尼格买提带领嘉宾在各类场景下,逐渐深挖体验活动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不同地点、不同场景,引出更多具有哲理的对话,探索更多的生活理念,探讨生活的本质。笔者认为,该节目主要是告诉观众,即使没有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也能通过自己所处的环境,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慢慢思考生活的本质,慢慢享受生活[3]。
1.2 人物设置的多元化
1.2.1 节目主持人和常驻嘉宾:生活化与个性化
在《你好生活(第二季)》中,主持人尼格买提和常驻嘉宾撒贝宁远离了传统电视荧幕,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另一面真实地呈现在荧屏上,在节目中深入体验生活,呈现出一种自然化、生活化的状态。在第二季第7期节目中,尼格买提回到自己的家中,和节目嘉宾一起私下给自己的父母再次筹办了一场婚礼,在此过程之中,尼格买提讲述了父母的爱情故事和父母对于自己的支持。面对镜头,尼格买提真情流露,使观众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尼格买提。在第三季第3期节目中,常驻嘉宾撒贝宁拿出偶然用手机拍摄的一段视频,画面内容是乡村中一位妈妈拿着棍子在后边走,孩子在前面恐惧地跑,妈妈边走边笑着跟家里人说:“不行,必须教训他。”小男孩跑得并不快,好像知道妈妈并不会真的要打他。撒贝宁看完这段视频后,眼角已经湿润了,说:“就是我们,再也没有人拿着棍子追着你满街跑了。”撒贝宁说他当了爸爸之后,第一条微信发给了自己的母亲,说她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节目真实地呈现了这些平凡普通的事情,使观众观察到了撒贝宁柔情的一面。《你好生活》的常驻嘉宾褪去了央视主持人的标签,其形象更加生活化、日常化,同时使节目整体营造出了更为浓厚的生活氛围。
《你好生活》作为一档慢综艺,属于当前综艺节目的类型之一。娱乐性是综艺节目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档节目中,尼格买提与撒贝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尼克买提作为主持人和制作人,不仅要控制整体节目节奏,还要将现场的气氛带动起来,使整体节目风格更加稳重、成熟。相对来说,撒贝宁则负责在节目中活跃气氛。在《你好生活(第二季)》第2期中,在山谷音乐会的场地选择和彩排工作中,尼格买提在认真提出一些自己对舞台设置的看法时,撒贝宁一直在故意吐槽和捉弄他,使紧张烦闷的节目筹备和采访过程增添了乐趣。尼格买提和撒贝宁这种动静相对的风格在节目中相辅相成。节目设置的主持人和常驻嘉宾的个性化呈现使《你好生活》节目更具有层次感和娱乐性。
1.2.2 飞行嘉宾:主题性与价值引导
《你好生活》的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通过生活中的普通小事,展现出生活的本质。《你好生活》节目邀请的嘉宾也具有其特色。节目中,除了常驻嘉宾,每一期还会邀请至少一位和主题密切相关的嘉宾。比如,在第一季第1期节目的主题为“勇敢的攀登者”,节目组邀请了电影《攀登者》中饰演测绘局同志“林杰”的陈龙和北大山鹰队的队长;第三季第6期节目主题为“海底”,节目组邀请了珊瑚种植园和海洋研究院的专家,在专家的指引和介绍下,嘉宾了解和体验了海洋生物珊瑚的培育、种植等活动。此节目使受众通过不同的题材,引发对生活的不同思考,与节目嘉宾一同思考,传达对生活更美好的向往。第一季第7期以“热爱”为主题,旨在让年轻人在生活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为之而努力。该期节目以中国熊猫科研与保护中心的训练基地为中心,让节目嘉宾体验保护大熊猫的日常工作。此期节目着重通过中国熊猫科研与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自我讲述表达对于大熊猫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保护大熊猫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在该期节目的最后,嘉宾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到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易,亲身感受到了工作人员对于自己工作的热爱之情,最后也讲述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此来诠释此期主题,引发受众思考。
《你好生活(第二季)》第4期的嘉宾是李梓萌、康辉、张蕾,该期节目播出时微博话题“康辉首次跳街舞”被顶上了热搜,阅读量2.5亿,让观众看到了主持人的另一面,打破了观众对央视主持人的刻板印象。节目中的每个飞行嘉宾都作为节目的重要元素吸引着受众,在搭建与受众交流的桥梁的同时,也在体现节目主题、传达更深层次的生活内涵[4]。
1.3 冲突设计的新角度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兴起,各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处于快节奏生活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会在闲暇时间观看综艺节目,从而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一些快综艺节目为了宣传效果,会通过剪辑人为制造嘉宾冲突的内容,以引发热点和话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央视推出的首档慢综艺《你好生活》作为一档以宣传青年生活的综艺节目,不刻意设置人物嘉宾的性格特点,在剪辑和制作上不以人物嘉宾的矛盾冲突为中心,而是以其理想化地呈现新时代青年的生活为主题,讲述了新青年在现实生活中应保持怎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心态。例如,在第一季第1期节目中,嘉宾们一起使用望远镜看各种星球和研究星座时,有一句旁白是“老男孩们,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那些年少的梦还在追吗?”。每一个人在小时候都会有很多梦想,如研究星球、探索宇宙。在节目中,嘉宾们边看星空边诉说自己儿时的梦想。这种节目内容的设置不仅能够让观众产生感同身受的心理感受,也能使观众直击现实生活,思考当下的生活和自己的理想化生活的冲突[5]。
但是,该节目并不仅仅是展现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冲突,而是引导观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实现自身理想化的进步,使工作压力较大的青年观众从压力中暂时脱离,提倡以顺应自然的心态看待世间事物,让观众在放慢脚步的过程中,思考什么是奋斗、为什么奋斗以及怎样更好地奋斗,最后以理想化的生活心态积极回归于现实生活。《你好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设定与观众的现实需要相契合,从而实现了慢生活的主题表达。这种节目的矛盾冲突设置是慢综艺区别于快综艺最为突出的一点。慢综艺《你好生活》将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界限进行模糊,通过节目呈现的理想生活使受众反观自我的现实生活,更加直击受众心理,增强了受众的体验感。
2 《你好生活》价值探析
2.1 平实的人文关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对生活感到不安。然而,慢综艺可以缓解观众的一部分负面情绪,让观众在慢综艺节目中寻找情感的共鸣,释放内心的压力[6]。《你好生活》关注青年群体的生活,倾听青年的所感、所遇和所思,用年轻化的节目内容触动年轻人的内心,关注青年人的情感需求。在第二季第7期中,尼格买提在新疆为他的父母举行了一场婚礼。在婚礼上,尼格买提的爸爸对尼格买提的妈妈说:“我越来越爱你了。”尼格买提的妈妈没有料到自己的老公竟然会说出如此浪漫的话语,她激动地说道:“我还以为我们没有爱情了。”这样的相濡以沫,让人无限向往,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你好生活》抓住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充分发挥价值引导作用,呈现出更为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与态度,让年轻人放慢脚步,为构建年轻人的理想生活化场景提供建议和指明方向。
2.2 把握当代青年情感需求
2017年我国首档乡村体验类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播出之后,我国电视节目市场上掀起了慢综艺的狂潮,多种类型的慢综艺层出不穷。但随着慢综艺的发展,其制作内容和模式单一、同质化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在当前慢综艺同质化和娱乐化严重的情况下,央视制作的《你好生活》突破了慢综艺的局限性,获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首先,从节目主题来看,《你好生活》从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入手,每期主题均与青年人的关注点相关,如奋斗、攀登、情感、理想、热爱等,并将这些具有概念形式的主题词具体融入生活体验之中,通过深化主题,以温暖治愈青年,一定程度满足了当下青年的情感需求。其次,从节目内容上来看,《你好生活》不仅弘扬以自然的状态来对待人生世事,引导当代青年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而且从未将乡村和城市分离开来,该节目既有乡村的慢生活,也有城市的喧嚣。节目一直传递着内心的平静和喧嚣之中的简单快乐,还原生活本来样貌,积极倡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慢综艺的发展呈下滑趋势时,《你好生活》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创新节目的内容、主题和形式,在内容上保留真实,在真实表现生活本来样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理想化生活状态;在题材上,坚持情感主线,用温暖治愈青年,在表达中融入创意元素,满足青年的审美需求。总之,《你好生活》的成功,对当下慢综艺节目突破局限具有一定的意义。
3 结语
慢综艺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一部分固定的收视人群,但当前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同质化、泛娱乐化等问题。《你好生活》以当前的慢综艺制作模式为基础,在叙事主题与价值上进行创新,打破高度重合的叙事模式,还原生活本来样貌,积极倡导投身于现实生活的价值观,为青年人的生活提供参考,使受众在画面、嘉宾安排、价值延伸等方面获得了全新的感受。总体而言,央视慢综艺《你好生活》在其叙事等方面存在很多亮点,对于当前我国慢综艺创作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