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信任,从自律做起
2024-05-15张辉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自由。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再也不想被父母管着,容易和父母发生争执。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说说你的故事
上个周末,张老师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一接通,就听到一个女孩的哭泣声,哽咽着叫了一声“老师”之后,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张老师推断,这一定是自己班里的某个女生,于是就宽慰她:“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先不着急,冷静一下,和老师说说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为了缓和气氛,张老师还自嘲道:“一时半会还真听不出来是哪位同学呢!”
原来,那天午饭后,这个叫小菲的女孩想出去玩一会儿,去的地方并不远,就是同一小区里的某个同学家里。但她的父亲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她的周末作业还没有做完,而且以前一出去玩就会很晚才回家,这次说什么也不能任由她出去玩了。
听到这里,张老师问小菲:“你现在在哪里呢?爸爸在做什么?妈妈在不在家?需不需要我打个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
张老师肯定了小菲及时向老师求助的做法,耐心地安抚她的情绪,也建议她试着学会管理时间,然后换种方式和自己的爸爸沟通。最后,征得小菲的同意后,张老师又和她的妈妈通了一个电话,告知此事经过,建议小菲父母更耐心地对待她,以更加平等的方式与小菲好好沟通,妥善解决问题。
听听我的声音
作为初中生,大家最烦的事情,可能就是家长还像以前那样约束自己,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很多时候,父母越是不让孩子做的事,孩子越是要做,开始时还偷偷摸摸的,后来甚至明目张胆地和家长对着干。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初中生身上的“成人感”在作怪。当然,父母没有及时放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难。
对于大多数可以有效沟通的家庭来说,假如孩子足够自律,父母一般也会充分地信任并放权给孩子。就像故事中的小菲,如果她每天都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每次出去玩都能遵守和父母之间的时间约定,又怎么会被自己的爸爸阻止,不让她出去和同学放松一下呢?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之所以不敢大胆放权,正是因为看到孩子的自制力不够,说过的话不算数,承诺过的事情经常不兑现。
扪心自问,大家平时看电视、玩手机,或者出去打篮球、踢足球,会不会习惯性地超时?如果大家失信在前,家长想要严格约束,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和父母发生此类争执时,同学们可以正面接纳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平静时,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有没有改进的空间。故事中,虽然小菲的情绪有点失控,但她知道如何向别人求助,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假如大家和父母发生了争吵,千万不能脑子一热,做出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大家可以向其他家人、朋友、邻居和老师求助。求助过程有利于大家缓解自己的冲动情绪,也会获得第三方更为理智的意见和建议,更能帮大家认清自己,理顺与父母理性沟通的思路。
同学们,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确需要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只有相互尊重,懂得自律,我们才能真正获得父母的认可与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