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中京剧元素与演奏方法融合实践研究
2024-05-17翟梓亦
摘 要: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的重要代表性乐器之一,近年来已经在我国获得较为稳定发展,并与中国音乐元素、音乐风格形成了更为紧密、自然、有力的结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音乐风格。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有着“国粹”的美誉,将京剧艺术特色融入钢琴音乐中,使中国民族韵味与西方乐器形式巧妙结合,不但可以对中西音乐融合的创作与演奏技能技法做出进一步探索,还可以扩展钢琴音乐发展空间,加快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进程,提升我国音乐融合发展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京剧元素;演奏方法;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061-03
作者简介:翟梓亦(1985.02— ),男,汉,辽宁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基金项目:2022年中国教育协会十四五规划课题“实现教学模式多样性,提高大学钢琴演奏教学质量”(项目编号:GCKT92563)。
引言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发展与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我国音乐呈现多元化繁荣发展的趋势,多种西方乐器与音乐体裁与中国音乐元素、音乐风格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音乐风格。钢琴艺术是西方音乐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的发展与传播最为迅速广泛;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粹”,京剧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将京剧艺术特色与钢琴音乐有机融合,将会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不但可以对中西音乐融合的创作与演奏技能技法做出进一步探索,还可以扩展钢琴音乐发展空间,加快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进程,在发展钢琴音乐的同时宣传传播京剧艺术,以“强强联合”“中西合璧”的方式,推进我国音乐艺术融合与发展。
一、京剧艺术的音乐化表现方式
京剧和其他艺术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的音乐化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综合的、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艺术表达方式。京剧当中包含唱腔、器乐伴奏和韵白三个部分。唱腔和器乐伴奏是塑造舞台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方式,起到了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推动剧情的作用。“唱”、“念”、“做”、“打”是京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唱”在京剧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 “唱”被列为第一位。经过“徽秦合流”,京剧艺术在继承各方长处的同时,又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地吸纳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美国一位知名的戏剧批评家戴维斯曾说过:「京剧的音乐,就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集百家之长、开新之长、开新之长」。京剧的音乐化,是建立在稳定的音乐机制和延续的基础上,为了自己能够融入新的时代,同时还可以跟其它剧种的音乐进行沟通,吸取其中的精髓,逐步完善自己的机制,从而提高京剧的音乐表现能力。20世纪中叶,随着现代京戏的不断发展,京剧的音乐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戏曲作品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在提取京剧音乐精华的过程中,京剧的唱腔音樂突破了传统京剧的音乐限制,吸收了当代的艺术因素,从而健全了其创作机理,充实了其表现方式,使得其具有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特质,从而推动了新中国京剧的迅速发展[1]。
二、京剧艺术与钢琴音乐的结合
(一)在钢琴音乐中引入京剧元素,增进中西文化艺术交融
钢琴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京剧,则是中国文化的珍品,它的每一个形象,每一个风格迥异的唱腔,每一个柔美的身姿,每一个五颜六色的面孔,都体现出了它对梨园的重视,也体现了它的传统美学,将这种独特的“传家宝”,融入到钢琴之中,无疑是一种“包裹”和“纠缠”的“较量”,是一种值得探索和学习的东西。
“五四”以后,中国知识份子为了寻求强盛之路,作出了一种积极的具有自主意识的文化抉择,这种抉择促使了一种新的、以自己为主体的新的音乐文化的产生,从而造成了中国传统的、外来的、新的、中国音乐的“双文化”共存局面。在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音乐学界对其所具有的民族特征乃至戏剧特征的认识与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在各个阶段的钢琴曲创作上所呈现出的“中国风格”形态也各不相同。艺术无疆域,将京剧元素融入到钢琴之中,正是中西两种艺术融合的一种最好的体现。从历史学、社会学、音乐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的弹奏方式、创作手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把民族精神、“中国风格”表现在钢琴作品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作曲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其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对民族调性的运用,对和声、曲式、复调等进行的“民族化”,以及对当代创作技巧进行“民族化”的实践。这就使得中国钢琴曲在音色、结构、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征,这就是中国钢琴曲在继承中国音乐传统,发扬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对我国民族音乐进行了一种变革与传承[2]。
(二)在钢琴音乐中引入京剧元素,有利于音乐艺术传播与发展
钢琴音乐作为外来音乐,在中国缺乏深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要形成更好的普及与发展,必须将音乐赋予更多的中华民族性格和气质。 同时,作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者,作曲家们也想创作属于自己民族风格、民族神韵的作品,走出一条音乐创作的新路,所以准确、生动地表现民族特点和“中国风格”,成为作曲家们共同的民族意识反应。
“国粹”京剧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较高的艺术地位。钢琴艺术进入中国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有不少作曲家或运用京剧唱腔、板式,或汲取京剧艺术精华、内涵,将京剧元素作为核心素材及创作源泉,通过钢琴作品进行器乐化呈现。京剧艺术因此被赋予了新的传播形式与审美趣味,西方乐器钢琴也通过对京剧特有声腔韵味的表达更贴近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与情感体验。京剧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与发展,是“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的典范,是“钢琴音乐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素材,是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探索,也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碰撞与交流、融合与创新的新思路与新途径。既有利于钢琴艺术文化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三)在钢琴音乐中引入京剧元素,可以进一步丰富演奏风格
一名优秀的钢琴家,必须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素养,比如对音高,节奏,速度,力量,音色,调性的技术体现,这些都是可以经过锻炼来提高的。另一个方面是非技术的,这是一种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慢慢地产生的一种情感和一种审美习惯,而正是这一种非技术的情感,才是一些音乐作品中隐藏的特点能够被深入地展现出来的关键。在钢琴弹奏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对于曲子中快慢变化,对于各种装饰性的声音,不能正确地弹奏,因此,在技巧上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在表达上,却缺乏中国乐派“气韵生动”、“含蓄自然”的体裁。
赵晓生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他提出中国钢琴家,从宏观到微观,从文化、思想、形象、境界、技法等多个层次来看,其“话语语境”有别于西方钢琴家,他把它划分为“声韵,气韵,装饰,音色,节奏,奏法,踏板,结构”八个部分,并列举了许多谱例,对其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它们“为钢琴演奏方式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新颖的新技术,丰富了钢琴这件西方乐器的包容性。这是中国钢琴艺术的对世界音乐艺术宝库做出的贡献[3]。”
京剧艺术与钢琴音乐相结合的作品正是呈现出了這样表现特征与演奏特征。京剧艺术包含唱腔、器乐伴奏和韵白三个部分,唱腔和器乐伴奏是塑造舞台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方式,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的重要作用。其伴奏中还包含很多乐器,如京胡、二胡、小三弦、月琴、笙、唢呐、单皮鼓,板、堂鼓、大堂鼓、大锣、小锣、钹等,是京剧艺术韵味与特色的重要表现方式。在演奏中,钢琴演奏者要对唱腔的旋律、乐器的奏法及音色、整体韵味与氛围等多种因素进行表现,对演奏者的触键、音色联想、节奏感、表现力、审美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中国钢琴作品需要进行专门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钢琴教育家的认同,例如应诗真在其专著《钢琴教学法》中就专门指出:“想要演奏中国钢琴乐曲,必须深刻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和中国的多民族曲调,并在演奏上要常常模仿一些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声效果[4]。”
三、京剧作品在钢琴中的运用
由张朝先生所写的《皮黄》,是一部将京剧和钢琴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经典作品。《皮黄》是一首以儿时记忆、生活期望为主题的钢琴曲。主要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云南滇池旁的生存情景,既描绘了滇池的美丽风光,又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静谧、精神自由的向往。皮黄是一种名为“皮黄”的戏曲,由于“皮黄”是以“西皮”、“二黄”为主的戏曲,因此又被称为“皮黄”。《皮黄》就是作者将京剧的传统格调和钢琴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富有中国京剧艺术特点的独创性的、富有创造性的、独创性的钢琴曲。本文即选择《皮黄》这一作品对京剧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阐述[5]。
【导板】引子。在bE宫调式上拉开了整首作品的帷幕,一串串的琶音好似瀑布般流淌,历史的水墨卷由此流淌展开。竹笛高音旋律用钢琴模拟,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的颤音更富有诗意,低声部波浪音和琶音模仿古代箜篌的含蓄柔美,钢琴弹奏手法运用连奏弱触键手法,一个踏板一串琶音空灵又美妙。(见谱例1)
图1 《皮黄》琶音谱例
【原板】主题的首次呈现,整首曲子以此为基础展开变奏,2/4拍复乐段结构,由bE宫开始,属七结束。一板一眼即鼓师先击一下檀板后敲击一记单皮鼓。这里原板过门,主题模仿京胡,京胡颤音也叫打音,手指快速敲击琴弦,钢琴模仿需要快速清晰的手指敲击。连奏中的跳音模拟短弓锐利的音头,钢琴弹奏并不需要抬手断奏,只需要高抬指敲击琴键弹出短弓的顿挫感。(见谱例2)
图2 《皮黄》京胡颤音谱例
【二六】由原板主题浓缩、简化、加速的方式演变出的板式。单皮鼓领奏,单皮鼓声音清脆高亢,钢琴弹奏就需要左手高音清晰断奏,运用跳音手法。主题为弹拨乐器月琴、小三弦,钢琴右手模仿弹拨乐器的弹奏风格,利用手指敲击断奏方式演奏。
【流水】此段为一拍子,原本为二拍子,但由于速度加快在打击乐中省略了“板”只留下了“眼”形成有板无眼的效果,调性转为A商。主旋律模仿京胡快速短弓拉奏,钢琴运用灵巧手指主动弹奏,同音断奏可以运用轮指的弹奏手法,为了弹出板眼的节奏感,利用1234指一个轮回。
【快三眼】京剧三眼类,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头眼,第三拍为中眼,第四拍为末眼。快三眼即快四拍,节奏稍微快一些,谱面标记为八四拍,此段比二六更加活跃,为即将出现慢板做了良好的铺垫。主题模仿唢呐,唢呐装饰音有上滑音和下滑音,钢琴运用重量触键手法模拟吹奏乐器气息变化,四小节一句的长线条语句,利用手腕带动是指重量转移,让声音更像流水般丝滑。
【慢板】本段开始采用二黄腔,二黄慢板一般是指在二黄原版的基础上,用加花、延申的手段放慢节奏,此段模仿京剧中的弹拨类乐器,bG宫调式在高音区八度属于持续音的状态下,左手低沉的二黄音出现,右手短小的律动不断被重复,接着模仿钟声,由远至近,最少弹出三个声部的效果。
【快板】快板在京剧中,常常用来表现为争执、抗争等意思。本段为二黄音调的变奏,而调性则是一句一转,情绪激昂,展现抗争精神,钢琴演奏多利用身体的前倾向下的重量,让情绪传递到指尖。
【摇板】二黄音调的第二次变奏,F羽调式紧打慢唱,最后的震音和刮奏表演模仿了戏曲特色的锣鼓,将全曲推向高潮。钢琴演奏利用手臂身体重量不断变化,演奏出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不安焦虑感,乐句更多的安静铺垫出渐强的紧张感。
【垛板】常为一拍子,句子短而紧,像急板,用于表现急切的情绪,此段左手模仿板鼓右手模仿拉弦,左右手在谱面的调号上显示出不一致,融合西皮和二黄两种音调,而且双调性更能表达紧张情绪,最终推向高潮。
【尾声】作为整首曲子的结尾,西皮音调再现,调性回归。一部分左手八度音,右手与左手的和弦切分分明而有力,体现恢弘的音响效果;后一部分通过快速的琶音和双手的震音,将整首曲子推向最后的高潮,使这首充满戏曲色彩的钢琴曲完美落幕,振奋人心。
这首作品运用京剧板式和素材,让世界听众了解到了不一样的中国钢琴作品,让中国钢琴音乐呈现在世界舞台绽放异彩。 相比于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这首《皮黄》的京剧特色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皮黄》是近年来出现的内涵-风格-结构-音响各方面具有新意的优秀钢琴曲目,同时也让中国戏曲的发展与推广成为重要任务,随着一曲《皮黄》,期待中国京剧、民族音乐、能够更多的在钢琴作品中展现。
很多钢琴作品灵感都来源于另外一个载体形式的启发,如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来源于歌剧,巴赫的钢琴音乐来源于圣咏宗教,肖邦的钢琴音乐来源于波兰民族音乐,巴托克的钢琴音乐来源于民间音乐,而《皮黄》的创作即来源于京剧艺术等中国音乐艺术,其本体都是以另外一种文化来获得灵感,所以钢琴艺术是一种可以包揽众多文化的包容万千变化的乐器。在表达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同时,能够传递出不同民族人民的真实情感。
结语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世界各国人民的音乐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的钢琴创作者和演奏者,通过作品与弹奏,感受钢琴音乐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不仅仅通过声音传递,同时期、同区域的文学作品以及绘画和建筑风格,服饰变化都能够讲述在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理活动,这也直接影响音乐风格变化,更好的理解部分音乐的起源与消退,追根溯源,将中国钢琴音乐与中国文化结合进行研究,将可以推进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理解,有利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普及与流行。
参考文献:
[1]路正.中国京剧二十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8.
[2]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7.
[4]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5]王婷婷等译,[美]格林.中国与西方一种新音乐的诞生[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