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及优化措施深度分析

2024-05-19黄浩金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水稻

黄浩金

摘 要:水稻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直是农业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粮食生产的效率、质量和稳定性,并对农民增收和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深入探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土壤处理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稻高产的实现不仅关乎农民的经济收益,也是实现粮食自给的关键。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它可以通过提高种植密度、优化施肥管理、选用优良品种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水稻产量潜力。

1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资源的有限性,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保障全球粮食供应和减轻粮食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栽培技术的优化能够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实现更高的产量,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有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通过科学施肥、优良品种选择、合理的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实现水稻高产。

同时,水稻高产也能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减少农业面积占用,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实现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培育壮苗

2.1.1品种选择与种子选择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达到我国优质三级标准以上的品种,比如徐稻4号、汕优559、丰优香占、镇稻99等。在进行播种工作之前,需要用旱秧进行种子包衣操作,有效预防立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

2.1.2苗床准备

苗床应选择肥沃的旱地或菜田,采用塑料盘进行旱育,苗床与大田的比率一般为1∶40,采用肥床旱育时,苗田与大田的比率为1∶20。秋季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培肥操作,每公顷土地一般要施用60~75 t优质农家肥,在播种工作开始前15天,每公顷土地要用1500 kg过磷酸钙、450 kg尿素或1500 kg旱秧肥,耕耙至少进行3次。苗畦的宽度应基于实际覆膜的宽度来确定,通常为1.2 m左右,畦沟宽30~40 cm,深度为8~9 cm,外围的沟宽应该设定为30 cm,沟深设定为50 cm,从而保证雨停田干。

2.1.3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2~3天,每亩地用百施利3500~4400 mL,对床下0~5 cm的土层进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表层土壤的 pH值,防止病害的产生。在种植苗床前10天,首先要对土壤进行灌溉,然后在播种的时候喷洒水,使0~5 cm厚度的表层土壤始终保持湿润。

2.1.4播种及播后管理

播前需比旱育早2~3天。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每公顷播种量为杂交水稻290 kg,传统水稻590~740 kg。播种后要用细土盖上,厚度一般以1 cm为宜。播种以后,先用细土覆盖,然后补浇表墒水,做到墒与表墒的衔接,然后用旱秧灵喷洒除草,然后在苗床上铺地膜,确保土地平整,保持土壤湿润,出齐苗。盖膜5~7天后,当幼苗出现嫩绿,但叶片还没有完全张开的时候,掀开薄膜,补充水分,以防止绿死苗的出现,在一叶一心期,每公顷土地要用2.3 kg16%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来抑制幼苗过度生长。在2~3叶期,要注意浇水,避免出现死苗现象,三叶以后,要加强苗床的湿度,以水控苗。

2.2田间管理和灌溉管理

2.2.1强化水稻的田间管理

栽插完成后,要及时、高效地进行田间管理。首先就是前期的水稻管理工作,主要是对秧苗的生长进行管理,在这段时间里,秧苗以氮素为营养,可以有效提高秧苗的产量,同时也可以形成稻穗的数量。其间要对秧苗进行施肥及追肥,以确保所提供的养分满足秧苗所需。一般来讲,肥料的用量是20 t/hm2,氮肥、磷肥和钾肥要按照1∶0.6∶0.8的比例进行施加,并且要严格控制其用量,纯氮肥的使用量应控制在14 kg/hm2,钾肥的使用量应控制在31 kg/hm2,尽量少施磷肥。其次就是中期管理,以拔节孕穗期为重点,这一时期是水稻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非常大,施肥时要注意避免水稻茎秆疯长。最后,在后期的管理工作中,这一时期的水稻以繁殖与生长为重点,是确保水环境下水稻无污染、高产的关键时期。

2.2.2灌溉管理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要做到寸水返青,浅水栽苗,就必须采取昼夜交替的方式,在插秧的时候,要保持1 cm深的浅水,返青以后要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水分。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间,要用浅水来浇灌,深度要控制在5 cm左右,在水稻发生有效分蘖时,要停止浇水,同时还要做好排水晒田工作,以抑制无效分蘖。另外,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放水的方法,这样可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个好的水环境,但在施肥的效果期内,不能采用跑马水的方法,如果当地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在进行灌溉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等实际情况来确定灌溉的时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水成本。

2.3精确施肥

2.3.1肥料用量的确定

对氮素的施用应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氮素利用率、种子吸收氮素和不含氮素的基本产量。其中,无氮基本产量要参照前两年的实验数据,一般高肥田的基本产量是6100 kg/hm2,中肥田的是5700 kg/hm2,從有关实验的结果来看,在粳稻9500 kg/hm2的条件下,每千克种子的吸氮量是2000 kg左右,氮肥的用量是40%左右。由这三个方面的数据可知,亩产9700 kg水稻所需氮肥在300 kg左右,比传统的肥料节约50 kg/hm2。钾肥、磷肥的用量要按照均衡施肥的原则进行科学测算,以亩产9700千克为指标,钾肥、磷肥的用量分别为130 kg/hm2和80 kg/hm2。

2.3.2肥料运筹比例的确定

氮素的基肥和穗肥的用量要达到50%,蘖肥的比例要达到7∶3。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每公顷土地可以节省50 kg纯氮,同时还可以增加氮肥的总体利用率,约为9%,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效果。前作结束后,在犁田前要施一次肥,纯氮肥140 kg/hm2,纯钾80 kg/hm2,纯磷110 kg/667m2。在这个过程中,基肥的使用量要达到60%,而重施穗肥要以大穗为主要目标,则要有30%的穗肥,同时要使用尿素100~130 kg/hm2,主要是促花肥。

2.4播种

在当地的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0℃以上时,才可以进行粳稻种植工作,并进行覆盖地膜,如果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2℃以上,可以进行籼稻种植工作。与此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和种植制度,确定合适的时间来进行早播工作。水稻的播种量应该保持在50~60g/m2,杂交水稻的播种量应该为70g/m2左右。在播种过程中,要用石灰水浸泡种子,这既能杀菌又能浸种,能有效促使水稻幼苗生长得整齐、健壮。

2.5病虫害防治

2.5.1生态调控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构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利用天敌,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一般来说,可以从四个方向进行研究。首先,种植蜜源植物,选择蜜源丰富且花期较长的植物,在田地两侧或田埂附近种植,可以使天敌的种类与数量得到提高,大豆、芝麻等为蜜源植物,可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选用合适的品种,并分期种植。其次,可以采用诱杀型植物,根据有关研究,香根草等一类植物可以高效引诱稻虫在此产卵,而香根草的叶片可以毒死已经孵出的幼虫,从而达到降低稻田害虫的效果,可以在稻田的田埂上种植香根草。另外,在田埂及周围留草,在对田间进行管理时,可对田埂及周围的杂草进行适当的保护,若杂草生长过猛,应及时拔除,切下后就地放置,为农田提供栖息条件。同时,还可以释放赤眼蜂,其可以寄生在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二化螟的卵上,从而达到减少二化螟种群的目的。要根据当地农田害虫的实际状况,决定赤眼蜂的释放量以及释放时间,一般是每公顷土地布置60个放蜂装置,放3~5次,在水稻田上安装适当的放蜂装置,注意防止放蜂装置受到太阳照射而影响出蜂效果。

2.5.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翻耕灌溉。对土壤进行深翻,然后进行深层灌溉,让地下水位持续7天以上,这样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的蛹虫和越冬的螟虫。同时,还需要将稻田中的水稻根系、秸秆等收集起来,统一焚烧或埋掉,以减少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如果局部地区杂草问题比较严重,可以继续进行灌水翻地,杂草的种子会迅速护苗,大约两周后,再进行一次深耕,消除杂草的问题。第二是对种子进行加工。选择好水稻品种后,要对其进行晾晒、筛选,以提高其萌发率和抗病性。然后,对种子进行消毒,并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类似物对种子进行搅拌。第三,隔墙育苗。在育苗期间,可以使用防虫网、无纺布等建立人工屏障,降低稻飞虱、稻螟虫等有害生物对秧苗的伤害。第四是施肥。在施肥方面,遵循前促、中稳、后控的原则,严格控制肥料的用量,防止秧苗“贪青徒长”现象的发生。

3 水稻栽培技术中提高产量的优化措施

3.1将农业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农业和先进技术,可以实现精准耕作、智能管理以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和传感器网络进行精准农业管理。通过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可以对水稻田的生长情况、土壤湿度、营养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与诊断。传感器网络可以收集土壤温湿度、pH值等关键信息。借助这些先进技术,农民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稻生长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种植管理,如准确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产量[1]。

其次,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水稻田的智能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由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与云平台相连接,实现数据的汇总、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功能。农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远程访问这些数据,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水稻田的种植措施。比如,通过远程控制灌溉系统,根据实际的需水情况进行智能浇水,避免过度浇水或缺水,并减少资源的浪费[2]。

最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水稻品种。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对水稻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目标,如提高产量、耐病虫害和逆境等。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水稻的基因组,加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其产量潜力,并且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3]。

3.2引进和培养农业人才

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并提高产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引进和培养农业人才。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农业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在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选拔,招募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农业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发挥专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和前景等措施,留住和吸引高水平的农业人才,为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其次,建立农村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基地。通过设立农村实践基地、农场等机构,为农村青年提供实践锻炼和技术培训机会,引导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水稻种植中来[4]。

最后,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交流,開展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农业专家学者,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提高水稻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5]。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高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将对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有信心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提升水稻栽培技术,实现水稻高产的持续增长,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3地力保育与轮作休闲制度

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其中地力保育与轮作休闲制度是促进土壤健康和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方法。地力保育注重土壤养分的合理管理和保护,轮作休闲制度则强调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和休闲周期。下面将从土壤养分平衡、作物选择与轮作休闲、有机物质的利用与添加三个关键方面,详细说明优化水稻栽培技术中地力保育与轮作休闲制度的重要性和关键方法。首先,合理管理土壤中的养分,确保水稻所需养分的供应和平衡,对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通过科学施肥和科学管理,可以保证土壤的养分供应与水稻生长需求相匹配。例如,可以通过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 pH 值,制定相應的施肥计划,合理补充缺乏的养分,避免养分过剩而导致土壤污染。还可以合理调整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其次,通过合理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安排作物轮作休闲周期,可以保证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和恢复,并有效防止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选择与水稻相互作用良好的绿肥植物进行轮作,如菜豆、田菁等,能够促进氮的固定和铺排,提高后续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合理安排休闲周期,可以降低土壤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避免连作障碍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通过作物选择与轮作休闲,可以实现土壤的养分平衡和健康,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最后,有机物质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可以提供充足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其保水能力。还可以添加有机肥料,补充土壤中所需的养分,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通过有机物质的利用与添加,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赵蓓蓓.水稻栽培技术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 [J].种子科技,2023,41 (12):82-84.

[2]张忠芹.水稻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03):6-7.

[3]闫丽华.浅析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9):184-185.

[4]赵建聪.水稻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J].河北农机, 2021(09):47-48.

[5]陈兴伟.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探究 [J].新农业,2021(07):5.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