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交河煤矿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及门架回撤工艺研究

2024-05-13原明帅

山西焦煤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门架矿压采空区

原明帅

(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 三交河煤矿, 山西 洪洞 041600)

沿空留巷技术是煤炭行业绿色开采的重要推广技术之一,对消除上隅角瓦斯积聚、缓和采掘关系、提高煤炭回收率有积极意义[1-2]. 10-207综采工作面是三交河煤矿实施沿空留巷技术的首个工作面,由于各地煤矿地质条件、工作面布置等差异较大,沿空留巷矿压监测规律和回撤工艺工序可供参考的经验相对较少。因此针对矿井10-2072巷留巷期间的支护方式、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不同阶段的矿压规律,从而优化巷道支护方式,确定留巷段门架前移的工艺工序,实现工作面安全生产。

1 工程概况

1.1 工作面基本情况

10-207工作面走向回采长度为963 m,倾向长度为223 m,支设液压支架150架。工作面推进98.5 m后回撤机尾的3架支架,并在10-2090巷处开始留10-2072巷,留巷长度850 m. 10-207工作面布置图见图1.

图1 10-207工作面布置

相邻工作面10-209小于10-207工作面,因此在留巷前25 m的非采煤帮侧提前切顶,确保采空区及时垮落。10-207工作面推进期间,147#支架架后采空区沿副巷回采帮切缝孔垮落。

1.2 巷道支护形式

顶锚杆选用φ20 mm×2 000 mm的高强锚杆,第一排锚杆“六·六”布置,间距800 mm,第二排锚杆施工4根,即“一·三·四·六”施工锚杆,“二·五”施工锚索,排距1 200 mm,锚索采用1×7结构的φ21.6 mm×7 200 mm钢绞线;并采用1×19结构的φ21.8 mm×8 200 mm钢绞线补强支护,“三·一·三”布置,间排距1 200 mm×1 200 mm. 10-2072巷断面支护俯视图见图2.

图2 10-2072巷断面支护俯视

2 留巷段支护工艺

2.1 大断面支护段

该区域位于10-2072巷与10-2090巷交叉口,断面较大,且处于留巷初始位置,切顶爆破后采空区顶板垮落相对滞后,考虑顶板主要是砂岩,顶板来压强度相对明显,故工作面推进至此,留下两架支架支护大断面处顶板,并采用“一梁三柱”、间排距“800 mm×800 mm”补强支护在采空区侧帮部,且1#—10#门架不回撤继续支护顶板。交叉sss口大断面支护示意图见图3.

图3 交叉口大断面支护示意

2.2 正常支护段

根据巷道受采动影响的不同,将工作面影响范围划分为3区:超前支护区、临时支护区、成巷稳定区。10-2072巷采动影响分布图见图4.

图4 10-2072巷采动影响分布

1) 超前支护区。根据超前支护经验,该区段位于副巷超前20 m范围,采用单体柱配合π梁、“一梁三柱”进行支护,排距1 m,支护范围20 m.

2) 临时支护区。该区段位于工作面回采机尾,一般滞后支架切顶线200 m范围,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出现折断、冒落等运动过程,距工作面较近的留巷区域,岩层运动剧烈,采用门式支架进行临时支护。在矿压作用下,可以在切顶面形成较高的剪应力,有利于封孔段岩层剪切破断,同时有效控制留巷顶板下沉。因此,在顶板原有锚杆、锚索支护条件下,采用ZLQ4600/20/38.5型门式支架作为临时支护,支设排距1 700 mm.

为了防止采空区的矸石蹿入采空区,采用可伸缩29U型钢联合金属网、风筒布联合挡矸支护。

3) 成巷稳定区。切顶后采空区逐渐压实、压力稳定,在挡矸装置影响下形成巷帮。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该区域受采动影响减小,顶板下沉量、门式支架受力变化很小,留巷区域顶板趋于稳定状态,可将门式支架有序回撤。

3 矿压规律

3.1 超前支护区

根据同类型巷道超前动压影响范围的经验,工作面推进期间,超前20 m范围会受到超前动压的影响,因此根据矿压显现规律判断现超前支护方式下的稳定状态,进而优化该范围内的支护方式。

21#顶板离层仪、测力计、位移计数据(图5)显示,超前支护段顶板无明显变化,无压力显现现象(一般过切顶线,到达留巷位置后顶板有压力显现),可对超前支护段支护方式进行优化。优化前采用“一梁三柱”的支护方式,排距1 m,支护距离20 m. 优化后采用“一梁两柱”的支护方式,排距2 m,支护距离20 m.

图5 21#测点矿压规律

18#离层仪、测力计、位移计数据(图6)显示,优化后超前支护段无明显压力显现,说明支护强度能够满足要求。根据矿压监测情况,可进一步优化为“一梁两柱”,排距4 m,支护距离20 m.

图6 18#测点矿压规律

3.2 临时支护区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支架不断前移,支架后方的采空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垮落,在矸石重新压实的平衡过程中,会出现顶板下沉、围岩破碎等压力显现特征,并向周围煤岩体进行传递。根据现场切顶效果,10-2072巷定向预裂爆破后,缩短了顶板悬臂梁的长度,削弱了采空区顶板垮落对留巷的扰动影响。10-2072巷顶板较硬,顶板的完整性较好,在留巷期间顶板会出现悬臂梁结构,207采空区侧顶板较209煤壁侧顶板下沉明显。

根据数据显示,130#门架处顶板下沉变化量最大、活动最为强烈,为进一步总结留巷段稳定范围和规律,选取130#门架活柱缩量变化情况确定留巷区域的顶板变化规律。130#门架活柱缩量变化量曲线见图7.

图7 130#门架活柱缩量变化量曲线

130#门架于2023年5月20日支设,2023年8月1日移架,支护时间73 d. 支护滞后切顶线195 m时相邻门架回撤,滞后265 m时本架回撤,顶底板移近量207采空区侧为256 mm、209煤壁侧为160 mm.

工作面推进期间,依据门架活柱缩量对照顶底板移近速率(图8),将留巷区的压力变化分为5个阶段,具体如下:

图8 130#门架活柱缩量变化速率曲线

1) 第一阶段:压力初始显现区。此阶段滞后切顶线15 m范围,采空区顶板相对完整,在自身承载能力下未能及时垮落,仍为相对稳定的砌体梁结构,但因悬顶面积较大,受后方采空区压力影响,留巷段开始出现压力显现,即为顶板压力进入初次显现阶段,门架立柱压力由15 MPa逐渐变大达到安全阀开启值38 MPa左右,顶底板移近速率1~3 mm/d,一般持续5~6 d.

2) 第二阶段:压力剧增区。此阶段滞后切顶线15~80 m,随着支架不断前移,架后的采空区顶板在自重、周期来压等作用下,由下而上逐层垮落,当直接顶垮落后能充满采空区时,基本顶可以暂时形成砌体结构,压力相对稳定;在直接顶垮落后无法充满采空区时,基本顶会断裂垮落,直至充满采空区。在垮落的碎石块由于自身的碎胀性逐渐充填采空区的过程中,形成砌体结构的顶板未受到支撑力,留巷顶板来压强度急剧增大,单位距离的顶板下沉变形量、下沉速率也明显增大,门架立柱安全阀开启,工作阻力稳定在38 MPa左右,顶底板移近速率4~15 mm/d,一般推进7~20 d.

局部段顶板垮落及时,紧跟支架,留巷段压力无初始显现区,直接进入压力剧增区。以21#门架支护区域为例(图9),工作面直接顶为砂岩,顶板垮落后有大块矸石且充填不实,且易冲击顶击挡矸装置,采用辅助挡矸装置(图10)对U型钢进行补强支护,能有效防止窜矸。

图9 21#门架活柱缩量变化速率-时间曲线

图10 辅助挡矸装置支护示意

3) 第三阶段:压力增长趋缓区。此阶段滞后切顶线80~120 m,采空区矸石充填后处于逐渐压实阶段,压实的过程中会对上方顶板产生支撑力,形成下沉顶板与采空区矸石的动态平衡状态,该阶段来压强度有所降低,传递至留巷区段后顶板下沉速率放缓,顶底板移近速率4~8 mm/d,一般推进21~33 d.

4) 第四阶段:压力稳定区。此阶段滞后切顶线120~195 m,采空区的矸石基本压实,上方顶板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在对上覆岩层进行有效支撑期间,顶板会产生整体弯曲下沉,同时向留巷进行压力传递,但此阶段下沉量及下沉速度均较小,顶底板移近速率0~2 mm/d,一般推进34~54 d,随后也会趋于稳定,不再变化。

5) 第五阶段:压力观测区。此阶段滞后切顶线195~265 m,在滞后195 m后门架支护区域已稳定,可进行间隔有序回撤,回撤邻架时,顶板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沉速率2~4 mm/d,2天后趋于稳定,顶底板移近速率0~2 mm/d,推进55~73 d完全稳定,回撤本架。

4 回撤工艺工序

4.1 回撤工艺

10-2072巷共支设135架门式支架,1#—10#架长期支护不回撤,需对125架门架进行回撤前移。根据矿压监测规律及回撤工艺要求,现场有序组织两次回撤。回撤工艺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门式支架回撤工艺基本情况

根据两次回撤数据可知:第一循环回撤11#到89#门架区间79架,一次回撤的门架支护天数75~48 d;二次回撤的门架支护天数为92~73 d. 第二循环回撤90#到85#门架区间80架,一次回撤的门架支护天数72~46 d;二次回撤的门架支护天数为91~64 d.

因此,后期按80架一循环进行回撤,一次回撤前门架支护时间至少在60 d以上。

4.2 回撤工序

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当巷道距工作面较远时,顶板运动基本会趋于稳定,进入成巷稳定区,一般该区域在架后200 m,根据支护区域门架活柱缩量或顶底板移近量变化规律,可对门架进行有序回撤。根据矿压显现情况,回撤工艺分为3个区:不回撤区、回撤区、观测区,分4个阶段:门架支护阶段、一次回撤阶段、二次回撤阶段、留巷效果观测阶段。

1) 门架支护阶段(不回撤区)。根据留巷临时支护区矿压显现规律,门架不回撤区先后经历压力初始显现、压力剧增、压力增长趋缓、压力稳定阶段,在滞后切顶线195 m,压力趋于稳定后具备一次回撤条件。

2) 一次回撤阶段(回撤区)。10-2072巷留巷245 m时,门式支架支设131架。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前部巷道顶板运动基本趋于稳定,在该区域的门式支架可以有序回撤。

根据门式支架活柱缩量变化规律(图11)可知,巷道一周内顶底板移近量基本控制在2 mm/d以内,可对已支护门式支架进行分批、有计划地回撤。

图11 单数门架活柱缩量变化速率曲线

为确保留巷段顶板支护强度,从11#门架开始(11#门架与131#门架间距195 m),采用“隔一排撤一排”的方式,先回撤11、13…单数架,待回撤区稳定后,再逐步回撤12、14…双数门架。

3) 二次回撤阶段(回撤区)。单数架回撤后,处于上述门架压力变化的第五阶段,相邻双数架活柱缩量(图12)出现2~4 mm/d的下沉量,2天后下沉速率在2 mm/d以内,一周内数据变化稳定,可对已回撤单数架的区域有序回撤双数架。

图12 双数门架活柱缩量变化速率曲线

为确保回撤双数架后留巷段的支护强度,采用支设“一梁五柱”的方式在距U型棚0.6 m的位置支设单体柱。

4) 留巷效果观测阶段(观测区)。双数门架回撤完毕后,为确保留巷效果,采用顶底板位移计观测移近量。选取11#监测点,相邻26#门架6月15日移架,截止8月14日,无门架支护的60天内207侧顶底板移近量为14.3 mm、209侧移近量为8.8 mm;18#监测点,相邻78#门架7月2日移架,截止8月31日,无门架支护的60天内207侧顶底板移近量为18.7 mm、209侧移近量为11.7 mm,并逐渐趋于稳定,留巷效果较好。11#测点顶底板移近量变化曲线图见图13.

图13 11#测点顶底板移近量变化曲线

5 结 论

1) 切顶留巷前巷道采用恒阻锚索补强支护,工作面推进期间,可根据矿压监测,优化超前支护方式。

2) 门架临时支护区域顶板呈现悬臂梁结构,207采空区侧顶板较209煤壁侧顶板下沉明显,留巷期间必须重点加强采空区侧的顶板支护。

3) 留巷段矿压变化分为5个阶段:压力初始显现区、压力剧增区、压力增长趋缓区、压力稳定区、压力观测区,根据不同阶段的矿压规律可对留巷段采取补强支护措施或在压力稳定后组织门架回撤。

4) 门架支护80组一循环,分两次进行间隔回撤,根据压力变化分为3个区域、4个阶段:不回撤区(门架支护阶段)、回撤区(一次回撤阶段、二次回撤阶段)、观测区(留巷效果观测阶段),该循环下回撤可有效控制顶板。

猜你喜欢

门架矿压采空区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基于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公路ETC门架供电系统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ETC门架防雷技术浅析
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3200/1600t溜尾门架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
回风井底附近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探讨
矿压监测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