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真“倒霉”

2024-05-21戴璐

艺术启蒙 2024年3期
关键词:艺术品

戴璐

你去博物馆参观看到一件件精美的展品时,有没有想过很多艺术品都曾有多灾多难的经历?它们或是在战争年代被损毁过,或是成为贪婪之徒觊觎、偷盗的对象。快翻开“艺术档案”,查询艺术品经历的“倒霉事儿”吧!

总被贼惦记

好东西大家都喜欢。美好的艺术品,我们喜欢,贼也喜欢。于是,收藏在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就被小偷儿惦记上了。

敦煌,一座古老的艺术宝库,保存了魏晋以来各个时期的壁画和彩塑。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盯上了这里,他们趁着时局动荡,以考古探险的名义劫掠了大量宝贵的文物。

这幅《引路菩萨》挂轴就是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看守人那里骗来的,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此画颜色鲜艳,描画精细,是唐朝佛教画精品,而今流失海外,成为许多国人一生无缘得见的遗憾。

人怕出名猪怕壮,名画总被贼盯上。凡·高在世时寂寂无名,去世后名声大振,各路窃贼也闻风而至。据统计,他们对多家收藏凡·高作品的博物馆频繁出手,致使三十多幅画作被盗!

其实大多数的贼并不具备专业知识,无法鉴别艺术品价值的高低,他们只是因为凡·高的名气才冒险偷盗的。

2002年12月,荷兰凡·高博物馆失窃的两幅作品——《斯赫弗宁恩海滩》和《离开尼厄南教堂》,十四年后才被追回。审讯时盗贼说,他本想偷《向日葵》,可惜安保太森严,又想偷《吃土豆的人》,可画太大不好拿,最后才决定偷另外两幅。如此“随机作 案”,真叫人哭笑不得!

偷盗的理由千千万,居然还有人打着“爱国”的旗号招摇过市!1911年8月的一天,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不见了,工作人员随即报警。两年之后,此畫在意大利现身。盗贼被抓后,自称此举是为意大利拿回自己的文化遗产。其实此画是达·芬奇应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邀请,自己带到法国去的。盗贼此举究竟是何目的尚未可知,但《蒙娜丽莎》经此一事声名远播,成就了一段卢浮宫镇馆之宝的传奇。

上述艺术品能重回大众视野,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有些作品被盗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1990年3月18日,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加德纳博物馆被盗走十三件艺术品,包括伦勃朗、维米尔和马奈等画家的画作,估值高达五亿美元。监控显示,疑犯假扮警察,在凌晨一点大摇大摆进入博物馆行窃,然后驾车逃走。尽管加德纳博物馆不断加码悬赏,但截至目前,画作仍然下落不明,其中就有这幅维米尔的《音乐会》。

画中有三个人,左边坐着的女士在弹奏钢琴,中间的男士在演奏鲁特琴,右边站着的女士手持歌单在演唱。柔和的光线从窗户倾泻下来,氛围无比迷人。维米尔作品的存世量很少,每一幅都格外珍贵,如今此画踪迹全无,令人倍感遗憾。

无妄之灾

什么是无妄之灾?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艺术品好好地待在博物馆里,没招谁也没惹谁,突然就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他们看哪幅作品不顺眼,必先除之而后快。

1972年5月21日,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欣赏米开朗琪罗的名作《哀悼基督》。突然,人群中冲出一个人,他拿出锤子对着雕像一阵猛砸!周围的观众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等到安保人员赶来将他抓获时,雕像已经惨不忍睹——左臂断了,面纱和鼻子被击碎,左眼损坏。法院认定肇事者患有精神疾病,并未给他判刑,只是把他送到精神病院住了两年,之后遣送出境。肇事者毫发无损,雕像被砸得面目全非,该向谁说理去?

伦勃朗的大型群像《夜巡》曾多次遭到破坏。1975年的一天,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名男子手持面包刀冲到《夜巡》面前,连砍十几刀,最终在现场观众和警卫的合力之下才被制服。画面几处重要位置受损,还有一块画布被直接撕了下来!然而,这次的作案者同样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警方也仅仅是将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后来,这幅画在历经八个月的修复后,又被送回展厅,但它的“霉运”还没结束。1990年,又有精神疾病患者盯上了《夜巡》。他手持喷壶,跨过警戒线,向画作疯狂喷洒盐酸溶液。还好经过上次的教训,博物馆已经给画面涂上清漆做了保护,因此盐酸只是腐蚀了清漆,没有伤到画作。人们只是纳闷儿,为什么这幅画如此命途多舛……

罗丹的《思想者》也没能幸免于难。1970年3月24日凌晨,克利夫兰美术馆外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件,有传言说是激进组织所为。《思想者》被炸掉了小腿,底座也损坏了。然而,事件元凶还没有被抓到,人们又陷入如何修复雕像的争论,最终决定不对其进行修复,而将其作为一种抗议态度和艺术力量的象征。

毁于无知

很多艺术品躲得了小偷儿和疯子,却躲不过工作人员的无知。大家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博物馆是收藏和保护艺术品的地方,专业人士怎么会做出破坏艺术品的事儿呢?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艺术品材质迥异,工艺、风格也大不相同,恐怕没有哪个人敢说自己通晓一切。

埃尔金大理石是十九世纪初由埃尔金勋爵从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搬运回英国的。作为雅典卫城的标志性建筑,帕特农神庙是为供奉女神雅典娜而兴建的,后来在战争中坍塌。埃尔金趁机从帕特农神庙拆除了约一半的残存雕像和浮雕,出售给了大英博物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使这些有两千年历史的雕像显得“更白”,博物馆雇人用铜凿和金刚石对它们进行打磨,结果严重破坏了雕像的肌理感和原有的气质。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趁机盗走,同样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千年国宝自此流落异乡。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馆方并不知道中国卷轴画的“正确打开方式”。在他们的观念里,每一幅画都是独立装裱的。于是,他们将《女史箴图》切割成三块,装裱在木板上。后来,丝绢随着木板开裂开始掉粉。最后是我国的修复专家赶过去及时抢修才阻止了它继续恶化,但那些已经造成的损伤,永远都无法挽回了,实在令人痛心。

现代艺术由于太过前卫,经常因被人误会,闹出乌龙。2014年,德国艺术家古斯塔夫·梅茨格的作品《自动毁灭艺术的首次公众展示的再造》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展览。这是一件装置作品,桌上搁着一张破烂的塑料纸板,地上放着一个塞满旧报纸的塑料袋。没想到的是,在展出前一晚,塑料袋被清洁工当作垃圾扔掉了!

好心办坏事

艺术品想要平安度过一生,离不开专业的维护和修复。修复需谨遵原貌,修旧如旧。好的修复能让艺术品“延年益寿”,但这项工作不是谁都能胜任的,如果未经科学论证便贸然尝试,后果将不堪设想。

土耳其哈塔伊考古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马赛克壁画,其中就有修复失败的案例。画中女子原本粉面桃腮,五官精致,额头、鼻梁和下巴的浅色马赛克充满立体感。经过修复后,女子五官变形,细节模糊,连脖子也不见了,简直是毁容!

无独有偶,西班牙博尔哈镇教堂保存着一幅风格写实的耶稣壁画,因年久失修,壁画的颜料出现局部剥落,显露出斑斑白迹。这可愁坏了住在附近的一位老奶奶,她不忍画面继续脱落,自作主张买来颜料修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耶稣原本清晰的五官变得扁平,头上的荆棘冠也不见了,面部毛发旺盛,看上去像一只猴子。尽管办了坏事,但当地考虑到她并无恶意,也没有追究她的法律责任。

辽宁省朝阳市的云接寺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寺内保存着大量壁画。这座寺庙之前并不出名,却因为维修不当引起了大量关注。我们前面讲过,修复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比如壁画,只能在画面残缺的地方补画,不能在原画上下笔。以寺里的娘娘庙为例,大家可以看到修复前后的对比。原画人物形态自然,眉眼之间尽显时代气息,但负责修复的工作人员直接把原作覆盖,重新画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卡通壁画,令众多文物爱好者扼腕叹息。

有惊无险

艺术品即便躲过了“修复专家”,也可能躲不过激进环保主义者!他们曾多次对世界名画下手,还好这些作品都有玻璃罩保护,算是有惊无险。

2022年5月30日,卢浮官的《蒙娜丽莎》被一名扮作老奶奶的男子袭击,他企图砸碎保护作品的防弹玻璃,没有得逞,然后就拿出一块奶油蛋糕涂在上面。当安保人员将他带走时,他大喊:“想想地球!有些人正在毁灭地球……这就是我这样做的原因!”

2022年7月22日,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两名激进抗议者将手粘在波提切利的《春》上,并展示横幅“最后一代,拒绝天然气,拒绝煤炭”。警卫见状赶紧上前拉开二人,但玻璃上已留下满是胶水的白手印儿。为什么选择对《春》下手呢?该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宣称:“我们正在走向社会和生态气候的崩溃!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美丽的春天吗?”

2022年10月14日,英国国家美术馆内,两名环保主义者向凡·高的画作《向日葵》泼洒番茄汤罐头,然后用强力胶把自己的手粘在画框下方,大声宣讲:“你更关心保护一幅画还是保护我们的星球?”

看完上述事件,大家一定很纳闷儿,名画和环保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故意搞破坏?在这些激进的环保主义者看来,破坏名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们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被选中的艺术品名气越大越能吸引公众眼球,他们要用激进方式来提醒人们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向阳而生

不单艺术品“命运多舛”,艺术家也会遭遇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那些在生活暴击之下依然保持乐观的艺术家吧!

高凤翰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天资聪颖但仕途不顺,三十岁以后参加乡试,屡屡落榜。不过,凭着出众的才华,他终于在四十五岁时当上了歙州县丞,走上了仕途。安定的日子仅过了十来年,他又受人诬告牵连,被逮捕下狱。后虽无罪释放,但他对官场失去了兴趣,开始过起了流浪的生活。他寄居在寺庙里,与郑板桥、金农等成了好朋友,诗画唱和,自得其乐。

快活的日子没过多久,高凤翰又遭右手残疾,这对一个以卖画为生的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他曾一度消沉,但后来他痛下决心,改用左手写字画画。结果,他的左手写就了右手始终无法达成的拙朴风格,获得一片赞誉。他为此很是得意,还在作品题跋中特意点明此事,生怕人家不知道似的。再看弟子为他画的画像,也是左手拈须,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

惠斯勒的从艺经历一样充满坎坷。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不支持他学画,他只能听从安排去了西点军校。但他天生热爱画画,在军校里待得并不安分,因在工程图作业里画小娃娃,屡次遭到教授训斥,后因多门功课不及格被开除学籍。好在他凭借绘画天赋进入了测量局,从事地图绘制工作。可他的毛病还是改不掉,老是在地图上画些莫名其妙的生物,没过多久就被辞退了。

丢了工作的惠斯勒不以为意,他跑到巴黎,开始一心一意地画画。但他的创作之路并不顺利,作品被巴黎沙龍展拒绝,于是他愤而离开法国,出走伦敦。尽管伦敦在他的画笔下打响了“雾都”的名号,但他的创作理念“为艺术而艺术”仍未被接纳。知名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在评价《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烟火:黑和金的小夜曲》时说:“把颜料罐打翻还要观众付钱,实在是一种欺骗。”后来,惠斯勒以侮辱名誉的罪名控告了拉斯金,并打赢了官司。所以说,什么挫折在惠斯勒面前都不算事儿,他的执着就是最好的护身法宝。

亨利·卢梭的处境比惠斯勒要艰难得多。他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特别看不上他的爱好,一旦发现他偷偷作画,便会十分严厉地责骂他。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卢梭只能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但他心里从未放弃艺术梦想,经常在枯燥的工作间隙搞创作。有一次,卢梭创作时被上司逮住了,除了被劈头盖脸地说了一通,还被讽刺毫无绘画天赋。然而,卢梭毫不在意,继续“我行我素”。

卢梭没有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完全是自学成才,这反而使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画作以鲜明的色彩、扁平的造型和详尽的细节而出名,画面总是充满了神秘和梦幻的氛围。来看这幅《狂欢节之夜》,一对身着狂欢服饰的情侣漫步在深夜的乡间小路上。月亮高悬,远处群山掩映,云朵亮如白昼,近处的树木和茅草屋深陷黑暗,营造了奇特又神秘的视觉效果。

卢梭人到中年才真正走上创作之路。尽管倾注了全部热忱的作品迎未了无数的嘲笑声,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堪称“硬核追梦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坚持,终有收获。

最后出场的是画家黄永玉先生,他的经历可是相当励志!黄永玉出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湖南,由于家境贫困,他十二岁就辍学外出谋生。也就是说,在我们小学刚毕业的年龄,他就开始闯荡社会了。他在陶瓷作坊做过小工,当过中小学教员,同时也给报刊撰写文章、绘制插图,靠双手养活了自己。

黄永玉一生颠沛流离,经历却丰富多彩。他五十岁考驾照,八十多岁上时尚杂志封面,九十多岁开着跑车玩漂移,无视年龄的行为显露出孩童般纯真的性情。他为虎年创作的生肖绘画《寅虎》,是一个萌态十足的卡通形象。“大脸虎”张开的嘴巴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笑得合不拢嘴。调皮搞怪的表情,“没心没肺”的笑容,不正是老顽童黄永玉的真实写照吗?

写在最后

从“命运多舛”的艺术品到“向阳而生”的艺术家,那些经历过的曲折都成了过往岁月的篇章。碰到多倒霉的事儿都不必忧心,心中认准目标,勇敢坚定前行,好运没准儿就来敲门了!就像黄永玉说的:“碰到任何困难都要赶快往前走,不要欣赏那个让你摔倒的坑。”

猜你喜欢

艺术品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拍卖中的第三方担保模式
艺术品指数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是艺术品还是游戏?
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