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改革与应用

2024-05-19张建勇沈超赵云辉王伟乔峰梁金平

科技风 2024年9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改革

张建勇 沈超 赵云辉 王伟 乔峰 梁金平

摘 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及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结合“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及课堂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目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梳理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与探索措施。最后,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课程考核与评价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可供同行参考的实施方案。本研究可为相关课程教师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授课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工程教育认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2022年,防灾科技學院地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本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受理,我院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台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而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转变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导向、提升教师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实施科学评价、强化课程管理、发挥政策激励。两项专业建设内容在理念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也对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工作者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是从事岩土工程理论研究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原位测试、基坑监测、边坡监测和硐室监测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实用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可为今后的工作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我校学生而言,该课程在理论教学、实验实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防灾减灾特色。因此,该课程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调研参考国内外教学改革与研究现状,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与实验实践等方面仍需探索与研究。作者从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改革与探索、实施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改革与应用思路,供国内地质工程类高校同行参考,以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1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通过文献调研、高校走访、与行业专家探讨,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与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当前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宗旨也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黄震等[3]针对课程章节,开展了学生对课程各部分感兴趣程度的调查问卷,以便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薛维培等[4]针对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上课主动性、积极性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刘永莉等[5]认为本课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沈超等[6]从提高课堂互动、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强调实践,引到学生主动学习等方面,丰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是诸多高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所贯彻的教育理念,同样也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在今后的课程研究与改革中应深入贯彻落实。

1.2 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岩土测试方法及监测技术,具备现场测试与监测能力、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工程问题的判断与预测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当前各类岩土测试方法教学以PPT讲解为主,不直观、不生动,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针对该问题,谢建林等[7]认为本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工程现场原位测试的操作视频与最终结果、各类仪器的视频介绍等,直观生动地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刘永莉等[8]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应更多地购置实验测试设备,使每位同学能动手实操,而不是只旁听参观,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现场测试与监测的能力;朱彬等[9]认为本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先进测试技术的引入与讲解,使学生紧跟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王春来等将测试系统的云端后台移植到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亲自动手分析和汇总监测数据,促进了本课程中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目标的实现。

对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以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为导向,完善和丰富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课程建设,是当前“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1.3 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流课程建设要求课堂活起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这与工程教育认证中“持续改进”的理念不谋而合,即: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注重学生信息反馈,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法新模式。黄震等[3]建立了“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的课程教学反馈优化机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授课内容,也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感和成就感;沈超等[6]认为应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强调实践能力,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应用效果;刘永莉等[5]认为应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学效果。

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以提升学习效果为目的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标一流课程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内高校在本课程教学中突出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被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低,课堂气氛活跃度较低

本课程内容涉及较多测试的原理、方法、操作、规程,若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则难以讲得生动精彩。因此,如何将授课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本课程较为突出的问题。

2.2 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仍需提高

本课程所用课本为《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由宰金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课本整体来看难度较低,课程内容创新性仍需提升,对学生来说挑战性较低。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加强课程建设,拓展教学内容,拔高课程难度,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发展趋势,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

2.3 缺少学生可实操、实践的课程设计案例、数据分析工具

本课程内容较为全面,但缺乏可实操、实践的课程设计案例供学生练习。另一方面,本课程的突出问题在于测试与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方法缺失,多种类型的测试与监测数据如何使用?如何统筹分析?如何得出结论?国内高校相关方面课程教学内容均有所缺失。

2.4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本课程主要以提问、作业、考核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针对本课程侧重应用与实践的特点,增加相应的学习、实践效果评价方式。再者,课程考试大多以知识点记忆为主,这有违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如何将课程考核变得有难度、有深度、有新意,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3 教学改革与探索

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目前存在问题,本文提出教学改革理念与措施如下:

3.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

(1)结合多媒体资源及网络资源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形式研究。单纯的多媒体图文讲授效果不佳,可通过网络视频搜索及视频录制,为测试与监测教学内容增加相应的视频介绍,包括仪器的使用及工作过程、监测仪器的布置以及监测工作过程等。合理设计不同形式教学内容占比,从而给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

(2)学生充分参与的课程试验、实践内容设计研究。充分设置不同类型课程试验、实践内容,以分组的方式使学生动手开展各类测试与监测试验,充分利用防灾科技学院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试验场地。

(3)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索启发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课程汇报、前沿探索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 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的高阶性、挑战性、创新性

(1)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一流课程建设,细化、深化课程目标,使其充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针对课程中所缺乏的测试与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开展相应的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高阶性、挑战性。为不同的工程项目设置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使学生针对不同工程案例、不同的测试与监测数据,合理地开展分析。

(3)引入先进的测试与监测手段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升课程的创新性。通过前沿分享、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聚焦前沿,关注行业进展。

3.3 设置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1)调整课程考核形式,提高实验课、实践课、课程设计、课程汇报在课程考核中的占比,同时改革试卷考察题目内容设计,使其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

(2)给予学生一定的上台讲述的机会,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发布开放性题目,学生自主寻找授课资源,自主制作课件,独立上台讲授,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

(3)建立学生学习反馈与互动机制。具体包括授课前的调研、讲授中的互动、课后的答疑与调查问卷,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4 实施方案

4.1 课程目标

通过教研会议探究与讨论,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归纳为以下三点,供国内教师同行参考:

(1)能够基于各类岩土测试与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内容与手段,针对工程需求选用合理的岩土测试与监测方法。

(2)能够结合工程实际条件实施地基加固检验与检测、桩基础测试与检测、基坑工程监测、边坡工程监测和地下工程监测。

(3)能够依据相关测试与监测规范要求,采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专业软件,分析监测数据,具备工程问题判断与预测评价能力。

课程目标对应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内容为:

(1)能够正确采集、处理、分析和评价实验数据,对地质、钻探、物探和工程等综合信息进行多源综合分析,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2)能够了解、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地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分析,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4.2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

(1)教学内容按照课本章节展开,应特别注意增加现场实操视频,增加授课生动性。同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在课程设计中增加测试与监测数据分析案例,使学生具备测试与监测数据分析能力。

(2)教学方式应坚持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注重实验室以及现场教学。适时地开展翻转课堂,给予学生上台讲述的机会。

4.3 课程考核与评价改进

(1)课程考核应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指导思想开展,本文提供课程考核方式供相关同行参考:

课程的总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期末以闭卷考试的方式作为本课程的评定成绩方式,平时成绩包括随堂测试、工程案例汇报、作业,最后给出综合成績作为本课程的最终学习成绩。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作业、随堂测试、汇报,占50%)+期末成绩(笔试,闭卷,占50%)。其中,平时成绩(50%)=随堂测试(30%)+工程案例汇报(10%)+作业(10%)。

(2)双向评价机制。学生为教师授课情况评分,教师为学生学习情况打分,并互相提出优缺点与意见。

(3)持续改进机制。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点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并进行达成情况分析,提出各个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措施。

结语

作者结合“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及课堂教学经验,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与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介绍了本课程当前研究现状,分析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课程考核与评价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可供同行参考的实施方案。相关措施的落实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语言表达、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刘奕祯,周崇松,刘卉,等.“工程教育專业认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21,42(05):96100.

[2]魏辉,宗钟凌,严福生,等.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9,40(12):152+22.

[3]黄震,赵奎,钟文,等.一流学科建设下的“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2,31(02):4851.

[4]薛维培,姚直书.基于“卓越计划”的《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634.

[5]刘永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210.

[6]沈超,蔡晓光,王伟.关于高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5(22):30+294.

[7]谢建林,孙晓元.安全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35):1369.

[8]刘永莉.高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教学分析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14):47.

[9]朱彬,任建喜,谷拴成.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C].2009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09:326328.

[10]王春来,许沁舒,陈蔓.基于云平台的现代岩土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5):2124+31.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JY2023B08)

作者简介:张建勇(1993—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领域科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改革
从本科专业认证浅谈教学秘书工作效能提升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