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

2024-05-18余丽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8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改革

余丽娜

摘要:信息技术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备更新快、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应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分类教学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教材、教法和考核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专业应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8-017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常在大一上学期开设。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更新快、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1]。然而,作为公共基础课,该课程一般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授课内容,难以满足专业差异化的需求。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较为简单,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支持有限。不同专业的就业岗位对学生的信息素养需求各不相同,如何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教学,以适应不同行业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需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形成一套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已成为高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

在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为了满足这一改革要求,课题组开展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教材、教法和考核设计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

1 教学改革的实施

1.1 教学内容改革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信息检索六个部分。拓展模块是选修内容,旨在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拓展职业能力的基础[2]。

《新课标》根据高职学生在中学或中职阶段已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删减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内容,并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容。为了引导学生遵循信息社会规范,还增加了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内容。随着就业岗位对人才信息素养要求的提高,为了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还增加了拓展模块。拓展模块由学校根据学校特色、地方资源、专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确定。为此,课题组深入学校各系部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各专业教研室教师的建议,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结构[3],具体内容见表1。

1.2 教材改革

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课题组编写并出版了教材《信息技术基础项目教程》和《信息技术基础实训教程》,并录制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通过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来观看视频,非常便捷。此外,还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PPT、案例资源、章节测试和题库等,并上传至超星平台,学生可以在电脑或移动端访问这些课程资源。

1.3 教法改革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任务,学生跟随上机练习,课前和课后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限,教师无法有效管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也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进行实践巩固,容易遗忘。

针对授课学时有限和课程内容增多之间的矛盾,实行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通过超星平台、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法改革的方向。

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方面,我们教学团队已经建立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信息技术基础”(基于Windows7+Office2010) ,该课程于2020年在超星平台上线,积累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经验,并为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改革之前,该共享课已经开设了两年,累计页面浏览量达到了304.1万次,详情见图1。

课题组基于现有的教学团队,更新了基于Windows10和Office2016的信息技术基础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并在超星平台上运行。

针对基础模块,课题组录制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视频,并创建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延展性学习系统。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边看边练的学习,以巩固课堂所学。线上资源满足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需求,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4]。

针对拓展模块,采用线上教学加线下选修课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通过线上学习与专业对应的拓展模块(自学为主),主要包括观看教学视频和进行章节测试。拓展模块的线上教学资源来自超星平台示范教学包,这些课程教学包符合我校各专业的需求。示范包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这样做的优势是节约了线上课程开发的时间。将教学示范包导入信息技术基础线上课程资源,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学生受益。根据超星平台导出的本课程统计数据显示,62.3%的学生能够完成全部任务点的学习,85.6%的学生能够完成80%的任务点学习。这表明学生在线上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仅学习了专业对应的拓展模块,还学习了其他感兴趣的模块。

通过开展线上加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本课程在期末考核中增加了线上学习的评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开课仅一个学期,浏览量高达427.5万次,选课人数为2955人,累计互动次数为2624次,年均浏览量是改革前的2.81倍,具体运营情况如图2所示。

信息技术教研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开设了一系列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线下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包括Word高级应用、Excel高级应用、PPT高级应用、影视后期制作等。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线下选修课程进行学习。

1.4 考核改革

在组织考核工作时,需要注意涵盖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并体现教学目标。在改革之前,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50%) +期末考核(50%) 。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评定。期末考核采用上机考试,由教师自行命题。由于授课教师和班级数量众多,不同专业和班级的考试内容存在差异。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变得迫切。

改革后,课程考核更加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更加强调过程性评价。总评成绩(100%) =线上学习成绩(30%) +线下作业完成情况(25%) +考勤(5%) +期末考核(40%) 。线上学习成绩根据学生在学习通中任务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任务点包括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视频学习和章节测试。

本课程的期末考核采用考试系统上机考试,考试系统会随机抽取试题,每套试题的难度基本一致,但内容不同。成绩由考试系统自动评定,以确保客观性。这样既能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5]。

2 改革成效

经过一轮教学改革,课题组对校内教师进行了访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们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认可,对期末考核采用考试系统也表示高度支持。部分教师提出了建议,认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周课时为2节,学时较紧,建议增加线下课时或增加机房开放时间,给学生更多上机实践的机会。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统计,68.7%的学生会通过学习通进行课前预习,76.78%的学生会在学习通上进行课后复习。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学生对于线上资源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提升。70.12%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线上资源对于掌握本课程有一些帮助,23.51%的学生认为有较大帮助。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拓展模块是否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帮助,71.19%的学生选择有一些帮助,24.42%的学生选择帮助很大。可见,线上学习平台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帮助效果明显。自学能力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能力,对于通过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是否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30.22%的学生选择有很大提高,63.25%的學生选择有一点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拓展模块的内容是否满意,33.11%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41.8%的学生选择比较满意,23.68%的学生选择一般满意,1.41%的学生选择不满意。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拓展模块的内容是满意的,但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了一般满意,这意味着拓展模块的内容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难度适中,并与各专业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拓展模块的线上教学内容。

3 改革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31.46%的学生选择需要增加信息技术基础的线下课时。目前,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线下总学时为32节,每周仅有2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学时不足,建议将总学时调整为48节,每周增加至3节课。

2) 拓展模块需要更多的师资来开设线下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类课程多样化选择的需求。

3)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47.43%的学生在大一阶段没有自己的电脑,这意味着他们在课后基本无法进行实操练习。建议相关部门在平时开放机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操练习。

4 结论

课题组基于“三教”改革的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学生通过拓展模块的学习和线下选修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素养,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课题组出版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并建设了配套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借助超星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了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增强了师生课前和课后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岗位的信息素养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丽雅,刘丰源,卓晓华.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3(17):53-56.

[2]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EB/OL].[2023-05-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4/t20210409_525482.html?ivk_sa=1024320u.

[3] 杨波,王欣,邢玉娟,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4):106-110.

[4] 齐菊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7(6):125-128.

[5] 金澎,秦洪英,谢春明,等.“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136-140.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基于模块化控制系统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从模块化中得到的二氧化碳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