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写人物短评

2024-05-15张春华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于谦大明历史

张春华

技法指导

人物短评是以人物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一般从品质、事迹、影响等方面对一个人进行定义。人物,可以是历史上的或现实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写人物短评时应注意:

一、重点分析,以小见大

要写好人物短评,平时就要多积累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的素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多关注社会事件,留意新闻人物,要有一定的分析联想能力。如要想写好历史人物短评,就要多收集史料,多了解人物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这样对人物的评论才能更客观。我们可以对历史人物的思想倾向、性格特点、活动事件、历史影响等进行探究、分析,评论人物的功过是非、成败得失。

人物短评无需全面地评价人物,而是要选择人物的某个典型事件或某个侧面加以评论。人物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我们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抓住人物的主要事件和主要思想倾向。如果能够“以小见大”,选择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效果会更好。有的人物短评之所以空洞无物,就是因为求全求多造成的。

二、叙议结合,有理有据

人物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是指根据自己评论的中心,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逐步揭示人物的特点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叙”是为“议”服务的,而“析”和“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与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可采用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精叙详议等多种形式。语言要概括简练,表述要清晰明确。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人物短评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观点鲜明,客观公正

对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以积极、阳光、健康的心态去完成人物评论。评论人物要依据事实给予客观的评价,不因功掩其过,也不因过而抹其功。评论历史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不苛求,不溢美,秉笔直书;不神化,不妖化,实事求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是班固对司马迁的称赞之语,其中“不虚美,不隐恶”就是指忠实记录人物事迹和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对历史人物的“善”不夸大,对“恶”不避讳。

评论历史人物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将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历史人物的思想动机与事件的功过是非,都是与当时历史环境紧密相连的,他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优秀习作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曹澄宇

人,生而平凡,后来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主动选择从而成就了不凡。一代名臣于谦,谦谦君子,一生恪守清白,一如他自己所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公元1457年,民族英雄于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谁能想到,这位扶大厦于将倾的英雄竟死于他曾舍身守护的城池前;谁能想到,当时身为一品大员的于谦被抄家时,家中值钱之物只有先帝赐的蟒袍与剑器。青史无言,将于谦的“清白”永流传。

“清白”为官,是于谦的初心。相传于谦12岁就写下《石灰吟》以明“清白”之志。他自幼以文天祥为榜样,饱读诗书,23岁便考取了进士,走上了仕途。他少年得志,却无“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张扬,也没被那浮世繁华迷了眼。他把海清河晏的愿景践行到自己的为官之道上。巡按江西时,他亲自处理数百起冤案;到任河南、山西后,他走遍辖区,访问百姓,治理水灾,修筑水利,开仓放粮。他将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了社稷与百姓,即便奸臣王振当道、权势滔天,于谦入京依然不送任何好处。他携两袖清风走入京师,走入历史深处。他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磨炼后,依然能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地坚守。

表里倶澄澈,肝肺皆冰雪。于谦的“清白”源于满腔的爱国热忱。奸邪小人王振嫉恨他,用权势战胜了清白的君子,但历史永远记住了于谦。于谦被诬下狱,判处死刑。百姓群情激愤,联名上书,山西、河南的百姓更是入京上访。王振迫于压力将于谦释放。皇帝带着大明主力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俘,蒙古的十万骑兵向北京城进发。此时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徐有贞甚至提出南迁以保全半壁江山。为大明百年国运而奔波的兵部侍郎于谦,听闻此言,怒发冲冠:如偏安一隅,置天下百姓何?置民族家国何?他振聋发聩的话语敲打着朝堂百官。他还保住了在朝堂上打死王振党羽的大臣,他奏请太后册立郕王为新帝,稳住了大明江山。做完这些后,于谦关闭城门,在德胜门外直面也先的部队。他没有激动人心的演讲,没有金银财宝的许诺,他单薄的身影立于阵前,用“清白”之躯筑起了的保卫国都的城墙。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在“清白”之路上踽踽独行。作為官场的一股清流,于谦两袖清风,不贪腐,不结党。作为护国的首功之臣,他拒绝了金银财宝的赏赐,拒绝了加官晋爵的机会,因为他把护国救主视为臣子的本分。他甚至责备与他一同保卫北京的将领石亨,只因他举荐了于谦的儿子。

大明景泰八年正月的一个夜晚,于谦在兵部值班,其子冲进兵部,告诉他宫廷发生兵变,准备迎回朱祁镇称帝。那一晚,手握重兵可以阻止这一切的于谦,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的稳定,为了避免因皇位争端再起兵戈,他决定赴死以保社稷。当大明皇城那上朝的钟声传遍,朱祁镇拿回了他的皇权。年过六十的于谦掸了掸官服,纤尘不染;挥了挥手,两袖清风。他朝着那被迷雾笼罩的皇城走去,完成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朝会。于谦临刑,阴霾翳天,行路嗟叹,天下称冤。成化初年,其子申冤;弘治二年,追谥“肃愍”;万历年间,改谥“忠肃”。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绝代风华已然逝,自此大明无国事,赤胆忠心思报国,特向史书深鞠躬。

于公,千古!

【湖北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紧扣“清白”展开,对于谦的人品气质进行评论,观点高度集中。作者熟读史书,选取了为官清廉、勤政爱民、铲除奸党、保卫京师、夺门之变等历史事件作为素材,全面而典型地刻画了于谦的“清白”形象,揭示了“清白”的精神内涵。本文语言简练,情感充沛,表达了对于谦的深沉叹惋之情与崇高敬意。作为一名高中生,有这样的积累和文笔,实属难得。

猜你喜欢

于谦大明历史
成鹰之路
果子单
到延安去
最美的背影
于谦藏品欣赏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晚节忠风愧几人——杭州于谦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