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博士归乡筑梦,养鸡之旅“咯咯哒”
2024-05-14凤尾
凤尾
地处皖南腹地的旌德县城毗邻黄山,风景秀丽,山色清幽。县城在小山的环抱之中,清澈的徽水河穿城而过,雨天山顶云雾缭绕,如梦如幻。许多年前,杨木旺就是沿着这里的山路走出了贫穷的小山村,考上了同济大学建筑学,一路从硕士到博士,任职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是名副其实的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几年前,定居上海的他,又沿着这条路回到了家乡,因为已是中年的他又有了新的梦想:把皖南土鸡做成中国土鸡第一品牌。
携手妻子回乡创业
被称为杨博士的杨木旺,1978年出身于旌德县三溪镇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是农民,父亲是手艺人,靠用竹子编制器具维持生计。他是村子里少有的大学生,走出偏僻的山村,一路读到上海同济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又留在上海工作。
杨木旺对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小时候,他所在的村子并不富裕,但每到立秋时节,家家户户都会给自家孩子蒸上一只童子鸡,美其名曰“转骨趁秋天,个子猛一蹿”。家里来了客人,他们也会在院子里现抓一只老母鸡炖汤,毫不夸张地说,简直是满村飘香。这种香是来自食材本身的鲜味,更是皖南土鸡独有的味道。
杨木旺与妻子定居上海的日子里,生活在老家的父母时常给他们快递一些诸如蔬菜、土鸡、鸡蛋一类的家乡食材。杨木旺经常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大家纷纷夸赞土鸡的新鲜和美味,还撺掇他:“你也开个网店卖家乡土鸡算了。”
朋友原本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杨木旺却真动了心思。不过,促使他创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妻子叶桂花。杨木旺和叶桂花在校园相识、相知,2006年结婚,虽然经济不宽裕,但感情一直很好。杨桂花硕士毕业后,本来计划考博,但为了圆丈夫的博士梦,她最终选择进入一家畜牧业公司,从事工业化养殖的技术工作。
依靠自己的能力,叶桂花一路做到了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而杨木旺博士毕业后,也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并参与了多个课题研究,家里的日子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然而,因为长期的高压工作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2016年,叶桂花被查出患上了严重的免疫系统类疾病,这场重病让两人一下子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妻子刚患病时,杨木旺经常带她回旌德疗养、放松。在风景秀丽的老家,叶桂花才能保持比较好的精神狀态。一回到上海,她的状态就会变差,只是她很要强,在用药维持的情况下,还会坚持上班。
杨木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天,他对妻子说:“我想回家养殖土鸡。你说咱现在吃喝不愁,图啥呢,既然感觉食品安全有问题,你也不认同现在工作中的养殖理念,我们还不如趁着身体还行,干一件我们想干而且对社会有利的事。”
说做就做,杨木旺先是去了老家实地考察。几轮调研下来,他判断:可行。
2020年初,杨木旺说动三个朋友,与自己合伙成立了安徽云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养殖皖南土鸡。叶桂花见丈夫主意已定,就主动选择了辞职,开始充当他的技术员,用她的专业知识全力辅佐丈夫,实现科学养殖。
但跨行创业并非易事,更何况博士返乡,背负着的不仅是成功与否,更有父亲的脸面。一旦失败,不仅是自己,连父辈都会成为笑柄。这一年,杨木旺已经42岁了,在大多数人眼中,这是一个应该追求稳妥、宜守不宜攻的年纪。但是,杨木旺却觉得这正是自己回报家乡的时机。
安徽旌德县位于皖南腹地,西倚黄山,有林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是长三角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区域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粮食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皖南土鸡也成了这里的标志性产品,其肉质“嫩而不老,滑而鲜美”。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科技的发展,人们追求速成的愿望也越来越急迫。目前,主流的养鸡模式是工业化、规模化养成的肉鸡,它们在室内可控的环境中长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但这也造成口感不如土鸡、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而杨木旺心心念念的土鸡,则为散户饲养模式,凭借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土鸡口感好、更健康。但是,散户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先进的设备,抗风险能力很差。那么,如何把这两者的优点相结合,养出好吃又健康、抗风险能力强的土鸡呢?
杨木旺决定把养殖基地建立在大山里,让它们恢复野性,自由奔跑。他事先对要流转的1000亩山地进行了水质和土质的检测,避免重金属超标。为了确保皖南土鸡的品种纯正,鸡苗健康,他还成立了专门的保种厂和孵化厂,鸡苗也送到海拔300~800米的高山农场喂养,饲料由专门的配料厂提供。
同时,叶桂花也在用毕生所学,帮丈夫养殖土鸡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如何避免过多使用饲料,采用更健康的方式喂养土鸡;如何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如何让养殖数据化……
为皖南土鸡做代言
但仅有好的货源,创业只算成功了一半,销路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摆在杨木旺面前的难题是: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皖南土鸡,并把这么好的产品推销出去?最初,他们尝试过社群团购,但销量不理想。毕竟,社群的覆盖率很低。而且杨木旺的梦想是把皖南土鸡推销到全国各地,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先知道,并亲自尝过土鸡和鸡蛋后,才有复购的可能。为此,杨木旺重金聘请了一个10人团队,专业做短视频账号的传播。
但是,团队用了几个月时间,策划并发布了100多条视频,销量却一直不温不火。已经成年的土鸡销售不出去,又因为这些鸡放在高山上放养,被山上的蛇、黄鼠狼、老鹰等动物吃掉了很多,所以公司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当初的两个合伙人因经济压力大,经不起长期亏本,最终提出退出股份。杨木旺进入了人生低谷期,巨大的压力和劳累,导致他血压飙升,满头黑发逐渐花白。叶桂花安慰丈夫:“不怕,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创业嘛,终归有成功有失败。”
危难时刻,杨木旺的一个朋友告诉他:“不是大家不喜欢皖南土鸡,是他们对这个产品不了解,更不知道它的鲜美和营养价值,所以当务之急是你的宣传。今天晚上,你就在我的视频号亲自给大家讲解。”
“我能行吗,这样一来,所有人不就都知道我是一个‘鸡倌了?”开始,杨木旺怎么也拉不下面子,拒绝在直播间露面。朋友劝他:“在新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一步迈不出去,你的销量就很难上去。”
在这位朋友和叶桂花的鼓励下,2020年12月,杨木旺借用朋友的短视频账号开启了直播首秀。妻子给他当助手,杨木旺对着镜头讲他的养殖理念、养殖方式以及皖南土鸡的优势。没有产品展示,也没有多少养鸡场的视频,直播间里的人数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个位数。
但杨木旺还是坚持了下来,每晚雷打不动2个小时的直播,连续做了一个月。就连读初三的儿子周末回家,也被他叫到直播间帮着用电脑做后台管理。在杨木旺的坚持下,直播间的人数竟然增加到了700多人,销售额也初见成效。
这样的直播模式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一位粉丝在后台留言:“你的养殖场在哪里,到底是怎么养殖的?能不能给我们放一些土鸡养殖的视频?你这样只说不练,让我们怎么信任你?”杨木旺这才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距离是缺乏信任,而换取信任的唯一办法就是摆事实,将产品真实地展示出来。
杨木旺养的皖南土鸡是为了把传统的鸡种留住并不断优化,用五谷喂养,拒绝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保持土鸡的健康,坚持山林间散养,让鸡保持野性,使肉质富有弹性,口感不柴。要想把这些真实、准确地传递给消费者,到实地去拍摄视频和直播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杨木旺开始带着团队到山上拍短视频,做直播。为了拍到山里的云雾,杨木旺带领大家早晨4点起床,5点开车到山上。在戶外直播,怕别人讲不清楚,毕竟外部团队再专业,也没办法像自己一样了解、喜爱产品,讲出的故事自然也无法打动消费者。所以杨木旺决定亲自在户外做直播,每天播三场:早上,中午和下午。每播完一场,杨木旺就感觉被抽空了,不吃不喝躺在躺椅上休息一会,再接着播。
每天直播结束后,杨木旺都带着团队复盘,曝光率、转粉率、下单率一一复盘,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基本上每天都是深夜才回家。一年工作360天,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妻子劝他注意自己的身体,杨木旺说:“不脱几层皮,怎么能做成事?”
2022年3月底的一天,受到杨木旺一条童子鸡爆款视频的影响,直播间第一次爆单,当天销售额达到28万元。下播后,杨木旺格外开心,把大家都聚在一起庆祝了一番。
销量提高了,各种售后问题也就出来了。2022年5月的一天,有一位粉丝在后台留言称,在直播间买的鸡蛋时间太长了,一点也不新鲜。杨木旺了解情况后,就让工作人员重新寄了一箱鸡蛋给那位粉丝。
杨木旺让工作人员反思,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消费中怎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他说:“赔偿是小事,失掉信任是大事,所以维护信誉的工作一定要做在前端。”
让打工人愿意回家
杨木旺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皖南土鸡的养殖上,在直播间里,他时而出现在山间,给大家展示饲养土鸡的生态环境,时而又会变身美食博主,分享鸡的多种做法,从常见的清蒸童子鸡、炖老母鸡、大盘鸡,到较为复杂的板栗烧鸡、葱油鸡……
直播内容真实生动了,关注量也随之增加了。杨木旺的账号和店铺吸引了很多关注食品安全、原生态农业等话题的用户,他的土鸡和鸡蛋也备受追捧,培养了一批批回头客。有客人给他留言:“只放了盐和几片姜,没想到居然可以这么好吃!嫩嫩香香的,蒸的时候就闻到香味了。”
由于杨木旺的努力,“杨博士生鲜旗舰店”的产品复购率高达70%,一天直播的销量能达到2000多箱,已经做到直播带货行列同类产品销售额全国第一。不过,这些成绩并没有让杨木旺太过欣慰与满足。回到家乡创业的这段时间,他越发体会到一个人富不算富,能带动所有人富起来,才算真的富。
虽然旌德县交通便利、物流发达,除了在医疗和教育方面与大城市还有些差距外,其他方面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时间久了,杨木旺发现老家有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相较于大城市多元的就业机会,老家的就业面较窄,而成年人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
杨木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才能减少家乡的留守儿童呢?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年轻人在家也可以就业,看到创业养家的希望。其实,在旌德县本地,原本就有很多养殖户,只是养殖数量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使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散养。
杨木旺在日常的走访过程中,还发现当地养殖户不仅缺乏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不知道该如何推广自己的产品。比如鸡的品种是怎么来的,是杂交的还是纯种的?假如鸡生了病,该用什么药,能不能不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鸡的养殖周期、清理周期、包装标准是什么?这些知识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杨木旺决定选择与当地30家农场合作,建立“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从鸡苗到喂养的食材,再到养殖周期标准、防疫要求等环节,都帮助养殖户们定制完成,以此推动当地土鸡养殖产业链向标准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意料之外的是,杨木旺的养殖理念并不被当地养殖户认可,也极少有人愿意跟他合作,因为他们认为成本太高,土鸡的利润会因此而相对减少。而且,能不能销售得出去还不好说。杨木旺没有辩解,而是用实际行动向养殖户说明了一切。公司从最初的不温不火到后来的日销售量数十万元,数百万元,员工也由几名发展到了百余名。
看到杨木旺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前来谈合作,想加入他的养鸡场,其中甚至有一半的农户根本没有养过鸡。但杨木旺全部接受,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以“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加入。也就是说,他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支持,农户必须按照他的标准去养殖。他们的每一批成鸡都要经过严格的抽样检测,合格了才收,消费者购买到的鸡也都能追溯到农场。
公司在飞速发展,2021年10月,只有两个操作台,用来包装、处理;2022年6月,换成2000平方米的仓储和办公空间;同年12月底,搬到现在的6000平方米仓储空间……各地前来参观的团队络绎不绝。杨木旺来者不拒,他说:“只有大家一起做,才能把中国的农业做出精品来。”
目前,杨木旺在旌德拥有50个生态农场,集中分布在黄山东麓,总面积接近万亩。屠宰中心和配送中心的生产工艺也是选用高标准,要求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将产品处理到最优的程度。
2024年,杨木旺准备将养鸡场新增到100个,出鸡量达到200万只。他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做到实时监控,用数据说话。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本地人开始回到家乡,加入杨木旺的团队,他们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孩子和老人。
安徽云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不仅吸引回很多本地务工人员,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公司新招来的一位市场营销员,原来在上海工作,2023年10月在旌德附近登山期间听说了杨木旺的养殖公司,看到了它的发展前景,随后便辞去上海的工作,来到了旌德县投奔杨木旺。
杨木旺为这些外地人才成立了一个“进旌协会”,请妻子任副会长,逢年过节必把大家聚在一起,探讨未来的发展之路。未来,杨木旺还有很多想要实现的计划,他想把皖南土鸡做成全网最好吃的土鸡,做成世界第一品牌。另外,他不仅打算拓宽店铺内原生态食品的种类,还想借助“农业+旅游度假”的模式,让更多人了解他的农场和故乡,助推家乡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在外务工的游子们“有家可回”,让自己的家乡越变越好。
编 辑/张 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