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我·阅”微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2024-05-21张鹏
张鹏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发幼儿园园本阅读课程,探索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根据课程开发目标,遵循适宜性、文化性、游戏性的课程开发原则,按照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思路,制定“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我·阅”微课程方案,包括设计课程三级目标体系、搭建“三维五景”课程实施框架、编制“1+N”课程内容、构建“五阅六法”教学模式,从情感态度、知识经验、能力技巧三个维度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园;阅读微课程;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7-0059-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语言”领域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子领域,在“教育建议”中要求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开发幼儿园园本阅读课程,构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玉州区第一幼儿园)基于“互联网+”开发、实施的“我·阅”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
基于“互联网+”的幼儿园“我·阅”微课程,指的是基于儿童视角、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绘本为载体而构建的幼儿园早期阅读园本微课程。其中“我”是幼儿的自称,“阅”是指阅读。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学前阶段成长发展过程中应当获得的最为重要的语言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经验,包括谈话、辩论、讲述经验;二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经验,包括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经验;三是文学语言发展的关键经验,包括文学语汇、文学形式、文学想象经验[1]。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我·阅”微课程对满足幼儿语言核心经验发展需要,支持幼儿终身学习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阅”微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关注点,要求课程建设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基本规律。“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我·阅”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阅读兴趣,确定适宜的课程目标,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认知水平,又要接近幼儿阅读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幼儿个体差异,彰显“儿童立场”,不断满足幼儿阅读和发展的需要。
(二)文化性原则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有利于幼儿从小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如,绘本《花木兰》改编自家喻户晓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绘本《元宵节》渗透了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元素,绘本《小雨点》利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表现雨后空气的清新。幼儿在阅读这些绘本时,会主动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三)游戏性原则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绘本蕴含的游戏价值和游戏元素,利用绘本中的游戏元素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内容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理解绘本,主动思考问题。这样做可以体现“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的阅读。如,绘本《错了?》本身就是一个有规则的游戏,在“错了?”“不错!”的一问一答中重复呈现文字和画面,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现游戏规则,并且尝试猜测接下来将会出现什么。这样的阅读就像是在玩“猜一猜”游戏,每翻一页都会有惊喜。
二、“我·阅”微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设计课程三级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导向。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幼儿园“我·阅”微课程必须紧扣幼儿语言发展核心经验,设计课程三级目标体系,其中:一级目标是微课程总目标,要求培养幼儿爱阅读、善思辨、乐探究、能创造、会表达等能力,是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二级目标是微课程的子目标,要求幼儿阅读绘本后能够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包括促进幼儿前阅读行为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前书写行为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三级目标是阅读活动目标,即每一次阅读活动要达成的目标,如,根据子目标要求,教师要综合考虑绘本的文化价值、幼儿语言发展核心经验、不同幼儿的认知特点等,合理设计单次阅读活动的目标。可见,幼儿园“我·阅”微课程的三级目标逐层递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搭建“三维五景”课程实施框架
根据幼儿园“我·阅”微课程三级目标体系,玉州区第一幼儿园以幼儿为主体,精心选择绘本资源,从“我爱阅读”“我玩阅读”“我秀阅读”三个维度创设了“阅读空间站”“阅想思维馆”“阅玩游乐园”“阅创美工坊”“阅演嘉年华”五个阅读场景,搭建了如表1所示的“我·阅”微课程“三维五景”课程实施框架,有序开展微课程阅读活动。
(三)编制“1+N”微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根据“三维五景”课程实施框架,玉州区第一幼儿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确定“我·阅”微课程“1+N”课程内容,即1个主题以及由这个主题生成的N个阅读活动,让幼儿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中积累早期阅读经验。
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玉州区第一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精心选择儿童绘本。根据主题,教师将绘本分为想象创意、生活习惯、语言启蒙、自然观察、艺术创造、传统文化、阅读习惯等主题,每个主题配套1本精读绘本和3本泛读绘本,建立绘本资源库。“我·阅”微课程与幼儿园课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根据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要,挑选适宜的绘本融入主题教学活动,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如,在中班主题教学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中,幼儿教师将绘本《四时吉祥·春节》融入主题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传统木版年画的墨线套印工艺,培养幼儿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此外,幼儿教师还将“我·阅”微课程渗透到幼儿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之中,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如,在大班开展的“我·阅”微课程“中秋节”活动中,教师从“我爱阅读”“我玩阅读”“我秀阅读”三个维度开展了“中秋剪影”“绘本美创:兔儿爷”“月饼制作大比拼”等活动,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中了解中秋节日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我·阅”微课程的实施
在实施“我·阅”微课程过程中,玉州区第一幼儿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幼儿阅读活动巧妙结合,构建“五阅六法”教学模式推进微课程教学。“五阅六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运用“环境创设法”“五步精读法”“八大思维导图工具法”“游戏体验法”“艺术创作法”“戏剧表演法”六种方法实施“我·阅”微课程主题阅读活动,是“信息技术+阅读”的一种微课程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在“阅读空间站”“阅想思维馆”“阅玩游乐园”“阅创美工坊”“阅演嘉年华”五个场景中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可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体会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的兴趣。笔者以玉州区第一幼儿园大班开展的“我·阅”微课程“你好,小影子”主题阅读活动为例,阐述“我·阅”微课程的实施。
(一)创设“阅读空间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利用互联网收集与绘本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阅读材料,创设“阅读空间站”,指导幼儿阅读绘本,让幼儿学会根据绘本内容提出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产生阅读绘本的兴趣。在“你好,小影子”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创设阅读空间站如“影子绘本馆”“影子书吧”“我的影子角”等,开展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活动,如让幼儿阅读绘本故事《你好小影子》、开展“我知道的影子”调查活动、参与“光和影”亲子探索活动等,鼓励幼儿主动阅读绘本,积极参加阅读活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知道影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创设“阅想思维馆”,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想思维馆”,运用“五步精读法”“思维导图工具法”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幼儿进行阅读。在“你好,小影子”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在“阅想思维馆”这一场景开展了精读绘本《你好小影子》活动、“我的思维导图”区域活动、“影子的故事”绘画作品展、“我的小影子”亲子活动等,让幼儿在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想象力和閱读经验。首先,幼儿教师制作阅读视频,指导幼儿运用“五步精读法”阅读绘本,也就是按照阅读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图画、细节、文字)、封底的顺序阅读绘本。这个做法可以改变幼儿随意翻阅绘本的习惯。在精读绘本《你好小影子》时,教师先让幼儿观看绘本阅读的示范视频,再让幼儿自主阅读绘本。如此,幼儿自然而然地就会运用“五步精读法”自主阅读绘本,养成翻页阅读和认真观察画面的习惯。其次,幼儿教师要基于表征和倾听的儿童观,将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八大工具(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桥形图、流程图、复流图)相结合,以“信息技术+思维导图”的形式,与幼儿共同回顾阅读过程,指导幼儿进行阅读表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对一的倾听与记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利用希沃软件绘制故事思维导图,为幼儿呈现绘本故事的脉络和细节,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绘本的主题和内容。幼儿阅读绘本后,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思维导图工具,用符号、图形等进行阅读表征,表达阅读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的思维可视化。
(三)创设“阅玩游乐园”,丰富幼儿阅读体验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方式。在主题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中的游戏元素创设“阅玩游乐园”,运用信息技术设计阅读游戏,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在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趣味拼图”“双人对抗”“刮刮乐”等创设“阅玩游乐园”。在“你好,小影子”主题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利用绘本中的游戏元素,开展了科学活动“彩色光影杯”、户外游戏“阳光下的影子”、表演活动“光影故事秀”、亲子游戏“寻找绘本中的光与影”等,引导幼儿用纸杯、彩笔、手电筒等制作光影纸杯,让幼儿沉浸在探究活动中。此外,幼儿用纸杯和保鲜膜制作投影道具,如在保鲜膜上绘画,将其投影到墙面,开展灯光故事秀活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的阅读体验。
(四)设计“阅创美工坊”,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好的绘本是一件艺术品。在主题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图文结合的优势创设“阅创美工坊”阅读情境,引导幼儿将信息技术与绘画、手工结合起来,经历设计、制作、展示的创作过程,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你好,小影子”主题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先设计“阅创美工坊”情境,再搜集与影子相关的艺术作品并制作成电子画册,最后组织幼儿开展美工活动“多变的影子”、户外游戏“画一画影子”、亲子手工活动“光影游戏书”等。幼儿在观看视频和参加实践活动中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有的幼儿用锡纸制作各种手工作品,将其放置在投射灯前上下左右移动,影子也随之上下左右移动;有的幼儿将手工作品进行拼接、组合,在太阳底下用粉笔画出影子的造型;有的幼儿在美工区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绘本创作。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明白了绘本中的影子是什么,知道影子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制造影子。
(五)开展“阅演嘉年华”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每个孩子都具有表演天赋。在主题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绘本戏剧表演相结合,开展“阅演嘉年华”活动,鼓励幼儿扮演绘本中的各种角色,体会快乐、悲伤、惊喜等情感,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掌握绘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所思所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在“你好,小影子”主题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演嘉年华”活动情境,营造舞美音效,开展晨间活动“阅读星主播”、表演活动“影子戏院”、开放日活动“亲子皮影戏表演”等。幼儿在角色分配、剧幕设计、木偶剧表演、皮影戏表演等活动中,尝试学习改编和创编绘本,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感受了分工与合作带来的快乐。
四、“我·阅”微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幼儿的情感态度
在“我·阅”微课程活动中,幼儿不仅要了解绘本内容和故事情节,而且要体会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中了解情感的描述和表达,感受不同角色的情绪和处境,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首先,教师要评估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和阅读倾向,如在“阅读空间站”这个场景中,要观察幼儿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享受阅读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关注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情感投入,评估幼儿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阅读活动,如在“阅读空间站”这个场景中,要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独立阅读,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最后,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评估幼儿是否喜爱阅读、享受阅读,如在“阅玩游乐园”这个场景中,要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是否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评价幼儿的知识经验
教师观察幼儿的阅读过程,结合幼儿的阅读情况,了解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优化和完善幼儿阅读方案,提高幼儿阅读质量。首先,教师要观察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经验发展,如幼儿在阅读时是否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是否能够正确地持书、翻书等。其次,教师要评估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知识积累,如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和表达,自主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分析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情况,如阅读活动结束后,幼儿是否能够从一本书延伸拓展相关主题书籍的阅读、是否能够主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会迁移运用。
(三)评价幼儿的阅读能力
根据“我·阅”微课程子目标要求,幼儿教师要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各种阅读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认知、沟通、协作等能力,评估幼儿阅读效果。例如,在“阅读空间站”这一场景中,教师要观察幼儿运用阅读技能进行阅读的情况,思考幼儿是否能够运用“五步精读法”自主阅读绘本,评估幼儿前阅读行为能力。在“阅玩游乐园”这一场景中,教师要投放各种阅读材料,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制作绘本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是否能够写作绘本名称及常见的字词,评估幼儿的前书写行为能力。在“阅想思维馆”这一场景中,教师要观察幼儿是否熟悉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复述和创编故事,评估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创美工坊”这一场景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进行主动探究,评估幼儿探究能力发展水平。在“阅演嘉年华”这一场景中,教师要關注幼儿是否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语言、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绘本的理解,评估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评价,教师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在“我·阅”微课程活动中的阅读能力,家长也可以了解幼儿在阅读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指导和引导,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我·阅”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传统阅读课程的基础上融入了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阅读课程内容,改变了幼儿的阅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模式,而且促进了幼儿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幼儿阅读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莉敏.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