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症下药 切实有效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15杨泽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 2024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民营企业

杨泽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承载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过去20年,我国出台了多部有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31条”),再次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第一次把民营经济的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直接关联,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与定位。

特别是当下中国经济虽在平稳复苏,但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产业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经营面临着一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结合新情况、新要求,重新审视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存在的实际困难,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客观认识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成因

从商业银行实践看,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相对较高,是银行业需要正视并加以解决的客观问题,可从内外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外部因素可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从国际环境看,中美技术贸易脱钩和国际供应链断链等影响长期存在,民营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异常严峻,加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困难。从国内环境看,当前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尚不健全,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矛盾凸显,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实际信用风险难以甄别,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内部因素又分为企业内部和银行内部,从企业自身讲,许多民营企业考虑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叠加影响,不愿增加杠杆,而是收缩战线。比如,2023年全国民间固定投资同比下降0.5%,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资本支出较为谨慎,中长期信贷需求偏弱。从银行自身讲,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公司治理不规范,组织架构不完善等问题,同时部分民营企业对经济周期缺少客观认识,经济上行阶段盲目扩张、偏离主业、负债过高,甚至还存在逃废债倾向,提升了银行对企业的风险识别成本,导致银行面临业务风险大、尽职难度高等问题。

辩证分析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约因素

商业银行既要重视和满足民营经济的基本金融诉求,也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的辩证分析,不夸大假困难,不放过真风险。

1.风险与收益不匹配,存在“不敢贷”的心理

从客观数据来看,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偏高。2023年末银行业民营企业贷款不良率3.66%,明显高于企业类贷款的平均不良率1.71%。相关部门虽出台了尽职免责的规定,但缺乏细化标准、量化指标和认定细则,在具体实操中易出现标准不统一、尺度时松时紧等情况。此外,目前监管部门对普惠小微业务有明确的不良容忍度安排,但对其他民营企业贷款未有明确规定。综上,从商业实践来看,除部分普惠小微民营企业外,大中型民营企业尽职免责数量极少,导致不敢贷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2.银行服务适配能力不足,凸显“不会贷”的问题

民营企业包括大中小微等不同的规模类型,融资需求和风险特点差异性较大,对银行的服务能力提出挑战。当前对民营企业融资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特点,民营大型企业是银行重点服务的客群,银行一般采取“一企一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融资难”较为少见。民营小微企业得益于监管、财税政策以及银行内部专营机制的落地,近年来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处于中间层的民营中型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同一市场竞争,自身实力有限、抗周期能力较弱,也不享受普惠金融政策支持,“融资难”问题凸显。因此,当前对于优质大型民企和专精特新小微企业过度收到银行追捧,资金过度聚集导致多头授信和“掐尖”现象普遍。

3.融资配套机制不健全,放大“不愿贷”的矛盾

民营企业资质相对较弱,又缺乏有效抵质押物。前期有关部门积极推广银担合作,但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较小,实际代偿比例偏低(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银担合作协议为例,担保代偿金额=累计年化贷款本金×代偿率上限3%×担保公司风险分担比例80%=累计年化贷款本金×2.4%),风险分担作用较为有限。此外,民营企业融资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对于使用公共信息的意愿十分强烈,但有关部门涉企信息共享不充分,信息孤岛问题突出,信息数据结构分散、标准化程度低、更新频率慢,难以有效匹配银行内部风险定价模型。

高质量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为切实做好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商业银行既要聚焦当下难点和痛点,针对性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又要立足长远,系统性梳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堵点。提升民营企业风险识别和金融服务能力,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1.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总量上,要适度靠前发力,保持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总量有效增长,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比例保持合理区间,积极满足民营企业真实、合理信贷需求。在结构上,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做好商贸流通、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性行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2.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适配性

坚持分类施策,引导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尽最大可能满足民营企业合理有效信贷需求,既要避免“一刀切”对民营企业设置隐形障碍,也要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过度融资。对优质龙头企业,要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对小微民营企业,继续落实好货币、财税等支持激励政策,坚持数字普惠发展道路,提升服务覆盖面;对中型民营企业,聚焦名单制服务,精简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助力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3.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

优化完善民营企业尽职免责与容错纠错机制,创新不良贷款责任评议模式,并在实践中杜绝因企业經济性质的不同而加重对客户经理不合理的责任评议,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消除基层展业的后顾之忧。持续健全产品服务的持续创新机制,要结合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探索符合民营企业经营规律、生产周期和行业特性的产品和服务。充分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代理投资、租赁等全产品服务,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4.加快推进涉企数据信息的共享应用

对内,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整合企业多维数据,让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多的数据活起来、用起来,对客户实施精准画像,实现主动授信、在线放款,切实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对外,要主动对接征信、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信用基础设施,整合使用海关进出口、征信、税收、社保缴费、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实用性强但较为分散的涉企数据信息,加强对企业经营数据的交叉验证,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责任编辑_曲玲玓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民营企业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新加坡CPTPP金融服务负面清单及对我国的启示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四个聚焦”打好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组合拳”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