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进程
2024-05-22王月曹佳乐
王月 曹佳乐
【摘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百年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两个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坚持“两个结合”价值遵循,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关键词】“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两个结合”的科学论断进一步揭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代价值,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
一、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性
从理论层面上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原来的“一个结合”扩展为“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丰富、创新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征,使得我们在中国具体实际发展过程中切实解决了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两个结合”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党在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过程中坚持“两个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使得马克思主义在神州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2]。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吸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中国步入新世纪,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与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已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汲取世界上的先进文明,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重要的文化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理念运用到现实中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及吸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不断探索“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新途径,也必将丰富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两个结合”的具体实践
“两个结合”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们进行的革命和建设不同于其他国家,我们具有特殊的国情和鲜明的特色,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同时又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经历了三次新飞跃与发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3]。
(二)“两个结合”的理论依据
“两个结合”的科學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其时代性、民族性的鲜明特征,在中国的发展就与其文化基因、文化传统、民族特色等相适应,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结晶,在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一代代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并继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念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根本。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结合新的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党把“两个结合”与中国具体实际所发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真正坚持和做到“两个结合”。
三、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现代价值
“两个结合”论断的提出是中国当今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总结,这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路径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两个结合”的价值体现
“两个结合”是我党面对风云变化的时代要求所提出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现实要求及形势变化所运用的科学理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我国进入新时代,“两个结合”的提出充分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深入挖掘其内涵对于我国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我们应着眼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需要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党在这关键时刻提出“两个结合”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与当代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两个结合”的时代意义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两个结合”进行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我们在这过程中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在一切从实际出发上进行理论创新。“两个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与思想上的高度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立足现实的需要,其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要明白的道理就是机遇和挑战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我们的新实践。
四、结语
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走在时代的前列重要支撑是我们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思维与正确的思想指导的结果。“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两个结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道路、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陈东琼,段雅璇.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要求[J].求知,2023(08):27-30.
[3]李海星.论“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3(03):4-9.
(作者简介:王月,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曹佳乐,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