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构建及优化思路
2024-05-18郭广昌
□文/郭广昌
疫病防治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健全程度,将会影响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有了基础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疫苗管理等,一旦有新的动物疾病暴发,基层响应的时间和效率是有限的。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疫苗管理
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即缺少一种高效的免疫控制机制。这一问题与疫苗的供给、储存和分配有关。疫苗供应不足或浪费的疫苗是较常见的问题。在某些基层地区,由于疫苗供应链的断裂,使得养殖户很难得到所需疫苗,增加了畜牧业的危险性。反之,浪费也是个问题,在储存和分配时,因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疫苗在储存和运输全过程中需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冷链储存。在某些基层地区,因为缺少足够的冷藏链设施,在储存和运送方面达不到规定要求,削弱了疫苗的有效性。养殖户在及时接种疫苗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供给短缺或分配有问题,有些养殖户在必要的时候也许不能得到疫苗。这加大了疫情蔓延的危险,由于没有按时免疫,牲畜很有可能被传染。
(二)人员对畜牧兽医不够重视
基层医护工作者有少部分人员是非专业人士,缺少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且都是年龄大的人,没有很好地掌握防疫相关知识和技巧,也没有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因此,制约了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此外,基层兽医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工作强度大且累,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导致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不稳定。
(三)基础设施不完备
有的当地政府在很多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资助,但效果不太理想,还有一些基层的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基础建设不够完善,比如,乡镇兽医站点的卫生设备陈旧老化,检验检疫设备不足,没有专用的废物存放处,若随意丢弃,会对本地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体系构建与优化的关键要素
(一)疫苗管理和分发系统
疫苗的有效流通是保证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构建并维持冷藏链是保证疫苗储存与运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另外,通过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可以保证能够按时将疫苗运送到所需的地点。因此,制定详尽的免疫规划是兽医、政府及养殖户三方共同努力的方向,以保证及时有效地为指定对象注射疫苗。建立高效的疫苗流通体系,对于防控疾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有关部门要增强对畜牧疾病预防的重视。可以根据地区疫病流行特点进行训练,一般包括掌握动物疫病的种类、发病特征、多发季节、传播形式、控制方法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为一名兽医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更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可安排畜牧兽医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有关的机构进修[1]。
(三)加强防疫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
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相应的仪器。省、市、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的动物防疫实验室占地面积应不少于2000 平方米、700 平方米、300 平方米,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20 人、8 人、5 人,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少于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总数的80%。要做好跨省道路上的动物卫生检疫点、专用通道的建设,做好流动牲畜的监测工作。要加快建立动物标识和疫情溯源系统,尽早完成从饲养到运输到屠宰过程的所有环节的标识,信息的查询与追踪。加快推进病死禽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健全病死禽无害化处置系统。在全国重点地区开展畜牧车辆清洁和消毒工作。
(四)加强防疫监管与指导服务
要切实履行好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职责,健全各部门之间的联合防御体系,推进传染病防治的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兽医行业“短板”工程,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点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对重要畜禽疫病的监测,严格执行定点监测、集中监测、飞行监测、突发事件监测、企业自查和疫病监测等工作。严格执行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区域控制方针。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口岸和当地的传染病控制信息沟通,定期进行动物疾病的监测。对病死动物进行收购、贩卖和随意丢弃等违反规定的人员,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做好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机构的生物安全性登记及监督管理工作。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上报系统,建立传染病通报奖励机制,对在突发事件上报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工作进行奖励[2]。
三、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有关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各级有关部门必须对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确保疾病预防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人才培养,从而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