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的高校思政“微课堂”探究
2024-05-22贾欢
【摘要】大思政视域下的高校思政“微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思政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对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探索。当前高校思政“微课堂”还存在着师生配合度不足、理论与实际结合度不足、吸引力不足、丰富度不足的问题,在吸引学生专注投入方面有所欠缺,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开展思政小班教学,组织参观红色景点,建设数字化思政课堂,创建兴趣思政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政“微课堂”优化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充分发挥高校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大思政课|高校思政教育|思政微课堂
新时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1],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对于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变化,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基于此,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微课堂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微课堂”研究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2]。
一、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微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微课堂”师生默契度配合度不足
当前高校思政微课堂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微课不“微”,尽管高校思政课是必修课,但由于思政教师资源短缺,思政课往往需要为多个班级同时上课,在动辄数百人的大教室中,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被忽视,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种学生消极上课的现象对于教师的上课热情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消极,缺乏参与和互动,教师的提问和回答得不到反应,影响到思政教师的思政课上课积极性和投入度,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对思政课的教学缺乏热情,从而减少他们对思政课的上课积极性。
(二)高校思政“微课堂”理论与实际结合度不足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地位日益凸显[3],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课堂的时间较短,內容紧凑,难以涵盖丰富的实践环节和互动活动。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在这种理念下,思政课教师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政治理论、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要求,因此,思政课教师可能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高校思政“微课堂”内容时代感吸引力不足
高校思政微课堂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有时候可能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于一些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对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导致微课堂内容缺乏时代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更新速度对微课堂内容的时代感具有重要影响,一些教师没有及时跟进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缺乏对新时代背景下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在微课堂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感,使得微课堂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导致他们在微课堂中难以提供具有时代感的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高校思政“微课堂”模式多元化丰富度不足
设计丰富多样的微课堂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教学设计和策划的能力,然而一些思政教师可能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以丰富微课堂的模式,也未能熟悉如何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平台设计丰富多样的微课堂模式,从而限制了微课堂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微课堂模式。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教学工具和平台不断涌现,一些高校可能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支持,导致高校在资源分配时,出于学科优先级、预算限制等原因,而没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思政课教学资源和平台的更新和维护受到限制,难以支持多样化的微课堂模式,限制了微课堂模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二、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微课堂”优化策略
(一)提倡小班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以提升师生配合度
高校思政微课堂通过小班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提升师生配合度,小班教学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也可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小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提升师生配合度。
(二)开展红色景点“微课堂”以加强理论实际结合度
参观红色景点对于大学生加强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还能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红色景点通常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地,大学生可以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和牺牲精神,从而增强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堂讲解、资料分享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景区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激发学生对红色景点的兴趣和情感认同,助于学生在参观时更加投入和感悟。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进行现场思政微课堂教学,通过讲解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分享感受和体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融入思政课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学习效果。
(三)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字化思政“微课堂”
高校应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字化思政“微课堂”,以增强思政课堂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首先,高校需要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具备在线课程管理、学习进度跟踪等功能,以方便地进行课程资源的上传、发布和更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微课视频是数字化思政“微课堂”的核心内容,高校应该组织教师团队,结合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制作高质量微课视频。视频应具有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等特点,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高校也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难点等信息。根据信息,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改革思政课堂考查模式以创建兴趣思政“微课堂”
传统的思政课堂考查往往側重于闭卷考试,这种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压力巨大,而且难以真正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高校思政微课堂应改革考查模式,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开卷考试、小组报告、实践项目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考查内容应该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答题,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相关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思政微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大思政视域下的高校思政“微课堂”模式不仅应关注学生的政治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探索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方式。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孟颖.“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共治”管理模式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4,39(1):16-21.
[2]逄红梅,石靖玉.“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的社会延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1):60-65.
[3]贾聪聪,刘琪.“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26-27,33.
(作者简介:贾欢,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