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蛋鸡高效养殖技术要点探析

2024-05-18盈明镜重庆市永川区畜牧渔业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产蛋期周龄雏鸡

文│盈明镜 (重庆市永川区畜牧渔业中心)

蛋鸡养殖业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业之一。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蛋鸡规模化养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蛋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逐年提升,发展蛋鸡规模化养殖也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蛋鸡规模化养殖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饲养不完善、管理不科学、疫病流行等问题和短板,制约着蛋鸡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对蛋鸡规模化养殖中常用的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蛋鸡规模化养殖更好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一、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1.育雏期的饲养与管理。

(1)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在实际生产中,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是最为敏感的。雏鸡刚出蛋壳后不久机体内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7~10日龄才能达到正常体温39.5~41℃。除了对温度敏感外,雏鸡的消化系统也尚未发育完全,一般在出壳后的36小时才逐渐发育完善,胃肠消化功能较弱。雏鸡的体质弱,抵抗力和抗病性差,容易感染疾病,对外界环境温度也较为敏感,易受惊吓,需要为其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2)育雏条件。在温度方面,温度对雏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和饲料的利用等都非常重要,温度是否适宜是育雏的关键。但是在生产中,育雏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育雏的方式、季节、品种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湿度方面,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而育雏器内的相对湿度为65%~70%,刚从育雏器到育雏室的雏鸡需要呼吸大量的空气,体内随之散发大量的水分,容易造成雏鸡脱水、下痢,所以要及早补湿,采用地面洒水或水盘。在通风方面,雏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加之排粪等对空气的污染,尤其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雏鸡健康,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要经常通风换气。在光照方面,光照能增强雏鸡的活力,延长采食时间。刚出壳前3天,雏鸡采光需24小时,以利于采食和饮水;3~21天光照时间以15小时为宜,22~126天以10~12小时恒定为宜。在饲养密度方面,3周龄以内的雏鸡以20~30只/平方米,4~6周龄10~15只/平方米,笼养分别为50~60只/平方米和20~30只/平方米。调整密度时,注意强弱分群。

(3)雏鸡饲养管理技术。温度调节关键技术:1~3周龄的雏鸡对于温度是极为敏感的,所以在蛋鸡规模化养殖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经长途运回的雏鸡容易疲惫,甚至有喘气、脱水、怕冷的现象,要求此时的舍内温度要以环境温度而定,若环境温度高,育雏舍的温度也要高,若环境温度低,育雏室的温度也应由低到高升,经2~3小时升到适宜温度,防止忽高忽低而引起感冒;二是平面育雏,若是采用火炕、火墙保温,则要防止煤烟中毒,掌握填火和压火时间,注意夜间温度的稳定,夜间温度比白天高1~2℃。

开食:开食和饮水对雏鸡非常重要,雏鸡刚出壳2~3小时只给水,不给料。雏鸡对水的消耗受环境温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注意饮水的质量和温度,水的质量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水温应根据需要尽可能予以提供,一般在前10天饮温水或凉开水,在饮用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或维生素C。饲喂雏鸡开食应在出壳24~30小时内进行,为保证让每只雏鸡同时吃到饲料,应注意先饮水后开食,但是也有饮水和开食是同时进行的。开食时最好食用粉料,或者粉料中加粒料,可以喂湿料,采取少喂勤添的饲喂原则,第一周填满料槽,从第二周开始,每天填2次料槽,每次填半槽。此外,还要在料中加入预防鸡白痢的药物,搅拌均匀,严格掌握剂量,防止药物中毒。

称重和分群:称重和喂料量每周应空腹称重1次,万只以上称1%,千只以上称3%,千只以下称5%,不论群大群小,抽样数量不少于50只。对于称重后的数据要与所饲养品种的标准体重进行参考对照,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或以上,应减少饲料饲喂量的1%,若低于标准体重,增加饲料饲喂量的1%,直到符合标准参考体重为止。对于分群,4周龄应进行第一次分群,8周龄进行第二次分群,分群时要注意:一是对挑出的弱小雏鸡放在靠近热源,重点照顾;二是注意观察鸡群,尤其是网上转到地面,天黑闭灯后容易产生堆压情况,造成大批死亡;三是结合分群接种疫苗,减少抓鸡,以免产生应激反应,造成雏鸡死亡。

2.育成期的饲养与管理。

(1)逐渐离温、换料和调整密度。雏鸡转入育成舍后继续给温5~7天,室温保持在15℃~22℃。雏鸡适宜离温的时间要根据季节、气候和体况强弱进行把握,停温要有过渡,不可立即停止。起初,可在白天停止供温,晚上继续给温,经过7~10天后让雏鸡适应后再停温。当遇到刮风、下雨、阴天时不能停止供温,停止供温后要注意看护鸡群,防止拥挤。用7~10天的时间在育雏料中掺混育成料,每天增加15%~20%,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期饲料。饲养密度调整为平养10~15只/平方米,笼养20~25只/平方米。

(2)定期抽样称重与限制饲喂。饲养不同品种蛋鸡的育成期都有标准体重作为生产中的参考,从第8周开始,每周末空腹称重1次,随机抽取全群的1%~5%,抽样小群至少50只,对体重达不到要求的应分群单独照顾。限制饲喂的目的是控制体重,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限制饲喂必须考虑鸡群的健康情况;二是要有充足的料槽;三是必须根据季节和体重情况进行调整;四是根据饲养蛋鸡不同品种的要求进行限饲。

(3)适宜的光照控制。育成期的光照影响母鸡的性成熟,无论是密闭鸡舍,还是开放式鸡舍,每日光照的总时长应在11小时以上,光照时间应稳定不变,开关灯时间及光照强度也应不变。所以养殖场应按照具体情况合理制定符合本场生产的光照程序。

3.产蛋期的饲养与管理。

(1)鸡舍消毒。18周龄后的育成鸡就要转入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转群之前,需要将鸡舍内外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严格按照疫病防疫要求,进行熏蒸和火焰消毒。

(2)装笼、转群。装笼和转群要选择适宜的天气,冬季避开风雪严寒,选择晴朗的天气,一般要在中午前后进行转群,夏季在早晨或晚上进行转群,避开雷雨或高温炎热天气,春、秋可在夜间转群。抓鸡时,参与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到鸡舍内,抓鸡时要抓两胫,轻抓轻放,结合最好一次免疫,减少抓鸡次数。抓好的鸡在放笼时,轻型蛋鸡每笼装4只,中型蛋鸡每笼装3只。装鸡时,严格挑选出弱小、瘸、瘫、瞎等病鸡,入笼要保持日期一致,一般在120~140日龄为宜。

(3)喂料和饮水。育成鸡转到产蛋鸡舍后,褐壳蛋鸡,从19周龄开始换成产蛋期饲料,白壳蛋鸡,继续喂育成饲料,直到产蛋率达到5%时换成产蛋期饲料,若到24周龄,产蛋仍达不到5%时也要换成产蛋期饲料,满足产蛋期的蛋白质需要。蛋鸡对蛋白质的要求,从开始产蛋每只每天最少需19克蛋白质,产蛋下降到70%~80%时需18克,由70%产蛋到72周龄或更长时,每天仍给16克,这样可使产蛋高峰早到,而且维持的时间长,因此技术人员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应精心调节蛋白质的增加和减少,始终防止鸡过肥而引起脱肛。要按饲养操作规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每天喂料3~4次干粉料,固定喂料量和时间,根据气候、营养及产蛋水平,做到够吃,料槽中不剩料,每只母鸡每天平均采食量为110~120克;二是喂料原则是使鸡早晚吃饱,中午吃好,下午不喂,把应喂的饲料加在早晨和晚上;加料要均匀,随时摊平食槽中堆成小堆的饲料,防止鸡把料啄出料槽,料槽每天擦洗1次。三是保证供给清洁不断的常常流水,水槽每天擦洗1次。注意在断水、停水前贮水箱装满,以防鸡缺水使产蛋率下降。

二、规模化蛋鸡场的环境控制技术

1.蛋鸡场场址选择要点。规模养殖场的地势应较高、干燥、平坦且稍有坡度,以利于排水和防止泥泞,还要向阳背风、地面开阔、整齐,还要注意当地的气候变换条件,不能建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山尖,也不应建在通风不良、潮湿的山谷低洼地区,以半山腰较为理想。鸡场的选址必须遵守社会公共卫生准则,鸡场的位置选在居民点下风处,地势低于居民点,鸡场与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000米以上,鸡场之间相互距离应在2000米以上。

2.蛋鸡场规划布局。蛋鸡场的总体规划首先要满足生产作业流程的要求,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性和连续性来规划和布置建筑物,达到有利于生产,便于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一是要注意生产区和管理区、生活区的分开,人员较多,消毒不彻底,就会容易引起鸡群发病;二是料道和粪道分开,混在一起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三是孵化室和鸡舍分开,孵化室对环境要求较为严格,鸡舍周围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孵化室和鸡舍距离较近时,可能将鸡舍周围空气中的病原带入孵化室,引起胚胎、雏鸡感染疾病;四是缩短道路管线,在建筑物和道路布局上考虑生产流程内部的联系与外界联系的连续性,尽量使用运输线路方便、简洁、不重复、不迂回的线路。

3.鸡舍的设计与建筑要求。鸡舍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生产要求选择鸡舍类型和构造方案;二是尽可能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并注意节约用地;三是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注意降低生产成本。鸡舍的建筑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鸡舍保温隔热;二是鸡舍的通风换气;三是鸡舍光照充足;四是合理利用空间;五是便于卫生防疫和消毒。

猜你喜欢

产蛋期周龄雏鸡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褐壳蛋鸡
鹅PRL基因克隆及在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