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4-05-20任鑫鑫程楠梁志宏许文涛贺晓云

食品工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安全控制考核

任鑫鑫,程楠,2,梁志宏,2,许文涛,贺晓云,2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食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3.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北京 100191)

当今世界正处于激烈的变革期,放眼于未来,人才培养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而教育更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在提高自身理论思维能力的同时,需要提升个人价值判断水平,通过实行教学思政,各课程之间的有效对接,既为学生正确认识、分析中国与世界发展变化形势提供方法论指导,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怎样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最本质的规定要求,而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把立德树人精神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是高等学校和广大教育者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同时也是检验广大教育者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思想政治建设的提出正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课程中综合引入食品安全相关思政元素的优质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丰富考核过程和考核形式,提升教师思政教学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均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4]。由此,如何根据课程所属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将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塑造品格,是理工科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方向。

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政原则,不断对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对食品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性、动物实验方法等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实施举措等进行阐述,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思政改革提供借鉴。

1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的课程性质及特点

食品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关乎到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以食品安全为核心,重点在于发现和探究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探究其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主要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污染、理化污染、食源性污染及其预防,各类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等内容。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身边或新闻中的食品安全案例,分析了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以及我国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对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2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思政教育路线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该课程实际,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网络教学在线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创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案例库,通过翻转课堂、实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手段,双向提升教师与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从价值观层面、知识体系层面、能力培养层面提高教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

如何将思政元素合理适当地传达给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成败的关键。根据“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知识内容,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职业道德理念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与融合,在授课过程中得到高契合度的隐形嵌入式教学[2]。

3.1 展示我国食品安全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有属于食品安全的文化底蕴[5]。如《礼记·内则》中记载“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鳖去丑”,指出牲口的哪些部位是不能安全食用的。《礼记·丧大记》中“食粥于盛不盥,食于篹者盥”,则警示人们在接触食品要注意清洁与卫生。《论语·乡党》中“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意思是食量陈旧变味、鱼肉腐烂、食品的色香味改变以及烹饪不当和不新鲜的东西都不能吃。

到了唐朝便产生食品安全的具体法律《唐律》;宋代为加强管理成立“行会”,尤其对食品质量进行把关,同时也继承《唐律》的规定;清朝是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监管最发达、最科学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检验抽查制度严格,清朝法律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由处罚商贩转向问题食品,充分体现了清朝食品安全执法的科学化与人性化。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的思想中或许并没有“食品安全”这个概念,但是却在行动中有所体现。通过传输我国食品安全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

3.2 学习中国科学家精神,树立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6]。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强大创新动力,必须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7]。如在生物性污染教学中,讲述戴芳澜教授对我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使学生在食品生物性污染的研究中学习戴芳澜教授不断前行、不惧艰辛、不怕苦难、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向学生介绍陈君石院士在国际食品法典活动中坚决捍卫中国利益,通过充分的数据支撑,挫败了欧洲国家对于酱油中氯丙醇限量标准的协议,并且创造中国牵头草拟国际食品标准的里程碑,为中国应对食品进出口的壁垒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学习科学家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守诚信底线,在学习过程中不敷衍、不作弊,有效抑制投机取巧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

3.3 深挖食品安全案例,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教学中涉及生活中食品安全事件,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深入接触并思考大量的食品安全现实问题,能够充分了解到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因此,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在食品安全问题案例教学中,将影响极大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苏丹红事件导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此外,生物性污染如2020年南京“喜茶”微生物污染、2019年鹌鹑蛋污染、2015—2016美国黄瓜和金枪鱼污染等事件仍层出不穷,众所周知,微生物在食品检测中存在最高检出限,因此,更加需要严格控制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以明辨的思维分析问题,不能盲目推崇或一味排斥,呼吁学生正视食品安全问题,坚守法律准则。

3.4 创新食品管理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化、标准化,食品安全领域陆续出台监管措施和政策标准,食品行业也向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轨道前行。“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涉及食品包装材料,塑料制品以成本低、延展性强、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而塑料的生产以及降解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也是食品工厂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在第四章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子及其预防控制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8]。在“减塑”行动上,康师傅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积极行动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康师傅饮品将饮料行业常见的塑料包装——PET瓶作为可持续发展探索中的关键部分,并在“致力于减少使用PET(Reduce)、宣导教育消费者参与回收(Recycle)、关注替代PET包材(Replace)”的3R期许指导下,持续探索对PET包材的减少或优化使用[9]。作为包装饮用水行业的领军企业,康师傅饮品在运营方式上向绿色转变、开发多元化产品、创新对PET塑料包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切实践行“永续经营,回馈社会”的企业发展宗旨,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此外,通过痛痛病、二噁英、水俣病等食源性污染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更加坚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大学生担当意识[10]。

4 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教师不会教

部分教师对于思政改革本身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认为只有与国家大的政策法规相关的“硬核思政”才是思政教育,部分思政元素的引入过于突兀。因此,后续建设过程将加强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劳动教育、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软思政”元素的融入[11]。

4.2 学生不爱学

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不足。由于大量思政元素涌入课堂,学生如果处于一个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势必对于思政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后续改革过程中将探讨如何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于思政学习的内驱力,主动获取正能量。

4.3 考核不会考

在专业课的考核过程中,往往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对于课堂上引入的思政内容反而没有涉及。因此,需重点解决如何在考核环节中增加思想政治元素的考核,将思政元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真正实现有机结合。

5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思政改革实施举措

5.1 创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立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该课程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12]。通过教学团队的集体研讨和邀请专家点评,进行优质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改进,力争将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到各章节的知识点中,“于无声处听惊雷”。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分享优质的思政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有学有思、知识饱满、内涵丰富的课堂学习课件,通过线上线下思政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建立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案例库。

5.2 运用混合教学手段,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我驱动获取正能量

结合长江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前资料分享,课堂上开展案例深入解读和探讨,并加入小组讨论和分享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通过翻转课堂,促使学生主动查找与知识点有关的思政元素,达到主动吸收、相互分享的思政学习氛围。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树立作为食品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3 丰富多种考核方式,加强试题中思政元素融入,增强思政教学的吸引力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设置阶段性的线上作业、平时测试、小组讨论等多形式的考核,在出题时将思政元素与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各种考核考试环节中主动融入思政元素,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及技能学习而忽略思政元素的摄取。通过设置小组案例讨论,小组思政元素分享、学生互相出题答题等考核环节,丰富教学考核形式,促使学生在主动搜集资料和出题答题的过程中,主动摄取正能量。通过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对课程总体的掌握情况形成更加直观、详细和整体性的评定,增强思政教学的吸引力。

通过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深入探究课程中涵盖的思政教学资源,通过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主动性,着力打造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改革成效

6.1 围绕价值塑造,通过建设优质思政案例资源解决“教师不会教”的难点问题

解决思政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教师不会教的问题。有些专业课程教师本身对于思政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局限性,认为只有与国家大的政治认同、政策法规相关的“硬核思政”才是思政教学,部分思政元素的引入过于突兀,学生“咽不下去”,影响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加强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软思政”元素的优质案例挖掘与教学资源建设,帮助教师提升了思政教学能力。

6.2 基于知识传授,通过混合教学与翻转课堂解决“学生不爱学”的痛点问题

大量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但是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认为老师是“为了思政而思政”,不能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重点探讨如何改变思政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割裂的状态,通过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主动接收思政教育,促使学生主动挖掘与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有关的思政元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于思政学习的内驱力,主动获取正能量。

6.3 针对能力培养,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融入思政元素解决“考核不会考”的盲点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及技能学习而忽略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课堂上讲了很多思政内容但是考试时体现不出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设置阶段性的线上作业、平时测试、小组讨论等多形式的考核,在出题时将思政元素与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各种考核考试环节中主动融入思政元素。

7 结语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在思政方面的改革与探索,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政学习主动性,打造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以及为理工科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安全控制考核
OBE理念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研究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食品卫生档案科学管理方法分析
内部考核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