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作品中对中国元素的运用研究
——以《包宝宝》为例

2024-05-16符嘉树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4期
关键词:华裔包子好莱坞

符嘉树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包宝宝》是加拿大华裔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动画短片,该片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作为皮克斯动画短片制作行业的首位华裔女导演,石之予的电影作品有着极为明显的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的特点:对中国元素和外国元素更加积极地融合,而这与20世纪90年代进入美国及好莱坞电影市场的导演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运用是有所区别的。例如,李安早期电影着重表现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在海外由于文化差异而面临的窘境,如其在“家庭三部曲”中对爱情文化伦理观冲突、婚姻文化伦理观冲突以及家庭文化伦理观冲突的呈现,并通过较为刻板的手法来进行角色的塑造。相较而言,新生代华裔导演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变得更为丰富和多元,如《包宝宝》中对中国民乐、饮食、家庭观念等多种中国元素进行展现,并探寻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1 概念界定

1.1 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

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是指继王颖、曾奕田等第一代华人导演和李安等第二代华人导演之后的华裔导演,其中包括中国香港、台湾、上海、北京等地移民而来的林诣彬、黄毅瑜、任易等,也包括华人后裔,如伍思薇、李绍琪、陈子翱等[1]。“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的电影作品更多在探讨青年一代华人移民的生存现状和自我认同,作品呈现出对中西方文化弥合之道的积极探寻。

1.2 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并从中凝练出具有代表性的形象、食物或者艺术处理方式。广义而言,与中国相关的一切都隶属于这一范畴,如形象、服饰、建筑以及习俗、思想等。中国元素可以分为“有形的”精神文化元素和“无形的”物质文化元素[2]。

2 进入好莱坞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基地,好莱坞拥有着强大、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和优质的电影制作团队,吸引着全世界的电影人才、资金以及先进技术。这也是世界影人奔赴好莱坞谋求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为最早进入好莱坞的华裔导演之一的伍锦霞,执导了多部作品,如《民族女英雄》(1937年)、《妒花风雨》(1938年)、《十万情人》(1938年)、《金门女》(1941年)等。其导演的作品吸纳了西方文化,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家国仇恨、民族存亡进行了反思与呈现。此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导演及华人导演逐渐在好莱坞崭露头角。这一时期随着西方思想的影响和国内思潮的不断涌现,作品主题展开了对个人价值等的探讨和追问,开始挖掘华裔、华人在故土和移民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生存现状等[3]。例如,美籍华人导演王颖于1993年执导的电影《喜福会》深刻地展现了非常写实且脱离刻板印象的美国亚裔女孩形象。李安导演从毕业设计的作品《分界线》开始直至往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不断尝试探索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弥合之道。1990—1993年,李安导演的作品在各大电影节中获得多个奖项,但直到2001年凭借《卧虎藏龙》才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与认可。

而自王颖、吴宇森、李安等导演在好莱坞获得认可与成功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开始闯荡好莱坞,进而好莱坞华人导演群体开始形成。此后,张艺谋的《英雄》、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华裔导演刘冰的纪录片《滑板少年》、武汉太崆动漫打造的《冲破天际》等中国作品相继获得奖项提名,奥斯卡更是展现出浓厚的“中国风”。2019年由阿里影业参与投资的《绿皮书》获得奥斯卡三大奖项,更是进一步表明中国力量已经深度参与到好莱坞电影的制作中。同时,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电影创作、技术和资本方面的深入合作,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呈现在世界影坛之中。

3 早期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好莱坞电影越来越注重中国市场,因此在很多作品中都会添加一些中国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中国的城市或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或者历史人物。此外,好莱坞还会邀请一些中国演员或导演参与作品的制作,以提高作品在中国的知名度和票房收入。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深度和文化内涵。这种现象在近些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些好莱坞电影开始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利用中国元素,将其融入剧情之中,从而使得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好莱坞电影经常将中国的城市作为拍摄的地点,如电影《碟中谍3》《神奇四侠2:银影侠现身》《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等均有在中国取景,对中国的城市风光、代表建筑等场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行了展现,这不仅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的城市风光和生活状态,还可以进一步增强观众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其次,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传统故事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如《功夫之王》汲取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和形象,将其作为创作灵感和素材;《花木兰》则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些电影多以中国传统故事作为原型或者框架,对中国传统故事进行改编和再创作,这便不可避免使这些电影作品在文化内核和审美趣味方面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作品中还融入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解读和诠释。

此外,好莱坞电影亦乐于聘请中国演员和导演,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和杨紫琼等凭借着卓越的武术功底多次参演好莱坞电影,并在美国赢得广泛的关注和赞誉。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新一代中国演员进入了好莱坞,如参与《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邹兆龙和在《杀死比尔》中出现的刘家辉。与此同时,中国导演在国际影坛上也取得了票房和奖项双丰收的卓越成绩,如吴宇森导演执导的《变脸》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并获得月度电影票房冠军,吴宇森个人也凭借该片获得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金环奖和第24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最佳导演奖,而后的《碟中谍2》更是以5.45亿美元的票房获得全球年度电影票房冠军。华裔明星刘玉玲等也开始多次参演好莱坞电影,展现出了东方人的魅力。

综上所述,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逐渐增多,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浅层次的展现为主,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融合。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现出中国的魅力,好莱坞电影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融合中国文化元素,挖掘和塑造更加丰满和深入的角色形象。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也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 从《包宝宝》看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对中国元素的运用

《包宝宝》讲述了一位中国母亲意外得到一个包子宝宝,视如己出,倍加宠爱,但包子宝宝长大后却逐渐疏远母亲。当包子宝宝要搬出去住时,母亲愤怒地吃掉了他。短片最后以儿子归来、母子重归于好、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包包子的温馨画面结束。《包宝宝》选用了无对白的叙事方式,合理规避了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确保全球观众能够在相同的背景之下进行观看。短片从故事、音乐、场景、影像等多个方面着手,并通过对中国的物态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的融合,真实且立体地呈现了现代化中国移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和一个华人母亲的角色形象。

4.1 物态文化元素

中式家庭元素。导演在短片中设置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包含了中国元素的装饰物品,例如陈列在走廊的中国青花瓷器和电视机上方的陶瓷娃娃摆件,挂在客厅墙上的“福”字、折扇、水墨山水画,挂在照片墙上的中国古建筑照片,以及门背后的中国结挂件等。导演通过对这些中国元素装饰物的运用再现了中国家庭的生活环境。短片中母亲的衣着以独具中国传统色彩的绣花衬衣为主,以此来表明其是一位传统且不擅长打扮的中老年家庭妇女。同时,导演还通过母亲做一大桌饭菜等孩子回家等非语言符号来带代替有声语言的运用,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人不善言谈的性格特征,并且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的中国父母表达爱时的含蓄和内敛。导演通过这些细节的呈现,使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式家庭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导演在短片中使用了多组镜头来展现中国美食的制作工具蒸笼、擀面杖等,以及制作过程做红烧肉、煮面条、包包子等,通过这些元素凸显了中国人对待饮食的态度和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短片中母亲制作了一大桌美味菜肴想同“包子”一起品尝,然而“包子”选择拒绝了母亲,这一情节所表达的是“包子”对母爱的拒绝。在短片结尾时,母亲与儿子以及儿子的女朋友一同坐在餐桌前包包子的镜头画面则隐喻了两代人的误会消解并实现了和解。导演巧妙地将中国美食作为隐喻符号,以此来表达中国传统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肢体动作。太极拳动作缓慢,体态舒缓,可以通过身体的律动来调节呼吸节奏和集中精神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在国内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短片通过母亲在公园里与一群中老年人打太极的镜头再次强调了母亲年纪大,生活节奏慢,处于退休或者无工作的状态,是一个空巢老人。在结尾部分,母亲从梦中惊醒,儿子回家探望,二人依偎坐在床边,脑袋靠在一起。这一动作意味着母子二人关系缓和,已经重归于好。在中国文化中,爱的表达往往非常含蓄和内敛,亲子之间很少直接表达爱意。在短片中,导演通过“头靠在一起”巧妙地传达了两代人之间的和解与爱的表达,这一动作既实现了中国传统含蓄的爱的表达,也成功展现了“母子和好”。

4.2 精神文化元素

“bao”的寓意。影片名称“bao”富有巧思,既代表中国传统美食“包子”,也象征着父母心中的“宝”——孩子。对于华裔导演石之予来说,选择这样一个以感情为核心的故事,体现了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独特社会心理结构的努力。

“中国声音”。短片仅通过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的起承转合,开场便以极富中国特色的琵琶、二胡、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为观众营造出中国饮食文化的生活气息及祥和氛围。在短片中“包子”收拾好行李离家出走时,母亲一口吞下“包子”,此时音乐戛然而止,画面色调变暗,增强了母亲和“包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凸显短片主题的同时实现了对观众情绪的调动。而在短片的结尾部分,主题音乐再次响起,与短片开头形成首尾呼应,以温暖的色调和欢快轻松的音乐来呈现一家人坐在一起包包子的温馨画面,预示着一家人之间的矛盾解决,重归于好。此外,短片还通过切菜声、吃饭声、擀面声、欢笑声、啼哭声等声音效果来辅助画面展开叙事并增强真实感。关于短片中的背景音,石之予导演曾在采访中明确表示,短片中的背景音来源于她和母亲在童年时期共同观看中国电视剧所听到的声音[4]170。导演对真实背景音的采用成功地调动和渲染了情绪,打破了跨文化交流的不确定性,展现了音乐在动画短片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

中国家庭理念。该影片以真实呈现加拿大华人社区中的中国家庭生活为背景,深入探讨了移民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这一主题。影片的场景、画风、细节和音乐都极具中国风格,表露出一定时期中国家庭理念和社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父母对爱表达的含蓄、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以及空巢老人的孤独。影片对中国父母的描述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石之予曾表示,她的父母在抵达加拿大后依然保留着中国的生活习惯,包括更倾向于结交中国朋友、只欣赏中国音乐、只食用中餐等,这些细节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展现[4]170。此外,影片中呈现了中国移民家庭内部的隔代分歧,母亲的过度保护和照料与儿子对独立的渴望形成了冲突,并在母亲一口吞下包宝宝时将剧情推向高潮。而影片的团圆结局则体现了中国的“和”文化,强调了家庭关系中的和谐与团结。

5 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对中国文化运用的启示

《包宝宝》是一部以中国移民家庭为背景的影片,石之予导演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融入华人社区、中国移民家庭和西方制作背景,展现了日常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触动了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情感。影片的核心文化价值在于其真实性,没有过于强调文化差异与冲突,而是通过戏剧性的表达方式彰显人物个性与情感,给观众以更多的思考空间。

古地库恩斯特指出:“如果在最初的接触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没有被减少的话,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交流几乎不可能发生。”[5]而作为非语言符号的中国元素在《包宝宝》中的多元运用能够降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难度,使得观众可以实现对内容的无障碍观看和理解。同时,作为媒介的电影对非语言符号的中国元素进行自然的、贴近本土真实文化样貌的呈现,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在展现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减少文化误解与文化误读[6]。

当前面对电影产业的国际化挑战,研究文化共性和差异是关键。电影人需寻求全球共通主题及情感价值,消除文化隔阂,平衡各方需求。在此基础上,可借中国元素讲述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实现跨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华裔包子好莱坞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