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
2024-05-16杜洪俊
杜洪俊
(汉源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四川汉源 625300)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战略部署。同年3 月底原农业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在全国建成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汉源县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构建完善特色果蔬、农产品加工、花椒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种业、数字农业、冷链烘干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3+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五大水果基地,三大蔬菜基地、两大干果基地“532”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围绕保供给、强特色、高质量取得了重要实践创新,有效实现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
1 基本情况
汉源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南部,地处大渡河干热河谷地区,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总人口28.5 万,其中农业人口16.5 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享有“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甜樱桃之乡”“攀西阳光第一城”“西部花果第一县”等美誉。近年来,汉源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践行全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紧紧抓住四川“建设全国花椒第一省”重大机遇,集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高标准推进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以此为引领,推动全县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甜樱桃、高山蔬菜种养循环等七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3+3”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雅安市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汉源县稻菜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雅安市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汉源县高山区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雅安市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2 主要做法
2.1 以规划提升为支撑,着力促进园区长远发展
2.1.1 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园区产业发展特征,以生产—示范—加工—交易—物流为主链条,突出优势产业,对园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化数字化运用,搭建起“一基地(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基地)、两区(现代特色产业种植示范区、创新服务加工区)、三园(高标准农田种植示范园、特色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园、创新生产交易园)”的汉源现代农业园区空间结构布局。
2.1.2 实施重点工程
围绕“主导产业鲜明、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产业链条完整、综合效益良好”目标任务,对照园区建设内容和省级园区建设标准,突出补齐发展短板,大力推进“加强基地建设、打造新兴业态、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产品加工、完善物流运输、加大品牌推广、完善组织保障”七大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建成汉源数字农业展示馆、汉源花椒产业园区游客接待中心、线上线下交易市场、汉源花椒博览园等,园区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
2.1.3 提升设施装备
园区建成堰道总长度119 km,修建蓄水塘(池)500 余个,安装各类灌溉管道800 余km,园区排灌设施得到全面升级,有效灌溉面积1 333 hm2,占园区种植面积的100%。园区有旋耕机283 台,割草机256台,药泵、机动喷雾器450 余台,轨道运输机3 台,植保无人机11 台,电动修枝剪2 000 余把,碎枝机80台,农业运输机械75台,机械化率达85%。同时,自2011 年以来,园区整合各类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1 000 hm2。
2.1.4 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农牧结合、种养均衡”的原则,在园区范围内推行种养循环。通过铺设灌溉管网,新建或维修水池、沼气池,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实现3 333 hm2数字农业产业基地科技化管理;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10 余家规模养殖场签署了合作协议,基地年消纳有机肥2万余t,园区内种养循环覆盖面积达到100%。
2.1.5 突出“双减”目标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园区建设全过程,将减量化内容融入技术标准,制定并发布了《汉源水稻种植技术规范》《汉源大蒜种植技术规范》《汉源花椒种植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了种植管理标准,促进产业种植标准化;严格按照“稳氮,调磷、补钾”的要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控制园区化肥施用总量(尤其是氮肥)、氮磷钾肥施用比例;深入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机融合,持续减少园区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未检出不合格农产品样品,园区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100%。
2.2 以产业链条为基石,着力提高园区附加价值
2.2.1 立足花椒初加工
以汉源食品工业园区为支撑,建成花椒筛选分级、储藏保鲜、烘干、贴牌包装等初加工设施生产线12 条。以储藏、保鲜、干燥等主要初加工环节为重点,通过财政扶持,先后在九襄镇、清溪镇、宜东镇投资724 万元,新建17 座总库容量为2 020 t 的冷藏库,年冷藏能力达到2 万t,园区有烘干机116 台,建有烘干厂房38 座、控温控湿式热风烘房14 座,年烘干能力达50 000余t。
2.2.2 推进花椒精深加工
引导五丰黎红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支持联办、创办花椒加工企业进入园区,县内21家新型经营主体入驻花椒集散交易市场,园区加工企业达25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 家,年加工鲜花椒超过3.5 万t,产值达到30 亿元,占花椒产业链综合产值的61.2%。园区花椒油产量占全国红花椒油产量的70%以上,其中五丰黎红占3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花椒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2.2.3 拓展花椒衍生产品
成立汉源花椒产业研究院,加强研究开发食用、医药、化工、保健等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拓展花椒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形成花椒粉、花椒油树脂、花椒精油、椒目仁油、花椒啤酒、花椒辣酱及花椒为主的复合调味品等50余种产品。
2.3 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提高园区综合效益
2.3.1 文化融合
深层次开发汉源“贡椒”历史文化内涵,编纂出版《汉源花椒志》,研发花椒特色文创产品、纪念品,发布汉源双椒IP形象,开发汉源双椒IP布偶、花椒枕头、花椒抱枕等文创产品。
2.3.2 农旅互促
深入推进农工、农旅融合发展,打造花椒休闲观光园、采摘体验园,助推花椒产业农旅融合发展。建成中国汉源花椒博览园、中国汉源花椒交易市场、汉源花椒科普展示馆、汉源花椒产业园游客接待中心、清溪花椒广场主题民宿,提升打造汉源花椒万亩示范基地。培育打造一批集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农旅文旅融合综合体,推出以汉源花椒文化为主题的民宿酒店。打通汉源万亩花椒示范基地与花椒广场的高效连接公路,规划建设宜东镇永和村、三交村、关化村、富乡村等村的花椒产业环线公路,把花椒的优势资源、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串联起来,2023 年汉源县接待游客698.65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62.24亿元。
2.3.3 农商联动
建成中国汉源花椒交易市场,集聚21家花椒新型经营主体开设花椒产品专柜,集中进行交易;依托五丰黎红、永丰和、川麻人家、味佳食品、昊业食品等加工龙头企业及县内经销花椒的新型经营主体,在31个省区市、调味品市场建立稳固的销售网络;提高和扩大汉源花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乡村工程”,鼓励群众开办村级农产品网店370 余家;开展“直播”带货12次,通过阿里云在天猫开设“汉源花椒”官方旗舰店,实现交易数据化,真正把“电商”变成“新农活”。2020年汉源县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加强与大型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和电商平台对接,促进汉源花椒产品进展会、进超市、进市场、进网络,扩大汉源花椒产品的交易量。汉源花椒入驻红旗连锁、伊藤洋华堂等高端连锁超市,以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成都双流机场等国际机场,打开高端消费市场。
2.4 以科学技术为驱动,着力提升园区科技含量
2.4.1 构建数字农业基地
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以数字农业为统领推动园区提档升级,与阿里云合作建成阿牛智慧农业展馆,利用大数据,建成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智能化采集、决策,精准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的生产全过程实时数据和可视化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成功能齐备和资源共享的阿牛农事APP,将专家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生产流程,建成了具有指挥调度、运营管理、展示宣传等功能的农业物联网综合运行总平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树立起山区发展数字农业的新样板。目前,汉源县已建成3 333 hm2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2.4.2 组建专家团队
园区依托自身产业特点,组建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为主,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为辅的专家培训团队,负责园区种养殖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园区现有专家培训团队共59人。建有专家工作站,开展花椒、稻蒜等作物丰产栽培管理、良种选育、产品加工、产品研发等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工作,积极扶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培养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汉源花椒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和产业化研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汉源水稻亩产吨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被评为雅安市科学技术进步突出贡献成果。
2.4.3 开展科技推广服务
依托花椒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动效应,深入开展优良品种培育、选育工作,全域推广标准化种植。广泛开展标准化种植管护技术培训,持续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等11 个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200 余人,聘请350 名“土专家”“田秀才”,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农村技术能人”技术服务体系为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广泛开展标准化种植管护技术培训,提供全流程、标准化农技指导。改造低产花椒林1 667 hm2,建成9 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全县花椒、水稻、大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2.5 以联结机制为依托,着力提高园区农民收入
2.5.1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汉源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汉源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管理办法》《汉源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励扶持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激励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与园区建设,园区内培育加工企业11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 家),全县培育农民合作社1 134 家、家庭农场2 564 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9 家,省级示范社20 家,省级家庭农场38个,市级示范社50家,市级家庭农场113个,县级示范社162 家,县级家庭农场193 个。组建了汉源县永丰和汉源花椒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成员包含1 家花椒加工企业、1 家农业科技发展公司、4 家合作社、5 个家庭农场。2020 年汉源县成功创建四川省家庭农场示范培育县。
2.5.2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1)结合汉源县小农经济为主的实际情况,将农民合作社作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并抓住开展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级试点的机遇,通过强化工作体系、创新合作机制、开展科学评估、培育指导队伍、打造示范点位、注重总结推广的“六位一体”路径,有效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
2)设计“双主体培育”模式,动员和鼓励小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并分享发展成果。在主体培育方面,一方面是小农户、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以自然人或法人股东形式加入农民合作社,另一方面是农民合作社下设成立实体运营管理公司。在利益分配方面,设计基本股(解决公平问题)、提升股(解决效率问题)。
3)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户+基地”的联农带农模式,龙头企业依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组织农户进行原料生产,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农户6 698 户,2023 年带动农户达5 797 户,占比86.5%,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747元,比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6.1%。
4)打破行政壁垒约束,持续扩大对外合作、拓展基地,与省内外19 个花椒主产县(市)开展对接,与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甘洛县,甘孜州泸定县,以及贵州省、云南省部分县(市、区)签订了汉源花椒良种推广合作协议,在种苗推广、品质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已合作共建12 万hm2汉源花椒良种推广基地,切实提升汉源花椒整体竞争力。2023 年,县内花椒产业基地面积稳定在1.36 万hm2,鲜花椒产量3 570万kg,综合产值49亿元。
5)收购盐源县、越西县、金阳县和泸定县等地花椒进行集中加工,为四川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
2.5.3 突出宣传和品牌引领
园区经营主体积极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四川省农博会、四川国际直播电商节、天润雅安推介会等各类展销和线上宣传活动。各经营主体已获得农产品品牌认证34 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 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0 家、产品27 个,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家、产品2个,注册涉农商标568件。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规范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产品质量安全制度、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等相关制度16 个。园区已有2 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汉源花椒品牌价值达61.04 亿元,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保护名录。
2.6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着力完善园区推进模式
2.6.1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园长”负责制,组建园区管委会,制定《汉源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创新完善园区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农业园区园长制办公室和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负责园区规划、方案审定、项目实施、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等日常工作。
2.6.2 强化资金投入
在2019 年投入4 983 万元实施23 个项目的基础上,2020 年合理安排省级三星级园区奖补资金1 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 346 万元,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等涉农资金2 470 万元,共计投入5 816 万元实施园区建设项目36 个,有效撬动社会资金、金融资金等方面投入31 111 万元。2021 年安排省四星级园区奖补资金5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00 万元,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1 785 万元,实施园区建设项目7 个,园区弱项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 年安排省五星级园区奖补资金5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60 万元,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1 165 万元,实施园区提升建设项目6 个,大力推进园区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6.3 强化政策支持
制定出台了《汉源县重点特色产业推进工作方案》《汉源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商贸流通业发展扶持资金实施细则》等系列扶持政策,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带动园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投入园区建设。2023 年全县“532”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287 万hm2,产量达81 万t,第一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
3 主要创新
汉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探索实践不仅促进了主体发育、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蕴含着一系列具有普世推广价值的经验创新。
3.1 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推动多层次延链增值
汉源立足山区地形特征、立体气候特征,围绕稻蒜、水果、蔬菜、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在统筹谋划、科学规划下通过粮经复合、种养结合、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形成了种植业内部、种养业之间及一二产业协同联动的多层次延链增值体系,从而构建起具有良好经济发展效益、增收带动效应的产业体系,扬长避短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3.2 立足园区共生功能,促进多业态有机组合
汉源立足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和承载能力,在发挥农产品生产基础性功能的同时,通过充分利用良好生态、有机融入特色文态、塑造大美乡村形态、打造新型旅游业态,形成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协同的发展格局,从而构建起园区多重功能共生、乡村多重价值凸显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协同互促、价值同步实现,增强园区建设综合效益[1]。
3.3 立足小农经济为主特征,创新多元化共富路径
汉源立足典型山区农业县,耕地细碎、小农经济为主的特征,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一方面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主体联动发展、小农组织化参与;另一方面通过良种推广、技术服务、产品收购等联农带农机制提高小农户技术水平和市场对接能力,从而构建起小农户为主、组织化参与、多主体协同的多元化共富路径,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多元主体共建共赢。
3.4 立足产业升级需求,强化多维度数字赋能
汉源县立足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和自身产业发展阶段特征,瞄准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仅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赋能,而且利用数字技术对农业管理赋能、品牌赋能、营销赋能,从而构建起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多维数字赋能的农业园区整体提升机制,促进农业园区从生产、管理到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系统化升级,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
3.5 立足发展瓶颈制约,构建多主体激励机制
汉源县立足园区建设项目多但分散化特征明显、支持资金来源部门多但单项额度小、参与主体多但规模效应不足等实际,通过政策制度设计构建起县级部门、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等建管主体主动作为,以及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户等市场主体协同联动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内外合力,促进园区快速、良好发展壮大。
4 经验启示
汉源县立足山区资源特征和现实困境开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探索实践,不仅对于打造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蕴含着值得类似地区借鉴的重要经验启示。
4.1 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必须依托链式化产业延伸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集中展示区,是农业高质高效的集成载体。虽然农业品种优化、农产品品质提升是提高农业发展效益的基础,但是仅仅依靠农业内部的提升空间往往较为有限,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可促进价值的大幅度提升。汉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创新实践表明,跳出就农业谈农业的桎梏,在推动粮经复合、种养循环和品质提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并加强衍生产品开发,从而形成链式化的产业延伸,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增强产业链稳定性。
4.2 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必须推进系统化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承载的不仅是农产品生产功能,还内生性地包含着生态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休闲体验等功能。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意味着农业甚至是乡村多重功能的协同发挥。汉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创新实践表明,系统化推进多功能复合、多产业融合、多业态融合、多主体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并实现多元主体优势互补,有效防止“木桶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现代园区建设的综合效益[2]。
4.3 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必须强化现代化科技支撑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是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没有现代科技支撑的农业园区不可能成为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意味着多元化现代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汉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创新实践表明,集成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现代化加工技术、现代化储运技术及现代化营销手段,全方位增强现代科技支撑能力,有助于实现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尤其数字技术的多维度赋能是实现农业园区升级的重要抓手。
4.4 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必须增强内生化发展动力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市场机制驱动和内生性发展能力才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意味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持续性。汉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创新实践表明,突破行政主导农村事务的惯性思维,更多地运用市场调控手段和利益驱动机制,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基层的推进动力、激发农户的参与动力、撬动市场主体的投资动力,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内生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合力,为建成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提供坚实的长效支撑。
4.5 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必须构建精准化政策体系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但是一些普惠性的“大水漫灌”政策跑冒滴漏严重、一些分散化的“撒胡椒面”政策难以形成合力、一些倾斜性的政策存在目标错位,尤其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等不利影响下,财政投入规模不可能大幅增长,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味着财政投入的高效利用。汉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创新实践表明,瞄准园区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特派员、主体培育、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社会化服务、金融保险等形成精准化、系统化支持政策,能够较好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实现财政投入的内部挖潜,是当前形势下推进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