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文经:“勤”铺就了他的第二次成长之路

2024-05-14海珠区教育局

中学生报 2024年12期
关键词:孙文海珠区广州市

名师简介

孙文经

正高级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广州市骨干班主任,抚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抚州市学科带头人,抚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海珠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海珠区名教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优秀学员,广东省名教师入室学员优秀学员。担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从教以来共发表了130余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主持和参与了十余项国、省、市、县(区)科研课题和教学成果,撰写教学专著1部。主讲教育教学各类讲座10余场。

广州市南武中学教师孙文经曾是江西省骨干教师,2010年调入广州市南武中学,先后获得“广州市骨干班主任”“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被评定为“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海珠区名教师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调入广州后,孙文经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不甘寂寞的他,硬是靠“勤”开启了他职业的第二次成长,走好了他个人专业成长的四条路。

教学之路——勤钻研

初入广州,全新的课堂教学让孙文经一头雾水,一时难以适应,但他深知“勤能补拙”,于是他硬是靠“勤听课,多请教;勤钻研,多学习;勤教研,多实践”的土办法快速站稳、站好课堂,并成为校、区的名教师。在广州市南武中学,他有四年任教高三,所带班级高考成绩在同层次班级中名列前茅。

孙文经凭着“勤钻研”的韧劲顺利通过两个为期三年的“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并获评“优秀学员”,同时凝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3“Love”英语教育教学思想,形成了5“S”课堂教学风格和3“学”学法观。由于他的“勤钻研”,他两次获市级“一师一优课”优课,制作的课件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奖项4次,辅导10余名学生竞赛获奖、发表英语作品10篇。

育人之路——勤陪伴

孙文经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他一贯的带班风格:学生在哪里,他就在哪里。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年级级长,他都是朝七晚九地在校陪伴学生,不管是脚受伤缝了4针还是手术住院,他都不顾伤痛,提前返校,坚守着自己的学生。他凭着“勤陪伴,多守望”,用“望闻问切+听”的办法,让他所带班级、年级学生思想高雅纯真,高考成绩优异。

在“勤陪伴”的过程中,他摸清了高中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加之海珠区半年骨干班主任培训之得,他形成了“3无”育人风格,构建了10个“3”毕业班级管理法。由于育人有术,他曾中途接手了当时年级纪律最差、成绩最差的班,在当年高考中该班成绩却位列同层次班级之首,300%地完成学校下达的重本任务数。

科研之路——勤反思

孙文经从一个科研的“门外汉”变成现在的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离不开他遇事勤反思的习惯。不管是成功的典例,还是失败的案例,他都会及时总结反思。每个学期几乎都要写完1~2本厚厚的记录本,记下他每次活动的体会与反思,然后不断地进行课堂实验,改进他的教育教学。他说,反思成就了他的科研,科研推动了他的教育教学。通过六年“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他凝练形成了“研、学、教”一站式的科研风格,主张“以研促教,以学定教,达到研、学、教的融合”。

近十年,他发表论文23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参与编著1部,主持完成省、区规划课题3个,主持省、市、区教科研成果并获奖4次。

引领之路——勤耕耘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奠基石。调入广州市南武中学后,孙文经经历了七年的跟岗学习。七年的耕耘,让他也成长为一名广州市和海珠区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同时受聘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孙文经没有辜负党对他的培养、领导对他的期许。近年来,他辛勤耕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优秀学员,他在省外研修期间上示范课;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在市内外上示范课3次,开专题讲座7次;作为兼职教授,为跟岗校长、骨干老师做专题讲座5次……担任科长和备课组长期间,科组获海珠区“好教师团队”金奖、广州市“好教师团队”铜奖,备课组获“广州市高考成绩突出贡献奖”,指导科组青年教师参赛获区一等奖,担任3名青年教师的班主任和教学师傅。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孙文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在他的第二次成长之路上前行……

(来源:海珠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孙文海珠区广州市
比臭大赛
刘小爽:只要有需要就义不容辞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Cooperative behaviors of coupled nonidentical oscillators with the same equilibrium points∗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 Corpus-based Study ofThe vocabulary collocation in Adult EFL Learners’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