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2024-05-18侯立冬
侯立冬
临城县农业农村局,河北邢台 054300
在母鹅产蛋期间,如果卵黄进入腹部,就会引起炎症,这也是主要症状表现,病鹅患病后,很容易致死,主要的致病菌与埃希氏大肠杆菌为主,一般发生在春季,春季是鹅的产蛋高峰期。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隐蔽性较高,会对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加强对疾病的治理工作,做好针对性预防。
1 鹅卵黄性腹膜炎诊断分析
鹅卵黄性腹膜炎解剖结果是判断病症的主要依据,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应通过专业实验进行诊断工作,实验检测方法为将病死鹅的肝、脾进行解剖,制成涂片,然后革兰氏染色,通过显微镜能够找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细胞分离培养后,可以观察到沉积的灰白色沉淀物,在培养基上会长出红色的菌落,菌落的颜色均匀。按照相关规范操作,通过生化试验,菌株不但会产生酸气,还会分解葡萄糖等物质。
2 鹅卵黄性腹膜炎病理变化分析
对病死鹅进行解剖分析,发病部位在腹腔,可以发现病鹅出现异常液体以及卵黄,颜色呈现黄色,散发腥臭味道,在大小肠位置可以发现纤维素膜,这是由于渗出液被吸收导致。在病鹅的肠系膜上可以发现炎症,在腹膜上形成血点,血点大小呈针尖状。对病鹅的卵巢进行解剖分析,发现型状发生变化,存在皱缩的情况,卵黄液长时间留在腹腔中,并且会根据时间而逐渐凝固,变成块状。对病死鹅进行检查,发现输卵管黏膜也存在大量出血点,对公鹅进行解剖分析,发现公鹅生殖器为主要发病位置,生殖器会出现阴茎肿大,表面存在明显结节,结节的大小不均匀,在内部会出现脓性分泌物,甚至部分病鹅出现阴茎脱落的症状。
3 鹅卵黄性腹膜炎诱病原因分析
3.1 病毒性传染病
当母鹅感染病毒后,会发生一系列病变,包括大肠杆菌以及脊髓炎等,病毒种类会对疾病严重程度造成影响。
3.2 细菌性传染病感染
当病鹅感染大肠杆菌后,会出现腹膜充血以及输卵管炎症等疾病,导致腹腔发生炎症。病鹅在感染沙门氏菌后,会造成充血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发病。
3.3 高烧热性疾病
由于病鹅对热度较为敏感,如果天气较热,而没有做好降温管理,就会导致病鹅发生中暑的症状,诱发破裂出血,鹅患病。除温度影响外,肿瘤疾病均会导致病鹅体温异常升高,造成鹅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3.4 应激因素分析
当鹅受到刺激,而出现应激反应后,也会诱发鹅卵黄性腹膜炎。为有效预防,在产蛋高峰期应当做好疫苗接种,积极预防疾病发生。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不可让外来的人或动物,对鹅造成惊吓,导致鹅被刺激,在剧烈的刺激下,会诱发卵黄破裂等症状,最终在鹅的腹腔位置诱发腹部炎症。
4 预防工作分析
在发现病鹅后,应当及时将患病的鹅隔离,分开饲养健康的鹅以及患病的鹅。也要将不同性别的鹅分隔开饲养,做好治疗工作,并且定期清洗养殖场卫生。尤其是鹅经常活动的区域,也要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将病鹅舍内的污染物清洁干净,定期更换鹅舍内的敷料。对于病死的鹅,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对养殖场进行全方位的清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消毒使用的药剂为百毒杀,按照适当的比例搅拌,然后定期清洗消毒。其次,在鹅的饮用水中也需要添加维生素C等药物。最后,可以肌肉注射卡那霉素,直到病鹅病情好转。对公鹅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冲洗生殖器,然后涂抹庆大霉素软膏,持续涂抹5d。对于大肠杆菌,抗生素具备优异的抑制效果,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腹腔炎时,可以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较多,例如阿米卡星以及头孢喹肟等药物,药物的副作用较少,公鹅、母鹅都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对产蛋期的鹅需要注意,可能会在鹅蛋中发现药物残留,为减少药物造成的影响,对于轻症状病鹅,可以在饮食中加入药物,对于重症病鹅,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病鹅产期使用抗生素,就会导致病鹅产生抗药性,对治疗结果造成影响,为避免抗药性问题,需要有选择性地使用药物,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同时,减少对鹅的伤害,强化药物治疗效果。对于产蛋母鹅,为减少对母鹅的伤害,可以使用中药制剂。中药毒副作用较轻,而且还可以调整病鹅的抵抗力,从整体病症治理的角度上来看,可以从整体健康的角度调整病鹅状态,达到预期治疗目的。中药制剂的使用方式较为简单,只需要将药物添加到饮用水中即可。
5 预防分析
对卵黄性腹膜炎进行治疗时,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提高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治疗。
5.1 做好鹅舍的卫生清洁工作
为保证鹅的居住环境,需要做好通风工作,定期更换敷料,保证敷料无霉变,对于水槽也要做好定期清洗工作,防止细菌大量繁殖,不可混合饲养其它禽类,减少对鹅群造成的影响,预防疾病交叉感染。在日常饲养中,应保证营养均衡,为母鹅提供足量的营养,鹅群饲料中禁止喂养变质的饲料,需要实现规范化养殖,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让养殖场可以按照规定运行。
5.2 做好鹅舍消毒工作
在鹅舍消毒工作中,使用百毒杀做好全面消毒工作,消毒不可使用生石灰防止伤害呼吸黏膜。对病鹅经常活动的区域进行定期消毒,提高干净的饮用水,不可以使用污染水。死水也要及时更换,避免鹅活动,污染池塘水,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
5.3 补充充足营养
在母鹅的产蛋期,为提高鹅群的抗病能力,可以在水中加入维生素C。观察鹅群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患病,就将病鹅隔离。对公鹅也要做好检查,发现感染后,及时处理,防止对其他健康鹅造成感染。检查公鹅时需要重点检查阴茎,发现水肿、淤血,需要根据病鹅的症状轻重,做好隔离治疗工作,待病鹅完全健康后,再混群饲养。无害化处理病鹅,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5.4 疫苗接种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注射疫苗,预防感染。在接种疫苗时,动作应尽可能轻柔,正确接种,减轻病鹅的应激症状。
5.5 控制饲养规模
饲养规模正常应当在500只左右,这样有利于疾病的防治以及预防。在更换饲料时,更换时间应当在3d以上,以7d为最佳时间,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调整饲料配比。
5.6 进出鹅舍的注意事项
在进出饲养场地时,需要更换穿戴的衣物以及胶鞋,胶鞋使用消毒药剂消毒才可进出养殖场。在出场后,将衣物彻底消毒,使用紫外线消毒时,消毒时间应当在5min钟以上。
5.7 避免应激
根据实践研究发现,卵黄性腹膜炎的出现与应激症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变更饲料以及疫苗接种的工作中,需要对各类应激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疾病预防措施,防止鹅群受到应激,出现负面影响。
6 鹅群饲养注意
6.1 鹅舍设施建设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鹅舍使用的饲料不一,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饲料,在保证价格的同时,使用耐久度更高的材料。鹅舍场址应当选择在远离人群的区域,交通便利,有稳定的水电供应,鹅舍高度应当高于2.5m,保证内部有足够的阳光辐射,鹅舍一定要牢固。在建设育雏舍时,地面育雏以及网上育雏都有各自的优势,网上育雏的投资较大,但是将雏鹅转移下架后,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导致鹅受到伤害。地面育雏需要的投资较少,但是会浪费大量的工时,鹅更强壮。应当将育雏床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饲养适量鹅苗,在生产中也要做好通风以及卫生清洁工作,减少氮气浓度,防止出现鹅痛风等疾病。成鹅舍,成年鹅一般在地面养殖,鹅舍高度在2米以上,选择土面良好的区域建造,鹅舍高度应当高于舍外,防止出现雨水倒灌,控制鹅的饲养密度。活动场建设,活动场地需要在露天建设,场地面积应当高于鹅舍,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可以种植树木遮掩。水塘建设,随着对环境保护的种植,放养鹅不可在天然水源中进行,需要建设人工水塘,深度控制在0.5m,宽度控制在6m,长度控制在20m,在水塘一侧需要设置好上水口以及下水口,南方的温度过高,并且没有冰冻期可以使用水泥进行建造。水塘应做好定期的卫生清洁,并且定期换水,消毒。
6.2 鹅习性分析
鹅属于水禽,喜欢在水中生活,而且鹅的绒毛能够让鹅不怕冷,但是对热的耐受性较低,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鹅会出现脱毛以及消瘦等症状,这就是夏天鹅容易发病并且消瘦的原因,需要在水塘中靠游水降温,鹅的采食时间2小时为一次,不能断料,采食时不可将饲料撒在地上,防止发生霉变,定期打扫一次敷料位置。可以使用自行配比的饲料进行喂养,干饲料的缺点就是难以下咽,鹅会进食完就去饮水,水槽中不可断水。如果在食槽内长期缺料,就容易让鹅呛死。实践证明,用水搅拌干饲料的喂养效果更好,但是需要注意饲料不可放置太长时间,否则在夏天就容易引起变质,在冬天就会导致冻结。鹅比较容易受到刺激,而且胆子小,很容易被惊吓,需要让鹅规律作息,每天定时喂养,减少刺激。
6.3 营养以及饲料偏好
在食物中鹅需要获得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需要保证鹅的营养均衡,这些营养物质会延续鹅的生命,还可以转化成鹅毛、蛋、肉等物质。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红薯、土豆等含水量高,因此往往不应该多喂食此类食物。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在20%左右,蛋白饲料来源为动物性蛋白饲料以及植物性蛋白饲料。可以直接使用膨化豆粕,自家的大豆需要进行熟制才能正常使用。动物性蛋白饲料有羽毛粉等,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动物性蛋白,能够明显减少痛风概率。
6.4 鹅预混合饲料
混合饲料中有益生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户对混合饲料的认知较低,频繁使用药物,导致饲养周期延长,饲养成本上升,一部分养殖户还会在饲料中加入多维素等中草药,也无法养出健康的鹅,饲料配比需要科学合理,保证营养均衡,不是添加的量越多越好,任意营养成分的偏多,都会影响鹅的健康生长,只有保证营养均衡,才能养出健康的鹅。
6.5 调整种群结构
对种群结构进行优化,鹅群数量不可过大,年龄、性别也要进行调控,这样有利于鹅的繁殖,提高产蛋量,增强鹅的繁育能力。年龄结构需要定期将年老的鹅淘汰,保证优质鹅,母鹅的产蛋能力在2~4年效率最高,公鹅配种能力在4年内的能力最高,因此为发挥鹅的繁育能力,需要每天进行合理地清理,以维持良好的生命力。在养殖期间,也要划分好公母比例,如果公鹅数量过多,就会导致配偶不均,发现斗殴情况,对公鹅身体造成伤害。在配种管理工作中,为提高鹅的繁殖能力,需要强化受精效率,通过人工授精、配种的方式,发挥人工繁殖优势。
自然配种作为传统的方式,优势为不需要通过观察,让鹅群自行完成配种,但是这种受精方式的配种率不高,自然配种分为大群、小群以及个体三种。个体配种指的是将公母放在一起进行配对。大群需要保证种群足量的数量。
人工辅助指的是通过人工干预,让公鹅、母鹅互相配种,首先需要让两者互相熟悉对方的气味,防止发生排斥。然后,对公鹅、母鹅进行交配,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人工配种。
人工授精需要加大公鹅、母鹅的利用率,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提高母鹅的受精率,提高种鹅的繁殖能力,提高鹅群的效益。
7 结语
在种鹅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鹅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的预防工作。从产蛋前期就要对饲料进行调整,慢慢过渡饲料,提高产蛋量以及受精率,提升营养水平。为扩大鹅舍的养殖规模以及经济效益,应积极预防,做好管理工作,从雏鹅到休产期的各个环境着手加强养殖规范性,保证最大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