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数字技术的调节效应

2024-05-14樊越蓝莎

现代金融 2024年3期
关键词:债务效率数字

□ 樊越 蓝莎

一、引言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利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持续低迷,我国政府经济面临着国内国际双重压力,冲击地方综合财力。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规模、债务限额不断增加和发行速度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券余额35.06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增加4.6万亿元。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及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因此应始终保持警惕,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而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由此可见,探索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家审计在国家良治、善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有力保障,将国家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效能和国家治理效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作为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关于国家审计对政府债务管理的研究,微观层面,现有文献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功能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可以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宏观层面,已有研究重点关注了国家审计对经济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双循环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在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区域营商环境、政府公共投资效率、预算绩效管理等领域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现有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产出存在1年的滞后期,且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高低与各地方政府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此外,管理能力低、外来人口比重过高会阻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提升,而人大预算监督、市场化程度高会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其中支出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抑制政府债务,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但是鲜有文献对国家审计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证检验。

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关键一环,是推动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因素。国家审计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免疫系统,在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数字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广泛应用,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的应用和持续优化,增强了审计机关的经济监督能力。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国家审计信息理论,利用2015-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考察了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的调节效应。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探究了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影响因素的视野和涵盖面;第二,数字技术对审计技术和方法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考察了数字技术对国家审计和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发挥数字技术的调节效应,丰富了数字技术的研究;第三,研究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效应,填补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缺环,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进行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并提供建议来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支出效率,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

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其首要或根本目标就是促进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切实有效履行,其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地方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大幅提高,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是地方政府在受托经济责任方面履职良好的重要体现。政府债务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兼具受托责任者和直接管理者双重身份,而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样也监督、检查和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情况。

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国家审计是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重要力量。具体体现在:第一,国家审计通过发挥揭示功能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问题进行曝光,揭示和反映地方政府在重大政策实施方面存在的政策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资源浪费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并且可以对违法违规违纪活动产生威慑作用,进一步使得地方政府充分披露债务资金筹集、使用、偿还等相关信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透明度,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第二,国家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通过监督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不仅可以揭示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公布审计结果,而且对查处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并因其具有独立的特性还拥有行政处理权、移送行政处理以及提请司法处理权等,从而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威慑心理,进而可以提高地方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达到提高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目的;第三,国家审计通过公布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资金使用管理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出具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意见以及建议并督促落实,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第四,国家审计监督功能通过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沟通联动,对重大问题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转送,使得审计结果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信息共享,强化地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约束机制的效能,从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防范债务风险,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发挥揭示、处理处罚、建议整改和协作功能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

(二)国家审计、数字技术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审计机关中的广泛运用,将大量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得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成为审计管理信息化和审计作业信息化,审计方式由事后审计向全面的持续审计和实时审计转变,审计模式由账项基础、制度基础、风险基础等传统审计模式向数据基础审计模式转变。《“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推动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金审工程)三期建设应用和持续优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审计机关加大数字技术投入、开展数字化建设,既可以保障审计数据安全,又可以利用数据赋能审计实现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和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进而降低审计风险,扩充审计覆盖面,提高国家审计监督效率,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保证审计质量,使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审计,达到“审计全覆盖的”“科技强审”的战略目标。此外,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国家审计治理效能。

结合数字赋能理论,本文从结构赋能、心理赋能、资源赋能三方面探究数字技术对国家审计治理效能的影响。第一,数字技术赋能能够消除阻碍审计人员获取信息、机会和资源等的结构性障碍。通过结构赋能,审计机关能够以虚拟集聚方式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主体整合至金审工程,突破空间距离限制,实现数据的协同与共享,推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心理赋能聚焦于如何改善审计人员社会心理与增强内生动机等的主观感受。首先,审计机关通过对审计人员进行数字化心理赋能,激发审计人员心理能量,培养其数字化意识,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其次,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审计人员间的直接沟通和信息自由获取,帮助审计人员提高自身技能与管理能力,进而增强审计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国家审计质量。第三,资源赋能强调审计人员在获取、控制和管理资源方面的能力,审计人员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审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不仅挖掘出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线索和规律,而且降低了审计成本,提升了获取审计数据的速度,增强了国家审计的监督力度,进而提高国家审计质量。

基于国家审计信息理论,国家审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职能,不仅要对公共部门提供的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且要对其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审查,遏制其对公共资源的滥用行为。第一,审计机关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督,形成持续存在的监督制约机制,既可以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也可以及时揭示违法违规行为,从根本上提高国家审计监督的威慑效应,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提升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第二,审计机关利用数字技术可以降低国家审计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过程中获取和分析数据的成本,加深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减少审计盲区。第三,数字技术形成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和数字化审计平台,有利于增强国家审计与司法机关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合力,便于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提高国家审计成果的综合应用程度,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功能,增强政府治理效能,进而提高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效能。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数字技术可以在国家审计提高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中发挥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测度模型构建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常被用来测度决策部门的生产效率,是一种基于多指标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文中主要是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即31个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做出评价。基于此,本文采用基于DEA-BBC模型测算我国2015-2019年各省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该模型假设规模收益可变,适用于横截面数据分析。由于地方政府债务投入和产出之间有时间滞后效应,为避免其对测算结果造成偏差,本文投入与产出指标尽量选取存量指标,以人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亿元/万人)作为投入指标。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据2013年审计署公布全国政府债务公告可知,债务资金主要用于民生项目,如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因此,本文参照洪源等(2014)、金荣学和徐文芸(2020)、张曾莲和王莹(2021)等相关学者文献,因此以市政建设、公共服务和农林水利作为产出指标的一级指标,选取10个二级指标,其中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指标体系

表2 变量定义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鉴于西藏自治区样本数据缺失严重,本文选取2015-2020年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数据源自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国家审计相关数据来源于2016-2020年《中国审计年鉴》以及手工汇总计算;数字技术、控制变量以及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产出指标和外生环境变量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最终得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观测值。使用DEAPR软件计算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Stata17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是衡量在社会治理职能上地方政府对债务资金配置的合理程度。本文以DEA-BBC模型测算下的综合效率值表示。

2.解释变量

国家审计(Audit)。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工具。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和经济监督理论,借鉴朱荣、贺宝成和熊永超、韩峰和吴雨桐等的研究从审计揭示功能、审计处理处罚功能、审计建议整改功能和审计协作功能四方面衡量国家审计各项功能。其中,审计揭示功能以审计机关当年查出主要问题金额总数的自然对数衡量,用Audit-r表示;审计处理处罚功能以审计机关处理处罚金额与查出主要问题金额的比值衡量,用Audit-p表示;审计建议整改功能以审计处理落实金额与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的比率衡量,用Audit-i表示;审计协作功能以审计信息被相关部门采纳数与审计机关提交的审计建议比率来衡量,用Audit-c表示。考虑到上文四种功能均对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发挥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采取加权平均法衡量国家审计综合治理功能,按照平均赋权的思路,构建国家审计综合指标体系。

3.调节变量

数字技术(DT)。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够为构建数字化审计平台提供技术基础,各地区数字技术水平可以为金审工程的项目建设完成以及审计数据的传输和数据安全提供保障。部分文献主要通过构建数字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作为代理变量:黄群慧等从互联网应用和产出角度构建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进行评价;周青等主要通过数字化接入、装备、应用以及平台建设四方面评价区域数字化水平;冯献和李瑾从数字化基础与数字化应用两个层面来衡量数字化水平。本文借鉴冯献和李瑾的研究思路,采用熵权法构建数字化基础资源和数字化应用指标体系来衡量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其中,用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千米)、每百人使用计算机数(台)来评价数字化基础资源,数字化应用包括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万户)以及软件业务收入(亿元)。

4.控制变量

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不仅受到债务余额以及地方性支出的影响,还会受到各省份经济环境以及其他宏观因素的影响。为了增加实证研究的可靠性,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政府规模(GS),随着政府规模的增加,政府可能会增加在低效项目或无效政策上的支出,导致债务支出效率降低;税收状况(TS),若税收过高,可能会对经济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赤字,从而影响政府的债务支出效率;地区人口(PD),地区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可以用于债务的偿还,从而提高债务支出效率。同时,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这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推动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债务支出效率的提高;通货膨胀水平(CPI),通货膨胀水平可能会影响债务的实际负担。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会下降,这意味着债务的实际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货膨胀可能会减轻债务的实际负担,从而提高债务支出效率。此外,为了控制某些随着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的政策冲击,本文加入年份固定效应(Year)控制变量。

(四)模型设计

1.基础模型

为了检验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以下回归模型来检验假设H1:

模型(1)检验假设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若β1显著为正,则表明国家审计会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反之,若国家审计降低或不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则β1将显著为负或不显著。其中,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为被解释变量,国家审计(Audit)为解释变量,下同,εi,t为随机误差项。

2.调节效应模型

基于前文假设,数字技术可以在国家审计提高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在此建立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假设H2:

模型(2)检验假设数字技术对国家审计的影响。若β1显著为正,则表明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会提高国家审计治理效能;反之,若数字技术的运用降低或不影响国家审计治理效能,则β1将显著为负或不显著。模型(3)检验数字技术可以在国家审计提高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中发挥调节作用。若β3显著为正,则表明在国家审计中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会显著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反之,会降低或不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β3将显著为负或不显著。其中,数字技术(DT)为调节变量。

四、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是0.58和0.5565,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155和1,标准差为0.25,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存在差异,并且个别省份之间差距悬殊。解释变量国家审计(Audit)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53和4.5571,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6848与5.8728,标准差为0.26,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国家审计功能发挥的效能不均衡。调节变量数字技术(DT)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是0.32和0.2982,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758和0.7895,标准差为0.15,表明各省份之间数字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表3 描述性统计

(二)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直接影响分析

表4为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回归结果,利用模型(1)检验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表4中列(1)、列(2)和列(3)分别列示了未加入控制变量、未加入年份虚拟变量以及加入控制变量和加入年份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国家审计(Audi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之间分别在1%和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验证了本文假设H1,说明国家审计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在回归结果中,通过对比列(1)至列(3)的R2及调整后的R2,从左至右数值有所提升,说明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和年份虚拟变量后拟合度较好,并且模型的解释能力得以增强。列(3)的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与政府规模(GS)、税收状况(TS)的回归系数为负,与地区人口(PD)、通货膨胀水平(CPI)的回归系数为正,显著性程度略有不同。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三)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调节效应

表5列(1)-(3)为数字技术与国家审计的回归结果,利用模型(2)检验数字技术对国家审计的影响。列(1)-列(3)分别为未加入控制变量、未加入年份虚拟变量以及加入控制变量和加入年份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数字技术(DT)与国家审计(Audit)之间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可以促进国家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表5 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表5列(4)为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回归结果,利用模型(3)检验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国家审计与数字技术的交互项(Audit*D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技术在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二者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可以促进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高。

(四)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测度方式

本文借鉴崔雯雯和黄琳琳(2021)的研究,改变审计处理处罚功能、审计建议整改功能、审计协作功能的测度方式,重新构建国家审计综合指标体系。其中,审计处理处罚功能以审计机关处理处罚金额的自然对数衡量,审计建议整改功能以审计处理落实金额的自然对数衡量,审计协作功能以审计信息被相关部门采纳数的自然对数来衡量,采取客观赋权的熵权法衡量国家审计综合治理功能。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国家审计(Audit)、国家审计与数字技术的交互项(Audit*D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之间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数字技术(DT)与国家审计(Audit)之间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保持不变,确保了原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一)

2.缩尾处理和剔除特殊样本数据

为消除异常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性变量进行了1%和99%的缩尾处理,回归结果如表7列(1)-(3)所示。国家审计(Audi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之间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197;数字技术(DT)与国家审计(Audit)之间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国家审计与数字技术的交互项(Audit*D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本文的模型设定合理,回归结果稳健。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二)

考虑到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与重庆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与行政级别等的独特存在,因此剔除直辖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7列(4)-(6)所示。国家审计(Audi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之间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160;数字技术(DT)与国家审计(Audit)之间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国家审计与数字技术的交互项(Audit*D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均与主检验结论基本一致。

3.替换回归模型

使用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验证主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国家审计(Audit)、国家审计与数字技术的交互项(Audit*D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之间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数字技术(DT)与国家审计(Audit)之间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H1、H2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保持不变。

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三)

4.工具变量法

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对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仅使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可能会因为模型中存在内生性问题导致结果不可靠。因此,本文选取各省审计单位数量的自然对数作为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内生性检验,选择该指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国家审计功能发挥得越好;(2)审计单位数量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国家审计(Audit)、数字技术(DT)与国家审计(Audit)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工具变量(各省审计单位数量的自然对数)通过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检验,研究结论保持不变。

表9 稳健性检验结果(四)

五、进一步研究

(一)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地区异质性分析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素质人才存在差异,国家审计水平以及能力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审计机关数字化水平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较高,审计管理系统(OA)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优先推广,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因此,国家审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强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效果。本文将30个省份按照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11省)和中西部地区(其余省份)进行分组,其中,东部地区赋值为1,中西部地区赋值为0。回归结果如表10所示,东部地区的国家审计(Audi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之间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中西部地区的国家审计(Audit)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EE)回归系数不显著,即在国家审计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表10 地区异质性

(二)国家审计功能的进一步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国家审计功能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审计揭示功能(Auditr)、审计处理处罚功能(Auditp)、审计建议整改功能(Auditi)和审计协作功能(Auditc)四方面探究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11所示。审计揭示功能、审计处理处罚功能和审计协作功能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分别在5%、5%和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审计建议整改功能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国家审计主要是通过发挥揭示功能、处理处罚功能和协作功能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首先,通过揭示被审计单位政府债务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损失等浪费问题;其次,对不合规合法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最后,通过多部门协作达到改善和防范的目标,保证和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达到防范债务风险的目标。

表11 国家审计各项功能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回归结果

六、结论

本文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国家审计信息理论,利用2015-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审计可以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功能可以显著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国家审计的测度方式、缩尾处理、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依旧成立;(2)在东部地区,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在中西部地区,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相关性不显著;(3)国家审计主要是通过发挥揭示功能、处理处罚功能和协作功能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审计建议整改功能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相关性不显著,可能的原因为:第一,审计建议整改周期较长,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支持;第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会导致审计建议整改的难度增加,进而影响整改效果。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功能。“免疫系统”理论是对国家审计内涵的深化,国家审计通过揭示功能、处理处罚功能和协作功能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体现了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连续性。首先,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公告,将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进行细化,以确保公告的质量,不仅要对债务的规模、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公示,还要对债务资金的期限和偿还情况、债务资金投入项目的具体情况、资金使用效率、违法违规现象等进行详细披露。其次,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威慑力并适度加大处罚力度。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将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威慑作用,促使有关单位和人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予以重视,使国家审计功能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促进作用得以提升。

二是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基础保证。在数字时代,国家审计机关要抓住契机,加快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强审”战略,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推动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应用和持续优化,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审计流程,通过科技赋能审计实现审计数字化转型,打造国家数字化审计平台,保障审计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实现全过程审计的监督体系,消除地方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壁垒,拓展了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增强审计机关财政审计功能,提升国家审计的效能,促进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

三是因地制宜,发挥国家审计和数字技术在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中的作用,是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有效举措。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各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存在显著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加强对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内容的培训,实施审计实务导师制,完善交流学习机制,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大数据整理和分析水平,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审计机关经济监督的能力,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东部地区借助本地优势资源,数字技术赋能增强审计的监督效能,强调审计结果“一审多用”,对建议的采纳情况、未采纳情况进行追踪,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持续监督,由此更好地作用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

猜你喜欢

债务效率数字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答数字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数字看G20
跟踪导练(一)2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钱”、“事”脱节效率低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