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及发展研究
2024-05-21吴海燕
吴海燕
摘 要: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教工作的核心载体之一,其发展、建设也需要来自现代技术的支持,包括信息技术在内。以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并探讨可行建议;针对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方式发展、强调信息技术全覆盖、充分开发数字化资源等内容展开论述,服务未来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公共图书馆 数字化资源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25
Research on the Impact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ublic Libraries
WU Haiyan
(Anhui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Hefei, Anhui Province,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e public library is one of the core carriers of soci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work,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lso need support from modern technology, inclu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mpac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ublic libra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explores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ort service metho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emphasis of the full cover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digital resources and other content, in order to serv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various region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ublic library; Digital resource; Big data
公共圖书馆(Public Library)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通常以政府财政拨款支持其建设、发展,定位为开展社会文化教育、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可视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 303个,比上年末增加88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35 959万册,比上年末增长7.8%,发展态势良好[1]。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从服务能力、资源丰富性等角度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也对公共图书馆的运营建设带来了突出影响。目前部分公共图书馆对此重视度不高,或不能妥善运用信息技术,使其作用无法得到最大化发挥。在此背景下,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不足、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1.1 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要求更高
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直接影响在于提升了其服务性。如一些规模较大、建设态势较理想的公共图书馆,其服务可以面向幼儿到老年人全面开展,借助信息化技术,幼儿可以获取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电子绘本,利用数字化设备、智能设备完成绘本阅读,老年人可以获取适宜其阅读需求的信息化资源,如字体字号较大的电子读物、报刊等,也可以查看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地图,了解书籍的分布情况、新的文化资源内容,以快速了解公共图书馆服务项目[2]。公共图书馆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改善,使其服务性得以提升。
1.2 要求公共图书馆改善服务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可以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公共图书馆早期的馆藏资源多为纸质,包括书籍、报刊、宣传手册等,这些资源的共同特点在于需要读者到图书馆现场阅读或借出[3]。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远程服务机制,以馆藏资源为基础,建立涵盖各行业、各年龄段的数字化资源库,并面向社会开放资源库。读者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各类智能终端访问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远程浏览、下载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不再局限于线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服务方式的丰富化。
1.3 要求公共图书馆优化资源储备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大类技术的总称,各类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进行设计、开发、安装的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均应视作信息技术,如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4]。这些技术运用于公共图书馆工作中,可帮助后者优化资源储备。如上文所述的数字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可以直接向第三方购买,也可以通过内部工作独立进行资源转化。公共图书馆的技术部门可组织人员利用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对常规纸质文件、书籍进行扫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内容读取和数字化转化,形成新的数字化用于文教服务,实现馆藏资源的丰富化。来自其他文教部门的数字化资源,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渠道快速传输至本馆,丰富本馆馆藏资源[5]。
2 现代信息技术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瓶颈
2.1 服务方式未能匹配技术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发展尚不完善,存在服务方式较单一的问题。该问题是指部分公共图书馆并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没有建立远程服务机制,读者不能远程访问公共图书馆数据库、获取资源,也有部分公共图书馆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数据库,即便加以开放,读者可以获取的数字化资源也比较有限[6]。从原因上看,一方面网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高,部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缺乏建设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公共图书馆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强调提供传统服务,未能技术做服务技术的更新,理念上存在不足,制约了其发展。
2.2 信息技术覆盖面不广泛
信息技术覆盖面不广泛,是指公共图书馆不能在各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只在少数工作中加以尝试,使信息技术的价值不能完全得到发挥的情况。如部分公共图书馆进行了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允许读者远程访问本馆数据库,其服务性得到改善。但在馆内工作中,没有做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分析,部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情况不够理想,无法借助馆内信息化显示屏了解资源分区情况;当借阅书籍的人员较多时,公共图书馆依然采用线下工作模式,借阅书籍的人员需要消耗较多精力、时间排队等候,不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完成自助借阅,体现了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覆盖面不广泛的弊端。
2.3 数字化资源开发较少
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在于适用性很强,公共图书馆多个环节工作可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改善,包括数字化资源开发方面。当前部分公共图书馆对此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资源开发,制约了其自身发展,也影响服务能力。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民众对乡村科技、乡村经济、农业技术等有关内容关注度较高,但公共图书馆没有据此进行深入的资源挖掘,能够提供的有关资源依然偏少,远程阅读、远程访问公共图书馆的人员,不能根据个人需求获取与之有关的数字化资源,依然需要采用线下阅读、线下借出的方式获取书籍。也有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比较粗放,未能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数字化资源的管理缺乏针对性,开发的资源不能充分服务读者。
2.4 服务性有待提升
现代信息技术视角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应寻求加强,尤其是社会文教方面的服务性,包括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对社会其他产业的发展支持等。部分公共图书馆对此尚缺乏重视,不能妥善利用信息技术对自身功能进行完善,使其发展思路难以得到拓展。如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公共图书馆在常规提供社会文教有关服务的基础上,有必要与旅游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进行交流,以信息技术提供与旅游发展、旅游产业教育有关的资源,一方面促进本地旅游产业建设,另一方面也能从文教角度入手,为旅游者提供更多可读、可视化资源,提升其旅游体验。部分公共图书馆对此认识不清晰,不愿投入精力与其他产业联动,其发展思路较偏狭,成果也比较有限。
3 現代信息技术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建议
3.1 以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方式发展
未来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强调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设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优先尝试建立信息化的资源库,并开放访问渠道以丰富服务方式。具体工作中,为避免资源使用紧张、信道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建议从技术角度出发建立认证机制,其工作简图如图1所示下。
按照图1所示模式,公共图书馆可建立会员体系,所有需要公共图书馆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读者,可向公共图书馆提供个人信息,要求有关信息带有唯一性特点,如面部特征、指纹等,由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将有关信息纳入信息库中予以保存,形成智能识别机制。以人员面部特征为例,以X表达其面部特征,则X可以一个数集的形式呈现为:
X=[……;AS9;F7;HG;3-9;HAS;……]
数集代表该人员面部特征的各可辨识维度,如AS9代表其鼻尖形状、F7代表嘴唇厚度、3-9代表眉间距离等。不同人员的面部特征各有差异,形成的辨识维度越丰富,辨识精度越高。当访问者尝试访问公共图书馆电子数据库时,需要对其进行认证,通过对X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对比,快速获取访问者的唯一性信息并与数据库信息进行对照,认证通过的人员可直接访问数据库,反之则限制其访问,并将电子回执实时提供给访问者,请其重新进行认证或申请成为会员再访问本馆的数据库。
3.2 强调信息技术全覆盖
公共图书馆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综合发展,建议在未来工作中强调信息技术全覆盖,确保本馆各主要服务环节均能实现信息化。以信息化借阅为例,该服务主要强调以实时化的信息收集、默认程序和记忆提供综合服务,人员尝试将图书自公共图书馆借出时,需要访问自助借阅系统,发出借阅请求。将个人信息、借阅书籍的信息等提供给系统,由系统进行采集和对照,如身份证号、学生证招聘、书籍封面书影和编号等。系统核准访问者提供的各类信息均无异常,后者可完成自助化的书籍借阅。反之,如果访问者提供的个人信息、书籍信息存在异常,不能被系统识别,则由系统给出服务反馈和提示,包括错误提示、重新输入信息提示等。此模式下,即便同一时间内大量人员向公共图书馆提出借阅请求,公共图书馆也可借助信息化的自助系统提供高效率服务,避免借阅者时间和精力的虚耗,提高公共图书馆工作效率和发展质量。
3.3 充分开发数字化资源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较大,通常至少包括一个县(区),这要求公共图书馆清晰认识到自身责任,充分借助现代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建议各公共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信息采集,并发挥大数据方面的优势,提升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水平。
各公共图书馆可开放信息反馈平台,无差别面向入馆读者提出反馈请求,鼓励读者结合阅读体验、个人需求、个人见闻等,向公共图书馆提出意见、建议。平台应以信息化渠道为基础建设,包括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小红书以及抖音等,这些渠道的共同点在于受众广泛,可以保证信息来源的丰富性和结果的客观性。所有读者提供的信息,均由公共图书馆定期收集,以了解读者诉求。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内部工作或付费方式收集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对读者的诉求进行评估。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多样,包括服务性、服务方式以及资源储备工作等,客观带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此视角下进行分析,又可发现部分公共图书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尚不完善,存在服务方式未能匹配技术进步、覆盖面不广泛、数字化资源开发较少等问题。为应对上述问题,未来工作中建议公共图书馆丰富服务方式,并强调深入、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数字化资源,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为社会提供更全面的文教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玉娥.区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实踐探索与思考:以杭州地区“一键借阅”平台为例[J].河南公共图书馆学刊,2023,43(9):9-12.
[2]陈琦勇.公共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检索中的应用探讨[J].兰台内外,2023(26):67-69.
[3]赵佳艺.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诚信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5):24-26.
[4]于佳岑.面向2035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转型路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3.
[5]何平.信息生态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2.
[6]蔡毓菁.莲都区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