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的隐身者
2024-05-21贾希亚别力克塔
贾希亚 别力克塔
编者按:“momo”这个名称起初是用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部分社交APP时,系统自动生成的默认账户之一,类似于“佚名”。截至2023年底,豆瓣momo小组已经有超过12000名momo用户。半年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持续关注momo现象,并采访了16名来自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媒体的momo,他们似乎找到了momo们隐匿在身份背后更真实的渴望。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momo文化中最有趣的一点:他们不愿意被认出身份,却恰恰赋予他们一种全新的身份文化。有些momo在加入群组后,会换成特制版momo头像,他们根据群组主题来定义自己的momo身份。在统一的称呼“momo”和恐龙元素隐藏群体身份之下,又选择不一样的前缀和不同装饰的momo头像来彰显个性。
比如在豆瓣的“武林外传十级学者”小组中,我们就看到了不少momo们自制的头像,这些图片中的momo会身穿《武林外传》剧中人物祝无双、李大嘴等人的服装。小红书上,有些用户会在自己的“momo”ID名后加上一些后缀,比如“momo(美少女版)”,“momo(学习版)”“momo(撸铁版)”等。
这种既想隐身,又要彰显身份的心理,似乎构成了某种悖论。
两全其美的办法
“美少女momo”曾想要和前男友复合,她在豆瓣失恋小组中发帖求助。没想到前男友竟也刷到了这条求复合建议的帖子。正是这段“社死”经历让她选择从此隐身,加入“momo大军”。换上了经典的粉色小恐龙头像用了一阵子后,她发现有人使用momo粉色小恐龙的衍生头像。于是,她也向其他momo要来一张衍生头像换上,那张头戴橙黄色配饰、被浅蓝色背景映衬着的白色小恐龙,在一众粉色小恐龙中显得格外亮眼。
既然是出于想要匿名保护自己隐私的目的,为什么头像和昵称又和别的momo不同呢?“美少女momo”解释,之前自己因为怕被前男友发现,才换上了粉色小恐龙头像。现在时过境迁,她早已不在乎前男友的看法,“但用momo这个身份‘冲浪确实自在了许多,于是,我换上更有个性的momo头像,也算两全其美。”
标签
小红书上一位ID名上带有“暴打恋爱脑版”后缀的momo表示,自己在生活中就比较爱打抱不平,尤其看不惯一些人在恋爱中丧失自我的行为,在网络上也想大胆开麦,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她担心自己发言犀利会被“人肉”或是“网暴”,为了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就选择了使用momo这个用户名。
因为在小红书上刷到了好多网友分享自己“恋爱脑”故事的笔记,于是她加上“暴打恋爱脑版”这个后缀,决定开展一项劝“恋爱脑”网友不要深陷其中的免费“业务”。当她再次刷到“恋爱脑”笔记时,就会顶着“暴打恋爱脑版”这个标签,在笔记下面评论。发笔记的网友看到评论后,如果私信了她,她会开展一对一私信形式的“恋爱脑”劝说教育。有一位咨询过“暴打恋爱脑版momo”但当前已经注销账号的小红书网友表示,“暴打恋爱脑版momo”头脑很清醒通透,和她聊完像是给自己开了一个“恋爱脑”防沉迷。
还有一位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河南momo,想和大家在小红书分享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知识,于是在名字后面加上了“少吃亿口版”的后缀,吸引更多人点进来看自己发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少吃一口,健康一点”,践行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边界感
“我不想被同事亲友发现自己的动态,他们的过度关注会让我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访谈中,一位刚工作不足一年的momo(养生版),向我们表达了她的烦恼。
她表示,每天在网上发帖容易被公司的有心人拿来做文章。之前她在朋友圈发美食图片时,没有屏蔽同事,有位老员工看到后,就安排她用工作以外的时间,给科室团建预订餐厅、制定游玩计划,并让她用周末时间去踩点。现在她在小红书做养生科普博主,不想再像之前那样被同事发现自己某项爱好或技能后薅着用,也不想同事看到她每天发帖后,给她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所以决定加入momo大军。
“边界感”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大意是自我边界,你的事归你管,我的事归我管,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边界,个人守护各自的空间。这种与人保持距离并极其看重个人空间的状态,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年轻人理想的社交状态。
这位momo(养生版)正是不想让同事“入侵”自己的网络空间,守护自己工作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边界。出于这样的考虑成为momo后,去年12月初,她在小红书写了一篇养生科普小知识融合在故事里的笔记。那篇笔记获得了一些热度,网友鼓励她可以开辟故事型养生科普的赛道,于是她就加上了“养生版”的后缀进行区分。
其实,她在加后缀前也曾有顾虑,担心添加后缀会使“边界”模糊。她特意去搜了一下,发现加后缀的momo有很多,后缀为“养生版”的momo也有不少,才放心地加上了这个后缀,以便大家可以一下子看到她账号分享内容的定位。
求生欲
一旦出現了坏“momo”,这种匿名方式就会整体被质疑。正所谓“一momo做事亿momo当”。坏“momo”的言行很容易会牵连到其他无辜momo。在豆瓣平台上,因为和坏“momo”有着相同的IP地址,一些momo在小组内遭到无差别扫射。
我们在豆瓣momo小组发布采访邀请时,有一位名为“morn**”的瓣友主动私信提醒我们,有坏“momo”预备好几个momo皮肤,多次填写问卷或者参加采访招募,以赚取额外的费用。他建议一定要在帖子里加上“有甄别环节,不符合者请勿打扰”这句话,不然会有很多无效私信。另外,如果有软件注册小于6个月,但加入小组讨论与问卷填写次数多的momo前来私信,就不要回复。
豆瓣“收视率研究中心”小组干脆在群组的公告中要求群组内momo“一律改名”,否则将被踢出小组。面对这种限制,既想保留momo身份,又想继续待在各个小组里的momo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一位以手捧桃子小恐龙做头像的momo就曾经遭遇过如此情况。momo家族热度正高之时,很多坏“momo”顶着匿名化头像发表不好的言论,这位桃子momo就被误认成另一个坏“momo”还被艾特。但是她并不想因此放弃momo身份,因为在她眼里,momo身份已经成为一种“情怀”。而且,相比被认作坏“momo”可能会被踢出小组的不便,momo身份的隐秘性是她更看重的需求。最后她选择换上手捧桃子的小恐龙头像,希望大家可以把她和坏“momo”区分开。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