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与机制探索

2024-05-22李秋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化研究生学术

①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2023年体制机制改革类项目“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模式与机制探索”(项目编号:11000-31250034)。

作者简介:李秋萍(1985—),女,汉族,广东肇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           要]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涉及教育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的重要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界不断追求更广泛的知识共享和学术合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还能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合作。开放大学作为一种灵活、包容的教育模式,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通过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计划,开放大学能够将其教育资源与国际高等教育资源有效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学习机遇。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课程质量,还能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关    键   词]  开放大学;国外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025-0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并能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本国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尤为重要。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国外的经济文化知识,还能够融入多元丰富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具有极大的价值。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正是响应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此类合作,学生能够在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中学习,不仅扩展知识领域,还锻炼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的探索,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地域界限,促进学术交流的深入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

一、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意义

(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通过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学术环境中接受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技能。具体而言,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使国内研究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联合培养作为一种灵活包容的教育模式,可以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开放大学能够整合国际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学术训练,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国际交流,为他们未来的国际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1]。

(二)有利于国内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

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国家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为这一目标提供新的机遇。这种模式通过引入国际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内容的创新。鼓励学生跳出传统的学习框架,接触新的学术理念,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的合作还有助于缓解国内高等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高校,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而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分享教育资源,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或交换项目,访问国外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普及性,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2]。

(三)提升研究生的个人竞争力

通过为研究生提供赴国际知名高校进行科研交流的机会,在这种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中,研究生不仅可以接触到世界领先的教育资源,还可以直接与国际学术界的专家进行交流,从而显著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此外,联合培养模式还为研究生提供沉浸式的外语学习环境。在国外高校学习期间,学生不仅要适应英语或其他外语的学术交流,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语言。这种全方位的语言环境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語言能力,还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这种实际的语言运用,研究生能够更快速地完成语言适应。而且,在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中,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也得到显著拓展。通过在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各国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学术趋势,还能够从不同文化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国际化的学习体验对培养学生的全球思维模式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极为有利,可大幅提升他们的个人竞争力。

二、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

(一)远程与面对面混合模式的创新应用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可以采用远程与面对面混合模式,体现当代教育创新与国际化的趋势。这种模式结合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优势和国外高校的传统面授教学优势,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在开放大学的环境中,研究生首先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和远程讲座等方式接触国际教育资源。初期的远程学习允许学生在自己舒适的环境中,按照个人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同时能够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这一阶段的灵活性特别适合需要平衡工作、家庭或其他个人责任的学生。随后,学生在开放大学的支持下,有机会赴国外高校进行面对面学习。这一阶段不仅涵盖传统的课堂学习,还包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学术会议的参与以及文化交流活动。这种实地体验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拓宽其国际视野。特别是在学术会议中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与国际学术界直接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至关重要。此外,这种混合模式还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学生中心化理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研究方向,同时能够通过国际交流获得不同教育系统的体验。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独特的学术档案,增强其在全球化就业市场的竞争力[3]。

(二)双重学位模式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可以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双重学位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特的教育体验。这一模式下,研究生在满足特定的课程要求后,有资格获得两所高校的学位认证。这不仅意味着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也意味着他们的学术成就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在这种模式中,开放大学的灵活性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无壁垒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个人专业发展上得到支持。同时,国外高校的参与为学生提供接触不同教育体系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获得更为全面的教育。双重学位模式也促进两所高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这对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大有裨益。学生可以在两种不同的学术环境中学习,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学术视角。这种跨文化、跨学科的学习经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也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实践中,实施这种模式需要两所高校在课程内容、评估标准和学位授予方面进行密切的协调合作。这一协作过程不仅涉及学术事务,也包括对学生服务和支持体系的共同建设。因此,双重学位模式不仅是一种学术创新,更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体现,它为学生提供无缝衔接的学习体验,为他们在全球化时代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研合作模式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科研合作模式,强调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的价值。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在开放大学的指导下开始他们的科研项目,为他们的学术探索奠定基础。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在开放大学的支持下形成初步的研究方向。接下来,学生有机会在国外高校的合作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学术环境和文化背景,还能够直接参与到国际科研项目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合作。这种跨国界的科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宝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从事前沿的科学研究,同时能够获得实际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这种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深入的学术训练,还能够培养国际化的科研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一模式的实施,既依赖于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间的紧密合作,也依赖于两校间科研资源和教育理念的共享。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不仅对其学术发展大有裨益,也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机会。此外,这种模式还有助于促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加强全球学术界的交流。学生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参与,使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研究方法,这对促进科学研究的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4]。

三、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

一方面,参与联合培养的高校层次和国际声誉存在差异,导致合作的水平和深度不一。高校间的差异可能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资源分配、教学质量、研究方向等方面的不均衡,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落实程度。高质量的国际合作需要与全球范围内的顶尖学术机构建立联系,但这在现实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资金、网络、合作经验等。另一方面,这些项目的发展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导致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不够充分。缺乏战略性的规划容易导致项目发展方向不明确,难以吸引国际学术界的参与,从而影响联合培养项目的整体质量。

(二)国际化教育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国际化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尚不充分,这在很多开放大学和参与合作的国外高校中都是一个共同的挑战。由于国际合作的复杂性,有效地管理這样的项目需要一个专业而成熟的国际教育管理团队。然而,当前许多教育机构缺乏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教育合作经验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本国的教育管理模式,还要适应国际合作伙伴的教育文化。此外,跨国项目管理需要高度的灵活性才能应对不同国家教育体系间的差异。这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专业队伍会导致在项目规划、协调、执行及评估等各个阶段遇到难题,进而影响项目的成功率。因此,加强国际化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联合培养项目成功率和质量的关键。

(三)中外高校之间的协同性不够

有效的协同合作需要双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术标准和评估体系等方面达成高度一致。然而,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实现。双方高校由于教育体制、文化背景、资源分配和管理理念的差异,容易在合作过程中遇到障碍。如不同高校对课程难度、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协调困难。这种缺乏协同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分转换、课程认可等方面遇到问题,还可能导致项目运行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还会影响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为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和学术成果的一致性。

(四)培养模式的单向依赖

目前,国内开放大学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时,主要侧重于“走出去”,即将学生派往国外高校进行学习。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经验,但却忽视“引进来”的重要性。只邀请国外院校的优秀学生和知名学者、专家参与国内的教育和学术活动,这种单向的依赖限制教育国际化的深度,也未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丰富本国的学术环境。此外,单向依赖还可能导致开放大学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被动地位,无法充分展现本国教育的特色优势。因此,这种培养模式的单向依赖不利于构建真正互利共赢的国际教育合作关系。

四、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推行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合作高校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

合作高校应基于双方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这不仅涉及管理层面的互动,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共同建设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研究生管理的“互联互通”,有效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实习经历和学术成就。利用ZOOM在线会议平台,合作高校可以定期举行会议,协商解决合作项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种定期沟通不仅有助于解决即时问题,还能够促进双方对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估标准的共识。此外,该机制还应包括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确保学生在学术上得到恰当的指导。导师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同样重要,帮助双方了解各自的研究方向,从而更好地协调课程内容。导师与校方之间的沟通也不容忽视,这涉及资源分配、学术活动规划和学生福利等多个方面。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可以确保各方需求得到平衡,从而提高联合培养项目的整体效果。

(二)制定中外联合培养管理体系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时,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外联合培养管理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国际化,不仅要涵盖多学科、跨文化的内容,还要将课程内容与国际教育标准对接,使之既符合国内的教育需求,又能获得国际高校的认可。为此,开放大学需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创新,如增设与全球化相关的课程,如国际商务、全球健康、跨文化交流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获得必要的知识。同时,教材编写应秉持国际视野,融合多元文化的元素。这不仅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更在于教材内容的前瞻性。如在教材中加入国际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在相似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和思维模式。此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关键,比如采用互动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另外,联合培养项目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他们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或实习,以便他们能够直接接触不同文化下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与国外高校的紧密合作,学生可以获得在国外高校学习的机会,助力他们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增强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关键,这不仅涉及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师资源,还包括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通过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活动,如研讨会、学术会议,教师可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知识和方法论的互补。此外,聘请国外专家来校授课或进行短期讲学,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国际知识,也有助于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在课程考试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开放大学和国外高校需要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公正、具有国际认可度的评估体系。这意味着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被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所认可。与此同时,实行双方相互认可的学分和学历制度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简化学位获取的流程,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路径。如学生可以在开放大学完成一部分课程和学分,然后转至国外高校继续深造,最终完成学位论文。这样的机制不仅减轻了学生在不同教育体系间转换的难度,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加强与国外研究生教育机构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适应不同学术环境的能力,共同举办研究生课程、研讨会和国际研究项目,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国际知识的平台,也为他们创造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国际交流经历,无疑会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国际化教育体验,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学术上取得进步,也为他们将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夯实基础。

(四)联合培养机制互补融合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全方位机制互补融合,首先需要开放大学从战略层面强化国际化教育的推进,确保中外联合培养不仅仅是单向的“走出去”模式,而是形成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包括国际学术人才的引进和国际学生的招募计划,从而有效解决国内高校“引进来”方面的不足。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学者,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和研究水平,也能为国内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国际学术前沿的机会。在课程培养方面,高等教育机构应设立更多国际化课程,让国内学生即使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中外联合培养的优势。这意味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甚至考核标准都应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也要考虑到本土文化和知识背景的融合。为了解决学生在国外高校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国内高校可以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更多的合作协议,创建一个国际化的学术合作平台。这样的合作不僅包括学生交流项目,还应包含联合研究项目、教师交流和联合学术会议等。通过这种合作,国内学生可以更直接接触国外高校的申请渠道,提高申请效率。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实习机会或是参与国际研究团队,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能够提升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全方位合作和互补融合,使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机制能够为研究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化教育环境。

(五)建立健全联合培养发展规划

开放大学依据国家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政策,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建立健全联合培养发展规划。包括对现有的国际合作策略进行全面的审视,确保它们能够适应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这也涉及对项目的详细规划,如确定合作高校、规定学分互认标准、设计课程内容等。在此过程中,开放大学可以向已经成功实施联合培养项目的其他高校取经,学习他们的经验,同时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进行个性化的规划。而且,开放大学应当注重建立整体的发展规划。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持续稳定地发展联合培养项目,包括对未来几年内的学生招募、课程发展、教师交流等方面的规划,以及如何根据国际教育趋势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筹措教育经费对于保障这些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开放大学应积极寻求政府资助、企业赞助和其他资金来源,以加强研究生层面的中外交流项目。通过财政补贴,可以降低项目的整体成本,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参与这些项目。确保生源的质量对于联合培养项目的成功同样重要,因此,高校需要在资金筹措的同时,注重选拔制度建设。

五、结束语

教育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不仅是响应这一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联合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还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增强其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此外,这种模式还有助于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升高等教育整体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蒋丽,陈阳.陕西地方高校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3(9):52-54.

[2]滕召胜,罗安,帅智康,等.“双一流”视域下的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以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6):34-38.

[3]余何.硕士点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联合培养“四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大众科技,2020,22(7):102-104.

[4]林晶,王世强,张菀庭.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索[J].企业研究,2018(1):60-62.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国际化研究生学术
聚焦港口国际化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