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考答案

2024-05-15

关键词:题意材料发展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1. D “财富被当作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反映的是对财富的追捧,氏族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催生了野蛮奴隶制,故恩格斯的观点是阶级矛盾激化促使国家这个管理机关的产生,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自己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工具,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项符合题意。

2. C 人类文明诞生于不同的地区,而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文明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可知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C项符合题意。

3. A 根据“第209条”和“第213条”规定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对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别对待,《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等级差别,A项符合题意。

4. C 根据所学可知,种姓制度建构了天生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体系,而释迦牟尼认为善报与行善有关,与出身无关,这挑战了当时被认为是权威的种姓制度,C项符合题意。

5. B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文明起源于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同,且文明之间在当时尚未建立起联系,因而呈现出独立发展而多元的特征,B项符合题意。

6.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和古西亚文明属于农耕文明,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经济相对发达稳定,这为扩张领土奠定了物质基础;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因此其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说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以不同的方式扩展,主要是受到经济形态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

7. A 波斯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的战绩,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由此可知波斯帝国民族众多,在文化上多民族文化交融,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A项符合题意。

8. D 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试图凭借一己之力处理帝国政务,使其亲信集团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这说明帝国统治缺乏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D项符合题意。

9. A 结合所学可知,罗马修建道路数量逐渐增加,并以罗马城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是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说明罗马的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发展,A项符合题意。

10.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促进了文明进步,D项符合题意。

11. (1)概况:法老实行专制统治;埃及中央集权式官僚系统已初具规模;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充任,平民可担任中下级官吏。

(2)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主权在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直接民主);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至上;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12. (1)举措:设置行省,控制新征服地区的国防、司法、财政大权;保留城市行政自治权。

原因: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罗马人依靠军事扩张,重视法治;各区域文明差异大,自治传统浓厚。

(2)条件:农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城市发展,贸易增加;大帝国出现。

特点:交流领域广;交流越来越便捷。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1. B 据材料可知国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骑士阶层都属于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的阶层,故選B项。

2. D 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古后期,国王通过与市民联合,一方面使市民获得城市自治权,一方面在市民的支持下国王削弱封建主力量,即王权与自治城市相互支持,故选D项。

3. A 由材料可知,案件审判注重证据,如涉及王侯的叛国罪时,可以使用拷问,说明罗马法注重维护国家而非贵族的利益,体现出合理与节制的特点,A项正确。

4. A 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对设立市场尤其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这便利了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开展,故选A项。

5.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奥斯曼帝国,帝国都城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故选B项。

6. B 10世纪,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B项符合题意。

7. C 据材料信息可知,秘鲁出土了来自秘鲁南方、智利北部、厄瓜多尔沿海等地的物品,说明古代南美文明存在长途迁徙或交流,故选C项。

8. D 据材料可知,说明15世纪左右中国与非洲间存在一定的贸易交往,D项正确。

9. C 据材料可知,使用玛雅文字的权利被祭司垄断,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传承,C项符合题意。

10. A 据材料,该文明是美洲的印加文明,建立起官僚体系,强化国家综合治理与印加文明的史实相符,故选A项。

11. (1)变化:由以垦地系庄园为主到以寄进地系庄园为主。

原因:土地兼并加剧,班田制被破坏;农民生计困难;皇权相对衰落,贵族和宗教势力扩张。

(2)变化趋势:由从属于神权到逐步独立于神权。

原因: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壮大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

12. 示例:

论题:多种方式促进中世纪世界文明交流。

论述:中世纪是世界各文明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人类文明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以商业为媒介进行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中世纪继续发展,瓷器开始成为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并传播中国文化到欧亚地区。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战争冲突也间接促进文化的交流,如阿拉伯帝国武力扩展的同时传播东西方文化,将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传入欧洲,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中世纪人类通过商贸、人口迁徙、战争等方式进行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共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1. C 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人们对于经商和积累货币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此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的,C项正确。

2. B 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麦哲伦、维雷扎诺等人都是得到了君主的支持进行的新航路开辟,B项正确。

3. D 据材料可知,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进行早期殖民扩张、贸易和掠夺,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一定条件,D项正确。

4. 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觀点的提出是建立在史料查证和比较的基础上,D项正确。

5. B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库克船长在航海活动中掌握了南太平洋的水文、信风等信息和北太平洋的航海规律,法国也前往太平洋深处进行航路探索、文明发掘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说明探险活动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使得人们更了解世界,B项正确。

6. C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在欧洲掀起了商业革命,欧洲国家对于各种香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各种商品也从世界市场流入欧洲,C项正确。

7. A 材料说明1500-1600间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物价上涨,需要更多的金钱才能保证正常的开销有关,A项正确。

8. B 根据材料“1571年,伦敦皇家交易所”和所学知识,当时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材料中“票据、债券”指向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如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这些都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发展与经营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

9. B 从材料中“墨西哥”“西班牙”“菲律宾”“中国”“拉美地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美国的白银广泛传播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加强,B项正确。

10. B 根据材料可知,16—17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者来到日本,并且在日本展开争夺,体现了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B项正确。

11. C 西班牙的法学家提出的三项权利显然是符合当时西班牙对外殖民扩张需要,服务于欧洲殖民扩张,C项正确。

12.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动植物以及病原体的传播和交流,从中可以看出该书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新旧世界物种交流产生了广泛影响,A项正确。

13. (1)背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拉美物产的丰富,金银产量高;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技艺高超,商品经济繁荣。

不同影响: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了洲际市场的发展;加重了对美洲地区的殖民掠夺;促进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北太平洋贸易:加速了美国的资本积累;影响了流入中国白银的比例。

(2)线路: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西班牙。

理由:出水的瓷器尽管有很多产自漳州窑,但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它们是运往菲律宾的(或参与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很多瓷器来自景德镇和潮州,它们不符合早期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内容;出水的铜钱在之前的中国沉船考古中多次发现,并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独有的物品;古代货币在非洲、印度洋都有发现,但并未明确是否来自该船或与出水的是否同款钱币。(任答两点即可)

建议:继续对该沉船进行深度发掘;对“南澳Ⅰ号”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献史料、地理学),判断其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之间的确切联系;对比研究其他已知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的沉船,分析“南澳Ⅰ号”与他们的异同。(任答两点即可)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1. D 据表可知,这些言论从市民、神学、国家的角度强调发财致富的正当性,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推动拜金逐利思想的形成,故选D项。

2. A 材料主要强调了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动,工商业者开始寻求建立新的政治体制,以及能为这种新体制服务的新宗教,这实际上顺应了西欧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趋势,故选A项。

3. C 据材料信息可知,牛顿宇宙理论的影响超越了科学领域,对分析人类行为和制度有重要价值,说明近代物理学发展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C项。

4.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力学体系第一次把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统一在一个理论体系当中,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论大综合,反映了科学理性的精神,自然科学的成果启发了启蒙思想家们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认识人类社会的规律,故选B项。

5. A 据图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所以出现图中议会权力变重、国王权力变轻的现象,故选A项。

6. D 据材料可知,《独立宣言》的颁布引起了大批美国人民的热烈响应与积极参与,推动了北美的独立运动,故选D项。

7. D 由材料可知革命初期,正在拆毁束棒的赫拉克勒斯代表法律与秩序的对立面,具有破坏性的野蛮力量,革命高潮时期手持狼牙棒,脚踏铁链,象征着冲破旧制度枷锁的人民,拿破仑统治时代,需要恢复秩序,因而不再崇尚难以控制的脱缰野马般的民众力量,故图像研究丰富了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故选D项。

8. D 据材料可知,美国立宪原则规定了政府的正当角色是保护平等的权利,并对其权力进行限制,防止权力被滥用,故选D项。

9. D 由材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可知俄国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统一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主要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故选D项。

10. C 据所学可知,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废除了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亚历山大二世主导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据此可知,二者都为本国的现代化做出贡献,故选C项。

11. (1)原因: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说明: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导致西欧与东欧的冲突;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

(2)历史条件:南北战争爆发,联邦政府希望获取民众支持;美国政府拥有大量国有土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保障。

作用: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或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促进西部开发(促进交通发展);带动了移民浪潮,带来丰富的劳动力。

12. 示例

论点:启蒙运动不断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论据: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17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如约翰·洛克提出分权学说。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希望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德国哲学家康德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精神武器。

综上所述,启蒙运动从英国兴起,后来不断扩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本质上反映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

1. A 题干中“专利发明”“新发明”“新改进”等关键词体现了技术革新,故A项正确。

2. D 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题干中的信息“碾碎了工廠不得离开河流的‘诅咒”即为其具体体现,故选D项。

3. C 20世纪初的俄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题干中的“电力路灯”和“有轨电车”是电力技术广泛开发和应用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

4. B 由图表中1870—1900年间,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澳洲等地铁路里程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可知,该时期,世界各地近代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发展,故B项正确。

5.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题干中“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等信息体现了工业革命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故B项正确。

6. B 由题干中“组织……集会、示威游行和罢工”“向议会提交……请愿书”等信息可知,该时期,宪章运动尚未认识到无产阶级采取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统治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

7. D 题干中的信息“为同时代的人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强调了为民服务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8. B 题干中的信息“使人真正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体现了对“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

9. C 由图表中“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是自发的”“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自发性、偶然性,故C项正确。

10. D 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统计应该交还给工人的财产清单,维护了工人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故选D项。

11.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积累的残酷性;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生产及其管理的影响;工人阶级争取权利的不断斗争;国家政策与法律保障。

(2)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推动工人运动兴起与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有助于增强资本主义国家自我修正的能力。

12. (1)资本主义是阶级社会,存在剥削压迫;工业革命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工人阶级壮大,斗争理论发展。

(2)特点: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消灭阶级对立;每个人自由发展。

价值:是改变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保障人类基本权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方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方向。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1. C 根据材料“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可知宗教成为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C项正确。

2. D 根据材料可知,为了保护西班牙商品的出口利润,西班牙政府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强迫殖民地种植国际市场上畅销的农作物,造成殖民地农业经济结构的扭曲,D项正确。

3. A 据本题材料可知,东印度公司对孟加拉进行殖民掠夺,使其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进而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所以,材料中的规定适应了宗主国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

4. A 据材料信息可知,《瞥视火车》通过对比工业革命的成就与印度落后的现实情况,来宣传美化英国的殖民统治,从而强化印度民众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认同,故选A项。

5. C 据材料信息可知,17—18世纪的非洲只有沿海城市受到侵略,20世纪初非洲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结合所学殖民扩张的史实可知,这是由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模式发生变化,即由暴力掠夺转化为商品和资本输出,故选C项。

6. C 据材料“殖民地国家只能负责出售生产资料和购买制成品,流失资源和资本”可知殖民地国家在世界殖民体系中受到经济损失,故选C。

7. 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美国外交政策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依仗科技、经济、军事力量对拉丁美洲进行武力干涉,干涉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事务,故选D项。

8. C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伊朗、土耳其、中国相继爆发了变革封建制度的革命;印度的独立运动发展成波澜壮阔的群众性反帝爱国怒潮;越南、朝鲜、印尼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蓬勃发展;这一切汇成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这场运动的前提条件是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C项正确。

9.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积极争取埃及独立,埃及人民族意识进一步的觉醒,A项正确。

10. B 依据材料“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人民一直在进行激烈抵抗”,这些斗争都体现了非洲人民的独立精神,B项正确。

11. (1)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始新一轮殖民扩张;启蒙运动后,自由平等思想传播,禁止奴隶贸易日益高涨;近代以来西方传教活动的兴盛;近代以来探险活动的流行与地理科学的发展进步;书籍印刷、新闻报刊业的发展。

(2)变化:从认为利文斯顿的探险成就卓著到批判利文斯顿是帝国主义的拥护者。

因素:时代的变迁;观察的角度不一;评价者立场不同。

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

1.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强国,但美国殖民地很少,故乙为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在经济上仅次于美国,但其殖民地数量与面积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故丙为德国;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德国,但其殖民地依旧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故甲为英国;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其殖民地依旧仅次于英国,故丁为法国,选择C项符合题意。

2. C 据材料可知,1917年的宣传比1915年更突出德军的残忍行径和对和平的破坏,借此激发美国人对战争的反感和对德国的敌视情绪,促使美国从原来的中立态度转变,积极对抗德国,故选C项。

3. D 据材料可知,《国际联盟盟约》中关于缩减军备、防止战争、和平解决争端的相关内容,说明一战的残酷促使人类对战争有所反思,体现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和努力,故选D项。

4. C 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故选C项。

5. 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认为,苏俄的经济结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苏俄的实际,只有“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新经济政策才符合当时苏俄的现状,列宁的这一判断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选C项。

6. B 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工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结合所学苏联工业化的史实可知,这与苏联推行一五计划有关,故选B项。

7. A 据材料信息可知,甘地将纺车和粗布看做印度的民族符号,大力推行手工纺织运动,这有利于团结印度人民,故选A项。

8. D 据材料信息可知,墨西哥颁布宪法,限制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这些规定提供了限制大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依据,故选D项。

9. D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产品大量积压,供过于求,罗斯福的“计划生育”意在缓解供需矛盾,故选D项。

10.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B项正确。

11. (1)态度:承认东三省归属中国,否认日军军事行动的合法性;肯定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并对日本表达同情。

评价:调查结果有歪曲事实的成分,未能做到客观公正,有袒护和掩盖日本侵略行为的倾向;体现了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绥靖纵容,未能采取有力的制裁措施,无法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处理办法试图以列强共同宰割中国东北以取代日本的独占政策,反映了国联是维护列强利益的工具。

(2)联系:联合国吸取了国际联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区别:联合国更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权威性;国联缺乏普遍性、广泛性和权威性。联合国安理会对实质性事项的决议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国联采用“全体一致”原则。在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联合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国联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联合国更加重视对世界和平的维护,更能代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国联主要维护英法利益,对维护世界和平不够重视,不能代表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

12. (1)历史必然性: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工人队伍力量壮大;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日益成熟;列宁主义的形成和指导。

(2)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显现;农民生活困难;工农联盟面临破裂;国内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

意义: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有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和苏维埃政权的稳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八单元 单元测试

1.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这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发展经验,故选B项。

2. B 据材料等可知,二战后,英国实行宏观调控,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到90年代,为解决本国的经济困难,又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些都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B项。

3. A 结合所学知识,“藍领”主要面向的是第二产业,出纳员、服务员和保健员属主要面向的是第三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故选A项。

4. B 据材料可知,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注重动员公民的生产潜能,降低对现金转移供给的依赖,并优化资源的分配,说明其兼顾效率与公平,故选B项。

5. B 据材料可知,辛普森的无罪宣判在不同种族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这说明了种族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并证明了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存在,故选B项。

6. A 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既提出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又认为和平共处的实现建立在苏联核威慑、军事力量强大的基础上,说明当时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联高层还是倾向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样的认识不利于苏联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A项。

7. A 据材料“响应勃列日涅夫的号召……从理论上研究发达的社会主义”可知,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的撰文内容以及他对于苏联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的设定,显示出了对勃列日涅夫政策理论的全面拥护和跟随,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勃列日涅夫的个人崇拜,故选A项。

8. 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學知识可知,英国镇压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受到广大被殖民国的谴责,而且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促使英国对殖民地政策的调整,故选C项。

9.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拉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后,国内军事独裁,国外英美尤其是美国经济和政治渗透,拉美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故选B项。

10. (1)原因:民意不支持热战;美国没有把握在热战中获胜;美国与苏联争夺东欧的失败;凯南等人的推动;苏联对美国的政策不妥协。

具体举措: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支持联邦德国成立。

(2)特点:攻守形势不断转换;军备竞赛逐渐升级。

影响: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加剧了国际局势紧张与动荡;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

11. (1)特点:立法保护;以出口工业为主体;速度快;工业生产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原因:大力吸引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自由贸易区,加速落后地区开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

(3)启示: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重视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第九单元 单元测试

1. 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大国争取“极”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侧面反映了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彻底定型,故选A项。

2. D 据题干曲线图可知,发展中国家贸易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则相对下降,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与完善,故选D项。

3. B 据材料可知集装箱的标准化有利于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故选B项。

4. D 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修建美墨边境墙表现出一种排外的政策,不愿意承担全球化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逆全球化”政策,故选D项。

5. D 据材料可知,美国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远超非洲、拉美地区,这说明在信息技术革命时期,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占据绝对优势,该现象可能加剧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故选D项。

6. C 邮票是由联合国发行的,所以代表了联合国的观点,甘地头像右侧的文字是主张一个国家可以接受各地的文化,但也要坚持保留自己的文化,所以反映出联合国倡导文化的多样性,故选C项。

7. B 据材料可知,专制和穷困都有可能导致恐怖主义,说明人类和平遭遇多重威胁,故选B项。

8. B 据材料可知,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说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故选B项。

9. D 据材料可知当前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之间通过经济合作、技术合作的方式积极谋求互利共赢,以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故选D项。

10. (1)变化:地缘政治变为地缘经济。

影响: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发展。例: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

区域合作不断深入。例: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

(2)积极因素: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凸显;国际法和全球治理体系逐渐完善;多边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核不扩散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共识;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深入合作;中国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1. (1)影响:有利于扩大进出口,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推进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事例: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背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亚洲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亚洲各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深厚的历史积淀等。

意义:有利于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加强亚洲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全球提供一个全新发展理念和治理模式的样板。

期末测试(一)

1. D 据题干“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可知,自然环境影响到了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故选D项。

2. B 大秦是指罗马帝国,故选B项。

3. B 据图示可知,空白处需要填充的是大学兴起的背景,大学是在中世纪城市商业经济兴起的基础上,由教会主导并且得到城市居民支持的教育机构,是当时城市文化繁荣的象征,故选B项。

4. B 由“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始终以‘朝臣自称”可知,幕府将军的这些做法意在维系其统治的合法性,故选B项。

5. A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末在墨西哥形成了阿兹特克文明,阿兹特克人发展了一种独特的农业耕作法——“浮园耕作法”,A项正确。

6. B 材料反映了欧洲人对企鹅的认识的演变,从欧洲人最早对北大西洋地区一种海雀的称谓,到南半球的鸟,再到18世纪时,“企鹅”成为南半球海鸟的专属称谓,这反映了欧洲人对企鹅认识的深化,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深入,故选B项。

7. C 启蒙思想家受到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认为自然界存在某种规律,人类社会也存在某种规律,因此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提出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为未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构想,故选C项。

8. B 材料中规定“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级,有了歧视,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故B项正确。

9. B 据材料可知,从1500年到1800年再到1890年英国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这是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即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

10. B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即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故选B项。

11. C 据材料“这些通过种族灭绝、破坏文化和掠夺资源体现出来”“非洲已被直接租给各个公司”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列强前期多采用种族灭绝、破坏文化和掠夺资源的方式进行殖民掠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列强改用资本输出的方式进行殖民掠夺,说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殖民手段的更新,故选C项。

12. A 据材料可知,一战前英德两国的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埋下了战争隐患,故选A项。

13. B 据图表信息得出,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飞速发展,结合所学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相关知识得出1924年斯大林上台,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工业得到飞速发展,故选B项。

14. D 印度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得其民族民主运动具有了自身的特色,采用了相对和平的坚决斗争的形式,故选D项。

15. D 由材料“《轴心国的鸽子生下了这枚臭蛋》”“1941年12月”,漫画中枪弹对准美国,可知该历史事件是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使得美国参战,二战发展成全球战争,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选D项。

16. B 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政府直到二战后的20多年里,通过强化政府干预经济来应对危机,干预行为需要以财政支出为保障,故选B项。

17. B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正是赫鲁晓夫下达指令性计划的体现,这表明其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故B项正确。

18. A 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英国原有的殖民地、保护国等纷纷宣布独立,说明英国与以往相比,逐渐国力衰退,A项正确。

19. D 据材料“民族国家过时了,世界要走到后民族国家时代”可知,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是超国家组织,其超国家机构有欧盟议会、欧盟委员会,符合材料“后民族国家”的描述,故选D项。

20. B 世界政治力量发生了分化组合,更符合1992年后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重塑的情况,故选B项。

21. (1)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组织机构众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城市人口较少。(6分)

(2)新变化:人口恢复增长;工商业(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商人阶层的力量不断增强;君主统治加强;现代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8分)

22. (1)具有贸易垄断的性质;带有殖民扩张的目的;经济与政治权力相结合。(6分)

(2)原因: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机构逐渐僵化、腐败;印度民族民主運动的发展;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壮大。(4分)

评价: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残酷剥削的方式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被殖民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交流。(4分)

23. 示例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一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出现的改变。(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西方仍然占据国际格局的主导地位。(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和日本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对两极对峙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局面出现,多极化趋势加强。(6分)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分)

期末测试(二)

1. A 古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和黄河流域的中国,都存在洪水的传说,说明自然环境(大河、水)对古代早期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

2. C 据题干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受到的束缚较少。这有助于新经济因素的产生甚至社会转型,C项符合题意。

3. D 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的许多文化被传入到西欧甚至世界各地,并成为“教科书”“蓝本”“关注研究……的著作”等等。这充分说明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广泛,D项符合题意。

4. C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646年日本”“自今以后,君无二政,臣无二朝”“天覆地载,帝道唯一”等信息可知,题干所述为日本大化改新。这些信息说明大化改新的目的是强化天皇的统治地位,C项符合题意。

5. B 据材料可知,非洲和美洲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却都经历了原始农业的产生、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阶级产生及国家形成,即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B项符合题意。

6. A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其他人开辟新航路,A项符合题意。

7. C 根据材料可知,一本《圣经》的重量要远远超出教皇、红衣主教等的重量。这说明图片的主题是反对教皇、教会的权威。德意志宗教改革主张简化教程,任何人只要认真研读《圣经》,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到拯救,即“因信称义”,C项符合题意。

8.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后,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把历史推进到一个新时代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议会在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是最早建立新制度的国家,A项符合题意。

9. B 1776年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初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市场,这就要求国家減少关税保护,因此亚当·斯密呼吁政府实行自由贸易,B项符合题意。

10. C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工人阶级没有认清自己的真正目的。这表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C项符合题意。

11. C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欧洲列强在非洲殖民的罪恶行为,对非洲以后的发展产生巨大阻力。这说明欧洲资本主义列强对非洲的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影响深远,C项符合题意。

12.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伊朗立宪革命和辛亥革命都推动了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符合题意。

13.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美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后,中国对德奥宣战,“以工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演变为全球范围,A项符合题意。

14. D 据题干材料可知苏联在1926到1929年,煤炭工业、石油开采量、钢铁产量等都增长迅速,并且1930年苏联的金属加工业和发电量增长也很迅速,这都促进了苏联工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探索成就突出,D项符合题意。

15. A 根据材料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伴随战争而开始的,战争的需要推动了科技发展,A项正确。

16. C 观察右侧图中上端文字为“投票权和否决权”,左侧上方的文字为“安全新闻剧院”,左侧中间的文字为“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左侧下方的文字为“小国”;而且门口的三个人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斯大林、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国参与该会议需要大国带进去。这些说明雅尔塔会议是由大国主导的国际会议,即大国主导带有明显强权政治色彩,C项符合题意。

17. C 根据材料数据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对“经济滞涨”,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其普遍做法是减少国家的干预,C项符合题意。

18. B 根据材料可知亚非拉新兴国家的崛起及其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呼吁一定程度上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项符合题意。

19. A 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增长较快,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展较快,A项符合题意。

20. D 材料强调的是“履行这种责任”。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坚持互利共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互动、对等和一致,强调共存共处、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包容互鉴,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正确。

21. (1)原因: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4分)

特点:君主领头,军队开路;广泛深入,同步发展;时间久长,中心稳定。(2分)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4分)

说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4分)

22. (1)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分)

(2)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法国《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思想;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人民主权。(4分)

(3)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变革为思想解放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总之,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6分)

23.示例:新力量崛起,推动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2分)

14—15世纪新型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悄然兴起,敢于追求财富的探险家大批涌现;他们在葡、西封建政府支持下,环球探险,掠夺财富,开辟市场。新航路开辟打破隔绝,使世界连为整体;世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17世纪荷兰最早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快速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18世纪英国崛起,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英国商品源源不断从大西洋西岸运往世界各地。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长达两个多世纪。19世纪末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赢得先机,成为工业强国,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横财,迅速崛起。世界商业中心从大西洋东岸转移到大西洋西岸。21世纪中国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崛起,综合国力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阔步前进。太平洋沿岸已成为世界商业贸易最繁忙海岸。太平洋成为世界商业中心的趋势,已日渐明朗。(8分)

综上所述,每个新商业中心、经济中心的形成,都离不开新力量崛起和催化。当代中国之崛起,已成为世界瞩目焦点,必将引领世界潮流。(2分)

猜你喜欢

题意材料发展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最美材料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