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8878《针织内衣》新旧标准对比分析
2024-05-16许梅芳
许梅芳
[中联品检(上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600 ]
1 引言
针织内衣产品是纺织服装市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服装品种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GB/T 8878《棉针织内衣》首次制定于1988 年,于2009 年、2014 年分别进行了修订,是基于当时市场上的棉针织内衣产品而制修定,为规范在国内销售的棉针织内衣产品生产和提高产品品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该标准未能覆盖化纤内衣如莫代尔、天丝和其他再生纤维素内衣等。近年来,随着针织内衣产品的材质、款式和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该标准的涵盖产品、技术指标和内容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滞后,不能满足目前针织内衣类产品的应用和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适应针织内衣市场迅速发展的需求,解决标准使用和标准选择的问题,充分发挥标准指导和规范作用,标准的修订需求较为迫切。结合纺织服装领域标准体系精简优化的精神,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标委会研究决定将GB/T 8878—2014《棉针织内衣》和FZ/T 73024—2014《化纤针织内衣》两项标准整合修订为一项标准,即GB/T 8878—2023《针织内衣》。至此,FZ/T 73024—2014《化纤针织内衣》即将完成特定时期的使命。结合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和检测技术的更新,对该标准适用范围、技术参数等进行整合修订,以便带来使用标准和标识上的便利,进一步促进针织内衣产品的发展和应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 年5 月发布了GB/T 8878—2023《针织内衣》[1](以下称 “新标准” ),代替GB/T 8878—2014《棉针织内衣》[2](以下称 “旧标准” ),并将于2023 年12 月1 日正式实施。本文通过对比新旧标准的各项内容变更,充分分析两项标准之间的差异,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好新标准提供参考。
2 主要修订内容
2.1 标准名称
新标准将旧标准的 “棉针织内衣” 修改为 “针织内衣” ,这是因为新标准涵盖了化纤针织内衣产品,所有的针织内衣产品均可参照该标准。使得标准适用范围更加宽泛,内容更加合理,使用更加便捷。
对于相关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人员要及时更新内控文件,进行新标准的学习培训,生产企业还应注意关注化纤针织内衣标准的废止信息,并在新标准实施前做好各项准备,包括更新内控标准和产品标识等。
2.2 范围
新标准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具体见表1:
表1 范围
由于新标准是《棉针织内衣》和《化纤针织内衣》的有效整合,《棉针织内衣》考核 “棉纤维含量不低于50%的针织内衣” ,《化纤针织内衣》考核 “化纤纤维含量不低于50%的针织内衣” ,这样的划分有时会与实际产品冲突,给纤维含量检测判定带来不确定性,故新标准将两者整合后形成了 “以针织面料为主加工制成的针织内衣” 。修订后的适用范围更加宽泛,符合标准修订的初衷。相关企业生产的针织内衣均可使用新标准考核产品质量。
针织内衣生产、销售企业和相关检测机构应按新标准的修订要求,及时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新标准适用范围的培训,加深对新的标准适用范围的理解,严格把控,正确选用产品标准。
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增加了GB/T 251《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这是因为新标准增加了需要评定沾色的洗液沾色程度考核要求;新标准增加了GB/T 4802.1—2008《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 部分:圆轨迹法》和GSB 16—1523 《针织物起毛起球样照》,这是因为新标准增加了起球考核要求;新标准增加了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是因为2014 年修订旧标准时,该强制性标准还未发布实施,由于新标准适用于3 岁以上、14 岁及以下的儿童穿着或使用的针织内衣,故需要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新标准增加了FZ/T 01101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 物理法》,这是对旧标准引用文件不全面所作的补充;将GB/T 8629—2001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更新至最新年号2017,这是因为旧标准是带年号的引用;将旧标准中的FZ/T 01095《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更新为GB/T 38015—201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以使氨纶和其他纤维混合物产品更加适用;删除了GB 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相关企业或第三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及时对标新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时做好相关文件的收集、整理、修订及归档等工作,并组织相关岗位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以便更好地执行新标准。
2.4 术语和定义
旧标准没有 “术语和定义” 部分,新标准列出了第3 部分 “术语和定义” ,但内容为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根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3]中表3 的要求, “术语和定义” 的要素类别是 “必备/可选” ,所以新旧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没有实质变化。
2.5 号型
新标准更改了标准的号型。具体见表2:
表2 号型
上述修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对GB/T 1335 增加 “所有部分” 的描述补充,包含GB/T 1335.1、GB/T 1335.2 和GB/T 1335.3 三个部分,补充之后更加清晰明确,避免造成理解偏差,满足了企业标示习惯;(2)增加 “超出范围的可按标准规定的跳档原则依次递增或递减” ,对超出号型标准范围的产品也给出了解决方法,使得标准的号型标示更具可操作性。
上述号型的变更,不易产生歧义,更加便于各检验机构的理解和操作,更加贴合针织产品的实际号型标示工作,鼓励选择GB/T 6411,也可选择GB/T 1335(所有部分),实用合理。
相关检验机构应及时按新标准的修订要求更新和完善内控要求以及相关程序文件中的有关内容,并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进行号型的培训,加深理解,增强新标准的执行力。
2.6 要求
2.6.1 内在质量要求
新标准更改了标准的内在质量要求。新旧标准的内在质量要求对比见表3。
表3 新旧标准的内在质量要求对比
从表3 可看出:
(1)新旧标准的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要求没有变化。
(2)新旧标准的耐水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考核要求没有变化,但增加了色牢度的考核范围 “本色或漂白产品不考核耐皂洗、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色牢度” 。这是因为本色或漂白产品未经染色,考核色牢度没有必要,新标准站在为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减轻了企业的压力。
(3)新标准的顶破强力增加了细化要求,即 “多层结构顶破强力整体测试” 。这是因为对于针织内衣成品,多层结构整体考核一方面更加贴切产品的实际使用场合,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企业的质量检测成本。旧标准没有细化要求,如果是多层面料,则分层做,不仅不符合穿着实际,且增加企业成本负担,分层也容易出现因单层不合格而导致整体结果不合格的情况,制约了产品的发展。
(4)新标准增加了起球项目,且细化要求 “只考核产品正面,正面磨毛、起绒、植绒、镂空类面料不考核,纯棉织物产品和仅含棉/氨纶织物的产品不考核起球” 。这是因为起球问题是消费者非常关注且市场投诉率较高的面料品质问题,也是消费者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新标准涉及原材料广泛,起球不可避免。但正面磨毛、起绒、植绒是面料特殊工艺效果,镂空是面料特殊组织结构,在标准修订时也经过大量检测数据调研证明 “纯棉织物产品和仅含棉/氨纶织物的产品” 具有良好的抗起球性能,故设定了一定的考核门槛,豁免部分产品的考核。
(5)新标准增加了水洗尺寸变化率增加了细化要求,分 “纤维素纤维含量50%及以上” 和 “纤维素纤维含量50%以下” 考核,这是因为新标准涵盖了化纤针织内衣的考核要求,故进行了考核划分,由于水洗尺寸变化率是一项重要的服用性能要求,故提高了部分要求;新标准细化了 “褶皱织物不考核褶皱方向水洗尺寸变化率” ,使得该性能的考核更加合理。
(6)新标准的内在质量要求新增了洗液沾色程度考核要求,且细化要求 “洗液沾色仅考核面积占产品表面积30%及以上的深色织物” 。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内衣产品大多情况是一起混洗,这对于洗液沾色就提出了要求,关系到消费者的直观体验,对于深色占比30%以下的织物,一般不会有太差的洗液沾色结果,所以进行了豁免。
(7)新标准的内在质量要求新增了洗后外观质量考核要求,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洗后外观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包括洗后整体颜色变化,缝线、印花、黏合工艺、绣花等基本服用性能,如果产品的洗后外观质量较差,部分消费者就可能很快淘汰,而需要再次购买该类产品,制约了产品的发展。
对于新标准内在质量要求的以上变化,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人员应及时按新标准的修订要求,更新和完善内控要求以及相关程序文件中的内在质量内容,及时对相关的生产、检测人员进行对应的培训,加深对内在质量考核要求的理解。
2.6.2 外观质量要求
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对个别外观质量项目要求进行调整。
2.6.2.1 表面疵点评等规定
新标准外观质量增加了表面疵点评等规定中 “使用黏合工艺” 包括透胶、露胶、渗胶、黏胶的疵点要求。这是因为该生产工艺应用目前逐步广泛,能直观看出的表面疵点不被消费者所接受。
旧标准只考核条格产品的纹路歪斜,新标准增加了对素色产品纹路歪斜的要求,且考核要求较条格面料增加一个百分点,整体上对产品质量要求提升。这是因为面料纹路歪斜严重影响服装产品外观和穿着体验度。
新标准更改了合格品色差考核要求, “主料之间” 考核标准由 “2-3 级” 提高至 “3-4 级” , “主、辅料之间” 考核标准由 “2 级” 提高至 “3 级” ,色差要求有所提高;新标准增加了底边脱针要求 “链式缝迹不准许脱针” ,满足消费者直观体验需求的提升。
新标准增加了成衣主、辅面料的规定 “主料一般指大身、袖子部位的面料,辅料一般指领口、袖口、下摆罗口部位的面料等,特殊要求除外” ,使标准使用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与掌握。
2.6.2.2 规格尺寸偏差
新标准更改了规格尺寸偏差的长度方向合格品的考核指标,60 cm 及以上的合格品由±2.5 改为±2.0,60 cm 以下的合格品指标由±2.0 改为±1.5,考核要求有所降低。
2.6.2.3 对称部位尺寸差异
新标准更改了对称部位尺寸差异的部分考核指标。补充了 “尺寸范围≤0.5 cm” 的考核要求,修改了 “>76 cm” 的一等品和合格品的考核要求,均由≤1.5 改为≤1.2,该处修改填补了尺寸范围≤0.5 cm 产品的要求空白,并略微提高了考核要求,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2.6.2.4 缝制规定
新标准删除了 “缝制规定(不分品等)” ,不再对缝制规定进行要求和考核。这是因为对于内衣产品,缝制规定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相关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应及时学习和理解新标准中的外观质量要求,更新和完善内控要求以及相关程序文件中的内容,加强对新要求的理解。
2.6.3 试验方法
新旧标准中试验方法差异见表4。
从表4 可看出:
(1)新标准修改了纤维成分部分测试方法,已在前文说明。
(2)新标准增加了起球、洗液沾色程度、洗后外观质量三项,故增加了对应的试验方法。
(3)新标准增加了水洗尺寸变化率的背心测量部位图,更加完善实用,便于理解;测量方法没有实质变化,描述作了微调,更加严谨准确;由于新标准为整合标准,洗涤试验程序也作了整合。
所以相关机构应及时按新标准中的试验程序修订要求,更新和完善与外观质量要求相关的内控指标以及相关程序文件中的试验程序内容,并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进行试验程序的培训,同时加强对相关检测人员的试验程序的监督。
图1 背心水洗前后测量部位
图2 背心水洗前后测量部位
2.6.4 外观质量检验
外观质量检验差异对比见表5:
表5 外观质量检验差异对比
从表5 可看出,新标准更改了外观质量检验条件,增加了背心测量部位图。此处的修订主要原因是与其他最新标准的检验条件协调统一,新标准对灯光照度的要求更加合理规范。
相关检测机构应及时按新标准中的外观质量检测条件要求,及时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加深理解、正确进行外观质量检验。
图3 背心测量部位
图4 背心测量部位
2.7 抽样、判定规则
新标准将旧标准的 “判定规则” 细分为 “抽样规则” 和 “判定规则” 2 部分。
抽样规则中,抽样数量由旧标准的 “按批分品种、色别随机采样” 更改为新标准的 “按批随机采样” ;新标准对内在质量抽样增加了 “所取试样不应有影响试验的疵点” 的要求。
新标准的判定规则和复验分为批量判定、单件判定和其他三部分,旧标准的判定规则和复验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部分。新标准内在质量的批量判定中增加了 “洗后外观质量检验结果至少2 件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批量判定增加了 “按8.1.1(内在质量)、8.1.2(外观质量)判定均为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新标准还增加了单件判定 “产品检验件数低于批量判定的抽样件数时,按照批量判定的规定只对被检验产品进行判定,并在检验报告中注明” ;新标准的判定还增加了其他 “严重影响服用性能的产品不准许” 。
新标准在抽样、判定规则部分的变更,主要是与其他最新标准协调统一,标准更加完善。
相关生产企业应及时按新标准中的抽样、判定规则修订要求,更新和完善内控要求以及相关程序文件中的有关内容,并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
2.8 产品使用说明
新标准的产品使用说明中增加了 “儿童产品按GB/T 5296.4 和GB 31701 规定执行” 的内容。因为2015 年发布了强制标准GB 31701,相关的产品必须满足该标准的要求。
综上,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在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号型、要求、试样方法抽样、判定规则和产品使用说明等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
3 对策与建议
新标准将于2023 年12 月1 日实施,通过新旧标准的比对和分析,各相关企业和检验机构需及时学习和变更,对新标准进行逐一解读,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考核,使得人员正确选用新标准、正确理解新标准要求。包括对新标准体现服用性能指标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修订标准的过程贯穿 “生产型——市场型——消费体验” 转变的理解。对于生产企业,确保产品符合最新标准的要求,对于品牌企业,建议制定内控指标宜高于新标准的要求或企业标准,严把质量关,从而进一步促进针织内衣产品的健康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