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4-05-14袭玉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3期
关键词:左心室精细化神经功能

袭玉荣

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七病区,泰安 271000

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的下降,老年人发生多病共存的概率增加,其中以冠心病合并卒中较为常见。针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卒中患者,临床通常给予多种药物治疗,旨在通过不同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协同干预老年患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从而减轻或消除其临床症状[1]。多重用药是导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需加以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能够根据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护理计划,使其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康复环境[2]。此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采用科学化、规范化的方法,对患者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3]。本文主要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卒中患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卒中患者72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心绞痛、胸部压榨感、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经头部CT 检查显示低密度病灶;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已签署知情文件书。排除标准:意识模糊;生命体征不稳定;肝、肾功能不全。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嘱患者及家属饮食以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为主,保持良好情绪。遵医嘱给予患者降脂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并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精细化管理。(1)对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睡眠状况、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内容,并对患者饮食、用药、运动、训练等方面展开精细化管理。(2)借助微信公众号、病房电视屏幕开展语言生动、图文并茂的疾病宣教活动。(3)需及时了解老年患者心理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自卑、孤独、自暴自弃、悲观和消极情绪的老年患者给予关怀、开导。(4)饮食精细化管理。在营养平衡、水电平衡的基础上叮嘱老年患者及家属饮食多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对于存在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嘱其家属可将固体食物打成泥状或糊状,以缓慢、少量多次进食。(5)用药精细化管理。向老年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告知家属每次用药时协助老年患者注意用药时间、剂量、药物名称、给药方式,增强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意识。密切关注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并与医师及时沟通,以便调整药物方案。(6)运动精细化管理。评估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能力,告知老年患者及家属床上运动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老年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遵医嘱为患者给予床上运动,协助其取仰卧位。指导患者双手手指交叉,做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伸上举120°~150°,每次练习1 min。指导患者双手手指交叉、伸肘、肩前伸90°,一侧下肢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对侧。一侧肢体带动另一侧肢体、躯干、骨盆及下肢转向对侧,每次练习1 min。双上肢伸展撑于床面,一侧下肢屈曲,足踏床,另一侧下肢搭在对侧腿上,缓慢抬起臀部,保持均匀呼吸,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时间以老年患者可耐受为宜。(7)训练精细化管理。遵医嘱对老年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训练、言语功能训练、视觉功能训练、听觉功能训练等,以恢复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尽可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水平给予评测,由专业的医师对患者进行提问,根据患者的回答进行评分,HARS 量表包括14 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各项采用0~4 分的五级评分法,总分为0~56 分,焦虑症状越轻则得分越低。由专业的医师对患者进行提问,根据患者的回答进行评分,PHQ9 量表共10 项条目,包括9 项症状量表和1 项功能总评,各项采用0~3 分的四级评分法,总分为0~27 分,抑郁症状越轻则得分越低。

(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指标,采集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使用台式高速离心机(型号:CenLee 2050 北京海富达科技有限公司)离心3500 rpm,10 min,取上层清液。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干预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给予测定和记录。

(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对患者干预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给予观察和记录,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4)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取神经功能状况评估量表(EDSS)对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给予评测,EDSS 量表包括椎体功能、小脑功能、脑干功能、感觉功能、视觉功能、大脑功能等,各项采用0~7 分的八级评分法,得分越低则神经功能越优。

(5)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给予评测,包括进食0~10 分、洗澡0~5 分、修饰0~5 分、穿衣0~10分、控制大便0~10分、控制小便0~10分、如厕0~5 分,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则得分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获取的数据均输入SPSS 26.0 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心理水平、血脂指标、心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采取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则实施t检验,若P<0.05 提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60~71 岁,平均(65.93±5.28)岁;发病时间1~8 年,平均(6.58±2.10)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3 例,多支23 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61~73 岁,平均(67.32±3.16)岁;发病时间2~9 年,平均(7.20±1.53)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6 例,多支20 例。经比较可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HARS、PHQ9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S、PHQ9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水平(分)

2.2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指标 干预前,两组LDL-C、HDL-C、TC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LDL-C、HDL-C、T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指标(mmol/L)

2.3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 干预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

2.4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 干预前,两组ED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E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分)

2.5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冠心病合并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一般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下降、年龄增加、免疫功能减弱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素有关[4]。临床通常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使其在老年患者体内发挥治疗作用。但由于老年患者各个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多药联合使用对机体的影响更为复杂,给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针对性护理是医疗重要组成,其能够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更加细致的护理服务,帮助老年患者加快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5]。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其从患者角度出发,对患者饮食、用药、运动、训练等方面展开精细化管理,可以达到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6-7]。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血脂水平、心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这与刘伊莎[8]、刘善敏[9]、曹季譞[10]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1)对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睡眠状况、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使护理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及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借助微信公众号、病房电视屏幕开展语言生动、图文并茂的疾病宣教活动,加深了老年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理解,提高老年患者和家属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技能。(3)及时了解老年患者心理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关怀、帮助,能够降低其情绪波动,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有利于维护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的稳定和健康。(4)通过对老年患者给予精细化饮食管理,能够为其提供均衡的营养,增强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通过对老年患者给予精细化用药管理,并叮嘱家属每次用药时协助老年患者注意用药时间、剂量、药物名称、给药方式,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的用药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作用,达到预期效果。(6)评估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能力给予精细化床上运动管理,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并改善机体功能,有助于疾病的康复。(7)遵医嘱对老年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训练、言语功能训练、视觉功能训练、听觉功能训练等精细化管理,使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得到改善,并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存在着局限性,包括样本数量偏少、观察周期短、可观察的相关指标亦存在局限性,这些都是今后仍需改进和完善的内容。

综上,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确切,其能够缓解患者负面心态,改善血脂指标及心功能,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左心室精细化神经功能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