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少言“抑郁”,从壮大“挫折耐受力”开始
2024-05-14马文有
今年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无论影片内容还是贾玲本人,都让人们感到了励志的力量。一年减重100斤,贾玲瘦身的背后经历了多少煎熬和挫折,想必每位想過减重的人士自知。特别是一些胖女孩们,她们很多因为肥胖而苦恼、不愿社交,以致产生抑郁情绪,经常把“我抑郁了”挂在嘴上,而不是真正去为了目标付诸行动。其实每一个志向确立后若有成效,无一不要经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抵抗各种挫折和诱惑的艰辛过程。
面对当下中小学生中出现抑郁障碍人数比例越来越高,我们想首先从“家”出发,在关心孩子学业的同时,强壮一下他们的“志”,而不是让我们的青少年轻易把“抑郁”带在嘴上。
是喜是忧?青少年主动承认自己的抑郁
在临床中发现,有的青少年发现自己的抑郁症状后,主动要求父母(一般是母亲)带领自己来就医,介绍自己高兴不起来,持续时间已有两周甚至更长。他们的主诉一般是这样的:
我感觉学习没有兴趣;我和同学玩不到一起,就有一个朋友,其他人都不想接触;我失眠,没有精神;我甚至曾经想过要自杀,但是还觉得这样对不起我的妈妈,放不下一直惦记我的女朋友;等等。在应诊的人群中,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一、高一刚刚到新环境的学生和初三、高三要面对大考压力的学生占7成。
前几年因新冠疫情校园封闭期间,中小学生不良心理状况得到“暴露”,他们几次委托班主任向精神科医生要求开具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对抑郁症状有缓解和治疗的作用。资料显示中小学生因抑郁障碍服药率竟达20%,甚至更多。
看来抑郁等心理卫生问题在青少年中已有很高的知晓率和就医依从性。这是医学的进步,科普的可喜之处;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很多青少年是在日常的认知当中认定了自己的“抑郁”,从而也可能导致后续抗挫折能力日渐薄弱,导致最终形成抑郁障碍,也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古代“杯弓蛇影”的寓言故事和“两个秀才赶考遇棺材”的故事,也在生动地警示着青少年要培养积极的认知,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而不是轻易就给自己贴上“我患抑郁症了”的标签,做出负性的自我评价。
归因思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影响
自我评价反映着一个人对自己价值与能力的基本认识。一个自我评价高的个体,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当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更加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并积极地采取行动。相反,那些自我评价低的个体,没有足够的自信与勇气面对挫折,往往采取较为消极的方式进行应对,容易被挫折击败。
研究发现,成长于温暖家庭环境的孩子,父母往往采用积极的方式教养子女,经常会表达出对孩子的喜爱、赞美与肯定。父母的认可会使孩子在自我评价时更加积极,并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有能力的人。在面对挫折时,往往不会把问题的发生归结为情境或者运气这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而是会更多地考虑是否是自己不够努力才导致了挫折事件的发生。
反之,如果父母很苛责,经常采取打击、谩骂、过分批评等消极方式教养子女,会使子女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更加自卑、不自信,从而导致较低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
同时调查结果发现,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努力归因方式成显著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比父亲情感温暖特别是对初中生的挫折承受力会有更大的影响。一旦有了挫折,温暖的亲情有助于使他们更快地从挫折的打击中恢复,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往往都会采取内控型的归因方式,认为自身努力程度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再次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具备较高的挫折承受力。
而一旦父母亲采取的是拒绝的教养方式,子女就会发现,偶尔父母对自己态度的好转,大多是在父母心情较好的情境下,而自己却没有办法左右父母的情绪。因而,经常成长在拒绝、否定、不理睬的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都会采取外控型的归因方式,认为情境与运气是解释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挫折来临的时候,他们大多选择较为消极的态度进行应对,并产生更多的悲观情绪与无力感,挫折承受能力也就更低。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父亲的拒绝与能力归因显著正相关,但是母亲的拒绝与能力归因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也就是孩子对父亲的否认、孤立、淡漠更加敏感。
医学真相:抑郁症不可怕,可防可治
根据抑郁症状多少及严重程度来区分,一般来说,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抑郁的症状可以分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
核心症状包括三条:情感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附加症状大概包括八条,分别是自信心不足和自卑;自责或自罪;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效率低下;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食欲变化和相应的体重改变;自杀的想法和行为等。
在就诊的学生中,针对抑郁情绪的来源,男学生更倾向于受对专业的兴趣和恋爱与否的影响,表现出情感日渐低落、兴趣丧失,自责选择的专业不好或恋爱时不够优秀等;而女学生则更倾向于对未来前景的预测和人际关系的困扰,表现出兴趣不足、乐趣丧失和对自身外貌的否定、不满意等。
总体来说无论男女生、初高中生,都有对现在学习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渺茫,自信心不足、自卑,从而产生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睡眠障碍等问题。
通过积极疏导和多次心理治疗,治疗师能够帮助他们分析找到抑郁障碍的原因,除了不能恢复的童年期创伤、不能改变的家族遗传基因外,学生面临的挫折源更细探究有七大类,采用积极和消极方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人际关系因素、家庭因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业状况因素、感情因素、竞争因素、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新环境适应能力)。
正如社会文化理论界专家沙利文和罗杰斯提出,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当个体积极向上的追求和进取受到了外界的压抑和干扰,而不能达成“自我实现” 的需求时就会产生挫折。而这些挫折因素又是可以从日常加以注意的,抗挫折能力要从一点一滴中加以积累形成。研究发现,尤其对于非独生子女,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归因,建立孩子的积极信念,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安全环境。
孩子少言“抑郁”,从壮大其挫折耐受力做起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我呈现的形象往往就是:(1)坚强隐忍的追光者;(2)敏感善良的妥协者;(3)苦苦挣扎的求生者。
我国从国家层面启动的《健康中国行动方案(2019)》提到,到2030 年需要在15个方面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预期健康寿命,其中在心理健康和重点人群等方面的工作,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教育等部门,倡导实施“心理滋养1000天”行动,共同营造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环境中营造行动。
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不仅仅是努力学习的个体,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从家庭做起,培养他们更高的自尊水平,更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样抵御挫折的能力就会更强。这样在前进的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不至于使行为发生异常,免于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和疾病。
当然,抑郁障碍不能否认是一种疾病,我们在能够预防的时候,尽量采取乐观的方式来把阴霾用心灵的阳光驱散;如果一旦产生了抑郁症状,及时采取疏导、辅导的办法尽早让症状好转,不恶化成更加严重的疾病;当抑郁障碍给我们的青少年帶来了很大的痛苦时,要积极面对,不讳疾忌医,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等办法,也会让他们逐渐好转,回归到正常的人生轨道,收获美好的前程。
马文有,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届认证督导师、常务理事、煤炭分会理事长、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委、森田疗法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委、睡眠生物节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睡眠医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行为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荣获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优秀医师提名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优秀工作者、全国煤炭系统心理卫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第三层次“三三三”人才、河北省优秀精神科医师奖等。发表学术论文130 余篇;译文10万字;发表科普文章20篇;获科技进步奖14 项;出版著作22部。
研究方向:精神科疑难重症、睡眠障碍、精神康复、员工心理帮助、森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