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往顶峰

2024-05-17许建俊

翠苑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平快餐

许建俊

题  记

无论选择哪一条发展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把每一次的困难,都看成是通往顶峰的阶梯。

——蒋建平

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3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第一个燕子呢喃季节,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的江苏常州,处处涌动着春的气息。

蒋建平觉得,藏在心头多年的萌动,可以付之于行动了。

1980年,高中毕业的蒋建平进入天宁粮管所工作,那年他17岁。刚进单位,先后在营业员、发货员、记账员岗位待过,边工作边读夜大。

那个购物需要票证的年代,粮食属于国家专营物资,购粮必须到政府粮店。因此,粮管所工作体面、安逸,是“铁饭碗”。可蒋建平常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当时粮管所实行先进先出:每年收来的新粮不能马上投放粮店出售,要先卖完陈粮才能卖新粮。等陈粮卖完,新粮又变成了陈粮,由此出现了每年粮食丰收,但城里人依然吃不到新粮的怪象。

蒋建平觉得不可思议,提出置疑。领导说是上面规定,只管执行。

他开始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

春风又绿江南岸。很快,南方吹来的新风让他看到了希望。

198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第二年,国家取消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城里人的米袋子、菜篮子大大丰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一日三餐中,副食增多,手中粮票有了盈余。

1991年5月,广东、海南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第二年4月1日,广东又全面放开粮价。随后,全国开始推行广东、海南的这项改革。这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到1993年4月,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和上海等省市相继取消粮票,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1993年5月1日,北京粮油敞开供应,粮票正式停止使用,中国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落幕。

坐在粮管所,每天看着听着这些激动人心的消息,蒋建平兴奋,也有担忧。早在1990 年,供销社开始出现大范围亏损,不少基层社因长期保本经营,萎靡不振。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大街小巷,处处能听到香港歌星叶倩文唱的这首《何不潇洒走一回》。蒋建平听着,哼着,不经意间到了1993年,他30岁。三十而立,是否就在这个进粮、卖粮的岗位上,整天磨盘一般重复大好青春?

他目光开始投向门外。

这时,华夏大地从南到北出现下海创业潮。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常州,年轻人心里也豁然开朗,他们面前似乎有太多机会在招手。

蒋建平也按捺不住了。恰在此时,妻子的探索给了他信心。

当时,同样不甘寂寞的妻子经营着一个零食点心摊。人来人往,一双手伸出伸进之间,生意火爆,每月进账远超蒋建平的工资。关键是每天有现金,不像他必须等到每月10号才能到财务科领那只写有自己名字和序号的塑料袋,从里面倒出一沓毛票和硬币后,才算有了自己的钱。月而复始,这是他每月的最大期待。

这工作越来越让他觉得无聊,趁年纪还轻,他要去滔滔商海搏击风浪,抚慰那颗驿动的心。

他提出辞职。

所长一脸诧异:“这是别人求之不得的铁饭碗,虽然收入不高,但至少安稳。”

“也许就是安逸我才想出去,再不去闯,我怕今后后悔!”

“你可以停薪留职,万一创业困难还可以回来。”

所长在给自己“双保险”。蒋建平眼里一阵痒痒,但还是谢绝了所长好意。他性格,一旦有了清晰选择,就不愿给自己退路,哪怕一尺一寸。只有让自己别无选择,才能在没路的地方踩出一条新路。

临别,与朝夕相处了13年的所长双手紧握,互道保重。出门,感觉所长目光不在自己背影上时,才用手揉一下双眼。

多年后回忆这段经历,他说,拒绝所长的好意,就是要用自己经历给员工传达一个信号,创业就是一条道走到底!

这种不留退路的决绝,让他后来在创业路上有了通向顶峰的坚毅,更有了一支跟随他一路南征北战,写下中国外卖行业传奇的铁军。也因此,他从一个老年食堂出发,一路攻城略地,成为年销售超10亿元的中国速食行业领军人物。

寻  路

离开市中心待了13年的粮管所,蒋建平走进了位置偏僻、设施陈旧的丽华新村老年公寓食堂,结束早8点、晚5点上下班的工作,开始起早摸黑的个体作坊模式。承包下这个50多平方米的食堂,一番设计装修,前后花3000多元,这是当时家里的多年积蓄。选择做餐饮,是考虑门槛低,每天有现金流。

1993年4月8日,餐饮店生火做饭,丽华快餐雏形诞生,主要供小区老人的一日三餐,同时服务周边单位和门口流动人员。

為支持他,妻子歇下了点心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炒菜端盘、刷锅洗碗、换煤气、择菜、调度、送餐……从早到晚,夫妻俩是老板,也是伙计。几天下来,老人们夸饭菜好,但进店吃饭的人不多。

妻子急,蒋建平更急。他决定换思路:客人不来店,就把餐送上门。

可谁才是需要送餐的客呢?那时,大街小巷、桥栏弄堂,连公厕墙上都有各种小广告。蒋建平依样画葫芦,把店址、电话设计成小广告,带伙计连夜出门奋战。周围企业、小区门口,电线杆和转弯抹角围墙上,都贴上了丽华餐饮广告。

三天后,顾客没见多,街道城管科电话来了:

“你知道这样乱贴广告违法吗?”

“不知道。”

“那今天让你知道,来交罚款,不交关门!”

蒋建平一惊,冷静后直叹自己心急乱方寸。立即带人清理贴出的广告,冲刷干净后,直奔街道把情况原原本本倒出来。

见他态度诚恳,又主动清理了广告,城管同志语重心长和他谈心:“创业不容易,但乱张贴违法先不说,就你做餐饮,店虽小,但做的也是民以食为天的大事。大事要的是干净卫生,将心比心,你把这吃进嘴的一日三餐广告,贴在那些治狐臭和不孕不育症的小广告旁边,别人咋信你?做广告得去电台、报社。”

一语惊醒梦中人。蒋建平恍然大悟,第二天凑了1500元钱,去电台投放了一星期准点广告。

当天上午10点一过,订餐电话来了,一个刚记下,另一个又来,忙得两人是脚不离地,一脸灿烂。

蒋建平有辆“重庆80”摩托,另外和妻子各有一辆自行车,再加一辆三轮。四辆车既进货,送货,也用来上下班。碰到大订户,他骑摩托亲自送。一份份3元钱的盒饭,让创业之路越滚越远。

1993年,一个之前鲜为人知的词——第三产业开始频繁出现。紧接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了流行语。政府办企业,机关办公司,围墙内“小机关、大社会”体制逐渐被社会化服务打破。越来越多的机关食堂、企业食堂被社会服务机构取代。围绕单位人和自由人的吃、喝、洗、用,跑腿公司、帮办服务、家政公司、饭店、宾馆、公关公司、礼品公司纷纷出现。公司多了,流动人员多了,各种团体活动多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加班的人也多了,“快餐”应运而生。

时机已到,蒋建平连续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还在报纸上长期订制专栏广告。一些上班族为了方便,剪下报上的订餐电话直接压到办公桌上的台玻璃下,有人还把订餐号码贴到电话听筒上。

没多久,城里冒出多家快餐公司,比价格,比真材实料,比速度,比订餐送打火机或汤料等增值服务……

快餐争夺,暗潮涌动。

20世纪90年代,马公桥还是常州西郊由南向北进城区的主通道。在以自行车为主要代步工具年代,上桥坡陡,骑车吃力。一天,我下班回家,由南向北艰难骑到桥上,这时眼前出现了蒋建平。他骑着那辆“重庆80”,黝黑的脸在太阳下泛着古铜色的光。看到我,他脱下头盔,笑着说:“刚送完餐。”边说边用手擦脸上汗。我问生意如何。他说:“还行,万事开头难,就像骑上这坡,慢慢骑,就能到顶峰。”

寒暄几句后,我们互道珍重,就此告别。

望着他越来越远的背影,我心中的感慨与期许油然而生:如果此刻他在粮管所,就不用起早贪黑,脸也不会这么黑。但踏上这条路,是路就少不了坡。好在对强者而言,从此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缩短与顶峰的距离……

这一幕,也在那一刻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时隔多年,依然时时浮现。

2003年5月的一天,我请采访过他的同事专门约上他,和常州另一位与他差不多时候下海创业的高纪凡(后来的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还有何如森(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总经理)三人,在亚细亚影视城的名人食府小聚。当时他们还都处在创业期。过去一路坎坷,未来人生几何。席间,谈创业,话人生,彼此以话伴酒、以心换心。许是话语投机,抑或酒精刺激,聊至共鸣处,灯光下,大家眼里都有光在闪,颇有一番“苟富贵,勿相忘”的悲壮。席间,一身牛仔的蒋建平虽朴实淡定,却总是一干而尽;一向感情充沛的化学硕士高纪凡两眼噙泪,一次次举杯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只有西装革履的何如森正襟危坐,听多于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鱼有鱼路,虾有虾道。茫茫人生路,是对是错,那又如何?

比如这场快餐大战,注定是一程艰难爬坡。当时,七八家快餐公司在人口不足70万的城区拼杀。身居城郊的蒋建平审视后,决定将销售对象锁定城郊。那里虽然消费水平低,但流动人口多,潜力大。其他快餐精力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而很少顾及郊区。这样自己正好乘虚而入,先生存,后发展。时机成熟,进军城区。

凭借这招,丽华很快占领郊区市场。在蒋建平眼里,赚钱不是目的,创品牌最重要。当别人一个劲叫卖盒饭时,他却在优化丽华餐饮的标识和服务。他要让市民在选择品牌时,选择丽华,而不是选择丽华时,只为填饱肚子。

为此,他提出了丽华快餐一份起送的承诺,而且即便住没有电梯的八楼、九楼,丽华送餐员也会态度可亲地将快餐送到家门口。有一年夏天气温超过40度,中午炎炎烈日,路上行人稀少,很多人家中都懒得做饭,但丽华送餐员来去匆匆,无一起投诉。营业额随着送餐员的滚滚车轮蹭蹭上窜。

一次,一位送餐员骑自行车把一份快餐送往城西变压器厂。途中突然暴雨如注。本可停下避雨,但这位送餐員硬是淋雨骑了十五公里。到终点已成落汤鸡的他以为终于可以歇一歇时,对方却说:“对不起,不要了,我吃过方便面了。”

送餐员泪水几欲夺眶而出,但他最终还是忍住,强笑着留下一句 “是我来晚了!”。回头,淋雨而去。泪水雨水模糊的眼前,是一幕幕老板蒋建平夫妻起早摸黑的身影。

员工的这次经历,让蒋建平有了新思考:自行车+人工跑腿的送餐速度,严重落后于人们对快餐的心理期待,自行车送餐的车轮已跟不上公司发展,必须引进摩托车提速。但根据当时送餐量,至少要买100辆摩托车。这笔投入丽华没有,即便有,也会因此背上沉重的资金负担。况且,应对眼下这场快餐大战,一旦资金不足,影响餐饮品质,带来的不仅是流失用户,还会损害来之不易的品牌形象。

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蒋建平站在窗口。车水马龙的路上,摩托车已是年轻人时髦的代步工具。看着一辆辆摩托车穿行而过,他突然从当初承包食堂的经验中找到答案:租车,这车就是路上跑的摩托车。不仅租车,还要连人带车一起租。通过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办法,既解决资金缺口,又满足市场既要快速服务,又要大量送餐员的需求。而且骑手连人带车过来,也能发挥骑手特长,让他们有一份稳定收入。骑手干得开心,公司用得放心,一举多得。

人员壮大,装备升级,带来的是调度加强。1995年,丽华在餐饮行业率先使用无线寻呼系统,订单由电话报单升级为无线传输。这下城郊订户增加,中心城区订单也爆发式增长。

趁热打铁,蒋建平开始从组织架构和经营体系上,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全面调整,摆脱夫妻老婆店的作坊模式。

1995年8月18日,丽华快餐有限公司成立,“丽华快餐”品牌正式亮相。

8月28日,丽华餐饮跨过市中心延陵路,在常州火车站广场开出第二家连锁店。单店经营变身为两店联动,既满足车站流动人口的饮食需要,也把市场辐射到了城东、城北和城西,大大缩短中心城区送餐距离,踏上连锁经营新征程。

这天上午10点,市中心最繁华,也是全城目光经常因举行大型活动而聚焦的延陵西路上,突然出现一支绵延2公里的摩托车队。骑手们身穿红色制服,载着丽华快餐标志的送餐箱浩浩荡荡疾驶而过。当晚电视台黄金时段,这一幕带着那句“丽华快餐,订餐电话8811711”的广告传遍千家万户。常州餐饮这个城市名片上,丽华成为一颗闪亮新星。

第二年,丽华又率先使用无线对讲系统,骑手们胸佩对讲机,送餐更快捷。这年,蒋建平将丽华大本营迁到市中心路桥市场。至此,他的“先农村,后城市”战略全面展开。

就在这时,一家拥有几十家连锁店的快餐头牌企业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影响波及全市。蒋建平当即要求,所有食材用最好原料,执行最严卫生标准,哪怕降低利润,也要保证品质安全:“一份快餐价格不贵,顾客匆匆吃完也许发现不了问题,但时间长了,经营者用没用心,顾客一定会感知得到。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丽华要的是精益求精,让顾客永远放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也许,因为摩托骑手们的连人带车包租,使蒋建平能够腾出资金提升餐饮品质;也许,那些骑手的摩托车由原本的代步工具转型为生产工具,才使丽华送餐服务在风里雨里有了超出同行的提升。麗华营业额很快攀升至全市行业之首。

拓  路

改革开放的中国,前进步伐越来越快。

蒋建平眼里,此时一天的见闻,超过当初粮管所几个月经历,而且很多东西遇到了,才发现根本无法预料。1996年,这样的意外再次光临。这次注定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转折。

一天,蒋建平接到了国家商务部举办中式快餐大会的参会邀请。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到北京,同行的还有妻子。此前,对北京的印象,两人几乎停留在小时候经常唱的那首“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太阳升起的地方,一定是希望和力量所在。

在北京,除了开会,他考察起了快餐市场。当时他正谋划如何走出常州。

建国门外大街1号——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简称国贸,今天,这里是北京繁华商务区,人流车流超过国内任何一个城市CBD,也可媲美发达国家最繁华商圈。但是,1996年的国贸只有一幢写字楼,那是1990年8月竣工的一期,周围除正在施工的二期,一片荒芜。二期、三期陆续从1999年到2017年才完全竣工。所以,当时的国贸虽堪称北京最高级写字楼,但配套还没完全到位。中午时分,很多衣着时尚的白领只能跑到楼下,围着路边满是油污的三轮餐车吃盒饭。

蒋建平判断,这里快餐需求大,但快餐品质和服务跟不上。联想到常州的快餐大战,他琢磨起了北京市场。原来,这里大快餐公司一般百份起送,还得提前一天预订。

蒋建平庆幸北京之行来对了,丽华走出常州的第一站是北京。

这想法一出口,听的人愣了,以为自己听觉失灵。

“没错,就北京!”他用惯常那种不留退路的语气重复了决定。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富有传奇,当你还没决定下一步该向何方时,也许脚下就是方向。当然,这种来不及选择的机遇,要靠具体而又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的行动去一步步接近。

蒋建平的目标,是在北京成就丽华新传奇。

困难很大:作为首都,北京的房租、人力成本都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是一块大蛋糕,吃了,丽华能跑得更快,更远。虽然这里实力强的送餐公司很多,加上城区面积比常州大几十倍,对小舢板级的丽华而言,是劣势也是优势。面积大意味着潜在市场大,大公司无暇顾及散户,正好可以让丽华见缝插针。这就是差别化竞争、差异化发展。当初丽华常州起步靠的就是这招。

蒋建平把这些想法和大家商量,但灌进耳朵的还是各种婉转质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么大城市,厨房建哪里?”“交通工具和送餐速度怎么解决……”

每个问号背后,都是一团理不清的乱麻,团团都是绊脚石。

路虽远,行者常至;事虽难,做则常成。

“消费者在哪里,送餐点就开到哪里。我们可以把送餐点建成一个网络,通过开若干个连锁店,缩短送餐半径,提高送餐效率,这样服务距离既不太远,也能解决北方气温低的保温问题。”

大家还是云里雾里:多开分店谈何容易?北京房价,别说买,就是租,丽华也压力巨大!

稍停顿后,蒋建平放慢语速:“京城生活成本高,企业运营成本也高,开这么多店,无论承包还是买,凭我们现在的条件,根本不可能。所以还是老办法:先生存,后发展,而且还要低成本发展,轻装上阵。”

说完,他揣着五万元钱,带几名部下再次北上。这次不是去开会,是开店。打开北京市场,继而向全国主要城市辐射,是他为丽华制订的战略,其背后有着他更深的抱负:泱泱中华,为什么不能有自己强大的中式快餐品牌?做强丽华,就是要为国争光,实现产业报国!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是蒋建平办公室墙上的一幅书法。这八个字也是他30年的艰苦创业路。做盒饭看似容易,实则每天如坐针毡,稍有差池,品牌即毁于一旦。良好口碑只能从小事做起,日复一日积累。

初进北京,丽华面临三大选择:一份送不送?大单给不给回扣?多少时间能送到并保证饭菜温度?

解决这些问题,很难。但从江南小城冲进北京城的蒋建平,只能迎难而上:一份必须送,先把散客服务好;坚决不做回扣生意,因为回扣会损害品牌;送餐时间必须缩短,否则不叫快餐。

大凡经商者,往往善于从新闻中捕捉商机,蒋建平就是。他的新闻敏感从来都与时俱进。

感谢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阳光雨露。春潮涌动的现代服务业,一次次突破人们的想象。在北京,机关事业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围墙纷纷被打破,社会化服务越来越普遍。蒋建平当年在常州探索出的承包食堂和连人带车一起租战术,在北京又有了用武之地,首选目标中关村。

中关村——科学春天在北京最让科技人感到温暖和充满活力的地方,人流、信息流扑面而来。在这里,蒋建平停下脚步,开始搜寻丽华坐标。这时,中科院电子研究所食堂进入视野。在这个事业单位里,职工对食堂长期不满意。所里早想改善,但年年有提议,年年难推进。

不足的地方,必定是可以革命之处。而凡需革命处,也必定是积重难返的老大难。如无脱胎换骨的手术,零打碎敲的修补必定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正如蒋建平当年在粮管所只要没触动“新粮进,陈粮出”体制,“年年进新粮,天天卖陈粮”的怪圈永远不破。

所以,蒋建平与电子所谈判摊到桌上的,就是他当年为何跳出“铁饭碗”的冒险一搏。

置之死地而后生。一番曲折洽谈,研究所决定在保证职工用餐质量的基础上,同意将职工食堂租给丽华经营外送业务,租金每年11万。

开弓没有回头箭,丽华进驻北京第一战只能胜。

经过改造,面貌一新的食堂于1997年3月开始试营业。一个月下来,职工反映,餐饮质量今非昔比,所有指标达到电子所要求。周边地区配送业务也一天比一天好。

蒋建平悬了一年的心,终于落地。

4月8日,在中科院电子所食堂基础上成立的丽华快餐北京东三环分公司挂牌。这是丽华在北京的第一个快餐配送中心。

万事开头难。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此前寂寂无名的快餐要被公众认可,无非常之举,难于登天。

武林对决,唯快不破。快餐市场亦如此。

在常州,無店铺、无大额固定成本投入的丽华,通过在极短时间整合社会资源,走出了一条快速独特的轻资产运营之路。此番进京,丽华同样面临新机遇:2000年前后,企业纷纷改制,大批“4050”人员离开原岗位,在新的发展大潮中,靠政府、社会以及自己,千方百计实现了再就业。丽华恰好抓住这一机遇,通过连人带车一起租,快速扩张。因此有了可靠员工,也让许多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为提高送餐效率,蒋建平完全复制电子所食堂经营模式,在北京陆续开出30家分店,形成一张覆盖五环以内所有地区的庞大销售网。这些店都由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闲置食堂改造而成。同时还在短时间内连司机一起,租下许多面包车扩充送餐。一时间,带有丽华标识的黄色送餐面包车中午时分在大街小巷穿梭不息成为京城一景。

座机、BB机、小灵通、对讲机、手机、互联网,这一系列订餐方式见证了中国快餐信息业态的变革。1997年,丽华进入北京时,呼机和手机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昂贵,但蒋建平拿出自己的硬核——配20部对讲机,组建丽华最初的呼叫中心。中心接单后,立即把信息通过对讲机告诉送餐员,让他途中直奔目标客户。尽管当时每部对讲机要8000元,但为了拓展市场,蒋建平宁可自己少买几件衣服,多坐几趟硬座,也要把血本花下去。这样做,不仅是送餐,更是给用户画像,积累数据,形成长期圈内效应。

“时间一长,我们能估算出每天每个区域大概多少单,这样可以定时派送餐员带相应餐数前往该区域,中心接到订单就把信息直接告诉送餐员,这是丽华最早的跑片形式。”

细想,蒋建平的这种模式,就是现在的滴滴打车。而他的高明在于,丽华1997年就这么做了,滴滴打车2015年才开始,整整落后了18年。

不走寻常路,这就是蒋建平。北京市场,他的非常之策力度越来越大:

1997年,丽华快餐在全国餐饮行业率先实施ISO9002国际质量控制体系。到现在,各地区都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认证。还是这一年,丽华率先使用电脑接线管理系统。

1998年探索网络订餐,2000年正式注册官方域名,开启网络订餐。此时,距离“饿了么”成立还有8年,距离美团外卖成立还有10年。因此,有人把中国餐饮行业“外卖鼻祖”的称号送给蒋建平。

拓展北京,标志着丽华走出常州,走向全国。

2002年2月28日,丽华挺进上海,卢湾、杨浦、浦东3家连锁店同日迎客,送餐范围覆盖上海城区。这年12月,丽华开始为T711次、T701次、T733次、K815次等列车提供送餐服务;2003年开始,丽华加速布局长三角,2004年1月28日,苏州、无锡各3家连锁店同日开业,3月18日,南京3家连锁店正式开业;2005年3月,丽华进军珠三角,4月18日,深圳第一家连锁店开业,5月18日,广州第一家连锁店开业……

活  路

快餐行业,消费者看重的,除了质量,就是方便快捷。

2008年,丽华建立20000平方米的北京中央厨房,之后,各城市先后成立中央厨房,至今拥有北京、上海、苏州、常州、无锡、南京等城市的7个中央厨房。中央厨房兼具集中生产、加工、冷冻、冷藏等功能,并配有化验中心,生产出半成品后,集中运往分公司,分公司现炒现卖,复热、包装后直接配送给顾客。

用道德良心,为顾客送上一份放心快餐,就是蒋建平的“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丽华从原材料进厂开始就严格把关:化验室不仅检测原料,还要对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检测,包括食品制作现场的空气、水,用餐涉及的餐盘、桌子、围裙、抹布等。项目涵盖农药残留、甲醛等化学危害以及菌落总数、致病菌等生物危害。无论中心厨房地面还是进驻企事业单位食堂后厨,“穿一双布鞋入厨房,不沾一滴水出厨房”是他的基本要求。

一份炒饭要经过20多道工序,丽华萝卜干炒饭成功申遗。每头猪只有10根肋排符合选材要求,一头猪只能制成20块符合丽华标准的糖醋仔排。这样做出的丽华招牌菜——糖醋排骨,不仅荣获全国烹饪比赛金奖,还被商务部国内贸易局命名为中国名菜;糖醋小排营养套餐获全国烹饪技术比赛金奖、中国烹饪协会中华金厨奖……

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就像毕加索画同一题材的画,丽华用工匠之心,烹同一份快餐,使其团餐、外卖看似每天重复,但重复中充满变化。丽华厨师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厨艺人。他们每周研讨菜肴营养和色泽配搭,每季度有一次内部厨艺比赛。正是厨艺人心有源头活水的360度创新,实现了丽华与食客的天光云影。在无锡天一中学,连续十届,高三学生每到毕业季,都会在告别母校之际,去食堂再点一份丽华快餐的那一碗红汤面……

当商家真正把食客当上帝,食客就会把商家捧上天。这是一种公平的双向奔赴——

2000年,丽华成为常州市知名商标;2002年,丽华被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授予年度诚信单位;2004年起,丽华快餐连续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2009年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快餐品牌;2013年8月,丽华快餐品控小组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2020年10月,丽华被授予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先进集体、中国烹饪协会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示范单位……

美国通用电气以企业管理严格著称于世。为了让员工吃得更好,20年前,上海通用电气选择丽华快餐提供服务。随后,丽华先后进驻上海光明乳业、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第一餐厅、进道集装箱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职工食堂承包经营。

以品质营养为本,为企业精心服务。丽华团餐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做饭炒菜,也非一般食堂和饭店模式操作。它有一套苛刻的管理制度,目的就是通过营养配置,既合口味又营养卫生。为此,丽华斥巨资自建产品测试中心,包括营养分析室、微生物化验室、理化化验室,以科技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同时也率先实现了中式餐饮的工业化、规范化生产。

快餐配送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很多小餐饮做不起来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物流配送经验。蒋建平倡导的丽华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是他创业30年的艰辛探索。

2000年,丽华在北京网点不多,因为送餐半径长,经常接到客户投诉。蒋建平深入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客户可接受等候时间只有半小时,于是将30分钟作为丽华的承诺门槛。当时,这项承诺,任何一家快餐都难以做到。肯德基宅急送2006 年才推出这一承诺,麦当劳麦乐送的这一承诺是2007 年。

蒋建平底气来自哪里?

首先是他别出心裁的“自建+小时工”模式。丽华会根据配送量调节配送人员,旺季或中午高峰时,增加小时工,提高运力。

配送人员的安全既有餐饮安全,又有配送者自身安全。这项业内安全最后一公里的把控,一直是蒋建平“民以食为天”中最大的事。配送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同时包括小时工在内,都能充分享受社会保险。

不仅如此,快餐盒怎样做到安全卫生,又保证菜品和主食之间既保鲜保温,还不串味?蒋建平一直在思考:“我们试图找到最好的。航空餐盒、塑料餐盒都是我们发明的,后来我们又采用纸盒。”

既要保证食品不受压,不串格,保温,更要关注环保。

2000年,快餐业在常州全面开花时,全市一年用掉的一次性发泡快餐盒多达5万只。当时难以处理的白色泡沫盒满天飞。这年4月,蒋建平决定在常州率先使用可降解环保型快餐盒。尽管成本比传统泡沫盒翻一番,他仍坚持带这个头。值得欣慰的是,丽华在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面前的选择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丽华送餐箱也在不断迭代。经过持续研发,新推出的一款配餐箱能直通电瓶,从而解决冬天保温问题。客户拿到的每份饭都能达到50度……

每一项投入都考验成本。蒋建平认为,做良心餐饮的百年品牌,就要花时间、成本和精力,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中国外卖市场一定会朝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尊重顾客,尊重社会,更尊重员工。和一般老总不同,蒋建平难得西装革履,更多时候,他和员工一样,一身工作服。不认识的人难以知道,面前这位会是年营业额超10亿的快餐创始人。这些,他不是低调,而是与生俱来的朴实。正是这种朴实,他把“一盒饭”做到了极致。

前些年,面对风起云涌的O2O平台订餐模式,他30年心无旁骛只做“一盒饭”的固守,曾被质疑不合时宜。而在他心里,O2O这种电商模式自己20年前就开始了。丽华最早的送货上门就是O2O原始版,只是当时依托的是电话,而非互联网。他认为,快餐行业开创了我国无店铺销售这种经营模式先河。服务的根本靠诚信。所以,他一直倡导丽华要做最典型的诚信经营:“你打电话,我们没签什么合同。但口头的预约就是合同,我们会当正式文本合同履行。”

和蒋建平有深交的人,感觉他身上总有一种厚重的诚信基因,这是他从家乡带出来的。

常州,古称延陵,为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的封邑,素称“三吴重镇、中吴要辅”。常州之名始于隋。季札于公元前547年受封延陵,世称延陵季子,也是常州人文始祖。他谦和仁义,守信重诺,与山东孔子被尊为“南有季子,北有孔子”。

季子出使中原,途经徐国,徐君盛情招待,并对他身上的青铜佩剑欣赏有加。季札高兴,本想当场赠予,但因使命在身,承诺返程时再圆徐君心愿。不久,季札完成使命,回国途经徐国,却闻徐君已故。他踉踉跄跄,跪拜徐君墓前,洒泪痛祭。临别,解下佩剑掛于墓前树上践行诺言,以悼念故人。

此举连一向豪放不羁的诗人李白也敬佩不已:“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列上国,暗许故人深。归来挂坟松,万古知真心。”

从此,“冢树挂剑”的故事代代流传,让诚信之风在江南常州赓续不断,常州因此有“季子故里、诚信之都”美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样的诚信犹如胎记,对生长于斯的蒋建平来说,自幼就深深带上。创业后,更深谙重诺守信的城市基因。当初,他从老年食堂起步,短短3年坐上全城快餐业头把交椅,秘诀就在于此。岁月延续,那种深入骨髓的梦萦乡愁,也随他走出常州,闯荡全国。他深信,为人为业,诚信是自强的根和魂。

40岁那年春天,北京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因不便外出,蒋建平迷上了乒乓,这是小时候喜欢的运动。人到中年,重握球拍,再没放下。

从蒋建平北京的家到他常去的球馆,车程要一小时,但他愿经常花这来去两小时时间打球——因为过瘾,更因为和球友的感情。他到现场观看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里约奥运会的多场乒乓球赛,电视直播也一次不落。

家乡常州,每年春节他会约上一众球友,举杯庆祝小球转出来的缘分。即便出差,也会带着球拍寻找球友……

球场上的友谊,为丽华品牌拓展带来了新载体:2001年开始,丽华为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海喜力网球公开赛、第十届全运会、F1中国上海大奖赛、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2018年世界击剑锦标赛等众多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提供餐饮服务。

除赞助各种大赛,他也多次握拍上场,享受挑战自我的快感。他擅长横板直拍,并把精于此法的王皓、马琳奉为偶像。这种打法灵活机动,能以变应变——这像他性格。他说自己是一名攻击型选手:“我喜欢主动出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也是赢球法宝。”用什么样心态比赛,用什么样心态取胜,他有自己的观点:“用积极心态打球,寻找,改变,突破。有了积极心态,及时总结,扬长避短,即便输球也不懊恼。这就像人生,面对挫折不放弃,有了胜利不骄傲,才能不断取胜。”

这是他在乒乓桌上悟出的道理,也是创业人生中的感悟。

商场如赛场。走出球场,进入市场,商道在变,丽华也在变。他把以变应变的横板直拍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丽华最早进入北京时,北京快餐市场还没有随叫随到概念,只能隔夜预定。为了差别化竞争,丽华寻求活路的办法,就是承诺当天上午10点预定,保证中午用餐。丽华的鲶鱼效应,使消费者开始追求上午订餐,中午享用。当同行纷纷效仿,不断缩短预定时间时,丽华推出上午11点,或者吃饭时就可以定。后来又推出随要随定:只要用户想吃饭,随意打电话,网上点鼠标,就能随心所欲24小时订餐,品种也不像过去只有单一套餐……

“把别人看不起眼的事做到最好,我们就能成功!”凭着这样的心态,蒋建平让丽华成为送餐行业的著名品牌。

丽华北京订餐电话1234在京城有很高的认知度。虽是简单数字,却是他的多年谋划。一是好记;二是因为企业发展从零开始,一步一个台阶,一二三四不断往上走;三是代表北京市场从散户做起。网络时代,他设计的标志是e,e时代即网络时代,也是从1开始,1234。

随着丽华连锁经营从一个城市到多个城市的快速成长,订餐电话越来越多。2004年,丽华推出全国统一送餐电话400-8800-400,从此订餐更便捷。

扩张同时,蒋建平最关心的仍是品牌,快餐吃饱的功能不变,变的是更要吃好的价值。

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人。管理5000名员工,他操心企业品牌、战略规划,更有员工发展。他坦言:开小店是给自己干,但到现在这个现代化企业,他在为社会干。

心怀天下,忠诚责任。公司人事总监张九利眼里的蒋建平,虽没有豪言壮语,但一言一行总给人力量。

蒋建平自己也说:“我没有特别能力,但我能把有能力的人聚到身边。”

高级营养师刘存英放弃铁饭碗加盟丽华:“我进一个企业,首先看这企业有没有前途,董事长有没有前途。我觉得他非常有远见,所以来了。”

作风稳健、朴实低调,不咄咄逼人,这和丽华经营风格一脉相承。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阎宇认为,蒋建平个人性格和他的思维方式直接推动了丽华发展。比如,丽华名称来自一个老年食堂,30年不变,就是他踏實精神的外在符号。

经济学博士姜汝祥称蒋建平是刺猬型企业家。依据是看似呆笨的刺猬,能在各种环境中长期生存,就因为能随时收缩,随时用满身长刺防备攻击。这样的企业家未必咄咄逼人,但能专心于一点,把这一点做成极致。

快餐行业就需要这种刺猬精神,蒋建平即是。

如此,他带领丽华快餐成为70后、80后两代人记忆中最高效、最便捷的快餐品牌。丽华先后荣获中国快餐卓越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快餐品牌、全国社会团餐十六强、中国餐饮业年度十佳企业、中国快餐十佳品牌企业、中国快餐成功发展奖、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餐饮行业突出贡献奖……

初  心

与时代共发展,和祖国同辉煌。

2023年4月8日,丽华快餐走进了它的第30个年头。蒋建平也从30岁下海,走进了自己的花甲之年。

曾经是一位捧铁饭碗的普通国企职工,如今是拥有5000多名员工、年营收超10亿元的餐饮集团掌门人。30年,风雨兼程、筚路蓝缕,一路艰辛;30年,日月轮回、诚信如磐,步履不停;30年,丽华最大变化就是匠心做好一盒饭的拳拳初心没变。

30年,英国康帕斯、法国索迪斯和美国爱玛客,这三大团餐领域外资巨头纷纷入驻中国,由此开启了长达20年之久的版图扩张。身处丛林,丽华笃定前行、敢干敢闯,创造诸多行业第一:

国内快餐行业第一个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第一个提出“一份起送,30分钟送达”配送规则;最早建立呼叫中心,实现电话点餐行业第一;业内第一个推广网络订餐;制定中国快餐业首个快餐企业标准;首个引进GPS定位技术实现定点配送……

即使用今天眼光看,这些第一的许多探索依然超前。

如今,高铁上订餐已成为差旅、商务人士的共同选择,而早在20多年前,丽华就开始为当时最先进的T字头列车提供服务。

2017年,丽华快餐实现微信订餐;2020年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满足客户多样性、个性化需求,推出企业、校园“私人定制”服务……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3年,走进丽华第30个年头,蒋建平又带领丽华全面升级:红烧鸭块、西红柿炒鸡蛋、素什锦、文丝豆腐汤……丽华的学生餐不仅食谱会标注食物成分、营养成分,而且每周还有营养素平均供给量分析。

用数据说话,是丽华全面迭代带来的新变化。这次升级,丽华将从适度工业化升级到后厨智能化,既保证菜品口感的稳定性,也能管理整个生产流程。同时引进空气洁净度车间、无人炒菜机、超声波自动洗菜机、全自动清洗消毒流水线等,对所有门店和中央厨房全面升级。丽华开发的手机小程序上,消费者现在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选餐。未来,还将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推出功能性快餐。

“快餐是时代产物。我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了,快餐服务也应运而生,它符合现代化生活的需求。所以一路走来,丽华快餐与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同步。”

蒋建平没有忘,刚做快餐时,身边很多人不解。他们眼里,自己可以带饭,谁要买你的快餐?而今天,“叫外卖”几乎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踏上这条路,离不开眼光前瞻。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风雨兼程,走过才知艰辛。

“无论选择哪条发展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我把每一次的困难看成是通往顶峰的阶梯,遇到困难唯有不断调整心态,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踏着这些困难,就能一步步通往光明。”

这是蒋建平30年坚持做好这“一盒饭”的初心。

2003年7月19日下午,一场暴雨过后,北京天空格外蓝。南苑机场,蒋建平匆匆走出出站口,坐上出租车直奔国贸。

傍晚时分,赶到总部没来得及休息的他,快步走进公司租的礼堂。那里,一群着丽华统一服装的年轻人正准备参加公司当晚的抗击“非典”表彰大会暨职工文艺汇演。

在刚刚战胜的那场“非典”防控战中,丽华北京公司不仅没停业,还增加了40%业务。就在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些人虽然大多数家在外地,但他们没选择离开。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早出晚归,把一盒盒可口饭菜送到医院、隔离区和那些需要服务的地方。

疫情退去,烟火如常。这个时刻,身为董事长,蒋建平匆匆赶来,就为了恭恭敬敬向这个年轻团队道一声:“谢谢!”以最隆重仪式,致敬这群化平凡为不凡的勇士。

多年来,他始终对员工充满感激和自豪。这种感激和自豪早已变成一种责任,支撑他带领团队把丽华的路走得更稳。

看着台下一张张青春幸福的脸,眼前浮现了四个月前的情景:白天车水马龙、夜晚霓虹灯闪烁的北京城突然一片萧条。但同时,疫情开始那刻起,太多的人正为城市运转日夜奔忙。这些保障城市运行的人要吃饭。

疫情来袭之初,各种谣言四起,不明信息让很多餐饮企业出于安全考虑,纷纷停止给医疗部门供餐。连丽华一些分公司也在减少配送。因为常州有事,蒋建平不在北京,但随着形势日趋严峻,他决定赴京指挥。

“那次给我的感觉是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为了让北京员工感到关怀,我坐上飞往北京的班机。当时机舱乘客寥寥无几!”

毕竟SARS这个名字第一次听到,也第一次经历,人人心中都有一份忐忑。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时,很多医院电话打到他手机上,希望丽华继续供餐。

蒋建平心中,丽华义不容辞。当年民族危亡时,中华儿女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天国家有困难,丽华必须站出来。电话里,他保证:“从现在起,坚决做到疫情不止,丽华不退!”

当天开始,丽华成为当时北京唯一给医院供餐的企业。

安全第一、健康第一,丽华创业送出的第一份快餐,秉持的就是这样一个“双第一”。在北京,正是这种多年如一的坚守,丽华赢得了信任。特殊时期,他带领丽华把送餐服务当成一项政治使命,为北京胸科医院、小汤山医院在内的各大医院医护人员和病患人员的一日三餐提供保障,同时为筹建小汤山医院的工作人员和各种隔离人员及保障运行工作人员供餐。

3个月,100多天,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丽华送餐员的24小时服务。行色匆匆的一次次来去,与其说是送餐,不如说是在传递一种力量。这,正是祖国需要时丽华人的樸素且深厚的家国情怀。

生死攸关时刻,丽华以自己整个运营体系的安全、营养、高效的品牌服务,在积累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经验的同时,也赢得了信赖。2003年,丽华获全国餐饮业抗击“非典”先进集体表彰。

20年后,再提当时情景,蒋建平依然一脸自豪。

今天看这荣誉,也许我们会很平静,说起来也坦然。但薄薄的荣誉证背后,是当时各种传言满天飞的现实,还有蒋建平带领的那个团队的勇毅。

很多时候,历史确实充满巧合,蒋建平走上工作那年正好17岁。当2003年“非典”之后的17年,他又经历了一次考验。这次考验前后持续三年,这就是新冠疫情。好在,因为有过抗击“非典”经历,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他就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2020年1月,武汉封城消息发出,他在集团立即成立抗击新冠病毒应急领导小组,自己任组长,各大区经理任小组长。当天紧急会议上,他指示管理层大年初二全部到岗,普通员工年初六到岗。后来形势发展和他预估一样,许多未做好准备的餐饮企业想复工,却发现员工已无法返程。

疫情防控期间,他在北京带领员工为中国疾控中心、小汤山医院等多个重要机构提供餐饮服务。因表现突出,2020年11月,丽华被授予全国物流行业抗疫先进企业。

2022年3月,上海疫情突发,丽华连夜从常州、苏州、无锡抽调送餐人员支援上海。出征仪式上,蒋建平一脸坚毅:“疫情在前,丽华不退!”同时指导上海周边城市加班加点,每天保供上海50万份快餐直达方舱。

疫情三年,从北京到常州,从上海到苏州,乃至丽华布局的每一个城市,凡有疫情的地方,丽华都闻疫而动,高效保障。

事实上,作为中国快餐行业领导品牌,丽华已成为很多重要活动的指定供餐单位,也是共和国众多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2015年9月,经过严格挑选,丽华快餐作为唯一指定餐饮供应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提供保障。单餐供应量就超过20000份,总供应量超过30万份,配送区域就餐点多达50个,前后持续一个月。送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最终,丽华以优质保障得到一致好评。

“大型活动保障重点,就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保证食品安全和服务效率。虽然多年来我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内部也有运行大型活动的保障系统,但每次我们都认真对待,注重每个细节,确保以万全之策,收到圆满成果。”成如容易却艰辛。活动保障工作复盘时,蒋建平这样告诫团队。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做好每一次,他始终从零起步、一丝不苟。也因此,成功后的喜悦总会如期眷顾。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进场总人数超过80万。被指定为进博会餐饮服务商和餐饮应急保障单位后,丽华以优质服务赢得表彰,至今连续五届为进博会提供服务。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盛世华诞,舉国同庆。丽华圆满完成了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多个城市的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的后勤保障。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广场活动的服务保障中,丽华受到特别表彰。

从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阅兵和群众巡游活动的餐饮服务,到APEC北京峰会,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海世博会等指定餐饮服务,每一次保障,丽华都以严苛的安全管理、完美的流程管控,获得高度肯定。

创业30年,一路走来,蒋建平荣获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最美常州人、江苏省十大青年兴业领头人、江苏好人、北京影响力首届“改变我们生活”的十大经济人物、中国餐饮业年度十大人物、中国快餐功勋人物等荣誉,还被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服务保障和群众游行指挥部评为先进个人……

世界上分量最轻的是荣誉,因为再崇高荣誉,也只是一串文字组合。同时,世界上分量最重的也是荣誉,因为再微不足道的荣誉,也是信仰与责任的凝聚。

30年创业,蒋建平的良心和责任始终如一。

2000年,《常州日报》一位记者去太行山区省级贫困县涞水山村小学捐资助学。听说山里孩子缺少学习用品、校服和课外书,蒋建平当即买了几箱学习用品让记者带上。公司开业、乔迁不搞庆典不请客,而是组织员工参加无偿献血,看望慰问孤老。在常州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向常州市光彩基金促进会捐资设立百万光彩基金……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引领丽华向全国乃至全球最有责任心的快餐企业迈进。

带领这样一家责任担当的企业,蒋建平处处垂范。北京拓展之初,条件艰苦,他与普通员工在地下招待所改成的宿舍同吃同住,和大家一起加班工作。每天,无论压力多大、困难再多,即便有时情绪差,但只要是员工电话,哪怕再普通的人,他都和风细雨。

他说:“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团队靠的就是同甘共苦。”

镁光灯下,蒋建平光环无数。但无论何时,朴实和真诚不变。20年前接受媒体采访,刚进北京的他透露自己的送餐梦想:抓住2008北京奥运和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机会,将丽华做大做强,把丽华快餐送出中国,送向世界。如今,这愿望早已实现,但通向顶峰的那颗初心依然。

难怪,2020年一位名叫白刘阳记者采访他后,写下一篇长文,标题就是“标题不重要,但这位餐饮人的27年,值得被铭记”。请允许我摘录其中一段:

作为企业掌舵人,他要考虑的事情早已超出了个人得失,他要为5000名员工的生计着想……做盒饭是一件小事,但几十年如一日做好每一份盒饭,却需要持之以恒的定力和永不褪色的初心。

尾  声

30年前,从一个50平方米的老年食堂起步,光而不耀、深水静流,之后进军北京,不忘初心、乘风破浪,走向全国;到今天,不矜不伐,迎来光辉岁月,蒋建平始终与一群忠诚员工同甘共苦、沐光而行。

2023年4月8日,丽华创业30周年。在这个别具意义的日子,蒋建平在丽华的出发地家乡常州,举办了一场以致敬他的团队和初心责任为主题的报告会……

未来已来,丽华新的传奇已然启幕!

猜你喜欢

建平快餐
Her dream came true她的梦想成真了
Spectroscopic study of B2Σ+–X1 2Π1/2 transition of electron electric dipole moment candidate PbF
一只鸡的IPO
Preface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吉朋快餐新体验
智慧快餐
The Effect of Grammar Teaching on Writing in China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