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遏制微生物耐药,避免使用误区

2024-05-19张蓓洁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病毒性误区服用

张蓓洁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那些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从而使其生长、繁殖受阻碍的药物。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是为我们人类、动物、植物的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微生物耐药?是指原本能够有效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药物逐渐失去效果,原本的治疗方案变得无法起到预期的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微生物耐药?随着“青霉素”这个伟大药物的出现,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预防与救治、畜牧业、水产养殖、农作物种植、环境治理等。然而,由于滥用那些没有降解的药物以及其相关的污染源,随着粪便、尿液、废弃材料、污染水等,大量地释放至环境中,抑制或杀死了敏感的微生物,从而促进了耐药微生物的生长,破坏了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导致耐药基因的产生和传播,以及“超级细菌”“超级真菌”病毒的持续出现。

微生物耐药会有什么危害?2019年,全球495万人因耐药菌而去世,127万例患者和微生物耐药息息相关。如不有效遏制,预计到2050年,全球一年大概会有1000万人因耐药微生物的感染而死亡,将会造成高达100万亿美元的巨大损失。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不断呼吁各国重视微生物耐药问题,联合国大会、世界卫生大会、G20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都在积极探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以期解决这一全球性难题。

特别提醒,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中,注意以下常见误区——

误区1: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仅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于病毒引起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常见的甲型流感、乙型流感)、麻疹、腮腺、病毒性腹泻等服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仅无效,还会因为滥用药物损伤肝脏等解毒器官,同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2:感冒就用抗菌药物

感冒可能是细菌引起的,也可能是病毒引起的,对于病毒性感冒,抗生素毫无作用。

误区3: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有一定周期,起效是需要时间的,并不是药到病除。即便见效了,患者也需要按照医嘱,按照疗程进行服用。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立即停药,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导致耐药。

误区4:频繁更换抗微生物药物

经常更换药物可能导致用药混淆,损害人体健康。此外,频繁更换药物还可能导致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产生对多种药物的抗性。

为进一步加强遏制耐药工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提出的应对微生物耐药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评估总结过去几年工作效果的基础上,对包括细菌耐药在内的微生物耐药进行统筹考虑,起草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期望能够更好地解决微生物耐药问题。

遏制微生物耐药,个人及家庭也需做好这几点:(1)请勿自行购买抗微生物药物,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能够降低疾病的传播,阻止耐药性的传播;(3)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性行为,帮助限制耐藥性的传播;(4)严格遵守艾滋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的全疗程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耐药性的产生;(5)家庭合理使用消毒剂,减少环境中耐药菌的产生。

遏制微生物耐药,重在人人参与,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用药习惯,保护抗微生物药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病毒性误区服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