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探析

2024-05-21任真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音乐教学

任真

【摘 要】跟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音乐教育来说,可有效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音乐教学能使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并且可以强化他们的音律感知能力。在音乐教学工作中离不开传统民族音乐的支撑,其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基于此,本文对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学;音乐教学;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139—03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广泛,可以说是地大物博,56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中,拥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特征,基本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舞蹈以及民族艺术,其中,音乐就是各个民族民间的艺术之一,通过音乐可以体现民族以及地域性文化,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挖掘音乐素材,将传统艺术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音乐教学当中,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来传承民间音乐艺术,从而实现民族音乐在社会上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一、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推动教学內容走向多样化

现阶段,大多数学生或是不同的人群都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而且国外的音乐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我国。在此背景下,怎样使学生的民族自信得以增强,如何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当前教育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民族音乐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接触到的音乐领域更广泛。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音乐教材多种多样,且覆盖范围非常广,系统性十分明显,但是这些音乐在创作过程中没有突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特色,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能感受到民族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一些问题彻底解决。民族文化发展和音乐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音乐本身进行详细的解说,还要讲解音乐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以及音乐背景,促使学生更了解音乐,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此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增强,促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2]。

(二)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承

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大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在保证学生能自主追求新鲜事物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讲解并传承旧的优秀文化。众所周知,中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饱含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化,因此,后人要充分挖掘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不仅体现在各个国家经济流通走向融合道路,同时在文化发展方面也逐渐迈向全面融合之路[3]。那么,在此背景下,如何才能保证自身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从而实现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优秀的民族乐曲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带来的欢快,在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通过自身的文化优点和文化特色来指导后期的音乐学习。只有将民族音乐融入到教学当中,助力民族文化传承,才能在今后的各类文化交流过程中凸显出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优点,还要大力发展和传承我国最优秀传统文化[4]。

(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就要确保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兴趣。如今的音乐文化多种多样,如果学生能充分了解并对本土音乐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对这些音乐内容产生一定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学生也更愿意接受这些地域音乐文化,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音乐文化。兴趣的产生源自于深厚的了解,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不了解,就不会有兴趣。由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且广泛,所以学生可以自主的去查找一些资料并学习和了解上面的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们可以充分使用电脑、手机等对有关民族音乐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或者是借助短视频平台学习民族音乐,使自己的民族音乐知识更加丰富,为后期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辅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将计划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到密切观察,将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将其彻底解决 [5]。要想使学生在课堂当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现状

(一)情感教学引导不足

虽然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中学生的情感并不是很丰富,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敏感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法。当前大多数教师对情感教学法没有充足的认识,对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性没有足够多的了解,教学工作流于表面,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产生共鸣[6]。

(二)学习积极性不足

当前,大多数中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没有较高的兴趣。学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就是初中,而现代化教育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由于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和接触传统民族音乐,所以学生们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懒散。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起到模范作用,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课堂主体始终是学生,依据学生得到实际需求,及时改善课堂教学情况,真正做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传承和发展。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策略

(一)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表现形式

民族音乐的创造源自于民间的日常生活,跟随历史的脚步而形成音乐文化,不仅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同时还具备了一种特有的魅力。为更好的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7]。第一,教师要对学生的群体学习特性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并将其作为教学基础,创建的教学体系要符合学生教学需求,扩大教学范围,使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得以满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资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当前大多数中学生只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表现出厌倦和不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丰富传统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包括号子、山歌、小调等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实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凤阳花鼓》时,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欣赏这首歌曲的不同版本,当学生对此首曲子有一定的了解时,教师再为其讲述此首歌曲的历史文化、背景、价值以及人物情感等,包括伴奏的乐器、表演形式等等。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传统音乐,了解传统民族音乐。另外,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歌曲进行改编和创新,以此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理解程度[8]。

(二)注重音乐背景教学

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手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所以,教师自身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实际教学效率。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民族音乐没有较高的兴趣,不愿学习民族音乐,也并未意识到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加大重视音乐背景教学,立足音乐本身,为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歌唱祖国》歌曲学习当中,在还未开始教学前,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让其自行寻找并倾听有关祖国的歌曲,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此种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意境框架

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學形式和现代音乐教学形式有所不同,两者的距离感非常强。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将学生的学习激发出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构建意境框架开展教学。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感受到活跃的氛围,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有效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参与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澧水船夫号子》和《槐花几时开》时,教师要让学生自行收听,先让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有效提高学生对民歌的分辨能力。第二,使学生充分了解音乐的形式结构。例如,在学习《在那遥远的地方》时,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教师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对这首歌进行演唱,并要求学生收听这首歌曲的不同版本。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模仿,并采用不同的风格对其进行演唱,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化技术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通过视觉获取的知识可达到60%,而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仅在20%,也就是说,虽然听觉对学生学习知识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同样不可忽视通过视觉来获取知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刺激,促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分解多种较为复杂的音乐,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直观,可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民族音乐教学视频,使学生从传统的听逐渐转变为边听边看,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画面,并且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演唱家的神态、动作以及情感,促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民族音乐学习过程当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学习《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该歌曲的视频,向学生展示当地的壮丽风景,蓝天白云、山清水秀,让学生获得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情境当中,只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9]。

(五)运用校园艺术活动

学校要定期举办校园艺术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并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校园艺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综合素养。

将民族音乐融合到校园艺术活动中,促使学生能在校园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使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利用信息平台收集民族音乐,指导学生将各种民族音乐内容发布到网站上,和其他人交流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此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还能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民族音乐演出活动,聘请其他的老师和专业的民族音乐家来讲解民族音乐知识,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同时,学校可以以比赛的方式开展民族音乐演唱会,积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民族音乐并进行演唱,由各评委教师进行打分,此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能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展[10]。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实现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将民族音乐融入到中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民族音乐充满热情,才愿意学习并接受民族音乐,从真正意义上传承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杨冬梅.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方式[A].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三亚论坛论文集(二)[C].2022.

[2]张丹.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探析[J].戏剧之家,2022(12).

[3]苟仙冬.民族器乐进课堂 奏响传承新篇章——谈鸣鸠琴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6).

[4]汪海燕.初中学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1.

[5]杨琳.论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北方音乐,2020(24).

[6]孙鹏飞.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

[7]刘春梅.浅谈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

[8]林碧珠.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9).

[9]马晓佳.榕江县栽麻中学音乐教学现状个案考察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10]沈亚雯.中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探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金昌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JCJYKXGHKTLX[2022]74)“初中音乐课堂引入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音乐教学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大理白族霸王鞭传承与发展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