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思想伟力 汲取真理力量

2024-05-22杜珊珊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明确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重大命题。[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得出的重大结论,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间的内在逻辑,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宣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以深刻的科学性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威力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科学性表现为:以实践为基础,以唯物论为重点贯穿于历史领域,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的、普遍的基本规律。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则侧重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交换关系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矛盾,系统描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客观趋势,论证其特殊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将人民群众的力量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从而确定了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科学的

马克思为人类创造了优秀的认识工具,尤其是在工人阶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个认识工具,就是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由于这两种方法论,人类才能进一步理解世界的本质、认识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才能洞悉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大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可以说,当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二、以鲜明的人民性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魅力

(一)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人民与西方列强奋勇拼搏,而中华民族在悲壮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成为中国人民心底永恒的伤痛。中国人从此开始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起初将其归因为技术问题,进而我们开始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并不能改变当时的现状,反而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之后又将其归因为体制问题,于是又开始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最终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效仿西方国家的体制建立民国政体。然而,此举并未有效解决中国内部的发展桎梏,国家依然挨打受辱。当中国深陷危机之时,十月革命的炮响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前途,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中国几乎学习和尝试了,包括社会民主主义、复古主义、实用主义等等所有有影响的思想和主义。[2]但是,这些理论思想并不符合中国实情,并不能有效指导革命,最终都宣告破产。中国人民深刻反思与总结,经过反复衡量,最终在共产党人的英明抉择中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又一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同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一致。正是由于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精髓能够契合,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人民更进一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所带来的文化与心理认同感。[3]

(二)马克思主义代表人民、为了人民

马克思主义拥有着崇高的人民情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人类发展、关怀群众,这是马克思探索和追寻的终极目标。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始终秉承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鲜明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科学理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推进理论创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以强烈的实践性激发马克思主义的变革伟力

(一)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其创新发展也离不开既有的认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拓展理论新视野、作出理论新概括,并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一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十八大以来十年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也是在新时期新征程上不断深化实践基础上,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层面的认识出发点。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革创新的伟大时代,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独特的实践创新。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面对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要坚持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自信,做好“两个结合”这篇大文章,并通过不断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继而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四、以显著的时代性永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活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复苏,加快推进双边性、多边性和区域性的合作,同世界各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打造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我们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下,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过程中,在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下,积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以开放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需要立足于我们当前正在做的事情,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探索,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点问题及战略任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而为发展与丰富马克思主义,做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强的战略支撑。顺应全球化大趋势, 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

[2]丁俊萍主编(顾海良总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919-1949)[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尹韵公.《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由》[J].红旗文稿,2018(21).

(作者简介:杜珊珊,中共通辽市科尔沁区委员会党校科研办副主任, 中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