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对策

2024-05-15何邦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4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仪器金融

沈 涛,陈 璐,陈 盼,何邦进,朱 慧,陈 宁

(1.浙江理工大学a.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b.艺术与设计学院,杭州 310018;2.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杭州 310006)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指出: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1]。近年来,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新购的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和共享水平较低等问题逐渐凸显,呈现出单位化、部门化、个人化的倾向。当前,政府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底数不清、重复购置”,大型仪器管理单位“不愿享”“被动享”,科研主体仪器资源“找不到”“约不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改革创新过程,需要在机制、政策、方法、工具和技术上持续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整体来看,目前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或理顺,科技金融的活水作用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探索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设备开放共享是政府、设备管理单位和科研主体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由于大型科研仪器价格贵、使用有门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堵点之一在于管理单位需要承担设备在共享过程中损坏带来的风险,使用人员需要承担设备在共享过程中损坏带来的赔偿,产生了大型仪器管理单位“不敢享”和使用人员之间存在“不能享”难题。以科技保险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政策和工具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为此,本文以推动新时代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为牵引,提炼科技金融工具运用典型案例的共享和服务模式,系统研究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机制,分析其内部的作用机理、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为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示范,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

1 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特点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发现自然规律、探索未知世界、推动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科学边界、解决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原值高,功能全,精密化程度高,操作复杂,迭代升级快,对实验技术人员要求高,维护成本高[2-3]。如今,在现有大型科研仪器的管理模式下,仪器设备的总体使用率不高、共享率较低,传统的设备维修方式已很难满足其维修费用高的需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供需对接不畅已然成为制约其开放共享的关键所在。

1.1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原值高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在科研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高校和科研单位对大型科研仪器的采购力度不断增大,以某省属重点高校为例,近10 年,单台原值在30 万元以上的设备新增566 台,价值总额达2.15 亿元,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占仪器设备总资产的34.15%。因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广,通用性、服务型强的大型仪器设备通常通过成立分析测试中心集中放置和统一管理,其他专业特色明显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分布在各院级实验平台或实验室,设备操作标准不一,共享难度大。随着大型科研仪器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断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程度、参与社会服务的水平、仪器设备利用率、科技资源配置、财政资金绩效等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关注。

1.2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机时数和对外服务机时数是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最直观的表现,通常情况还要考虑样品检测数量,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教成果产出、优质论文数量以及仪器新功能开发等方面全面体现大型科研仪器在科学研究方面作用的发挥[4-5]。从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绩效评价的分析结果中不难看出,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总体偏低,某省属重点高校参与考核的414 台设备,年度运行机时30.9 万h,年度对外服务机时6.8 万h,年度共享率仅为21.94%。仪器使用数据的统计方式来源于已安装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使用明细数据,个别特殊设备如辐射类、机械工程类、电子类的设备数据根据大型科研仪器日常使用记录表人工统计,该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主观推断和实际利用偏差。此外,特殊科研项目设备的专用、项目截止设备停用、设备故障未及时修复、设备老旧淘汰待报废、人员流动等原因都是导致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偏低的因素。

1.3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维修费用高

良好的维保是确保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日常的维护保养是仪器管理人员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不可避免造成仪器的损坏,加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费往往比较高,尤其是设备保修期过后,仪器维修费用给仪器管理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6]。按照目前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提升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有些高校成立了仪器设备维修科,建立设备检修维护机制,通过编制维修经费年度预算,对维修经费使用进行统一管理。维修部门要严格履行维修验证、申请审批、维修验收程序。但维修程序过于复杂,再加上如维修经费账号年度超支,维修费用也不予追加,直接影响使用部门维修设备的积极性。部分高校维修归口部门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由于没有维修基金用来支持大型科研仪器维修,整个维修经费需要课题组或机组成员来承担。近几年,由于大型科研仪器有偿使用机制的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制度不断完善,部分单位提出了“以机养机”的新模式,通过调研不难发现,这也仅仅是小部分机组可以实现。如何通过科技金融的作用减轻因仪器维修给管理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社会服务需求量大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在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创新、科技研发、质量检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建立,搭建了中小型企业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之间的互动桥梁,这种协同模式不仅降低了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成本,也有效提升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增强了企业和高校的联系,互通有无、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达到合作共赢。通过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注册的方式预约开放共享的设备,测试结算后可以获得检测报告,极大缩短了科技研发的周期。通过对某省属重点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用户的分析发现,企业科研机构用户较多,主要是生物医药类企业、纺织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类企业,全年测试经费44.76 万元,涉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有核磁共振波谱仪、扫描电镜、液质联用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120 kV 透射电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这些大型仪器设备高效地发挥了在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2 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8)认为,科技金融不仅是将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金融有机结合,更是创新型经济的高级形态,具有内生性、综合性、动态性、社会性和创新性等显著特征。科技金融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和科研人员,包括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在内的科创活动兼具风险性和创新性,需要大量风险资本的投入,科研成果才能促进技术的升级。为此,需要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供应和需求两端入手,建立设备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机制。

近年来,浙江积极探索和开发以科技保险为代表的金融工具,依靠科技金融的撬动作用和活水作用,不断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用户开放,减少部门分割、单位独占仪器的现象,努力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走出一条富有示范意义的大型科研设施设备开放共享之路。

浙江省有关政府机构、高校、企业、科研工作者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以大型仪器设施设备的开放共享为切入点,以数字化改革牵引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搭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引入金融活水,不断提升政府创新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着力解决管理单位共享意愿不足、开放积极性不高、供需对接服务难等问题,如图1 所示。

图1 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创新生态

2.1 政策支持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浙江省高度重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全面推进《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的实施,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刚要》等文件精神,秉承“整合、共享、服务、创新”基本思路,不断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用户开放,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水平,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实走深。先后出台《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产的监管。和共享、绩效评价等工作[7-8]。2022 年11 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8 部门突出数字赋能、多跨协同,依托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全面深化制度创新改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网办”“一指办”的实施意见》,以解决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和共享率不高,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文件中明确提出强化科技金融保障,首次在政策层面通过保险方式积极引导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2.2 技术引领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随着“数字浙江”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也完成了迭代升级,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整合的效率,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高校、科研机构、各类研发企业和科研工作者提供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目前集聚了800 余个创新载体,在线单价30 万元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数量达到17 000 余台,仪器总值163 亿元,已提供社会服务近17 万余次。平台构建了用户体系,形成了单位管理员、载体管理员、仪器管理员3 级用户体系,管理单位可以通过大仪平台“用户模块”,为本单位不同层级的管理员配置相应管理账号,单位管理员除运用新增、修改、删除、重置密码等功能以外,还可对已分配的所有账号进行导出,对账号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能有效减轻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压力,更能显著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平台新增了创新券兑付功能,使企业用户在使用创新券上更加便捷。设备预警功能可以实现对仪器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掌控,对于一段时间内未开机的仪器设备进行预警,起到有效的监控,从而督促仪器管理单位及时维护设备。通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状况可视化展示可以有效地支撑相关单位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进行全方位监管和考核。高校和科研机构认真落实大仪器开放共享工作,通过自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仪器设备的基本介绍和对外测试预约服务,有条件的还建立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多学科交叉使用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平台对校内外提供有偿服务。

2.3 实践探索形成“政府+平台+保险”的创新服务模式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在提升仪器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仪器损坏的风险,面对高额的设备维修费用,让创新载体对开放共享工作产生一定的顾虑,设备的损坏难以定责和追责。针对仪器维修不起、企业购买不起、保险服务推不起等痛点堵点问题,浙江省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创新性引入金融创新的活水,积极探索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保险保障机制,为创新载体提供“保险+维护”的互补服务。首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保险产品“共享保”应运而生,开创了“政府+平台+保险”的创新服务模式(见图2),彻底解除仪器管理者的后顾之忧,让科技资源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经过前期的调研论证,作为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试点单位的浙江理工大学率先为113 台设备投保。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投保选择标准是单台原值在30 万元及以上、入网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且通过安装物联网传感器获取运行数据,投保对象按照设备原值单价30~80 万元和80 万元以上两个类别,保费分别为800 元/年/台和1 000 元/年/台,根据投保条款设备最高赔偿额为8 万元。浙江理工大学与太平科技保险公司签约,运用“共享保”为大型科研仪器上保险,既创新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工作共享的举措,也进一步拓宽了金融服务的实体渠道,依托科技保险的作用,为创造良好的科技资源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11]。

图2 创新服务模式

目前,大型科研仪器损坏后的保险理赔在进行之中,其中原子力显微镜的维修理赔金额为25 753.43元,切实减轻了科技载体管理者的负担,但是整个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保险理赔的流程还有待优化,保险赔付比例有待提升,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 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和政策的牵引作用

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①贯彻落实国家与省市关于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政策,加大科技金融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上的支持力度,从论证-采购-运行-维保等方面加大投入。②省科技厅要结合本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与现状,在相关问题的痛点难点上征求多方意见,出台或修订相关政策,为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目前,浙江省科技厅联合8 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网办”“一指办”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推广科研仪器“共享保”,加入省大仪平台的管理单位可为安装物联网传感器的大仪购买保险。年度绩效评价为“优秀”和“良好”的省属高校、科研机构,支持按照80%和50%补助购买“共享保”。在积极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相关制度有效落实的同时,持续加强开放共享的监管力度,为科技金融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提供有效的路径指引。与此同时,政府、科技保险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和高校更应加强技术创新、科技信息共享、法规政策宣传普及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合作主体的积极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 充分调动市场和技术的主导作用

以科技金融赋能为切入点,探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策略与路径,聚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以聚集科技资源为导向,打破传统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实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评议、仪器入网、开放共享、运行监测、绩效评价”的全周期管理“一网办”和“智能搜索、实时预约、费用支付(创新券抵扣)、结果反馈、服务评价”的全流程服务“一指办”。利用物联网技术以科技金融赋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切入点,聚焦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建设,推进各合作主体对外服务协同发展。探索“科技金融+科技资源+创新发展”“政府+科技金融+高校”等模式,推动各创新载体自身平台建设,形成“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保险理赔”的服务链条,吸引中小型企业在本省进行产品质检和新品研发,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模式。完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编码标识,赋予设备唯一的身份标识,及时更新平台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信息,为上过保险的仪器设备加以颜色进行区分,做到设备信息化、精准化和高辨识度,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3.3 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活水作用

目前,为大型科研仪器上保险这一新型投保理念,是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领域金融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加强与科技保险公司的交流合作,依托保险杠杆,有效提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社会服务效果与质量,科技保险保障机制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开拓了新的思路。太平科技保险有限公司在提供大型科研仪器保险服务的过程中,应与政府、科研载体建立合作关系,在保险产品的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保费测算,投保设备的筛选条件以及出险后理赔流程等,还可以探索为大型科研仪器实验员和实验室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关于保险的定价也可以按购置年份或单台原值进行合理优化,吸引各类仪器设备加入科技金融,形成多层次运行模式。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出险定损方面,既要考虑到设备的精密性和复杂性,又要精准给出定损清单,可通过第三方给出维修报告或维修确认书的方式,达到缩短结案周期的目的。通过对金融产品的优化,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

3.4 健全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生态

结合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实际与现状,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资源共享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加大科技金融在中小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流动,发挥其金融活水的作用,探索第三方机构市场化运营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化参与共建,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整合内容资源,建设科研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集约化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保障体系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此外,还需完善大仪入网流程,加强开放共享激励,加大创新券支持力度,提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水平,提高大型科研仪器国产化质量,建立评价激励约束有机结合的制度,注重开放共享数据挖掘,形成科学的数据管理,强化科学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开放共享,管理部门要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本单位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激励机制、多部门联动推进机制,构建良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生态,推动长三角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4 结语

科技创新是推进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在科技创新中肩负着重要使命[12-14]。站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路口,面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标准共享的挑战,科技金融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通过赋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有效缓解中小型企业创新压力,减轻科技工作者负担,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向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大型科研仪器并提供共享服务,实现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15-16]。浙江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价值链互联互通,利用科技金融牵引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共享便捷度、信息透明度、服务满意度,形成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示范的应用场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提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示范。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仪器金融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P2P金融解读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