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特点及优化策略
2024-05-16皇甫宇鹏
皇甫宇鹏
(作者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即采集新闻信息,然后根据电视新闻报道需求,对采集的新闻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处理的过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会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效果,尤其是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理念、途径、渠道都已经发生变化,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内容、方式也应顺应要求积极作出改变,才能更好地满足电视新闻传播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受众阅读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想要实现创新,则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确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正视当前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积极借助融媒体的优势,创新采编内容,改变采编方法,才能更好地带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革新,推动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1]。
1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职能在于通过采访、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汇集处理,制作出完整的报道。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传播途径、传播载体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极大差异,新闻受众的浏览行为、审美需求发生了改变,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
1.1 采编对象复杂
随着不同媒体快速融合,受众发声的途径也变得更加丰富。每当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受众不仅会通过各种媒体关注事件的变化,也会通过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2]。尤其是近些年来,受众更加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部分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在开展采编工作时,逐渐将视线转向普通的个体,通过个体命运的变化,来表达大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内心的真实诉求。在这种趋势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对象也变得更加复杂,除部分公众人物、行业专家之外,还包括工人、学生、个体经营者等,采编对象复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支撑。
1.2 采编渠道多样
传统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编工作时,可以通过热线电话、读者信件、实地走访等多种渠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社交平台、网络论坛、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采编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丰富的渠道虽然为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开展实践提供了便利,但也让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才能更好地为新闻采编的开展提供助力,因此多样化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
1.3 采编过程高效
融媒体背景下,由于各类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新闻事件发生到获取到信息再到整合信息、编辑信息、播出新闻这一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不断缩减,尤其是在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报道时,从信息采集到最终播出,中间处理的时间几乎为零。比如,2023年12月26日,广东广州白云站建成并投入营运,央视《新闻30分》在报道这一新闻时,直接与前线记者关璐琳连线,由关璐琳向受众介绍与广州白云站相关的信息,前方新闻工作人员则通过镜头展现白云站的相关场景。在这一过程当中,前方负责新闻采编的工作人员在获得信息之后,并未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过多的剪辑处理,而是直接呈现给受众,采、编、播等过程,呈现出高效化的特征[3]。
2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现状分析
2.1 采编理念陈旧
随着不同媒体的快速融合,很多电视媒体工作者开始积极地转变采编的理念,探索创新采编工作的方式方法,但也有少数电视媒体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开展采编工作时,仍然沿用旧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媒体为中心”,并未深入分析当下受众的需求,在采编信息时未能抓住受众的“痛点”,导致新闻报道内容难以激发受众的共鸣。此外,部分电视媒体“融”意识不足,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却未能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并从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导致新闻报道内容缺乏特色,难以适应各个媒体平台的传播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效力。
2.2 采编内容雷同
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当新闻事件发生之后,相关信息会通过不同渠道快速传播开来,各个电视媒体在获取到信息后也会争相报道。但目前而言,部分电视新闻工作人员为了追赶时效,当事件发生之后,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在网络上抓取事件相关的信息,经过简单整合剪辑后,便进行传播,既没有对获取到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创新其选题角度,也没有巧妙构思报道内容的表现方式以给受众不一样的观感体验,所呈现的报道内容多是由一些简短的现场视频、图片素材堆叠,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对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视新闻采编内容雷同现象的发生。
2.3 采编方法单一
传统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工作者主要通过调查、访问、拍摄等方法采集信息,然后再根据报道的需求整理信息并编辑处理,采编效率相对较低,获取到的信息也相对匮乏。而融媒体时代到来后,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给电视新闻采编带来了诸多机遇。但目前而言,依旧有部分电视媒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开展采编工作的过程中,过于依赖于通过现场采访、现场采集获取信息,没有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灵活运用于新闻信息采集,致使采编范围狭窄,获得的资料有限,采编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
3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优化策略
3.1 基于融媒体环境转变采编理念
进入融媒体时代后,受众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满足于单方面地接收信息,在阅读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报道内容带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因此,电视媒体工作者需要转变新闻采编理念,才能制作出更多契合受众阅读需求的新闻,更好地获得受众支持。一方面,要从以“媒体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编工作时,需要注重受众需求,为受众提供更周到细致的信息服务,帮助受众排忧解难,从而赢得受众的支持与信赖。比如2022年6月3日,《天津新闻》对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情况进行了报道,新闻记者采集了大量关于养老服务中心的信息,具体包括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范围等,既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老年市民提供了一个居家养老的可靠途径。在进行采编的过程当中,新闻工作者处处从受众的角度考虑,通过与居家服务中心的大厨进行交流,帮助受众了解上门送餐服务的具体细节以及相关的菜品信息,进一步打消受众的顾虑,帮助受众解决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新闻采编工作显著提高节目的“温度”,增强了节目传播的效力。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融媒体的作用,树立“融”思维。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编实践时,要注意融合不同渠道、不同平台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内容进行对比、印证,再进行提炼、融合,在充分挖掘原始素材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使新闻采编工作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此外,在编辑过程中,还要结合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以及受众群体的审美趋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编排,进而让报道的内容能更好地契合受众的需求[5]。
3.2 基于受众需求创新采编内容
融媒体背景下,有的受众倾向于阅读轻松休闲的新闻内容,而有的受众则更倾向于阅读有深度、贴近社会现实的内容,还有的受众则倾向于阅读专业性较强的新闻信息,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编工作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并结合受众需求对采编内容进行创新。首先,应重视采编内容的贴近性。融媒体背景下,受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更倾向于浏览与现实生活或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内容。因此,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编工作时,要注意采集能够反映受众真实诉求的信息,比如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安全方面的信息,让采编的内容更加贴合受众需求。其次,要注意采编内容的趣味性。融媒体背景下,受众不仅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享给身边的其他朋友。受众也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趣味性强的新闻信息更能够激发受众的分享行为。因此,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编工作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采取合适的方法强化采编内容的趣味性。一方面,可以将采编过程当中发生的有趣的小故事制作成视频博客(Video Blog或Video Log,简称“Vlog”),插入采编内容中,增强“台前”与“幕后”的联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当事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也可以让新闻工作者和采编对象一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事件的发生过程,有效强化采编内容的趣味性。最后,要注意创新采编的角度。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编工作时,还要注意调整采编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事件,深挖事件内涵,通过新闻采编显著提升后期报道的价值。比如,2023年8月13日,新华社“德育学堂”助推广西青年教师成长主题活动在桂林举行,桂林市广播电视台《桂林新闻》节目对该新闻进行了报道,新闻工作者不仅采集了与活动相关的素材,还通过实地走访,与多位一线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从不同角度反映该活动对教育工作者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深刻反映了当前教育界的系列变化。为了更好地展示报道主题,新闻工作者在采编信息时,并未仅从自身视角着眼,而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拍摄、记录获得丰富素材,为新闻报道成功播出奠定了坚实基础[6]。
3.3 依托媒体技术改变采编方法
进入融媒体时代后,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可以借助先进的媒体技术,解决采编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为采编工作提供助力。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在线采编。为适应新的传媒环境,传统媒体纷纷加强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借助先进的媒体技术实现与采编对象的远距离交流和互动。比如,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广播电视台在河北代表团驻地搭建起虚拟绿箱,通过“5G+AR”远程交互技术,开展新闻采编工作,获取大量新颖的信息,展现“两会”代表风采。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抓取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透过表象剖析事件的本质,提升后期报道的含金量。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除了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与有关部门连线的方式调取数据库中的信息,为采编提供信息支撑,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直接从网络抓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挖掘有价值的素材,充实新闻报道内容,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比如,2023年9月12日,北京地铁“时光列车”正式投入运营,北京卫视《特别关注》栏目于12月7日着重对“时光列车”的运营状况进行报道,前线记者不仅采集了大量与“时光列车”相关的镜头,还从相关部门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并将其融入素材之中,通过数据的方式反映北京地铁在城市交通运载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与市民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极大地增加了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也充分体现了电视媒体对受众的人文关怀。
3.4 基于实践需求丰富采编技巧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还需要结合实际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采编技巧,才能更好地开展新闻采编工作。一方面,在采访环节,可以结合实际采访需求,通过聆听、提问等不同技巧,与新闻当事人交流,获取更多信息。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可能需要与多名当事人进行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是不同的受访对象自身经历不同,在事件当中扮演的角色不同,配合意愿也不同。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采编信息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和受访对象交流,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为采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撑。比如,有的受访对象个性比较内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对方,鼓励对方敞开心扉,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受访对象较为健谈,新闻工作者就可以通过一边聆听一边记录的方式,获取相关的素材,还可以在脑海当中通过快速思索,发现隐藏的信息,并进一步深入剖析,挖掘更多的新闻线索。另一方面,在信息编辑环节,可以根据后期报道的需求,采用剪切、拼接、重叠等多种技巧,处理获得的素材,还可以结合新闻场景的变化及新闻叙事的需求,加入相应的视效、音效等,提高新闻素材的可视化效果,为报道内容的后期制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如采编对象复杂化、采编渠道丰富化、采编过程高效化等,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如采编理念陈旧、采编方法单一、采编内容雷同等。基于此背景,如何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进行创新优化,已经成为促进电视新闻发展的关键。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需要结合实践需求,转变采编理念,创新采编内容,丰富采编技巧,有效提高电视新闻报道内容的质量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电视新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