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己之钩 只因钩可得鱼
2024-05-13胡西林
胡西林
我最初见到缶翁以“爱己之钩”为内容的作品是其一方闲章,刻于“庚辰五月”(18 8 0 年),其时缶翁3 7岁,生活尚不稳定。
已故林树中教授在其《吴昌硕年谱》中说缶翁这一年“寓苏州,在吴云(平斋)幕中。其间曾奔走镇江、丹阳等处。”其中“在吴云幕中”的依据是,这年吴昌硕刻有“俊卿印信”一印:“据先生《俊卿印信》一章,是年刻于两罍轩。两罍轩为吴云斋名,吴曾任苏州知府。由此推知先生是年在吴云幕中。”(林树中《吴昌硕年谱》)梅墨生在其《吴昌硕》一书中沿用此说。
我则认为“吴云幕中”应改为“吴云斋中”。
清 吴昌硕 “爱己之钩”朱文印1880年作
清 吳昌硕 “俊卿印信”朱文印1880年作
清 吴昌硕 篆书“爱己之钩”匾书 1926年作
吴云是浙江归安(今湖州)人,道光举人。咸丰八年(18 5 7年)在清军击溃太平军、攻克镇江后出任镇江知府,次年(1 8 5 8 年)调任苏州知府。咸丰十年(1860年)春,太平军卷土重来,江苏巡抚徐有壬战死,苏州失守。不久吴云被清廷革职,从此再没有出仕,而是在苏州听枫园里(吴云宅名)以书画和收藏、鉴赏金石彜器度日。吴昌硕“俊卿印信”边款为“庚辰九秋,刻于两罍轩”,此时吴云去官已经20年,“幕”既不存,吴昌硕何以“在吴云幕中”?其实在印章边款中吴昌硕说得很清楚,此印“刻于两罍轩”,两罍轩不是吴平幕府,是吴平听枫园里的斋名。
缶翁治“爱己之钩”闲章不止一方,此印朱文,3 7岁作,为其篆刻早期作品。四个字依笔画疏密两两对角,空间布局与线条铺陈因字而异,弯环曲直,各有不同。边跋云:“不爱江海之珠,而爱己之钩。”
匾书“爱己之钩”为缶翁8 3岁所作,二者前后相隔4 6 年。以同一内容用不同艺术形式呈现是缶翁书法篆刻在某些题材上的一个特点,这是他骄人的地方,两种形式都拿得起,且所作皆成范式。比如“ 抱一”“ 抱圆天”“老复丁”“见虎一文”等等,均为同属,都是共树分条,“ 软”(书法)“ 硬”(篆刻)兼施。这类题材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往往是印作于早年或中年,书法作于晚年。
重复?是的,但不是简单的文字重复,是隔着数十年时间距离,缶翁常咀常嚼句子内涵之后的重复,蕴含着缶翁对生活的认知、对艺术本身的观照和省悟,写为匾书是借书陶情,馥艺播芳,犹如他爱喝黄酒,早年治此一题材印章是初酿,晚年作匾书是陈酿,初酿己尝,陈酿共享。所以我更爱此类缶翁所作匾书题材,不介意笔墨非得尽美,虬枝老藤,形迹悦目。文则耐嚼,尤其得长跋加持,一并伴读,犹如咸亨店里喝黄酒,得茴香豆佐餐,开胃开怀。
“ 爱己之钩”作何解?语出《淮南子》:“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己之钩。”意思是江汉之珠虽美但不为己有,钩可以得鱼故爱之。
劝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