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视域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组建机制研究

2024-05-19邹立仁张海燕黄昊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程序设计数字化

邹立仁 张海燕 黄昊骎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提出,课程改革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是摆在每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程序设计类课程在新工科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必须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深入研究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组建机制,不断开展教学研究,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推进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数字化;程序设计;课程教研室;组建机制;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7-0177-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高等教育通过数字化转型,可构建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教育新体系,形成教育新形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建设能否随着数字化转型而创新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关键。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教研室,课程教研室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建设水平。

2017年2月,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以来,计算机学科在新工科建设中起到引领及导航作用,围绕计算机学科产生了一些新型交叉学科专业。无论是原有计算机学科专业,还是产生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都在这些专业中处于重要基础地位。

1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的建设需求

1.1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提出

数字化转型指的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所有活动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开展这些活动的方式,为人类和整个社会带来价值[1]。2020年9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电信联盟联合发出“教育数字化转型:联通学校,赋能学生”,倡导在教育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应处于龙头地位。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通过系列智能技术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流程的再造和提质增效。一方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高等教育改革描绘了全新图景,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2]。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教育形态产生变革,亦可带来智能技术环境下新的教育理论[3]。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教育管理的数字化顶层设计成了重要切入点,全面开展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支撑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2021年8月,为大力推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教育部把上海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同时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正式提出“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3]。2023 年2月,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做了“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我国目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发展方向[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中重点提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塑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优势”,明确指出加强高等教育数字化理论研究,布局建设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研究基地,以中国范式构建国际标准[5]。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6]。可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才能抢占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先机。

1.2 程序设计类课程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地位

2009年教育部启动“拔尖计划”,计算机学科作为首批入選的5个拔尖学科之一。2017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标志着我国新工科建设正全力探索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自启动新工科建设以来,围绕计算机学科产生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型学科专业。2021年末,教育部针对计算机学科教育发展,启动实施“101计划”,目标是用两年时间推出一批计算机领域的名课、名师、名教材,旨在推动计算机学科教育发展的同时,推动新工科建设,进而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新工科行业,程序设计与开发岗位处于关键位置。因此,高等教育程序设计类课程在新工科建设、数字化转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转型发展,我国对程序设计开发人员需求越来越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目前计算机学科专业及围绕其产生的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开设有程序设计类课程,如“汇编语言、C\C++、Java、Python、Go语言”等。因此,程序设计类课程建设,关系到新工科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水平。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

1.3 程序设计类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各高等院校工科专业都依据本专业发展特色,重点开设1~4门程序设计类课程,也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从近两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来看,程序设计类课程共有76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3门;线下一流课程17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6门),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衍生的课程有42门(以上数据统计来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网)。在这些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以C/C++语言课程居多,其次是Java语言课程。近几年新兴程序设计课程,如:Python和Matlab国家级一流课程较少。JavaScript、Go、PHP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进入国家级一流课程还无突破。从统计数据分析,一是说明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需要一定时间和周期,一些新兴语言课程建设基础薄弱,还没达到国家级一流课程的标准。

为了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提高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水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21年开展了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同时针对计算机学科启动“101”计划。截至2023年6月,教育部已公布657个虚拟教研室,计算机类虚拟教研室有48个项目立项,涉及程序设计课程类教研室有3项,其中北京理工大学2项,浙江大学1项。在2022年公布“101”计划的虚拟教研室有13个项目立项,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重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科学概论类课程为主。

以上数据分析说明,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重视计算机学科专业重点课程建设。但从目前建设立项的具体项目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有基础、有质量、有体系、有成果,但对于新形势、新要求下,国家急需的一些面向岗位类的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基础相对薄弱,还没有形成团队建设优势,还没有高质量的建设体系,还没有高水平的建设成果,亟须通过课程教研室建设,形成团队建设优势。

2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组建机制内涵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的组建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核心,推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组建机制在组件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组建方法研究,在统筹专业发展基础上注重开展教学研究、交流与资源共享,强调学科专业高水平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争取通过创新教研模式和打造数字资源平台,推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全面发展。

3 数字化转型理念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组建原则

3.1 目标牵引,提高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目标是课程教研室建设发展的动因。课程教研室必须围绕建设目标有序运行,促进教师发展,发挥团队优势,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研室建设要以课程目标为牵引,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每个高等院校都有特定师资力量来承担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在教龄、学历、职称上存在差异,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团队建设基础。从各高等院校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来看,有的建设周期长,基础好,如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有的建设周期短,基础相对薄弱。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的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及教学质量。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按照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规模配备教师,保证课程目标完成。如:C/C++等课程教学任务量大,可适当增加教师配备数量。二是按照课程发展方向配备教师,综合考虑学科专业发展需要。比如:企业岗位开发需求比较多的语言课程:Java、Python和Matlab等课程,可配备一些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和项目研发。对一些新兴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可让一些年轻学历高的教师来承担此类课程。三是按照结构配备教师,综合考虑课程教研室的教龄、职称及学缘结构。

3.2 专家负责,整体协调推进

课程教研室是高等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可作为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的一种补充。2021年7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 [2021]10号),教育部开始指导组织虚拟教研室试点推荐工作 [7]。这是教育部在“双万”计划基础上,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又推出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课程教研室领导一般不是系/室领导,而是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名师或学术带头人来担任。比如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明确要求至少是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程序设计类课程负责人要有丰富的程序设计开发经验,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有对程序设计课程发展敏锐的眼界。程序设计课程类负责人要在课程建设中,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为目标,协调整个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各个相互关系,不仅要使各个课程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要将其放到整个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平衡考虑,综合提高授课质量。因此,必须协调好整体课程目标设计与各课程分目标设计的关系,既要注重课程的独立性,又要注重课程之的相互联系,以使程序设计类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3.3 遵循规律,激發全员动力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科专业发展与团队协调管理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和处理本课程教研室内部成员与外部联系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课程教研室各项规章制度,促进良性机制形成,达成课程建设目标。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主要是为了实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教研室的资深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好传帮带,使年轻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课程教研室建设中要通过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来增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团结合作精神,使课程教学不断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8]。

3.4 重点引领,加强教学研究

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研究。根据课程建设需要,逐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主要包括课程发展规划、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建设、试题库建设、教案建设、网络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研究等。按照国家“双万”计划,课程建设从层次上分为:校级一流课程、省(部)级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这些课程建设任务,必须依靠课程团队才能建设完成。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可以借助课程建设这个平台,整合目前所有教学资源,加强开发和利用,从建设校级一流课程做起,逐步提高建设水平。课程教研室团队成员可以依托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推广和交流的机会,提高课程知名度,推动课程建设全面发展。

4 数字化转型目标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组建方法

4.1 统筹专业发展

程序设计类课程在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牵引下,应该走在其他课程建设前列。程序设计类课程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利用编程语言实现问题求解的思维,即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类课程要求实践能力高,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目前各高校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如:机械类相关专业,开设有C语言、Matlab等课程;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开设C语言、Matlab及C++等课程;计算机类专业开设有C语言、Java、Python以及Go语言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有一定的课程建设资源,但是缺乏统一标准。程序设计类课程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课程自身建设特色。对于能够统一之处如何进行统一,各课程又是如何突出特色建设,还需要加强宏观统筹,做好资源调配。

4.2 整合师资队伍

承担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师,基本上对于任何一种语言课程都能开展研究并实施教学。因此,高等院校内部,应该打破二级学院或者系/室专业发展限制,把承担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师队伍进行整合,按照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要求出发,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程序设计类课程建设,进而培养出更多国家所需程序设计开发人才。

4.3 建设数字资源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加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丰富课程数字资源库建设。如教材、教案、課件、试题库、实验室、网络等资源共享共建。这些数字教学资源必须由团队成员参与完成,才能提高建设水平。课程教研室教学研究方式要灵活,可研讨、分享、线上线下交流培训等方法实施。有了优质教学资源要及时通过国家开放平台向全社会辐射,进一步推动程序设计类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4.4 制定评价办法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建设水平高低,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在课程教研室建设中要多维度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促进课程教研室团队成员之间的迭代发展[8]。将动态评价与结果评价应用于课程教研室建设过程中,将高质量特色人才培养作为检验课程教研室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尺。相应要制定课程目标建设评价、教师队伍建设评价、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把这些指标体系按照课程教研室建设区分为重点建设与一般建设,划分好权重指标,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开展评估。通过评估,找到不足,逐步补好短板,全面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教研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5 结束语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课程建设数字化转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建设是基于数字化教育转型、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加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建设,可破解传统教研室发展瓶颈,提升新工科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利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平台,通过数字化转型应用,能够激发专业发展内在动力。加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研室建设,必须以专业建设为根本原则,以数字化应用为根本,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形成“三位一体”建设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新格局,创新高水平育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轻舟校园.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EB/OL].https://business.sohu.com/a/673835234_121488564.

[2] 江波,丁莹雯,魏雨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引擎:可信教育人工智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52-61.

[3] 王晓敏,刘婵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伦理省思[J].江苏社会科学,2023(2):68-7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高司函〔2022〕1号)[Z].2022.

[5] 教育部: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主旨演讲[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高司函〔2023〕1号)[Z].202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21]10号)[Z]. 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2107/t20210720_545684. html.

[8] 程雪.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团队知识互动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通联编辑:王 力】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程序设计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数字化制胜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