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叙事结构演进及其创新

2024-05-13马钰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5期
关键词:篇数克拉玛依日报

马钰婷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进程中孕育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基因。石油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行业精神的典范,既体现了对石油行业规律性认识的高度总结,也是推进中国石油行业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深挖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2]依托这一现实发展背景,本研究以石油精神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典型地区入手,探究石油精神在这一地区的传播情况,从其自身发展轨迹出发,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在对石油精神主题报道演进规律形成清楚认知的基础上,探究其宣传报道形式的创新路径。从新闻叙事结构角度出发探究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变与不变”的发展规律,旨在验证一切事物都是由内在要素和外在形式共同构成的这一规律。石油精神主题报道演进轨迹也是其自身内容与形式各结构要素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主题报道叙事结构的创新路径,也为主题报道进一步发挥特殊宣传作用、强化宣传报道效果提供了帮助。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克拉玛依油田作为“共和国石油长子”,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不出油、不死心”的黑油山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军旅文化、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淬炼成了以“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为核心的克拉玛依精神,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灵魂为城市各族干部群众所认同。究其原因,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引导。《克拉玛依日报》作为新疆克拉玛依市委机关报,同时是传播石油精神的主要渠道,记录了石油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实践特征,注重与地方发展战略和地域特色相结合,塑造着石油人以及城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本研究以《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自2005年2月1日创办至2023年12月31日以来在叙事结构层面所体现的演进轨迹与发展特征,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一精神理论内涵的阐释与实践。

2 研究抽样

为了进一步增强研究的准确性,体现研究方法使用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要求,本文以2005年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为时间范围,对《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进行人工样本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报道篇数共983篇,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成周抽样。由于样本并非覆盖全部研究时间范围的每一天,因此合成周的数值选择不能过少,以每年抽取10个合成周、50篇样本为数量进行抽样,得到最终样本总量为492篇,以此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3 研究分析与发现

3.1 内结构演进路径:主题结构日益明确多元

新闻叙事结构也叫作新闻文本的结构形式,分为内结构和外结构两个方面。内结构指通过语句而推理得到的被叙述内容,并且由被叙述的内容以命题为中心为线索来安排外结构的方式[3]176。对《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叙事内结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把握主题统筹下新闻传播者的生产意图与宣传思想。

3.1.1 叙事主题:石油精神主题表达的“集中度”特征日益明显

叙事主题是叙事内容及意义的核心呈现,就构成来看,其并非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本身形成一种层次分明的等级结构。新闻叙事主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通过标题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呈现,标题是新闻文本的纲要性概述。更进一步来看,新闻主题由命题构成,命题是新闻主题的最小意义组成单位,每一级命题归属更高一级命题,最终形成新闻叙事的宏观命题,即主题。在较长篇幅的新闻文本中,命题常常表现为小标题的形式。

对《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近19年来的新闻标题高频词进行统计与筛选,以5年为一个时间阶段,得到4个时期标题高频词出现频次前5名的词汇,分布情况如下:2005—2009年为“精神”“油田”“油城”“群英谱”“开发”;2010—2014年为“精神”“油田”“石油”“克拉玛依精神”“民族团结”;2015—2019年为“石油精神”“勘探”“油田”“克拉玛依精神”“民族团结”;2020—2023年为“石油精神”“文化”“克拉玛依”“传承”。可以发现,在主题高频词的演进历程中,逐渐呈现出词汇表达的“集中度”特征,即从分散化的“精神”表达逐渐向“克拉玛依精神”聚焦,进而在与地方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相融合的进程中不断推动“克拉玛依精神”向“石油精神”归并表达。在此基础之上,对主题统筹下的小标题高频词进行进一步统计与筛选,得到出现频次前10的词汇分别是“石油”“创新”“文化”“团结”“克拉玛依精神”“发展”“开发”“技术”“劳模”“坚守”。综合前述分析,说明在叙事主题层面主要围绕石油精神在克拉玛依的发展历程,突显克拉玛依精神向石油精神及石油文化融合归并的发展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这些主题报道高频词不仅向读者呈现了石油精神在克拉玛依的传播演进趋势,也增强了读者对于石油精神与克拉玛依精神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为城市精神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3.1.2 叙事结构:由空间叙事向时空相结合的结构方向转变

叙事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转换,转换的过程即叙事主体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转换工具对事件本身进行转述。就各事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来看,一个完整的故事至少要包括两个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构成了带有连续意义的序列,这种连续性的序列必须通过某种要素或关系进行连接[4]。一般将事件序列之间的连接关系分为时间要素连接和空间要素连接两种形式,前者是以事件发生发展时间为顺序展开的排列,后者是以人物本身及其关系为顺序进行的组合。

对《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内部事件序列的连接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按空间要素连接的篇数占比呈减少趋势,按时间要素连接的篇数占比呈增加趋势(见图1)。以2011年为划分界限,2011年以前,《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按空间要素连接的篇数占比均高于按时间要素连接的篇数占比,二者之间篇数占比差值的最大值为30.6%;自2011年起,获奖作品按时间要素连接的篇数占比开始出现高于按空间要素连接的篇数占比,之后有8次占比高于按空间要素连接的篇数占比,有1次与按空间要素连接的篇数占比持平,说明二者之间的占比差值缩小。结合两个阶段报道的具体内容来看,2011年以前《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更加突出体现各油田企业精神及其基本内涵要素的集中表达,以反映石油人具体实践为主要内容,并挖掘这一实践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因此更具共时性特征。2011年及此后的《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更加突出体现以克拉玛依精神为核心的石油精神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特征,反映这一传承历程的发展轨迹,因此更具历时性特征,在此之上辅之以共时性内容呈现,从而共同体现克拉玛依精神与石油精神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

图1 《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内部事件序列连接关系占比图

3.2 外结构演进路径:文本表达更加契合读者阅读需求

新闻叙事的外结构是新闻文本所呈现出的言语表达的常规范畴和常规程式,具体表现为文本的构成、段落的衔接和语句的衔接等[3]176。对《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叙事外结构演进特征的分析聚焦新闻文本的表现形式,探究新闻文本中词法和句法的使用及其语义特征,把握不同时期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叙事结构在言语表达层面的变化轨迹,进而形成对其言语使用与意义呈现的整体认知。

3.2.1 修辞手法:增加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频率,强化主题报道可读性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等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活动中用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规律[5]。比喻作为新闻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根据联想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描述人们未知事物的表现手段,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易读性。笔者对《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不同发展阶段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篇数及其占比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2013年为时间界限进行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在2005年至2012年间,《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篇数普遍较少,篇数最高值为2008年的6篇,与篇数最低值之间的差值为5篇。就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篇数占总篇数的比值情况来看,无明显规律可循。自2013年起至2023年间,《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篇数不断增加,其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为24篇,说明篇数增加幅度较大;就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篇数占总篇数的比值情况来看,其占比变化呈稳步上升趋势(见图2)。综合前述分析,说明《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在修辞使用方面逐渐趋向于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的方向转变,旨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主题报道的可读性。

图2 《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篇数及其占总篇数比值图

3.2.2 句式表达:使用多种句式强化读者认知,增强传播效果

句子是由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组织并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是话语表达的基本运用单位。句子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结方式组合成句群,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句式。通过对《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不同发展阶段的句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第一阶段更加突出使用排比句的表达形式,在73篇样本中,出现排比句的篇数为29,占总样本篇数的39.7%。对排比句的突出使用反映了新闻传播者对于强化石油精神主题报道表达气势的重视,旨在以层层递进的重复性句式提高读者关注度,深化中心主题。第二阶段更加突出使用判断句的表达形式,在115篇样本中,出现判断句的篇数为33,占总样本篇数的28.7%。判断句作为对事物某种状态和属性的表达,能够明确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存在状态,表达其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帮助受众形成认知。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更加突出使用祈使句的表达形式,在304篇样本中,出现祈使句的篇数为58篇,占总样本篇数的19.1%。通过使用祈使句进而提出对石油精神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要求,能够提高读者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石油精神传播的重要地位。

3.3 结构创新:作为社会结构的宏观叙事

3.3.1 多种体裁配合使用,体现主题报道的融合性和适配性特征

《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体裁共7种类型,分别是消息类、通讯类、深度报道类、新闻特写类、新闻评论类、专访类、其他类。就《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体裁占比情况来看,通讯类体裁报道篇数占比最大,其次是深度报道类。两类报道体裁的高比例使用体现了新闻传播者在报道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石油精神相关内容的描写,通过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展现具体细节,从而细化报道内容。消息类体裁因其时效性强、内容简洁精练、反映最新社会动态等特征在2021—2023年的报道篇数有所增加,反映了社会及新闻媒体对石油精神关注程度的提高,石油精神宣传与弘扬力度也不断加大。新闻特写类、新闻评论类、专访类、其他类体裁共同发力,进一步丰富了叙事内容的呈现形式。综合前述分析,说明《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体现了较强的体裁融合性特征,不仅通过多样化宣传方式增强了叙事内容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克拉玛依精神与石油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3.3.2 积极发挥评论与专访在引导舆论方面的特殊功能,调动读者积极性

《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在体现党媒声音的基础上,突出选择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源如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石油工人典型代表等人物发言、口述或访谈,以此增强石油精神主题话语的公信力。通过明确提出石油精神传承与弘扬的现实要求,以反映石油精神文化创建与对外交流活动为主要内容,增强读者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石油精神与克拉玛依精神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供宣传平台。同时,也在更广泛层面上调动读者积极性,影响与改变读者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而发动更多行动者和社会资源参与到石油精神传承与传播活动中,以此进一步提炼与展示石油精神的地域发展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创新石油精神价值表达与阐释形式。

3.3.3 “延续性+集中式”的叙事结构安排促进资源整合,形成报道合力

因报道对象的特殊性,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形式不能局限于短时性的集中报道,也就是说,石油精神绵延不断的属性决定了其须以“延续性+集中式”的报道形式深入人心。就石油精神本身而言,其产生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石油行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丰富的,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这就决定了应当将石油精神主题报道置于一种常态视野中去呈现,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石油精神深入人心。《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以“延续性+集中式”的叙事结构突破了以往以单篇报道形式呈现宏大叙事主题的局限性。这一叙事结构充分利用版面资源,以延续性报道拉长时间线,从而扩充叙事内容,形成报道合力;以集中式报道促进资源整合,从而深化新闻主题,加深读者印象。

4 结语

主题报道不仅是党媒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整体宣传报道质量、锤炼新闻工作者队伍素质与能力、增强党媒权威性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认知引领下,《克拉玛依日报》石油精神主题报道在演进历程中不断创新叙事结构形式,以多元化形式展现石油精神在克拉玛依地区的传承与发展特征,不仅是推动城市精神文化传播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也是主题报道进一步增强可读性和易读性,进而发挥其在正面宣传中优势作用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篇数克拉玛依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研究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
克拉玛依胡杨
SBS改性克拉玛依沥青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机理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灵感日报
再唱克拉玛依
灵感日报
《国际航空空间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 IAA)2015年上半年按 IAA 类别收录的内容介绍在40行以上的篇数情况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