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自建房建造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昆明市西翥街道为例

2024-05-15卢雨奇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安徽建筑 2024年4期
关键词:自建房风貌规范性

卢雨奇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8)

0 引言

农村建筑建造涉及众多参与群体以及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农民为主体的建筑改造是未来的趋势,是以农民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的能够保障农民利益的乡村发展模式[1]。然而,农民主体下的建筑改造面临村民房屋建造技术不规范、建造资金来源不稳定、参与人群多、决策效率低、村落文化多元、安全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以解决建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建筑建造过程中规范性的缺失导致了建筑建造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建筑存在安全隐患[2]。规范性的个人新建住房规定在村落中很难推行,这其中涉及乡村建筑的建造资金出资方以及土地所有权等复杂的社会背景,因此乡村自建房的改造在推行过程中难以做到规范性[3]。而乡村自建房的建造与改造往往是村民为主要参与群体,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利益群体辅助的参与模式,多方参与的模式导致了乡村建筑改造决策难以推进等问题[1]。村落的建筑建设往往因村而异、因人而异,规范性的指导文件难以对多样性的村落文化进行统一要求[4]。乡村建筑的安全监管缺失也是造成大量乡村建筑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万静[5]以“4·29 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为例,讨论了农村自建房安全监管环节的必要性以及目前该环节的普遍缺失。因此,农村建筑改造需要依托农民主体,但农民主体的乡村建筑改造存在技术不规范、建造资金来源不稳定、村民主导多方组织参与的决策效率低、建筑改造因人而异、村落面貌良莠不齐、安全监管缺失等问题。

可行性策略从乡村建造技术的规范性管理、改造资金来源、建筑文化的传承、建筑安全监管环节等层面,对乡村建筑改造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策略。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三多社区为例,总结农村自建房改造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对未来乡村建筑改造的应用实施提供参考。

1 西翥街道三多社区概况

三多社区(图1)位于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中部,交通条件便利,距离主城区约15km。 三多社区下辖9 个自然村,2020 年规划范围内户籍人口约1829 人,共623 户,常住人口约1802人,除村委会所在地外,其他自然村规模均较小,由于村庄离城区较近且周边就业机会较多,近五年人口稳定增长。

图1 三多社区地理位置

2 社区内农村自建房现存问题

2.1 建造技术缺乏规范

农村自建房的建造技术从建造模式、人员选择、结构设计、建造技术层面上都呈现出参差不齐、规范性不强的特点。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大多归农村集体所有,因此其建造与改造大多没有办理严格的审批流程。农村自建房的建造与改造大多依靠农民群体自发组织,而建造团体的构成因村而异。以西翥街道三多社区为例,自建房的建造主要有五种形式:请当地名气较大的建房师傅指导建房,并支付酬金;通过村民朋友介绍外村师傅进行委托建造;自身掌握建造经验的房主自主建造;自主盖房,但本人并不具备建造经验,建造过程中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请外地专业施工队主导建造。以上五种方式为大多数农村自建房的建造方式,其中选择请当地有经验的工匠建造是大多数村民更为倾向的建造方式,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并无规范指导,也没有标准可以参照。因此,自建房的建造技艺的优劣缺乏评价标准以及规范性。

村内自建房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砌体结构、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全木结构均少量存在。不同的建造团队对结构的选择存在差异,结构的设计均未留存图纸以及相关参数,因此在进行自建房结构的研究时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判断。在建筑设备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往往以村民的自主需求为主,整个村落的新建改造建筑并不存在统一的风貌。

因此农村自建房在建造技术层面呈现出建造技术参差不齐、建造团队不稳定、规范性不强等特点,最终导致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导致后续使用过程存在问题,建造材料选择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建筑风貌的不统一。

2.2 建造资金来源问题

农民主体背景下的农村自建房建设资金主要靠村民自筹,资金来源因人而异,投入的建造资金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些贫困地区或一些危房改造项目政府会予以补贴,同时政府开放了贷款的渠道,村民可以选择通过贷款进行房屋建造以及改造。2022 年之前,政府依据经济收入和地理位置对村落进行了分级管理,针对居住在C 级或D 级农村低收入群体(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补助。

2022 年后政府针对自建房资金补助的政策有所调整,不再区分修复加固及拆除重建类别,农房抗震改造的补助资金为户均1.2 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为户均1.4 万元,房屋改造资金不足部分由农户自筹。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房抗震改造的拆除重建,农户可向金融机构贷款5 万元以内资金用于建房,政府给予3 年内贷款利息的50%贴息补助,贴息补助资金按年度金融机构测算发放,房屋改造资金不足部分由农户自筹。

西翥街道三多社区不属于政府扶持的重点地区,因此当地自建房建造改造资金全部来源于自筹,造价1300~1400元/m2,每户平均150~160m2。当地村民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也因人而异。部分经济收入较低的村民选择以较低的资金进行房屋新建以及改造;部分村民表示当建造资金不足时,会选择请收费更低的师傅或自行建造房屋,在建材的选择上也更倾向于价格较低的材料。因此,由于农村自建房的资金自筹,部分自建房资金不足对后续房屋的建造质量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2.3 风貌不统一

西翥街道三多社区均为汉族村,村庄依山而建,但无明确依山就势的肌理形态,农村自建房的建造对村落的传统风貌产生较大影响。村落中的传统建筑群落以云南滇中地区传统一颗印建筑形式为主,而近年来村内新建房屋形态各异,未按照传统建筑样式进行修建。目前村落中维持传统建筑风貌的建筑只占村落建筑的小部分,大部分建筑为新式建筑。村内建筑未经过统一的规划,整体布局拥挤杂乱,与自然环境融合较差。建筑的外形由居民自己设计建造,因此从整体上看房屋外饰面的色彩装饰整体较为杂乱,村落色彩整体不和谐。建筑功能相较于传统一颗印建筑仍延续了居住功能的属性,但很多建筑通过增加层高的方式以增加使用面积。并且由于村内开发旅游,建筑底层被设计有一定开放性的房间作为租住商用,在功能上并未完全延续传统一颗印建筑的建筑功能。

①采用MB亚甲蓝试验,通过粉料的吸附情况来辅助判定粉料中的掺杂情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对于MB值超标存疑的材料可进一步采取显微观察判定。②在样品筛分处理后进行显微观测,可有效发现是否有过量掺杂不合格材料。③联合采用MB亚甲蓝试验和显微观测手段,可较快完成存疑样品的性能判定,节约试验周期和检测经费,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村内建筑分为三种(图2),新建民居建筑、传统老旧建筑、工业厂房建筑。其中传统老旧建筑为一颗印建筑,建筑形式统一但衰败破旧、缺少维修,并且占比较小,但从留存下来的情况看,整体建筑完整且仍有使用价值。新建民居建筑占村落建筑的大多数,新建民居建筑的建造并未经过统一的规划,因此在布局上建筑较拥挤(图3)、缺乏规划统筹、无突出风貌特色等特点。工业厂房建筑多为彩钢瓦、集装箱,虽然在村落中占比不大,但因其连片且色彩鲜明,对村落的风貌影响较为明显。

图2 村内建筑情况

图3 村内建筑拥挤

村内新建民居建筑由于未经过统筹规划,房屋的建造和改造均由居民自主决定,因此新建民居建筑从色彩(图4)、高度(图5)、外观(图6)上都呈现出较大差异。个别建筑过高,显得细长,屋顶大量使用彩钢瓦(图7),且色彩各异,建筑外观杂乱,整体风貌不和谐。因此,未统筹的农村自建房的建设影响村内传统建筑的风貌,农村自建房的建造依赖于农民主体,难以达到建筑风貌规范要求。

图4 建筑色彩各异

图5 建筑高度

图6 建筑外观各异

图7 屋顶彩钢瓦影响风貌

2.4 安全监管缺失

目前,农民主体背景下的农村自建房的安全监管主要以建房师傅和户主监督为主,政府监督(一般为村镇建设技术指导员定期指导)为辅。但农村自建房存在安全隐患较多,且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建设资料保存不完整,因此监管措施需要完善。

在政府层面,发布了指导性文件,要求定期培训建筑工匠,同时实行动态检测房屋安全隐患,并建立农户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然而该文件主要侧重于审批流程、选址和重点项目住房安全监督(农危改项目和抗震加固项目)。对于农房建造改造项目的安全监管,监督力度相对不足,仅为定期抽查。政府层面,仅靠指导文件和有限的人力监督是不够的。农村自建房的建造安全面临很多困难,现阶段法规政策仍不完善,且农村房屋点多面广、基层力量不足、乡镇资金和技术人员缺乏、监管难度大。

房屋的检测维护一般由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工匠实施。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工匠在向建房单位或者村民个人交付使用时,需要向建房单位或者村民个人出具质量保证书,并缴纳5%的质保金。其中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其内容如下。

①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②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3年。

③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由建房单位或者个人与施工方约定。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企业或者建筑工匠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本地村民在建房后会定期进行房屋检测维护,发现问题后大多都及时向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工匠反映。根据各类工程要求的使用年限,施工方和村民将对房屋进行定期检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房屋的使用。然而对于很多房屋的安全隐患,村民以及施工方由于检测技术的局限并不能及时发现。此外,由于村民与工匠并不具备房屋安全检测的专业知识,并且建房数据资料由村民本人保管,因此在后续房屋使用过程中房屋的安全检测并不能达到排除安全隐患的目的。安全监管环节从村民、施工方到政府都不足以保障房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技术的缺失以及检测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3 农村自建房改造提升策略

3.1 建造技术规范化

农村自建房在建造技术层面呈现出建造技术参差不齐、建造团队不稳定、建筑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对此,应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村建房建造技术以及建造团队,例如加强对当地匠人组织的管理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以及考试,对当地建造团体的技术进行把关,并赋予能够满足要求的匠人组织建造的资质。通过对农村匠人组织的管理和技艺提升,保障农村自建房建设的技术支撑,并通过村内匠人组织的规范化,保证村内自建房建设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3.2 建造资金的补贴及管理

目前政府对农村自建房的资金补助政策较为完善,但由于村民经济水平的差异,农村自建房的投入资金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经济水平不高但未能达到政府补助标准的村民倾向于用更少的资金建造改造房屋,而建设投资的缩减可能存在建材以及人工费的不足,从而导致安全上的隐患。因此,在现有资金补助的政策上,政府部门应对农村自建房建造以及改造资金的投入有细化和明确的规定,当投入资金不足时应对建造项目的启动加以审核。

3.3 普及传统建筑文化

农村自建房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村落内的传统建筑风貌,传统建筑文化在村内渐渐被忽视,这是由于自建房的建设很大程度上由村民自主决定而导致。因此,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应从管理层面制定建筑建造指导文件,对当地建筑色彩形式等建筑外形提出建议;对村民进行定期的文化宣传,加强当地传统技艺以及建筑文化的宣传,支持当地文化发展,让当地文化能够在更多的村民群体中传播,以增强文化自信。

3.4 规范安全监管流程

现阶段农村自建房的安全监管主要由政府部门阶段性管理指导,村民与建房责任方实施,这种模式的安全监管存在检测技术不到位、检测数据不完整、政府介入有难度等。因此,针对目前农村自建房的安全监管问题,应该加强建造过程的监督以及规范性规定,要求保存建造图纸以及相关资料,同时多方参与介入,组织相关的检测组织以及安全监管专业人士对房屋进行检测。房屋交付使用前,应让房主向政府部门提交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进一步规范安全监管的流程。

4 结束语

农村自建房的建造是以农民主体的,这种房屋建造缺乏规范性、安全性和文化风貌传承。因此,本文从乡村房屋建造技术的规范性管理、改造资金来源、建筑文化的传承、建筑安全的监管四个层面对农村自建房的建造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匠人的技术以及房主的个人意愿、建造技术参差不齐、建造资金因人而异,部分投入不足的房屋在建造过程中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村落中的建筑风貌不能延续传统建筑的外形以及功能,在建造过程以及完工后安全监管很难实施并且执行不到位。本文针对这四个层面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在建造技术层面,加强村内匠人的技术培训以及建造许可的管理;在建造资金的投入层面,对补贴政策以及房屋建造的资金投入有细化的规定;在村落文化风貌传承层面,在村落内加强文化的普及宣传,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在建房安全监督管理层面,出台指导文件,为了便于安全监管,加强建造过程的文件管理以及多方介入对其定期检测。这些策略旨在进一步规范农村自建房的建造,让农村自建房安全监管有保障、村落建筑文化风貌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自建房风貌规范性
关于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农村自建房现状及房屋安全的思考研究
农村自建房现状及房屋安全的思考初探
包裹的一切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农村自建房转让需要哪些手续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