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持续打造“类中关村”生态

2024-05-21石瑶

求知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关村协同科技

石瑶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天津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需要认真做好“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工作。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是京津两市携手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点项目,承担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唱好京津“双城记”的重要使命。下一个阶段,科技城应聚焦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自身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完善跨区域产业协同培育机制等,持续打造“类中关村”生态,进而推动科技城全面发展。

一、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类中关村”生态日渐形成

1.优质资源要素加速汇集。科技城从建设初始就致力于建成产业资源要素汇集的高端载体,如今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具潜力区域”。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社会资本、科创资源等加速汇聚,越来越多来自京津冀的创新企业、优质项目在这里落地。科技城一期规划建设4.19平方公里,到目前已引进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等市场主体1526个,在承接的北京方向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5%,总投资约176亿元。“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取得初步成效。

2.全过程孵化创新体系初步建立。通过与北京中关村签署“十条深化合作协议”,科技城积极同中关村医药产业园、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等园区联动共建,对接康普森等创新项目资源100余个。截至2023年底,科技城已培育2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雏鹰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种子企业、2家瞪羚企业,并成功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国家级高新区政策辐射区、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高水平建设科技城孵化平台,打造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在内的全过程创新孵化体系。

3.构建产业生态的政策与服务逐步完善。科技城与北京中关村一脉相承,始终坚持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创新的动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出新的模式。北京中关村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得以展现。金融超市集成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股权、债权、增信等金融服务。30家金融机构累计为科技城企业提供6亿元资金支持。近年来,科技城已在降低土地成本、资质互认、厂房分割销售等方面累计实现了40余项政策创新。

4.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积极打造京津协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锚定这一目标,坚持“产城人景文”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十大服務平台,推动中关村创新发展要素向科技城流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在科技城布局。以业兴城、以城促业,引进南开中学科技城学校,植入休闲、科技、工业体验、医疗康养等业态,优化完善受年轻人欢迎的生活性服务业布局,打造一座既能容得下梦的创新创业之城、又能留得下身的和谐幸福之城。

二、深入打造“类中关村”生态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1.工业地类型和产业匹配效率低。目前科技城内的规划产业用地为一类工业用地(M1)类型,该种类型用地因混合功能类型少、配套比例低、容积率低等原因已无法满足新型产业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受土地性质和规划要求限制,企业拿地和建设成本较高;对企业配建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面积、建设高度都有制约,导致土地利用集约率低。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研发设计同无污染制造和商务办公环节无法集中高效率衔接,必然会影响企业协同生产和组合生产的效率。

2.产学研联动效应不充分。区域内缺少研发型高校院所,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与科创企业深度衔接程度低;科技城周边新型研发机构布局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与区域内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不适配。从事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较少,缺乏既懂市场、又懂技术,既能联系企业、又有科创研发资源的产业项目职业经理人。同时,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部门、民间协会和中介机构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与企业黏合不紧,在信息互通、资源互享、成效互促方面亟待加强。

3.风险投资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科技城内尚未建起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区域内的风险投资机构运行不够活跃,对缺乏资金的项目和创业者扶持力度小,无法对体量较大的高新技术创新项目提供大规模风险融资。产业技术与资本不能自由组合,不利于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科技城范围内鼓励冒险、鼓励成功、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缺少以重视合作为前提、自由交流为形式的非正式的自组织合作。

4.同域外产业协同生态协同机制待加强。科技城同域外产业园区尚未形成以梯度化和差异化为前提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缺乏基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工规划,在主导产业选择上趋同,产业上下游配套和互补性差。产业园区间和企业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合作,不利于产业生态的形成。同时,科技城同中关村体系内其他各产业园进行跨区域产业协同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存在协商时间长、决策成本高等问题。

三、持续打造“类中关村”生态的对策建议

1.实现工业用地的高效率配置。新型产业用地(M0)是支持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的一种新型空间组织形式,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具有高容量、高效率、成本低、形象好等优势。该类型产业用地内配套管理用房、小型商业等生活服务设施等辅助用房的建筑面积比例可以提高到30%至50%,有利于建设现代化“摩天工厂”,充分实现产城融合互补。科技城主导产业大多数是有潜力的初创型、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新型产业用地可以充分支撑这种类型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解决企业从初创期、成长期向高速增长期迈进的产业化需求,助力一批未来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

2.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共同体。科技城在打造“类中关村”生态过程中,应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实现域内外资源价值再造。一是探索转型为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利用产业资源优势,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产业资源整合服务;或是转型为科技园区行业的专业顾问咨询机构,从产业开发、建设规划、日常运营、资源管理等方面为区域外园区或政府提供全方位、全链条顾问咨询服务。二是充分利用天津市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打造新型区域创新网络,把科技城建设成招引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域。三是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示范园区,重点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全面营造融通发展特色生态。四是建设有完整产业生态模式的价值增长平台,使参与各方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使入驻企业得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支持而发展得又快又好;使专业服务机构依托园区拓展新的服务模式;使企业员工依托园区得到更广泛的职业发展空间,享受便捷优质优惠的服务。

3.更大力度发挥风险投资效用。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律的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必备内容,也是“类中关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城一直积极探索打造“中试服务+空间集聚+技术转化+产业基金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方面政府应引导基金发挥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活跃的风险投资也应成为产业生态聚集发展的驱动力量。这些产业生态中的“耐心资本”,应聚焦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健康、细胞与基因、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助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统筹科技与产业供需两端,双向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布局未来产业,提升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打造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贯穿天使轮到IPO前的各个阶段,以专业化促进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公司化。金融服务平台也要为科技城域内外科创企业量身定制上市板块,为科创企业的融资或退出开辟渠道。

4.构建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的产业链生态。科技城在“类中关村”生态持续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统筹发展需求和实施资源,防止无序投资和无序竞争,还需要打破区域行政区划限制,探索京津两地中关村体系科技园区之间的跨区域法规、政策、规划衔接,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一是促进科技城同北京中关村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协同发展。明确产业定位和区域重点产业产业链各环节分工,有序推动制造业的区域内梯度转移与合作。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利益绑定,加强沟通联系、互通有无;以产业基金为纽带强化产业链资本联动和产业联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形成在关键时刻和极端情况下能做到自我循环、经济可以正常运转的产业链条。二是创建尖端人才发展试验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打造京津冀人力资本运营中心,建设人才智库,打造全国一流人才信息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实现源头创新、自主創新、颠覆创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生态。三是拓展国际合作、丰富产业生态,依托科技城已经入驻的外企和区域外国际化企业及机构,综合利用市场、技术、人才、资本、会展、服务等全球创新创业要素资源,设置更多国际化产业要素聚集场景,实施全球创新融合的产业生态发展路径。持续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度链接国际科研机构、企业以及人才,逐渐形成产业生态闭环,构建国际化产业生态圈。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第13期)学员,天津市宝坻区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中关村协同科技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