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
2024-05-18胡方欧阳玉娟蔡景庭李宇平
胡方 欧阳玉娟 蔡景庭 李宇平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征程中保留下来的宝贵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历久弥新,是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科书,也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地区之一,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深入挖掘河源红色文化的内涵,探究河源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将河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加强河源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革命基因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河源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河源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大革命时期,在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刘琴西等革命先烈的率领下,河源革命群众踊跃参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1927~1928年年初,紫金和龙川先后举行震撼东江的“四·二六”武装暴动和鹤市暴动,在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领导下,创建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兴(宁)龙(川)、紫(金)河(源)等革命根据地。周恩来、彭湃、徐向前、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河源领导过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河源是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根据地。河源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高校积极探索河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积极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学习之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相关特色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效增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将红色文化引入思政课教学
思政课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既可以增强大學生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也能够突出党史国情教育,更能够在锻造大学生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红色文化资源。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红色文化教育主渠道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课堂设置了“党史故事人人讲”环节,全校2021级学生均参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项目《学党史 书华章》,共评选出237篇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47篇、二等奖作品68篇、三等奖作品122篇。学校还把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作品整理汇编成册并分发各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程则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项目《给党的一封信》,全体大一学生均参加此次活动,全校共评选出252篇学生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63篇、二等奖作品77篇、三等奖作品112篇。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作品整理汇编成册并分发各班。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旨在建构起不同学科所属的课程与思政课相融互通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形成一股强劲的育人合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激发和调动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使高校课程体系都体现出思政色彩和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提出更加凸显了高校的教育目标和育人导向。
近年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积极探索,将高校德育工作与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各类课程结合起来,有效激发了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构建起高校全课程育人的大格局。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将经典的红色歌曲、舞蹈、戏曲等融入音乐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之中;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计划把河源地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融入《研学旅行实务》等课程,以“河源红色文化”为主线,利用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等“东江三杰”事迹、紫金血田、苏区镇、龙川五兴龙苏维埃、福建会馆等地方优势资源,把河源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紧扣住历史和现实的主题,策划研学路线。
三、积极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和专题报告
高校要积极开设红色文化主题的选修课程,举办红色文化主题的专题报告,系统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中就蕴含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存在许多感人至深的奋斗史迹,体现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和先进知识分子在教育战线上作出的殷切奉献。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发掘河源当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学生中举办专题报告。龙川县赤光镇抗美援朝老英雄王亚洲就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近发现并挖掘出的一个河源普通人中的先进革命典型。王亚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191师571团第三机炮连的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马良山战役。回国后,在长春勇救3名落水儿童。
2018年以来,王亚洲老人一直卧病在床,得到子女悉心照顾。王亚洲曾任赤光镇大洋村的治保主任,虽然家庭生活困难,居住条件较为简陋,但是他自力更生,不愿意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所以瞒着家人把申请困难补助的报告一直压在箱底。在2019年抗美援朝纪念日的第二天即10月26日中午,老英雄王亚洲逝世了。
王亚洲家人在整理老人物品时,翻出了其集体立功纪念证、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物资的嘉奖通报、一本残缺不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英雄手册等,其中,还有一张3名儿童的照片。这3名儿童,是王亚洲1956年至1957年在长春学习军事技术期间从水里救出来的。从照片背面的留言,可以知道儿童父亲叫毛维明,3名儿童分别叫毛树成、毛淑兰、毛淑荣。毛维明的工作单位地址是“白菊路533号第9信箱2分箱”,住址是“长春市桃园路月川胡同101组”。王亚洲退伍回到龙川县赤光镇后,毛维明给王亚洲寄来了照片,向王亚洲表达对其小孩的救命之恩。
为了探寻抗美援朝老英雄真实故事,深刻理解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多场专题报告,旨在增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优良革命传统。专题报告将理论讲授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还先后邀请法卡山战斗一等功臣丘谭安,“两纵”老战士、河源市区老战士联谊会副会长许基,市委党校副校长林惠鹏,河源市人大制度研究会会长陈其明,河源开放大学原校长欧阳均,市委党校教师黄艳秋等16位校内外专家在校开展党史专题讲座,为广大学生讲述党的历史和身边红色故事,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学习党史知识、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参与学生人数达5480人次。
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实践育人是指大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联结理论与现实、校园与社会的重要手段。
一、广泛開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必须重视实践育人,在社会实践的理念、组织、方式等方面加强宏观指导与统筹,从而形成科学的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在实践理念上,要始终坚持人本导向,尊重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以关爱和服务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传承红色文化,并以此为主题对社会实践项目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在实践方式上,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扩大社会实践的覆盖面,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在实践组织上,既要充分调动高校团委、学工部、二级学院等社会实践组织者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校内组织机制,又要推动与校外实践基地如革命遗址、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之间的合作,打造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组织机制。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织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实地调研、参观体验,通过参观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旧居的现场教学;观看红色影片的影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自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源市委老干部局共同主办“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精神”等专题学习访谈活动,组织师生代表走访和采集老战士欧阳枚、梁顿纪、罗培章和杰出校友张增文、李树等河源本土老战斗英雄和党员前辈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图文和视频学习资料,在校内外官方媒体和平台滚动播出,以“一个故事”“一个主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带动全校师生学习和发扬前辈们的奋斗精神,营造学榜样、作表率、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育基地
河源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还是利用红色文化让大学生进行实地参观都是十分有利的。根据普查统计,河源市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遗址244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92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84个,革命领导人故居21个。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利用好革命遗址这个载体,以革命历史遗址为依托建立教育基地,从而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使大学生在实地、实景、实物的实践教学中近距离接触、感受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魅力,切实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组织大学生前往实践教育基地重温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知识、领略红色精神、筑起红色信仰。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开创参与式、体验式、感知式、传授式相融合的新型育人模式开辟了道路,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感染力及其育人的说服力。学习内容以“河源红色文化”为主线,利用地方优势资源,把河源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制、访谈、讲解等方式方法,给大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通过与学校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遗迹开展广泛合作,从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河源地区丰富的革命遗址建立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大学生前往东源县阮啸仙故居、源城区上村村红色基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领悟革命精神的真谛,对大学生开展革命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勇挑时代重担,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体验中将革命精神内化为自我需求和外在行为。尤其是在龙川县赤光镇建设抗美援朝老英雄王亚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老英雄家里上党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精髓、基本内容、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契合性,蕴含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是加强深化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依托,为大学生思想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和坚强的精神支柱。深入挖掘河源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寻其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合点,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大学生自觉向先锋模范看齐,树立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崇高信念,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远大理想信念而奋斗。
本文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级社会科学项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编号:HZSK202111)成果。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