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记者
2024-05-17宗禾
宗禾
康同薇,出生于1878年,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的大女儿,一个在当时不缠足、不穿耳的奇女子。康有为在寻找改变社会之道时,作为他的长女,康同薇也是他戊戌变法时的得力助手,她的人生与父亲密切相关。
康同薇5岁时,她的祖母与家中女眷长辈要给她裹足,康有为坚决反对,康同薇的母亲苦苦哀求:不裹足将来嫁不出去,不就害了她?康有为说:就算我女儿一辈子不结婚,我也不能给她裹足。
康有为10岁时,曾亲耳听到妹妹因缠足夜夜号哭,从那时他就下定决心,绝不让自己的女儿缠足。更何况,在他设计的未来大同世界中,有一章是男女平等、天赋人权。他不让自己的女儿以及家族中的女性缠足,还要让全天下的女性都免除这非人的苦痛。
康有为不仅是男女平等论者,还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康同薇3岁时,他开始教她识字念诗。后来为了国事,他奔波于京城与广东之间,也不忘写信督促她学习。到了1888年,他决心回羊城开堂讲学,更把10岁的康同薇当弟子一样教导。康有为对她的教育与当时的闺秀教育大为不同,他布置的书目不是《女诫》《女四书》等,而是真正的优秀典籍。他还鼓励她学习日文与英文。
在1888年至1898年的10年时间内,康同薇帮父亲翻译了所有需要的日文资料。康有为说她“天资聪颖,博学强记”,这并非虚饰自夸之言,她的确是一位博学的才女。
康有为着意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还有一层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们能够像西方的女子那样独立,并“妇女事业汝经营”,让她们参与妇女解放的事业。
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许多女性仍旧深锁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裹着小脚,信奉无才便是德。即使一些懂得诗文的女子,大多所学只是舞文弄墨而已。
早在1897年,康同薇就远走澳门,赴刚刚创办不久的《知新报》做主笔,兼记者、编辑和日文翻译,这是何等的气魄与开风气之先!在《知新报》,她撰写了《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的政论,把各朝与各种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士子针砭一番。年纪轻轻的康家女子,报馆主笔,议论国事,纵横恣意,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报人。
戊戌变法时期,社会变革轰轰烈烈,女子生活纳入维新派的变革之列。在解放妇女、改变妇女生活方面,维新人士倡导:解缠足和兴女学。维新人士梁启超、康广仁准备筹办女学堂、女学会、女学报,因此,1897年9月,康同薇随父亲到了上海。
兴办女学是当时维新派的共识,也把兴女学提升到了富民强国的高度。维新派认为要民富国强,占人口一半的女子就要生利而不仅仅是分利。
兴办女学堂前期的舆论宣传与资金筹措都是女学堂外董事们(男人们)的事情,而女学堂的教学与教务工作则由外董事的妻子、女儿们来充任。一是妇女的事情要妇女做;二是由于当时社会普遍遵守男女授受不亲及男女有别的礼教,所以女学堂内不准男子入内,即使男董们来学校谈事,也要把女董们叫到校外方可。当时的女董有康同薇,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康广仁的妻子黄谨娱,谭嗣同的妻子李閏等等。
为办女学堂,董事们经常开会。第四次聚会则是1897年12月6日的中国两千年以来第一次的“裙钗大会”,到会者122人,西方妇女65人,中国妇女57人。西方妇女相当踊跃与热情,会议记录写道:“与集共百二十二人,座中博学妙才,首推南海康小姐。”可见,在当时最优秀的妇女中,她都是出类拔萃者。女学堂于1898年6月1日正式开馆。
为了在全国通“坤道之消息”,也为了让全国知道女学的益处,将女学堂的教学内容广而告之,女学会决定办一份《女学报》。《女学报》向全国招聘女主笔,康同薇是当之无愧的人选。在女学堂筹备之前,康同薇已发表过《女学利弊说》,阐明了她对女学的观点与见解。在这篇文章中,她首先指出:男女没有高下之分,男女智慧才能不同不是因为天生,而是教育使然,所以应该男女平等……此振聋发聩之声冲击着当时的保守思想。
1898年7月24日,《女学报》正式创刊。女性们提出女子教育权、参政权以及婚姻自由等超越男性解放论者的观点,开始了自我解放之道。
该报为旬刊,每月三期,每期为一单张四版,在报纸每期第一页上都印有“CHINESE GIRLS PROGRESS”(直译为“中国女孩的进化”)的字样。该报以白话文为写作形式,创普通话办报之新风,“每印数千张,一瞬而完”。
可惜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一家逃亡香港,康同薇的事业也戛然而止。1899年,她与康有为的得意门生麦仲华结婚,从此,这个戊戌变法时奔走于妇女解放事业的女子永远在历史舞台上隐退。作为一个满腹才华,一心想为妇女事业贡献一己之力的女子来说,因为家庭与时代的缘故无法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成为她终身的遗憾。
除却家学渊源、自身天赋的因素,她的成长成才之路离不开日以继夜的努力。虽然她是父亲的追随者,但也是思想解放的新一代女性,并为维新运动作出了她能做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这近代史上的第一位女性新闻工作者。
(张甫卿摘自《生活潮》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