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05-17张志建
郭 筱 孙 珺 张志建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长征时期,毛泽东满腔热忱地创作了大量诗词,集中赞扬了红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是英勇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化用、妙用毛泽东诗词,为毛泽东诗词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将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思想价值取向,必将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顽强意志,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一、毛泽东长征诗词蕴含的丰富内涵及价值
毛泽东长征诗词,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精神,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充分表达出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走在路上的决心和行动。
(一)毛泽东长征诗词蕴含着对革命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坚持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理想信念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对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十分关键。毛泽东在《七律·长征》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艰苦漫长的长征中,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支撑红军迈出果断每一步、不抛弃不放弃的重要动力来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尽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受的千重艰难险阻,正是因为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红军战士没有向恶劣的条件屈服,而是用钢铁的意志一步步地踏在长征途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一个又一个脚印凝聚着红军战士排除万难的勇气和毅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奇迹,谱写出气壮山河的光辉诗篇。
(二)毛泽东长征诗词蕴含着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及其未来走向深刻思考,写出了党和红军历经困难、艰险、转折之后,勇敢踏上了新征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在艰难的长征途中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高山峻岭,在红军眼中,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波浪。从中可见红军的乐观,这种乐观正是来源于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苦难艰险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的决心。
(三)毛泽东长征诗词蕴含着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伟大探索
艰难的长征途中,必然要面对许多困难。长征初期,由于部分领导同志对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错误判断,出现了决策上的重大失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了转折点,对于长征的胜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并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伟大探索。毛泽东同志写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明了红军在经过生死攸关转折后,开启了全新的局面。
二、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及其困境与原因分析
(一)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及其成就
融入教材和课堂。毛泽东长征诗词已经成为部编版、苏教版等多种版本中小学教材中的必背内容,其中《七律·长征》和《忆秦娥·娄山关》出现频率最高。经过中小学时期的背诵理解,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及故事已经有了基础的了解,这为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诗词融入思政课堂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高校思政课内容以理论为主,易出现枯燥局面,而诗词作为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表达,很好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如今的高校思政课堂上,很多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诵读诗词、欣赏诗词改编歌曲等方式,传授毛泽东长征诗词的精神内涵。将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不仅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更有趣味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长征精神,加深他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印象。
打造“立体课堂”。为促进思想外化和提高教育质量,各高校着手打造第二课堂,让思政课在毛泽东长征诗词的支撑下“活”起来。各地高校带学生参观周边红色革命纪念馆,以“历史立体化”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缅怀革命先辈,促使他们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与行相统一,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纪念碑,东侧镶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手迹,西侧镶毛泽东《七律·长征》手迹,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能够结合诗词穿越漫漫历史长河,与革命先烈灵对话。更有部分高校联合建立纪念馆,如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与兰州财经大学共同筹划建立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
(二)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毛泽东长征诗词的丰富意蕴与大学生理解不足之间的矛盾。毛泽东长征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是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生动教材。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浴血奋战和艰苦探索,无法感受到彼时饥寒交迫的困难生活,不能感悟身处和平时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信息化时代创造机遇,也带来挑战,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使得部分大学生对毛泽东长征诗词、长征精神的价值与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不足,缺乏积极主动学习和践行长征精神的动力,仍停留在中学课本的表层理解。此外,部分学生热爱诗词,愿意主动钻研毛泽东诗词,但专业课程安排偏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诗词与思政课理论融合在一起,导致毛泽东长征诗词的育人作用难以最大化。
2.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形式多样化与思政课内容学理化之间的矛盾[1]。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在将诗词融入课堂的实践中,大多采用影视鉴赏、集体诵读、播放诗词改编歌曲等方式,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形式只是辅助我们达到目的途径和手段,手段是种子,而目的就是树。近年来的思政课为保证“学生抬头率”追求“求新”,教学方式出现“泛娱乐化”趋向,学习过程足够多彩趣味。但是,吸引人的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一定会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研究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达到成功育人、树人的目的。另一方面,思政课内容学理化的过程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过度的教学形式娱乐化会导致这一特性的弱化和消解,致使教学内容“空心化”,漠视了根本教学任务,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发展。
3.毛泽东长征诗词的教育功能有余与部分高校教师诗词素养不足之间的矛盾[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工作,毛泽东长征诗词具有铭记历史、勉励鞭策、审美教育等方面的教化功能,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将有力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思政教师具有较高的诗词素养,要求教师精通毛泽东诗词并熟稔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当前的高校思政教师对毛泽东长征诗词的解读和阐释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有能力从事毛泽东诗词教学的思政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已经退休或面临退休,而青年教师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难以最大程度发挥毛泽东长征诗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思政队伍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毛泽东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1.飞速发展的社会和各类思想文化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各类消息层出,网络中的思想观、价值观冗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特别是对一些思想薄弱、信仰不够牢固的学生而言,极易受到这些观念的动摇,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与此同时,一些外来思想也带有负面的渗透性,不符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偏差。
2.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3]。一方面,大学生在校学习安排较满,大多还是会选择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本专业课程上,导致思政课被忽视。另一方面,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虽然在2016年开放“二胎”,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依然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生活的磨炼,责任意识淡漠对他人和社会缺乏主动的关怀。
3.师资力量不稳定。纵观高校思政教育,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岗位新旧交替快、流动性大,有许多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00后”占绝大多数,自我意识较强,想法活跃,不易管理。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事实合理转变工作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需要具备较高的诗词素养和专业能力,这并不容易。形形色色的问题和难以把控的因素无疑加大了师资力量建设的难度。
三、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运用新媒体平台,激发学习原动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事物的结合已然是大势。如今,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越来越贴近青少年学生生活,而青少年对信息的摄取也偏向于碎片化、快捷化。诗歌以其短小精悍、感染力强等特点,与快节奏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相适应,成为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精神的优秀载体之一。因此,将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应加强毛泽东诗词与其他媒体的融合,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毛泽东长征诗词进头脑,使其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深入人心;运用更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式和手段对诗词本身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精神力量等进行立体化的展示和传播,将课堂进一步做大做宽。对高校而言,可在微信、微博、QQ等互动平台上建立起一个互相连通的文化档案库,方便学生、教师学习思考并进行讨论分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毛泽东诗词扫清障碍。同时,通过在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如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文章或制作短视频、微课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精神熏陶。先以“点”的形式使毛泽东长征诗词在高校视域内铺开,随后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有效利用碎片化阅读时间的同时,加强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使浅阅读变为深度学习,最终达成使学生深度理解毛泽东长征诗词中蕴藏的伟大历史和精神力量的目的,完成红色基因的内化过程。
(二)结合视听说渠道,增强诗词表现力
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生动地展现历史背景,而且能够将其独特的精神力量传递给读者。毛泽东长征诗词不仅勾画出长征的历史脉络,也为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赋予了生机活力。为了更好地展示毛泽东长征诗词中的音韵美、意境美、人格美等审美素质及精神价值,需要从视、听、说角度以多样组合形成多渠道传播,使毛泽东诗词教育不再拘泥于理论讲解。课堂教学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将毛泽东长征诗词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能够深入发掘其中的政治思想理论,并结合对应的军事情况和策略选择的实际背景,使学生对革命先烈艰苦奋战的过程更有实感,发挥革命教育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加入多媒体的辅助,如配合富有感染力的语音朗诵及诗词对应的长征阶段的纪录短片,更能调动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或是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通过毛泽东长征诗词“重走长征路”,厘清长征历史脉络,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而深切感受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可以结合短视频、电视台移植、电台节目等形式,对于诗词进行进一步的诠释。例如,《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系列音频在江苏广播10套频率进行播出的同时,还制作了相应的图文推送,并同系列产品推出创意H5产品,实现了视觉形式上的多维度,获得听众和用户的广泛好评,总传播量过亿[4]。视听说多渠道的共同作用,是毛泽东长征诗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焕发新的生机的必然前提。
(三)鼓励学生再创作,凝聚文化向心力
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5]。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通过诗词这一媒介,帮助改善学生倾向于被动学习的状况,不断提高学生将红色精神学好学精的积极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更多地以小组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针对毛泽东长征诗词建立学习小组,或是举办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毛泽东长征诗词宣讲比赛等活动,通过给予正向反馈,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学习、认真领悟贯彻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长征精神。同时,高校社团组织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红色基因的优秀苗床,建立健全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历史研究会等相关社团。运用社团组织的力量和高校师资的协助,集结一群对于毛泽东诗词和红色精神有着深刻理解和热忱爱好的学生,把对于毛泽东长征诗词的主动学习具象化为各种充满创意、有内涵、有思想的学习活动和文艺作品,既能起到引领高校精神文化的作用,又有助于扩大毛泽东诗词及其精神的影响,在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达到让毛泽东诗词在高校通过各种别开生面的学习宣传活动入脑入心,让红色精神文化扎根于校园,扎根于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