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4-05-18李清桥贵州省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农村工作服务中心
文│李清桥 (贵州省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农村工作服务中心)
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积极实施粮改饲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贵州省盘州市畜牧养殖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盘州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家庭牧场、养殖大户共计615个,其中规模化养殖企业(场)121家。这组数据除了展现盘州市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成效的同时,实际上也展现出了盘州市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养仍然是目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对农村散养户养殖行为的研究就成为盘州市畜牧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笔者以育肥牛养殖为例,对盘州市农村散养户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养殖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以丰富农村散养户养殖行为研究的内容,促进散养户育肥牛养殖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一、盘州市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的情况
1.小规模养殖。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由于可以投入养殖活动中的资金、场地、人员等资源要素的限制,散养户通常养殖的育肥牛数量在50头以下,多数是在10头以内。这种小规模的养殖符合散养户养殖的实际能力状况。
2.以自然环境下养殖为主。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多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饲养,也就是以在山上草地上进行自由活动,自由采食等放养模式为主。虽然养殖户也会建设有供牛休息、活动的牛舍,但与规模化养殖相比,这种牛舍在条件方面比较简单。
3.以传统饲养方式为主。育肥牛养殖方面,农村散养户保留了传统养殖方式,即所饲喂的是天然的青草、野菜,或者由秸秆粗加工的饲料,牛饮用的水也多是家庭生产生活所使用的自来水。
二、盘州市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养殖观念滞后。首先,品种优化观念不足。部分农村的散养户在品种选择上较为保守,更倾向于传统品种,导致对适宜当地养殖的优质肉牛品种缺乏足够的关注。其次,养殖管理观念不正确。部分农村散养户存在松散、随意或者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做好日常的饲喂就可以,当牛生病后,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也来得及。在这种观念下,他们会忽视日常的养殖细节管理。
2.养殖环境管理不规范。第一,牛舍卫生不佳。一些散养户忽视牛舍的日常卫生清洁工作,未能定期清理、消毒,导致牛舍内积聚了大量粪便、尿液和废料,成为细菌和寄生虫滋生的温床。第二,饮水环境差。部分牛舍中的水槽长期缺乏清理,沉积有大量碎屑杂物,污染水质,影响牛的消化。第三,牛舍条件简陋。部分散养户搭建的牛舍存在通风不畅、光照不足等问题,不良的通风条件会造成空气不流通,增加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牛的呼吸和健康,而光照不足影响了牛的进食和生长发育。第四,废弃物处理不当。部分散养户未及时将牛舍中的粪便等排泄物清除出去,长期堆积在牛舍内,导致内部环境污染严重,细菌微生物滋生,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第五,圈舍结构不合理。多数散养户将牛舍建在家中,而由于空间有限,牛舍中供运动的空间就比较狭窄,导致在冬季、初春等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期间,牛舍内出现拥挤情况,影响了育肥牛的运动。
3.饲喂方式粗放。第一,饲料种类单一。多数散养户仅使用青草等单一类型的饲料,未能提供多样化饲养,导致牛缺乏全面的营养,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第二,饲喂量不固定。部分散养户没有科学的饲养计划,饲喂量和频率缺乏相应的标准参照,随意饲喂,导致牛的进食状况不稳定,影响了生长速度和饲养效果。第三,饲喂时间不规律。部分散养户未能确立规律的饲喂时间,导致牛的摄食时段不稳定,影响牛的食欲和消化功能。第四,饲喂管控不科学。部分散养户未能根据牛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比例,导致牛缺乏所需的营养,影响其整体健康和肉品质量。
4.养殖周期管理不严格。第一,缺乏差异化养殖周期管理。部分散养户认为牛达到一定的体重或周期后出售,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然而,这种做法忽略了不同牛生长情况和增膘状况的差异。实际上,每头牛的生长速度和增膘效果可能不同,因此,在同一周期内,牛的体重和肉品质量可能存在差异。散养户存在的盲目追求体重的情况,导致一些牛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就被出栏,影响肉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第二,未能结合市场销售行情适时出栏。由于散养户对市场行情缺乏准确的了解、把握,导致在市场需求低谷时仍然出栏,无法获取最佳的销售价格。相应地,也存在当市场需求较高时出现过早出栏,影响总体的收益。
三、改进盘州市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的措施
1.更新养殖观念。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观念的更新需要养殖户、农村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共同努力。其中,养殖户要充分认识到传统养殖观念对育肥牛养殖的负面影响,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纠正对育肥牛养殖的错误理解。服务中心则要加强针对农村散养户的科学养殖培训。首先,要为散养户提供包括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生物安全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养殖知识培训,帮助散养户认识科学养殖方法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促使他们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增强养殖的技术含量、提高疫病防控能力、降本增效。其次,要通过案例对比展示养殖观念改变带来的实际收益。考虑到传统养殖观念对养殖户养殖思想产生影响比较深刻,较难改变的情况,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开展散养示范户指导活动,通过规范、细致的指导,实现养殖效益的提升,然后通过效益方面的对比,向其他散养户证明新的养殖观念的效果,使其逐步改变原来的观念与认知。
2.细化养殖环境管理。为提高养殖环境管理的规范性,服务中心要指导散养户科学开展养殖环境管理。第一,定期清洁消毒。散养户应定期清洁牛舍内的粪便、尿液和废料等排泄物、废弃物,保持牛舍内部的卫生。同时,要定期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寄生虫,防止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第二,改善饮水环境。散养户要定期清理水槽中的杂物,确保牛饮用干净的水。第三,改善牛舍通风、光照条件。散养户要对牛舍的通风、光照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夏季通风防暑、冬季采光防寒等条件的有效性,为牛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优化栏舍结构。散养户以充分考虑牛在牛舍内的运动空间,尽可能多地保证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
3.改良饲喂方式。科学饲喂,是在实现育肥牛养殖收益同时控制饲喂成本的有效措施。服务中心要结合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的实际情况,指导其改良原有的饲喂方式,实现科学饲喂。第一,进行多样化饲料供应。可以引导散养户引入包括精料、浓缩饲料等在内的多种饲料,以确保牛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第二,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服务中心应指导散养户根据牛的生长阶段、体重和性别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频率,以确保牛日粮中的营养成分达到各生长阶段的需要,确保效益最大化。第三,制定相对固定的饲喂时间。服务中心可以指导散养户确定合理的饲喂时间,确保牛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段内进食,进而促使牛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实现食欲和消化功能的良好发育及饲料的最大利用率和生长速率。第四,定期监测与调整饲喂方式和日粮结构,散养户应定期监测牛的生长情况、体重和健康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日粮配比、饲喂数量、频次和时间等情况,确保牛获得适宜的营养供应。
4.科学控制养殖周期。养殖周期管理与养殖收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养殖周期管理可以保证养殖效益,相反,不合理的养殖周期管理则可能增加养殖的成本或者引起养殖的损失,导致养殖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服务中心应当指导散养户科学控制育肥牛的养殖周期。第一,做好差异化养殖周期管理。服务中心要指导散养户根据每头牛的生长情况和增膘状况,制定差异化的养殖周期管理策略。在策略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牛的生长速度、肉品质量和增膘效果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栏的计划。这方面,可以指导散养户采用定期体重测量、身体评估等方法,了解每头牛的实际情况,以便在适宜的时机出栏,确保牛达到理想的肉品质量。第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出栏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的出栏管理就是在市场需求低谷时,可以选择暂缓出栏,避免低价出售。相反,在市场需求较高且价格相对较好时,可以适时出栏,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服务中心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肉牛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波动等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及时分享给散养户,增进其对市场情况的把握。而散养户则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合理判断最佳出栏时机。
四、结语
研究发现,盘州市农村散养户育肥牛养殖主要表现出小规模养殖,以自然环境下养殖为主,以传统饲养方式为主的特点。而在实际的育肥牛养殖中,主要存在养殖观念滞后、养殖环境管理不规范、饲喂方式粗放、养殖周期管理不严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在更新养殖观念的基础上,细化养殖环境管理,改良饲喂方式,科学控制养殖周期,真正消除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育肥牛养殖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