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2024-05-18穆尼拉特吾列汗沙娅奴尔兰
穆尼拉·特吾列汗,何 伟,沙娅·奴尔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伊宁 835000
新时期,在羊养殖生产环节,一旦发生疫病会对养只健康及养殖户的生产效益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规模化羊场,因密度大、圈舍集中,羊病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扩散,甚至造成全群羊患病,进而产生巨大经济损失。
1 细菌性疾病
1.1 大肠杆菌病
1.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病属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病常见于6周龄以内的羔羊,若羔羊缺乏营养、气候环境差,会极大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冬季和春季舍饲羊发病率最高。
1.1.2 临床症状
羊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为1~2d,潜伏期过后开始发病,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其一是败血型:2~6周龄羔羊多发,病羊体温升高至41℃以上,精神状态差,轻微腹泻,运动失调,磨牙,视觉障碍,关节发炎,发病后4~12h极易死亡。其二是下痢型:2~8日龄的羔羊最为常见,初期病羊体温升高,然后腹泻,粪便中带气泡及血液,腹泻时伴有腹痛,虚脱,无法正常站立,腹泻后体温降低,发病后24~36h死亡[1]。
1.1.3 预防措施
要做好妊娠期母羊饲养管理工作,满足母羊及胎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确保产下健壮羔羊,提升羔羊的抵抗力;做好羊舍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每日及时清理粪便,定期用3%来苏儿溶液消毒,杀灭环境中潜藏的致病菌;做好羔羊防寒保暖工作,确保羔羊健康成长;妊娠期母羊产前30天接种1剂大肠杆菌多价活苗或灭活苗,羔羊可获得被动免疫。
1.1.4 治疗方法
抗菌消炎:肌注庆大霉素5mL或卡那霉素5mL,早晚各1次,连用3~5d;或内服土霉素2.5g,早中晚各1次,连用5d。对症治疗:心衰病羊,需皮下注射25%尼可刹米5~10mL;脱水病羊,需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50mL;异常兴奋的病羊,需灌服水合氯醛0.1g+水10mL[2]。
1.2 沙门氏菌病
1.2.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羊沙门氏菌病,属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之为副伤寒病,其病原为鼠伤寒沙门菌、羊流产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该病可发生于任何羊、任何季节,羔羊夏秋季节发病率高,孕羊晚冬、早春季节发病率高。
1.2.2 临床症状
羊沙门氏菌病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下痢型:15~20日龄的羔羊是高发群体,患病羊体温升至40~41℃,腹泻,粪便呈灰黄色糊状,腹痛,脱水,眼球凹陷,精神状态差,身体虚弱,憔悴,个别羊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其二是流产型:产前2个月是流产高峰期,流产前体温升至41℃,食欲差,精神状态差,腹泻,阴道流出分泌物,产下的羔羊多衰弱,不吃乳,同时伴有腹泻症状,1周内死亡[3]。
1.2.3 预防措施
为预防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应当认真做好羔羊、母羊饲养管理工作,羔羊出生后应让其及早吃上母乳,被动获得免疫抗体,增强抵抗力;妊娠期母羊要保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及时清理羊舍内的粪便及污水;重视免疫接种,建议妊娠期母羊产前40天接种1剂羊副伤寒单价灭活苗,可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流产物及污染物要妥善处理,防止病菌传播扩散。
1.2.4 治疗方法
目前,羊沙门氏菌病治疗时常用的治疗药物及其用法用量如下:强力霉素,按照5mg/kg剂量口服,每天1次,连用3~5d;呋喃唑酮,按照20mg/kg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3~5d;复方新诺明,按照70mg/kg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3~7d;重症病羊建议联合用药,如:磺胺嘧啶30mg/kg+甲氧苄氨嘧啶3mg/kg口服,每天1~2次,连用5~7d。
2 病毒性疾病
2.1 羊痘
2.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羊痘属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羊痘病毒。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的羊,但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两者不会相互传染。羊痘病毒主要经呼吸道、损伤黏膜及皮肤等途径传播。冬末春初是该病的高发季节,此时若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会极大增加羊痘的发病率。
2.1.2 临床症状
羊痘的潜伏期为1周左右,发痘前病羊体温升至41.5℃,食欲差,精神状态差,结膜潮红,心跳、呼吸、脉搏均加快。发痘时,痘疹常见于眼睛、嘴唇、四肢、脸颊、乳房、阴唇、包皮等少毛、无毛部位,初期为小丘疹,然后不断扩大,颜色为灰白色,内部积聚一些浆液,丘疹溃破后逐渐结痂。有的因化脓菌侵入,导致皮肤坏死,同时出现全身性症状[4]。
2.1.3 预防措施
羊痘预防时,应当加强羊群管理,保持羊舍干燥、舒适、卫生,每天通风,排出羊舍内的污染气体,定期更换柔软舒适垫草;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禁止从疫区引种,必须引种时应当做好检疫工作,防止引入患病羊;制定科学免疫计划,选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经生理盐水稀释25倍后,皮下注射0.5mL,免疫保护期为1年;定期对羊舍消毒,选用3%石碳酸等消毒剂对圈舍、槽具等进行全面消毒,为羊群生长营造无毒的环境,确保羊群健康生长[5]。
2.1.4 治疗方法
羊痘属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为防止疫病传播扩散,应及时对病羊隔离,然后对症治疗。如:用0.1%高锰酸钾反复清洗患处,然后涂抹碘甘油、碘酊。为避免继发感染,可肌注青霉素160万IU,早晚各1次;或肌注10%磺胺嘧啶15mL,早晚各1次,连用3d。为增强羊群抵抗力,可肌注羊痘康复血清5~10mL。
2.2 传染性胸膜肺炎
2.2.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属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其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因此该病也被称之为支原体肺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相比较而言冬季、春季、秋季发病率更高,3岁龄以下的山羊是该病的高发群体。患病羊及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易感羊直接、间接接触后即可感染发病。
2.2.2 临床症状
最急性和急性病羊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高烧至41℃,精神状态差,食欲差,呼吸急促,咳嗽时站立不动,后期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按压胸腔有明显的疼痛感,病程一般持续1~2周。慢性病羊表现为:咳嗽、流鼻涕、贫血、机体消瘦,生长发育速度缓慢,影响出栏[6]。
2.2.3 预防措施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预防时,要重点做好应激防范工作,为羊群营造安静的环境,减少噪音。合理控制密度,避免拥挤。做好防寒避暑工作,预防冷热应激,禁止喂食冰冻霉变饲料及冰冻水。保持羊舍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氨气等刺激性气体对羊群的刺激。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选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
2.2.4 治疗方法
肌注恩诺沙星5mg/kg,每天1次,连用1周。重症羊混合肌注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0.4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每天1次,连用3~5d。或混合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0.2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维生素C5mL,每天1次,连用3~5d。
3 寄生虫疾病
3.1 肝片吸虫病
3.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的羊,相比较而言,幼龄绵羔羊的发病率更高。羊养殖时,若频繁引种,忽视检疫消毒,管理粗放,会极大地增加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病率。
3.1.2 临床症状
处于急性期的病羊会不合群,精神状态差,食欲差,体温升高,体弱,被毛粗乱无光泽,腹胀腹泻,易疲劳,贫血,黏膜苍白或黄疸,肝脏叩诊半浊音区增大。处于慢性期的的病羊,会出现贫血,黏膜苍白,食欲不振,出现异食癖,时而便秘,时而腹泻,排黑褐色粪便,机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局部脱毛,眼睑、下颌、腹下等多个部位水肿,哺乳期母羊泌乳量减少,乳汁质量下降,妊娠期母羊极易流产,并产下死胎,产后易瘫痪。
3.1.3 预防措施
放牧时要远离有大量螺蛳的地带,如:沼泽地、低洼地、水流地等,防止接触中间宿主;定期补充营养,保持营养均衡,提升抵抗力;做好羊场消杀,定期喷施硫酸铜5000倍液杀灭螺蛳;制定完善地驱虫制度及科学地驱虫方案、计划,建议每年春秋季节用硝氯酚、丙硫苯咪唑、氯碘醚柳胺等驱虫药全群驱虫1~2次,杀灭肝片吸虫;同时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杀灭寄生虫;做好人员防护工作,降低人患肝片吸虫病的概率。
3.1.4 治疗方法
口服丙硫咪唑10mg/kg,首次用药后间隔1周再用药1次;口服硝氯酚5mg/kg,首次用药后间隔1周再用药1次;口服五氯柳胺15mg/kg,首次用药后间隔1周再用药1次;口服硫双二氯酚80mg/kg,首次用药后间隔1周再用药1次;口服阿苯达唑10~15mg/kg,首次用药后间隔1周再用药1次。使用上述任一药物的同时,需配合肌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3~5mL补血,帮助病羊快速恢复健康[7]。
3.2 疥癣病
3.2.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疥癣病是羊养殖常见皮肤性寄生虫病,其也被称之为疥螨病,俗称羊癞。羊疥癣病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疥螨,其二是痒螨。该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其是秋末至春初季节,湿度大,羊毛长,非常适宜寄生虫生长,因此发病率最高。夏季偶有发病。
3.2.2 临床症状
患疥癣病的病羊,临床上会出现明显的剧痒、脱毛、皮肤发炎等症状,病羊异常烦躁,影响正常休息、饮食。受到寄生虫的刺激,导致病羊皮肤出现剧烈的痒感,可见病羊频繁靠墙、栏杆摩擦止痒,然后皮肤出现丘疹、结节、水疱,严重的会化脓,溃破后形成痂皮,有的皲裂。
3.2.3 预防措施
每日做好羊舍清扫工作,营造干燥、清洁、通风的环境;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不可过大;定期检疫羊群,及时隔离病羊;定期用3%石灰水喷施槽具、运动场消毒;引种羊要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引入患病羊;定期进行药浴杀螨,建议在每年9月份用辛硫磷、敌百虫等药剂药浴杀虫,可有效杀灭疥螨及痒螨,降低羊疥癣病的发生率。
3.2.4 治疗方法
羊群患病时建议采用药浴法,常用药物包括:0.05%蝇毒磷水乳剂、0.05%辛硫磷乳油水剂、1%敌百虫溶液等,合理控制药液浓度,防止中毒;小群患病时,颈部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0.2mg/kg,首次用药后间隔1周再用药1次。此外,为预防继发感染,应肌注青霉素160万IU,每天1次,连用3d[8]。
4 结语
综上所述,羊肉是滋补佳品,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这极大地推动着养羊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新疆畜牧业振兴行动的深入实施,伊犁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也进入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伊犁河谷地区具有独特的天然草原优势,当地政府、畜牧兽医部门聚力打造新疆褐牛、伊犁哈萨克羊等一批区域畜产品公共品牌,推动州直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持续推进伊犁河谷地区牛羊养殖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