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式运动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GDD 患儿临床结果观察

2024-05-16郭红霞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智力情景疗法

郭红霞

(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山东 邹城 273500)

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指婴幼儿运动、语言及认知中,有2 项或2 项以上标志性发育指标未达到相应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以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等方面的发育迟缓为主要表现,可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GDD 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均较为复杂, 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耗时较长,为促进GDD 患儿更好的康复,应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合理有效的康复措施[1-2]。情景式运动疗法强调为儿童提供适宜发展的环境,通过引导其进行有目的的游戏, 使其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运动的方式对脑部进行刺激, 训练过程中引发其对运动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达到改善各感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3]。 为了解情景式运动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GDD 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2019 年5 月—2021 年6 月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96 例GDD 患儿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5 月—2021 年6 月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96 例GDD 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8 例。 观察组中男性26 例, 女性22 例; 病程3~8 个月, 平均病程(5.15±1.26)个月;年龄2~5 岁,平均年龄(3.25±0.44)岁。 对照组中男性25 例,女性23 例;病程3~8 个月,平均病程(5.12±1.24)个月;年龄2~6 岁,平均年龄(3.23±0.46)岁。 2 组比较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符合《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谱》[4]中对GDD 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在2~6 岁; 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 能够配合完成研究。(2)排除标准:合并先天代谢性疾病者;合并重要器官严重不全者;合并智力低下、癫痫等其它疾病者。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 (1)运动疗法:实施Bobath 疗法,引导患儿进行抬头、翻身、坐立等训练,45~60 分钟/次,1~2 次/分钟,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与训练时间,以逐步改善其肌力、关节活动及步行功能等。 30 分钟/次,1 次/天,5次/周。(2)音乐疗法:结合患儿喜好,播放轻松歌曲或儿歌,嘱其自行跟唱,并结合音乐节奏摆动身体,40分钟/次,1 次/天。(3)低频电刺激: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进行干预,协助患儿取坐位,将线圈贴于患儿第三额回后部和第一颞横回后部区域皮肤, 实施电刺激,20 分钟/次,5 次/周。 (4)言语疗法:首先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采取游戏、试听集合的方式,锻炼患儿的阅读、看图能力,结合患儿情况逐渐过渡至手势训练及构音训练,30 分钟/次,1 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情景式运动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 (1)成立小组:成立由专业康复师组成的康复小组,针对组内成员开展培训,内容包含情景式运动疗法及感觉统合训练相关内容, 并通过考核的方式确保其充分掌握相关内容。 组内开展会议,评估患儿情况,并为其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 (2)情景式运动疗法。 ①训练方案:以环境丰富、游戏及目标活动为主要原则, 整合功能同质化患儿至相应的功能分组,为其提供预设情景,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情景式运动训练,将训练带有目的性的融入至游戏中,以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②情景内容:主要设置动漫乐园区、小马过河区、小山坡区、动物园区、足球场区。 其中动漫乐园区主要开展感知系统训练;足球场区通过跑、踢、蹲等开展下肢活动与反应力训练;动物园区通过喂食动作开展上肢肌力、 运动准确性等训练;小山坡区通过各种卧位、体位转换等进行姿势转换及平衡训练;小马过河区多采用平衡木、索桥等进行下肢及平衡训练。 30 分钟/次,隔天1 次,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3)感觉统合训练:首先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等,鼓励其积极参与,并将亲子关系融入训练中。 为患儿营造整洁、明亮、舒适的训练环境;采取搭建积木、拼七巧板等方式,对其逻辑思维进行训练;采用韵律操、小哑铃等方式,对其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训练,采用平衡踏板车、滑板等,对其前庭功能进行训练。 上述训练,15~20/次,1~2 次/天;训练应遵循动静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的原则,结合患儿情况,循序渐进增加训练难度与强度。

2 组均持续干预3 个月。

1.3 评价指标

对比2 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干预3 个月后)智力水平、精细运动及社会生活能力。 (1)智力情况:采用中国韦氏智力量表[5]进行评价,包含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其中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分分别为181 分、244 分,分数与患儿智力水平呈正相关。 (2)精细运动:对比2 组干预前后精细运动,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6]进行评价,共包含视觉追踪(5 个项目)、关节活动能力(9 个项目)、抓握能力(10 个项目)、操作能力(13 个项目)及手眼协调能力(24 个项目)5 个维度,采用4 级评分法,共61 个项目,分值0~183 分,分数与精细运动能力呈正相关。(3)社会生活能力: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检查表[7]进行评价,包含独立生活、活动、作业操作、交往、集体活动及自我管理6 个领域,共有132 个项目,结合得分范围与年龄换算为标准分, 分数与社会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智力情况对比

干预前,2 组智力水平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儿智力情况对比(,分)

表1 2 组患儿智力情况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

2.2 2 组患儿精细运动对比

干预前,2 组精细运动各个方面评分相比,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精细运动各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对比(,分)

表2 2 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

2.3 2 组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对比

干预前,2 组社会生活能力中的各个维度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社会生活能力中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对比(,分)

表3 2 组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

3 讨论

GDD 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多发于6 岁以下儿童。GDD 的发病因素较多,包括产前代谢紊乱、感染、致畸剂暴露及围生期早产、产后创伤等,可导致患儿机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智力等方面发育的迟缓,同时可能伴有肢体协调性发育障碍等病理改变。 婴幼儿阶段作为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此阶段大脑的可塑性最强,应尽早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对GDD 患儿进行干预,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小与同龄健康儿童的差距[8]。

以往临床通常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实施运动疗法、音乐疗法及低频电刺激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脑受损区域的修复,恢复或增强相应功能。 但常规干预措施难以有效提升患儿的理解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干预效果,应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干预措施。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智力水平、精细运动评分、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均较高(P<0.05),提示情景式运动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GDD 患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提高其智力水平与精细运动能力,提升社会生活能力。情景式运动疗法是在常规运动训练的基础上, 为其提供特定环境,进行有目的游戏,使其在情景互动中完成训练。 将其应用于GDD 患儿中,根据儿童发展规律设计训练内容,能够满足不同患儿的训练需求,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为患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并将康复目标具体任务化,配合游戏的方式,不仅可完美融合训练设施与环境设施,激发患儿的训练兴趣,提升其训练主动性,还可有效控制训练的质量,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同时,通过功能分组,将同质化患儿分至相应组内,便于针对性训练措施的有效开展。 肖凤等[9]的研究表明,情景式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及精细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发展,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情景式运动训练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得儿童对于感觉刺激做出适当反应,以提升其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 提升大脑与机体各种技能的联系性与协调性。 将其应用于GDD 患儿中,首先针对患儿、家属进行训练相关内容的宣教,使其充分认知训练的重要性, 进而积极参与到训练中,以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同时,感觉统合训练强调患儿与家属的共同参与,旨在利用亲子关系,增强患儿的参与度,以提升训练效果。 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内容,为患儿制定多种训练方式,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游戏内容,刺激患儿的感觉输入器官,强化相应部位的感官功能,促使各感觉器官协调配合,进而达到减轻肢体功能障碍, 提升精细运动功能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目的。 汤舒欣等[10]的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在智能迟缓儿童康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感觉统合训练在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 将情景式运动疗法与感觉统合训练共同应用于GDD 患儿中,可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其各功能区发展,提升其学习、理解、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1-12]。 实施情景式运动疗法与感觉统合训练前, 成立由康复师组成的康复小组,并通过专业培训、考核的方式确保其充分掌握情景式运动疗法与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内容; 配合患儿情况评估,可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以便于训练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训练效果[13-14]。 但受到现有研究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仅有96 例,且观察指标缺乏全面性,存在一定局限, 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及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后续研究中应增加纳入样本量、随访指标, 以深入分析情景式运动疗法与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应用的优势及作用机制, 为今后临床提供更多可靠、客观的指导。

综上所述,针对GDD 患儿实施情景式运动疗法与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提高患儿智力水平,促进其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提升社会生活能力,利于患儿预后。

猜你喜欢

智力情景疗法
情景交际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把美留在心里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