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烫熨联合耳穴贴压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2024-05-15陈蓉张雪英
陈蓉 张雪英
摘要:目的 探讨小茴香烫熨联合耳穴贴压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肛肠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茴香烫熨治疗联合耳穴贴压,比较两组术后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水肿积分和出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茴香烫熨治疗联合耳穴贴压可有效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便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混合痔;小茴香烫熨治疗;耳穴贴压;湿热下注型;并发症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指患者肛门同一方向均存在内痔和外痔,二者互相融合。混合痔可分为4个证型,即风伤肠络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虚气陷型,其中以湿热下注型最为常见[1]。混合痔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易由于排便困难导致康复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肛周出血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2]。
便秘是肛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多表现为术后出现大便量过少、排出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1周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长期便秘会导致患者术后焦虑不安,同时对饮食、运动、睡眠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时因用力排便导致手术切口裂开,使伤口愈合不佳,加重出血和疼痛。临床需积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术后护理干预,增加患者舒适度。本研究旨在探讨小茴香烫熨联合耳穴贴压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0岁,平均(41.00±0.37)岁。试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3~60岁,平均(41.50±0.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查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混合痔,符合湿热下注型的诊断标准[3];存在肛门疼痛、肛门坠胀等典型临床特征;所需资料齐全;患者知情,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均施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入组前患者未使用过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
排除标准:精神状态疾病、明显脏器功能不完善者;资料缺失较多、活动配合力度不佳者;合并有功能器官障碍者;合并有其它肛周疾病者;既往已接受过相关治疗者;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术前治疗方案、目的、健康宣教、环境护理、体位摆放以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护理等相关内容,向患者详细讲解便秘的原因,帮助患者正确看待便秘,并对患者饮食进行规范。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指导患者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小米、薏苡仁等。术后1~2 d流质饮食,第2天晚餐普通饮食,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粗纤维食品,尽量减少坚硬、辛辣、油腻食品食物的摄入,防止排便困难,多饮水,注意肛周卫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指导患者放松身心,确保患者能够排便。
1.3.2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茴香烫熨治疗联合耳穴贴压
(1)小茴香烫熨:操作前,护理人员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中药过敏史,对患者烫熨部位皮肤完整性进行评估,向患者详细讲解小茴香烫熨的目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取150 g盐小茴香,装入中药过滤袋(20 cm×30 cm),将袋口扎紧,加入适量水,微波炉中火加热3 min。嘱患者平卧,将熨烫包置于其小腹部。先请患者试温,待患者感觉温度适宜后,采用点、揉、按等手法按顺时针热熨30 min。烫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避免烫伤。
(2)耳穴贴压:选取耳穴便秘点、直肠、大肠、肛门、脾、胃、肺、三焦实施压丸治疗,肛门疼痛者加神门、枕穴。以75%酒精清洗耳廓皮肤,去除耳廓表面皮脂,贴上王不留行籽耳贴,可采用点压法或对压法进行贴压。点压法的操作是: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 s,以患者感到贴压处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按压20~30下,每天3~5次。对压法的操作是: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直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 s,每日3~5次,均由护士操作[5]。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差异(包括VAS疼痛评分、水肿积分和出血积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8.0統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排便时间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段和排便期间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水肿积分和出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混合痔临床表现以肛门部位肿胀、疼痛、便血、肛门瘙痒、肛门分泌物溢出为主,可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6]。混合痔多因患者自身存在内痔未得到相应治疗,引起内痔反复脱出所致[7]。便秘是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加重术后疼痛,还会引发切口水肿、出血,减缓创面愈合。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减轻痛苦成为混合痔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便秘的防治主要以药物和灌肠为主,但可能引起胃肠刺激、药物依赖,严重者可导致腹泻、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中医学注重“不治已病,治未病”,认为人的气血、经脉随时辰不同而存在流经盛衰的变化。卯时气血流经大肠经,此时刺激大肠经穴位,治疗肠道疾病会事半功倍。混合痔诱发原因多与患者劳累过度、长期便秘、饮食不节以及风热燥湿有关,导致机体内部气血运行受阻、气血瘀滞在大肠以及毒邪外侵至肛门,从而引起痔疮疾病发生[8~9]。本研究采用小茴香烫熨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小茴香具有芳香走窜功效,能够促进血管扩张渗透至肠腔,刺激肠壁并引起收缩,恢复肠蠕动。通过热敷,使小茴香药效透过皮肤,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同时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营养供应[10~12]。耳穴贴压指的是用胶带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耳穴上,并通过按、揉、捏、压等方式对穴位进行刺激,使经络传导,达到安神止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理气通便、调整机体内分泌和脏腑功能的效果,从而缓解腹胀,促进患者大便顺利排出。本研究中,干预后,试验组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水肿积分和出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小茴香烫熨治疗联合耳穴贴压在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小茴香烫熨治疗联合耳穴贴压可有效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便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江紫薇.耳穴压豆对湿热下注型环状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3.
[2]刘慧敏,沙静涛,赵伟等.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23,45
(1):98-101.
[3]金苹.紫白散穴位贴敷对湿热下注型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2.
[4]彭军良,沈雪峰,李利雄,等.清热利湿止血方对湿热下注型环状混合痔术后疗效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5):2741-2745,2799.
[5]韦艳扬,陈勇华,莫崇爱,等.中医饮食护理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
(24):73-75.
[6]陈真,谭春红,梁静,等.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0,
12(14):127-129.
[7]徐毅,胡胜利.清脉饮治疗湿热下注型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9):144-146.
[8]王成川.对比三仁汤与止痛如神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學,2019.
[9]陈凤鸣,屈玉华.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2):198-200.
[10]王慧敏,赵宝林,祝靳,等.中药内服、外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7):727-729.
[11]王清玉,赵佐云,陈玉珍.中医护理方案在35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的运用[J].福建中医药,2017,48(2):69-70.
[12]李翊,刘巧莲,朱方亿,等.腕踝针联合中药激光坐浴对混合痔术后镇痛及水肿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3):218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