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领域防御“黑飞”
2024-05-12王冬艳
“在需要管控的区域,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地面,无人机只要一通电,我们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置。”中交遥感载荷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颖说,如果无人机是“矛”,那么反无人机技术就是“盾”,能让“黑飞”无所遁形,有效保障低空领域安全。
从无人机到反无人机
苏颖的父母都从事无线电工作。小时候,母亲常常用彩色的玻璃丝管给她扎辫子。那些闪闪发光的头绳,让她感到神奇。“也许从那时起,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科技的种子。”
在海外留学期间,苏颖一直在做无线电通讯技术相关的研究,同时也关注到无人机行业。2016年,回国发展一段时间后,苏颖在北京创办了公司,进入无人机研发领域。早期,苏颖研发的无人机涉及植保、警用、消防、巡检,衍生出系留无人机、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网捕穿越无人机等。
随着无人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造价越来越低廉,无人机的管理成了一个大问题。飞手在市区航拍时,有的无人机受风干扰失控掉进地铁轨行区内,造成列车延误;有的无人机从高空坠落,砸坏路边停泊的车辆,甚至伤人;还有的无人机在航班起降空域飞行直接导致数十个航班延误。“当时,国家对无人机的使用规范还没有形成标准,有序管理民用无人机,通过反制技术进行无人机管控是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苏颖说,做科研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想法:做了矛就想做盾。“所以,在研发各类无人机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做反无的技术突破,希望在无人机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保障低空安全。”
在对无人机探测、跟踪技术的攻关中,苏颖带领团队在高温、严寒的环境里做了无数次实验,尝试过电子对抗技术、雷达探测技术、激光雷达技术,终于相继攻克了无线电侦测、干扰及管控航空器飞行轨迹等技术难题,打通从图纸设计到样机测试、再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
当研制出的第一批手持式无人机管控设备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一炮而响后,苏颖就计划把公司重点从研发、生产无人机向研发、生产无人机管控相关产品转变。“我们当时主营的还是无人机,业务量也在不断扩大,反无人机还在探索研究阶段,所占比重很小。重新布局就意味着前期大量的研发、人力、物力投入都要清零。”这对于尚在成长中的高科技公司来说确实很艰难,但苏颖还是毅然选择了新的赛道挑战。
让“黑飞”无所遁形
考虑到公司的长远发展,2017年,苏颖把公司总部从北京搬到了无锡。“无锡是我的家乡,而且对企业和人才的支持政策都非常好。我们的配套供应商也大多在长三角一带。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专班,帮助我从外地迁入,落实办公用地、政策兑现等工作。”
短短几年时间,苏颖就带领团队研制出八大类六十几个种类的反无人机设备,拥有专利300余项。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产教融合产业实践教授,苏颖带领中交遥感聚焦培育无人机精准反制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推出了空域低慢小侦测管控一体化系统,利用无源侦测设备、低空探测雷达、光电跟踪设备等多种无人机探测设备,实时发现,实时预警,全方位、全天候对特定区域进行无人值守的无人机探测。面对各种活动现场、涉密单位空域、突发情况等应用场景,需要处置无人机时,中交遥感推出的手持式、分布式和车载式设备等无人机反制设备,可迫使入侵无人机在进入防护区前返航或迫降。此外,中交遥感还推出了无人机导航诱骗系统,采用防爆设计,可实现对入侵无人机动态诱导诱骗,发射功率为毫瓦级。
如今,苏颖带领团队研发出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军民机场、军民安全要地、公安司法要地、水利设施、核电要地、电力电网、旅游景区等领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上海进博会、中非论坛、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净空防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中交遥感采用了智慧无人机管理系统平台,对园区周边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平台大数据系统分化无人机“白名单”和“黑名单”,对于依照流程进行申报,属于正常航拍的无人机进行保障,对于非合作目标的黑飞无人机进行驱离、迫降管控。反无人机系统历经七个月,全天二十四小时全程保障,累计发现黑飞无人机2000"余架次,均对目标进行有效管控,保障活动区域内的低空安全。
以保障低空安全为己任
企业创立之初,苏颖便将公益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将每年的3月定为中交遥感的“员工公益月”,设立“我与无人机零距离”公益项目,定期邀请本地企业员工来公司实地体验,把科普大餐送到青少年身边,让他们体验无人机技术,不断提升科学素养,如今已累计投入500多万元。
除关注技术与产品市场外,中交遥感还计划开展无人机飞手培训工作。在苏颖看来,飞手的技能直接影响到飞行器在空中的安全。飞手除了掌握基本飞行技能外,要了解气象学,对气象环境有判断能力,要有应急处理能力。
如今,在苏颖的带领下,中交遥感发展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研发型企业、江苏省星级上云企业,获得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证。苏颖也成长为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工程师、中国卫星定位导航飞行器专委会秘书长等,获得江苏省最美巾帼奋斗者、第十三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等荣誉。
“未来我们还将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无人机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无人机风险;研究反无人机技术在法律、监管和政策方面的应用,探讨无人机飞行管理、隐私保护和国际规范等议题;研究反无人机技术在军事防御、重要场所保护和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苏颖说。