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润心
2024-05-14李洋
李洋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古代人民对生活、工作的思想理念,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指导作用,是宝贵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有助于青少年塑造健康品格。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心理学者就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探索。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由過去对“病理式”心理问题研究为主,转为对“积极丰盈”心理塑造的探索为主,这就需要我们将符合世界潮流的积极心理教育理念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依靠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带领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
传统文化中的哪些理念,有助于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积极心理的培养十分重要。拥有积极心理的青少年能拥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如克服困难的意志、积极的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爱的能力……积极的心理品质也会使青少年做出更多利他行为,对待他人宽容,表现出更多责任感。
那么,传统文化中的哪些理念,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心理品质呢?
●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作为成语被广泛应用至今,
以告诫过分、过头的人和事,鼓励“度”的掌握。“过犹不及”是非常重要的修身之道,在“度”的背后本质上强调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节制”。
这与积极心理学家所提出的“节制”这一美德不谋而合,他们将“节制”概括为“自我控制”“谨慎、小心”“谦虚”等表现。
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青少年普遍存在自制力缺乏的问题。加上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导致在课堂上搞破坏、写作业拖拉、学习的时候想玩手机、迟到早退等等。
我们可以将“过犹不及”“自制力”“自控”这样的理念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一言一行上尽力做到自律和自我约束。
● 自强不息
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这一消极心理特征。表现为不能经受一点挫折,学习中怕苦怕累,对待学习十分随意,每逢遇到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率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和克服,而是放弃与退缩。
学习是一项长期性活动,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必然不能很好地去学习知识,反而还容易用消极怠慢的态度对待一切学习活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在这段话中从积极的角度论述了“逆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传达出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积极心理学也认为,人在勇敢接受挑战的时候,生命就有了意义。
所以,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让青少年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逆境,要将“自强不息”的精神传达出去,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内心的坚定,并以此来提高个人品质和意志,也让他们意识到,只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才能通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
● 忠恕之道
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自己喜欢而成全别人的喜欢;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自己不喜欢,也知道别人不喜欢,从而不将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于人。
儒家在论述人与人建立关系时,强调了我们需要通过对自我需求的审视来推测并满足他人需求。积极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人与人之间彼此互惠,是一种埋藏在我们心中的本能,也是群体生活的基本往来之道。
现在,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处事时很少能考虑他人,无宽容之心,自私自利。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青少年会表现出十分自负的交往态度,看不起他人,甚至欺负他人。
可见,让学生深入理解“忠恕”理念与“互惠”原则,掌握人际关系维护的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 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并不是要我们安于贫困,要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态度,即不奢望过高,不追求奢靡,以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为乐,即称之为“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的理念,与积极心理学中“满足”这一积极情绪有异曲同工之妙。满足者的目标是“够好”,而不管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当所追求的东西符合他们的标准时,他们就不再寻找其他。
生活简单一点,心理负荷就会减轻一些;安贫乐道一点,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一点。塑造青少年安贫乐道的内心世界,有助于他们在压力环境下保持一份松弛感,减少负面体验的产生。
传统文化怎样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具有时代性。人都是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处境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和世界的,先人的理念有其道理和意义,但也会有其局限。
所以,对于渗透给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者应该先进行筛选,将一些迷信的、落后的、不合适的删除掉。此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考虑青少年的实际情况
阅读文化经典,是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措施。青少年当前的知识接受能力与水平是有限的,教育者应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选择适合青少年的、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文化经典,比如《论语》《道德经》《大学》等。
3重视亲身实践
将传统文化融合进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和阅读经典上,更需要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去领悟和理解。
身为教育者,我们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民族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比如诗词朗诵比赛、民歌比赛、参观纪念馆等,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或社团,对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进行自行研究。
4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应调动家长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与意义,主动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带领青少年。
比如,弘扬劳动精神,要求青少年在家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还要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家长要做出“与人为善”的表率,以善良的心地、愿望、行为去对待或帮助亲朋、邻居,这也有利于青少年在校园里与同龄人建立平等、友善的同伴关系。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任务项目“儒家价值观与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YBZXX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