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4-05-17马翠临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层面劳动马克思主义

马翠临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要求国家追求自身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致力于人民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目标下,理应帮助大学生培育更符合当下社会生活需要的自由观,厘清大学生对于权利与义务,价值观与个人发展的困惑,从而成长为更好的时代新人,以劳动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使命意识之下追求个人的合理自由。

一、历史逻辑:不同时空场域下的内涵推演

(一)从西式唯心主义自由到资产阶级的片面自由

自由这个词从词源学最早来自古拉丁语(Liberta),含义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后面在英语中演化成Liberty,仍指代不受任何羁束地自然生活和获得解放的意思。古希腊时期斯多葛主义认为自由的含义,即臣服于命运。进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代表学者奥古斯丁指出,自由是上帝赋予的,人肆意滥用就会导致罪恶。近代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上帝赋予人类自由,然而人类在使用自由时,没有始终秉持善恶原则。西方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唯心主义自由观影响,而随着学者多维视角的关切,出现了其他的声音。青年黑格尔派的费尔巴哈提出人本主义自由观,马克思把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自由观进一步发展,聚焦“现实的人”。

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后,全球进入互联网2.0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量鼓吹资产阶级角度的“自由民主”是一种普世且绝对的真理,尤以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历史终结论”作为所谓的支撑依据。同时也有一些西方学者有开阔的视野,如卡洛斯·马丁内斯能以客观的角度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现代化建设有浓厚的兴趣。虽然从神学唯心到资产阶级自由观,西式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已有一些进步,开始强调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表达观点、选择生活方式、追求幸福等。但我们不能忽视其本质和内在缺陷。

(二)从高屋建瓴的自由到切实落地的自由

中国于1919年由陈独秀和胡适对“德先生”和“赛先生”进行了讨论。其中的“德先生”就是我们五四运动接触到的民主。

十八大后,自由一词第一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的要求而确定下来。顶层设计的更新促使了相应研究风潮的涌现,出现了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思想体系、当代价值等各方面的研究。杨玉成早在2016年于《自由观念历史演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中指出,在社会飞速发展基础上的自主生活、实践是人的自由与潜能的全面激活。这种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统层面的剖析和理论层面的解读,一直持续了好几年[2]。而随着研究方向的增加和研究类型的扩大,相关词汇和要素也不断丰富,例如学者李包庚、杜丽娜2018年在《从“自由人联合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读<共产党宣言>》中,将马克思自由观的“自由人联合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相结合,体现出马克思自由观的实践性特质[3]。

东西方自由观在不同的文化土壤发展演变,新式资产阶级现代化的弊端频频暴露,中国对于自由观的理解,也从1919年浅层理论层面的理解逐渐落地到现实生活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相吻合。

二、现实境况:四重维度的具体表现和成因

马克思以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观测角度,在其全部著作中综合地体现了他的自由观,并且以四重维度全面立体化地呈现出来。根据本领域权威专家童萍的分类,可从劳动(物质生产)和自由、交往和自由、精神生产和自由、自由个性四个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4]。本人选择了复旦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等20余所代表性大学,结合《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21)》等权威报告,通过德尔菲法设计调研维度和指标,运用问卷星工具展开调研。调研内容围绕四重维度展开,每个层面都设计了5个问题,包括4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问题。

(一)以Z世代为总体特征的具体表现

现在很多大学生具有互联网时代下“Z世代”的共同特征。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具有网络化、扁平化、碎片化、符号化和理想化的表现。

大学生在劳动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体力劳动形式化,大学生能够参与的体力劳动很有限。其次,脑力劳动单调化,主要体现在专业学习和个人提升方面创造性不足。最后,创造性劳动很缺乏,高难度的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养没有相应基础,难以实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发展才能和满足精神生活需要也是人生活的目的。然而当前大学生对学业之外的兴趣和才能培养不足,现有兴趣多以已为中心且存在泛娱乐主义倾向。没有认识到休闲和劳动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把休闲时间大量花在消遣活动上。部分大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狭隘片面的自由观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没有全面的比对和认识能力,认知仅停留在书本上,未结合生活去实践。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用“自由个性”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首先,个体的集体性缺乏。现在学生过度追求彰显自我的个性,容易丢失应遵循的集体性选择和规范行为。其次,出现了很多精神倦怠现象。大学生群体中,“躺平”和“内卷”已成流行的热词,不少Z世代不同程度地选择“躺平”,低目标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流行。

(二)多方主体协调失衡的综合成因

2023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意见的发布是为了当下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教育来说,家校社三方的协同至关重要。

从家庭层面来说,首先,部分家长存在“唯学习”“唯就业”的认知误区,容易忽视孩子综合能力培养,且因为溺爱的心理,极少让孩子参与生产实践劳动和家庭事务劳动。其次,家长不太了解学生的社交现状且不重视。最后,家长把兴趣几乎等同于艺体的兴趣,学生的发明创造、创业梦想很容易得到扼制。

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误区。虽然各大高校目前都有一定的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不全面。学校偏重劳动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缩减劳动课时,学生在校参与劳动任务的机会较少。学校对于学生交往的关注更多是在活动、班级凝聚力和学校的整体风气方面,和生活脱轨且形式化。

从学生层面来说,大学生普遍身心发展还不完全,大部分学生劳动价值观不够成熟,加上未成年时可接触的劳动机会和形式有限,所以通常对劳动兴趣不浓,完成劳动任务流于形式。加之互联网时代,生活中的交往浅层和断裂,而网络上的交往圈层化、缺乏制度,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公共事务在微博上随意评论,不考虑在网络上随意发表意见的后果。此外,由于未成年阶段长期的家校教育,大学生在繁忙学业之外易将发展才能等同于满足爱好。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所了解,但是理解不多也不全面。最后,由于客观的就业竞争压力和主观的意志力欠缺,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摆烂”“躺平”等精神倦怠现象。

从社会层面来说,大学生易被社会风气吸引,但目前社会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且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一些自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会在平台大量报道涉及消费的内容,而对劳动教育的相关报道涉足较少,缺乏正面引导。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培育路径

根据前面划定的四个层面,主张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方协作,得出具体路径如下。

(一)劳动(物质生产)和自由层面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5]习近平多次强调劳动和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的劳动逐渐向自由自觉的手段方向发展。

首先在家庭层面来说,家长应端正自身的劳动态度,做到言行示范。多为大学生创造独立完成家务劳动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其次在学校层面来说,要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中,坚持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培养学生昂扬的劳动斗志以及扎实的劳动实践习惯。从教学层面来说,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要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掌握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在施教过程中,要打通主客体关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双向互动,并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题,促使劳动教育和自由观教育的有机融合,推进劳动教学知识入脑入心,让学生真正认识劳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最后从学生层面来说,马克思曾指出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6],青年应明确人生的自由在于劳动价值的实现,在劳动实干中成就出彩人生。

(二)交往和自由层面

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物质生产方面的利益关系,也在满足个体合理的精神需求,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得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自由。

首先在家庭层面来说,家长要更多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领域。在数字时代,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形成了“丧文化”和“宅文化”等亚文化圈层。家长要引导大学生多和有积极人生观和劳动价值观的同辈相互交流学习。

在学校层面来说,第一,开展体系化的网络自由观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发挥网上正能量的感染和引领作用。第二,要求辅导员和任课老师认真运用谈心谈话方式,引导大学生明晰个人自由与法律法规的边界,增强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明确任性不是自由,自由同样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的限制。第三,加强辅导员学生工作多维度的培训,真正发挥辅导员和学生相处的紧密性与长期性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增加自由观的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工作的条理性、模块性和规范性。

从学生层面来说,大学生应对自身自由观进行正向教育,因为自我教育,比外部教育更加聚焦且更具针对性。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课外学习,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娱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

最后,媒体应该增加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关注,特别需要增加涉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知识板块的报道,尤其在各种负面思潮冲击之下,各种大V和官方媒体应该主动承担这一责任。

(三)精神生产和自由层面

马克思曾说“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7]由此可见精神愉悦和自由的相关度是非常高的,因此路径也应该从精神生产和自由层面展开。

家长要把视线从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转向培育丰盈的精神世界。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发展追求真善美的兴趣爱好。高校要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教育融汇于新时代文化的新气象中,将相关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向学生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引导大学生明晰自由与自由主义的差异,实现对自由的正确认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和摒弃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与影响。最后在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各界应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对多样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面的文化较量时,保持文化自信和定力,通过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增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四)自由个性层面

恩格斯曾说:“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8]“自由个性”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指的是人已经不再依附于共同体和物,而是完全控制了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高校要立足数字时代,构建一体式育人新体系。第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全面联合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等多方力量,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的合力。第二,围绕办学育人的根本目标,实行“五育”并举,推动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让大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勇敢地表达观点和想法。高校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对于所学知识,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团委老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社会动态,培养广阔的国际视野。大学生应追求自由个性,充分表达自由,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增强责任感与担当能力,在各类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将自身价值的实现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锻造为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结语

自由是马克思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囊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自由的诠释和阐发,是处在充实发展中的观念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个综合性、动态发展的概念集群,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的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模式,追求人的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培育研究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阈之下,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竭力达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向良性互动,推动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层面劳动马克思主义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